澎湖郵輪碼頭正式啟用 國際旅運中心拚2026落成

馬公1號碼頭啟用剪綵( 左至右依序為東丕營造王銀和、港務公司王錦榮執行副總、航政司韓振華司長、民航局何淑萍局長、航港局葉協隆局長、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澎湖縣陳光復縣長、許智傑立法委員、 楊曜立法委員辦公室主任陳俊廷、陳毓任議長、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陳慧玲副執行長、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陳文亮副執行長。(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中央政府出資、臺灣港務公司打造完成馬公港1號國際郵輪碼頭延建工程,昨(25)日舉行啟用典禮,由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澎湖縣縣長陳光復、許智傑、楊曜立委、臺灣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航港局葉協隆局長等共同主持啟用儀式。 澎湖地區為行政院「藍色公路十年整體發展規劃」重要一環,港務公司配合政府離島發展規劃政策,為有效吸引國際郵輪旅客駐足澎湖進行深度旅遊,交通部超前部署於疫情期間陸續出資25億元先行推動澎湖港相關旅客服務設施的興建及優化,今年4月完成馬公港1號碼頭延建工程(總經費8.29億元),碼頭由原長度190公尺延建至380公尺,水深原-6公尺加深至-10公尺,將郵輪靠泊能量從5萬總噸大幅提高至15萬噸等級之大型郵輪。 因應靠泊郵輪能量提升,為提供國際遊客便捷現代化通關設施服務,位於1號碼頭後線腹地同時規劃興建國際線郵輪旅運中心(計畫經費6.31億元),亦於今(25)日舉辦動土典禮儀式,預計115年第2季完工,啟用後將大幅優化旅客候船、通關動線、休閒購物等空間。 港務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王錦榮以豐富的內容向與會貴賓介紹澎湖商港未來的港埠建設與招商規劃,展示澎湖港全面發展郵輪、客輪遊憩觀光的信心。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進一步說明:「港務公司向來視地方與港口發展為共同重要目標,馬公港屬澎湖群島與跳島觀光、遊憩最重要門戶,港務公司會持續強化港埠資源提升客貨運服務量能,精進客貨運設施服務水準,營造澎湖舒適旅遊與海上遊憩的新形象,健全港埠經營環境。」 交通部部長王國材表示,澎湖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澎湖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及海上旅遊風光,是國際郵輪跳島觀光的最佳港口,更可創造國內外旅客新型的旅行體驗。為提升澎湖旅客服務品質及在地觀光發展,中央將持續出資並督促港務公司、航港局及早完成馬公港1號碼頭新國際旅運中心、3號碼頭交通船上下岸設施及龍門尖山港旅客服務中心等工程,並繼續推動馬公港8號碼頭澎湖輪新旅客服務設施,為澎湖打造兼具郵輪跳島示範港及國內最佳觀光旅遊門戶,結合在地海洋及人文特色,期待吸引旅客參與海洋活動,帶動地方觀光及周邊經濟蓬勃發展。

