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組團參與APEC OFWG會議拓展國際鏈結

出席經濟體代表合照。(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24屆「海洋及漁業工作小組」(OFWG)會議於韓國慶州召開,我代表團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農業部漁業署組成,並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劉大綱教授共同參與,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及深化合作,展現我國對亞太區域海洋事務的貢獻,並持續拓展國際鏈結。 本年度APEC由韓國主辦,以「打造永續明天」(Building a Sustainable Tomorrow)為主題,聚焦「連結(Connect)、創新(Innovate)與繁榮(Prosper)」三大優先領域,推動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在本次OFWG會議中,我國代表團就「減少海洋廢棄物」、「打擊非法、未報告、未受規範(IUU)漁