Read More

海大分享金牌案例展現影響力 社區對話實驗室看見未來無限可能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朝邦文教基金會攜手辦理「對話影響力獎分享會暨社區對話實驗室」,活動極具意義,吸引了來自臺中、臺北、新北、花蓮及基隆當地的20餘位參與者,一起認識海大獲得朝邦文教基金會對話影響力獎的和平島USR計畫,並且透過實地的踏查及與社區代表的對話交流,開啟了永續城市及社區活化的新想像。 海洋大學和平島USR計畫在地深耕7年,於社區建立了多元化的互動溝通管道,倡導開放、平等和包容的文化,促進社區發展並凝聚居民之間的共識,去年參加朝邦文教基金第五屆對話影響力獎,獲得評審一致青睞,並頒予對話影響力金牌獎。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更進一步認識海大在對話影響力的實績,特別與朝邦文教基會於4月19、20日舉辦兩天一夜的分享會,並且透過「社區對話實驗室」的形式,讓參與者與在地民眾有進一步對話與相互學習的機會。 活動第一天下午特別邀請到佛羅里達大學社區發展專家Mike Spranger教授以「社區發展及參與投入」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社區溝通與發展的基礎,並且強調發展社區最重要的是以社區的資產作為出發點,透過各種形式的溝通,讓不同的利益關係人參與在其中。教育部USR推動中心陳竹亭協同主持人亦分享「社會實踐的理論與架構」,並與ICA文化事業學會理事Larry Philbrook一起座談大學社會責任與社區溝通的關係。此外,海洋教育課程「鎖管的一生」由海洋大學睿思團隊帶領參與者透過海洋教育課程從外部觀察到內部解剖,並且親自烹煮鎖管米粉,體驗海洋教育的魅力。 第二天的活動是參訪正濱和平島社區,透過海洋大學老師們沿途解說,介紹地方漁業資源、宗教信仰、人文歷史等,同時提出了包括廢棄漁船處置以及考古遺址保存與教育等多項議題,讓參與者看到社區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對話的空間。接著「社區對話實驗室」讓來自地方的意見領袖,包括平寮里蔡淑貞里長、正濱和平島商圈發展協會曾正助理事長、天后宮副主委及基隆市愛鄉文化發展協會林許建裕理事長、基隆市愛鄉文化發展協會藍秀鳳榮譽理事長,以及和平島大小事共同小編-郭晉豪等均加入與參訪者的對話活動。透過分享、交流與反思的對話歷程,讓與會來賓及社區代表都能相互探詢,分享所知並了解到彼此的想法、相互滋養,看到未來不同的可能性,並達成對話的目的。 由海洋大學與朝邦文教基金會兩方合作共同舉辦的這場活動,不但達到了分享對話案例的目的,亦逐步建立起社區的信任與信賴,期望未來能從社區對話昇華至區域溝通,進而邁向市海平台會議至市政層級,強化產官學的合作,推動基隆市在多個領域的發展,協助政府擬訂適切的政策,加強社區內部的連結以促進不同利益關係人間的合作。朝邦基金會董事長顏瑛宗表示:「我的祖父是基隆人,這次回來看到基隆有很多的改變,海洋大學團隊身體力行的態度也非常敬佩,期待未來與海洋大學能進行長期有深度的合作,擴大對話影響力。」 此活動結合了海洋大學與朝邦基金會雙方過去累積的專業,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雙方將繼續攜手合作,致力於推動對話影響力,促進地方社區的發展和進步。

Read More

海大研究團隊將九孔養殖池改建成珊瑚農場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長期專注於珊瑚生殖生物學、珊瑚復育技術,他與研究團隊利用臺灣東北海岸曾經用於養殖九孔的大型魚塭建立了「珊瑚農場」,穩定大量地培育出珊瑚,目前已經養殖有17種類以上、將近5,000株的珊瑚,不僅為臺灣提供了珊瑚研究和環境教育的新平台,更提供了一種以廢棄養殖設施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模式。相關成果也在3月底刊登於國際期刊《Aquaculture》。 近年來,全球對於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與保護日益受到關注,許多研究機構都在積極地研究珊瑚的生物學特性及環境污染對珊瑚的影響等議題。同時,由於對海洋保護和保育意識的提升,環境教育活動也愈來愈活躍,若能穩定供應「活體」珊瑚支持研究和教育,不僅能推動珊瑚相關研究,還能加速環境教育的進程,但目前臺灣缺乏這樣的「珊瑚供應來源」。 因此,識名信也教授將目光轉向位於臺灣東北部潮間帶的方格狀魚塭,隨著近年九孔養殖產業的萎縮,一部分魚塭被廢棄或是改作為其他用途。識名教授與研究團隊於2019年開始利用新北市海洋資源保育園區內原用於九孔的養殖池進行珊瑚養殖,雖然是人工環境,但海水及海洋生物會隨著潮汐進入池中,提供珊瑚穩定的天然食物來源。為了有效的在有限空間中養殖珊瑚,研究團隊在池底架設不銹鋼水下工作台,類似於日本沖繩珊瑚海水養殖的方式,養殖桌也能防止珊瑚被泥沙覆蓋,提高珊瑚的存活率,經過4年的努力,建立了穩定培育大量珊瑚的技術。 在國內外對於珊瑚礁減少的擔憂日益加深的情況下,未來將更加重視珊瑚的基礎研究、珊瑚的保育和養殖工作。識名教授表示,我們的珊瑚農場,可以穩定提供活體珊瑚,支持臺灣的珊瑚研究和環境教育活動,未來,希望透過與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緊密合作,能促進臺灣人民對海洋保護和保育意識的提升。此舉不僅在珊瑚研究和環境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更展現了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的創新思維。

Read More

日本海事協會核發CMP/SOF授證

CLASSNK/日本海事協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核發船體性能及營運分析的事實陳述書(SOF),此分析係由中國塗料株式會社(Chugoku Marine Paints, Ltd., 簡稱CMP)根據現役船舶的實際數據來提供。 日本海事協會表示,CMP透過其船體資料分析服務「CMP-MAP」,根據ISO19030及結合自有方法來提供船體性能分析以及營運概況分析。其中ISO19030是用於評估船體汙損及老化相關改變的標準。在此次調查當中,透過日本海事協會子公司‐船舶數據中心(ShipDC)所營運的IoS-OP平台,CMP使用飯野海運(Iino Kaiun Kaisha, Ltd.)所擁有之油輪的營運資料來進行性能與營運概況分析。 為回應CMP提出的第三方驗證要求,以提高其可靠性與透明度,日本海事協會審查該分析的程序與結果,在確認其資料處理及計算皆符合CMP所制定的分析方法後,該協會即核發了SOF。 該協會表示,為了提升船舶營運效率,從溫室氣體減排的角度出發,塗料、風電輔助推進系統、節能添加劑等各類效能提升的發展態勢也在持續成長。此外,善加利用營運資料的大環境正不斷發展,提升效果的評估也勢不可擋。對此,該協會將持續致力於性能分析相關的驗證實踐,成為擴大認證服務的一環,以滿足業界需求。 前述ISO 19030:2016為船舶與海洋科技 – 船體與螺旋槳效能變動測量,IoS-OP平台(Internet of Ships Open Platform)則為船舶互聯網開放平台https://www.shipdatacenter.com/ 附圖SOF授證典禮自左起:日本海事協會會長暨執行長 坂下広朗(Hiroaki Sakashita)、中國塗料株式會社社長 伊達健士(Kenshi Date)、飯野海運株式會社執行董事 星啟(Akira Hoshi)。(日本海事協會提供)

Read More

CSSC承造愛達郵輪第二艘大型郵輪進塢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愛達郵輪(Adora Cruises)宣佈加強佈局郵輪市場,旗下第二艘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集團(CSSC)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進塢搭載總裝哩程碑,邁入大型郵輪建造2.0新時代。(附圖取自愛達郵輪) 在此之前,該公司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已於今(2024)年一月一日開啟商業首航並營運26個航次,服務十多萬中外賓客。愛達郵輪表示,大型郵輪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高度定制化的產品,在愛達·魔都號的基礎上,將全面優化和升級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在產品理念、功能定位、空間佈局、資訊技術等方面的設計和實施,打造郵輪產品。 據稱,愛達郵輪是具備市場行銷、產品設計、酒店管理、海事管理、新船建造等全運營能力的郵輪企業,以國際化的標準和專業化的品質服務全球賓客。作為國際郵輪品牌,愛達郵輪融匯中西文化的精髓,以文化自信推動文旅融合,致力於打造備受國人喜愛的郵輪度假產品。近期,愛達·魔都號創新推出“郵輪+非遺”文化之旅的系列主題航次,旨在將中國文化精髓融入品牌體驗中。隨著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建造進入新階段,愛達郵輪將進一步夯實其亞洲最大郵輪船隊的領先地位,未來愛達郵輪將為賓客打造豐富多樣的郵輪文旅新體驗。

Read More

Lalamove推出母親節慶祝專案可在App內簽領禮盒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溫馨的母親節即將到來,Lalamove特別推出母親節慶祝專案,即日起至5/12以前,不限新舊用戶每天都可在App內簽到領取母親節禮盒,完成指定訂單任務可領更多驚喜。(附圖由Lalamov提供) 新用戶於5/12前下載App並完成註冊,首筆訂單輸入專屬優惠碼「LAMOM」,可享首次「跨城」訂單72折優惠,輕鬆將禮物送到外縣市。4/30前加入 Lalamove 「獎勵計劃」新會員,加入即領 500 Lala 點;完成登錄活動,更可於每筆訂單中額外多賺取 512 Lala 點 ,可兌換多項精選獎勵。 即時貨運平台 Lalamove 表示,母親節前兩週起平台需求量逐漸上升,至節日前一週到當天為 Lalamove 訂單高峰期,單週需求增加約25%,其中跨城市的長途運送訂單更有超過30%的成長幅度。母親節因適逢周末假日,民眾不論送鮮花、蛋糕或禮物,往往須提前許多作準備,又會擔心遇到部分商品容易碰撞損壞或時效性商品難以保存、假日物流不配送或店家忙碌無法外送等困擾。 24小時即時貨運平台 Lalamove 不受節假日影響,具備全天候即時媒合與快速配送的特性,且提供多種車型運送,包含機動性更高的機車和運送更安全的四輪車種,能配合民眾多元的母親節配送期待。加上App一鍵就能下單以及配有GPS貨態追蹤,可即時查看運送位置與取收件情形,讓不少消費者喜愛使用 Lalamove 在特殊節日送禮獻愛、傳遞驚喜。

Read More

台灣鎧俠公司獲頒AEO證書

(臺北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灣鎧俠股份有限公司於113年3月經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認證並取得安全認證優質企業(AEO)資格;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山本教博率AEO小組成員至臺北關領證,由該關關務長趙台安頒發證書並表達恭賀之意。 台灣鎧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主要業務為各類記憶體產品銷售。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山本教博表示藉由導入AEO過程可檢視公司安全體質,改善作業流程,提升服務品質,善盡企業社會安全責任,並持續致力於提升供應鏈安全及促進貿易便捷化,以達成永續經營之最終目標,亦期使國際供應鏈更趨堅實完整與安全。 臺北關表示,海關持續與其他國家簽署AEO相互承認協議,使我國貨物在他國亦能享受快速通關便捷之有利環境。目前我國已與美國、新加坡、以色列、韓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紐西蘭及瓜地馬拉完成AEO相互承認協議之簽署,凡是我國安全認證優質企業業者之貨物出口至上述國家,均可享有降低進口貨物查驗比率等快速通關優惠。 該關進一步表示,業者導入AEO制度,除可全面檢視公司作業程序及提升安全風險預防對策外,亦使公司各項安全機制更臻完備,提升企業形象與競爭力,歡迎優質供應鏈業者加入AEO認證行列。業者如需進一步瞭解申辦優質企業相關規定,請洽該關業務二組服務課(03)383-4265轉分機363、364及368,或瀏覽該關網站(https://taipei.customs.gov.tw)「優質企業AEO專區」。

Read More

海關籲請出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 應遵守申報規定以免受罰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因應疫後各國鬆綁邊境管制規定,基隆港郵輪出入境旅客人數持續增加,籲請民眾攜帶行李物品依相關規定申報,以免不諳規定致延誤通關,甚而受罰。 基隆關說明,依據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第7條、第11條規定,入境旅客攜帶管制或限制輸入的行李物品,與攜帶下列物品應填報「中華民國海關申報單」向海關申報,並經紅線檯查驗通關:(一)年滿18歲旅客攜帶酒超過1公升(不限瓶數)、年滿20歲旅客攜帶捲菸超過200支或雪茄超過25支或菸絲超過1磅。(二)外幣現鈔或有價證券總值超過等值美幣1萬元。(三)新臺幣超過10萬元。(四)黃金價值超過美幣2萬元。(五)人民幣超過2萬元,超過部分,入境旅客應自行封存於海關,出境時准予攜出。(六)水產品及動植物類產品。(七)有不隨身行李。(八)攜帶總價值超過等值新臺幣50萬元且有被利用洗錢之虞物品(超越自用目的之鑽石、寶石及白金)。(九)行李物品總值超過完稅價格新臺幣2萬元(十)其他不符合免稅規定或須申報事項或依規定不得免驗通關。倘未主動向海關申報,逕行經綠線檯通關遭海關查獲者,將依規定處罰。出境旅客如有攜帶上述超額貨幣現鈔、有價證券、黃金及有被利用洗錢之虞物品,應依規定主動誠實申報。 基隆關提醒,入境時亦應注意攜帶的自用藥物、農畜水產品、環境與動物用藥等是否逾免稅或免證的限額或限量,且切勿攜帶豬肉及豬肉製品等應施檢疫物,對於申報如有疑義,可於海關入境紅線檯或出境服務檯向海關洽詢,或至關務署網站(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路徑:首頁/點選旅客通關)查詢,俾利順利通關。

Read More

鄭樹人分享IATA世界貨運會議 數位/安全/永續三大主軸

鄭樹人主委參加IATA世界貨運會議。(空攬公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第18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所舉辦的世界貨運會議於2024年3月12日到3月14日於香港召開,全世界約有1,900名會員參與此次盛會,本次代表台北市航空貨運承攬公會與會的常務理事也是教育委員會主委鄭樹人,分享這次參加IATA心得。這本次世界貨運會議(IATA World Cargo Symposium),由國際航協貨運總經理Mr. Brendan Sullivan 主持開幕。Sullivan 在致詞時說道:「航空貨運量現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並持續穩定的增長。目前的挑戰是確保航空貨運能夠在實現高效、安全和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之下保持成長。」 研討會三大主軸包括數位(Digitalization)、安全(Safety) 及永續(Sustainability),一、數位:目前航空貨運業最大的機會是啟動數位化。IATA目前推動「ONE RECORD」語言信息交換標準,呼籲所有航空貨運業者及資訊平台供應商能共同積極參與、支持變革,努力完成這一全球數據新標準協定。此議題已由國泰航空及德國漢莎航空參與運作,並在會中發表進程報告。據其個人了解,未來「ONE RECORD」的啟用,可取代目前業界採用的Cargo IMP及Cargo XML的語言標準協定,實施運輸數據的交換。但其進程發展,仍有待國內各航空業者的審慎評估採用。 另外,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的運用,受到業界的重視與廣泛討論。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 正運用此程式,來增強其客戶服務的能力。在航空貨運方面,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這一模式在銷售(Sales)、運輸管理(Transport Management)及客戶支持(Customer Support)三方面,可展現重大變革與進展。在此「數位」議題的討論上,與會的論壇各代表一致強調,航空貨運業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 將是關鍵成功因素。 二、安全:「安全」議題是航空貨運重中之重的議題。2023年是航空貨運界的安全紀錄創歷史新高的一年。未來關注重點是「鋰電池」的運送,與其相關的進程發展計劃:(1) 阻燃式空運貨櫃的測試標準正待批准。(2) 90多家航空公司通過國際航協全球航空數據管理計劃(Global Aviation Data Management, GADM),共享危險品事故數據。(3) 各國政府民航單位應遵循ICAO第18號附約(ANNEX 18)的最新要求,明確規範安全運送危險品。 三、永續:航空公司和託運人對「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 」釋出其強烈的需求信號,以大幅降低碳排量。IATA預計於2024年推出可以精準計算營運碳排量的工具(CO2 Connect),以供業界運用。另外也推出了環境評估認證方案(IEnvA),現已獲得航空業界的普遍支持,持續邁向低碳運輸的目標。以貨運承攬業者的觀點而言,多數全球性大型公司其系統已經具備計算碳排量的衡量工具。託運人所交付使用的運輸模式(例如:海、空、卡車運輸)。2023年電子商務其交易模式主要是總貨運量80%以空運為主,其他運輸模式佔20%,預估2027年,其貨運量佔比總貨運量30%,突顯了航空運輸中跨境電商的重要性。

Read More

海大傑出校友梁克勇感念恩師 設高額獎學金激勵學弟妹

海大傑出校友梁克勇親自頒發獎學金予海大學弟妹。(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007年度傑出校友梁克勇4月23日特地從美國返回母校,並親自頒發獎助學金予成績優秀的學弟妹,本年度共頒發6位同學,每人可獲得5萬元獎勵金,總計發出新臺幣30萬元。梁克勇為感念電機工程學系創系主任的貢獻於2014年設立「劉達度主任獎學金」,迄今捐贈金額已逾新臺幣670萬元。 梁克勇於1972年畢業於海大電機工程學系,曾任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及達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曾為Rockwell、西門子、易利信的工程管理、電機電子工程協會(IEEE)會員。達創科技是一家營業額高達新臺幣2億5,000萬元的非上市公司,專注於乙太網路交換器級無線網路產品之設計和製造。 梁克勇也特別拜會海大師長,許泰文校長、莊季高副校長、電機資訊學院卓大靖院長及傑出校友聯誼會王光祥理事長見到學長都非常開心,並轉贈教育部捐資興學獎牌予梁學長。梁克勇學長嘉惠海大學子,奉獻堪崇。在事業成功時不忘關懷母校與人才培育,持續的支持與鼓勵學弟妹,間接為學生打開更多的大門,也因為有學長提供的獎助學金,讓同學能勇於築夢、參與更多學術活動,並獲得更多發展機會。梁克勇並在卓大靖院長的陪同下回到母系與師生座談,分享他在通訊產業數十年的經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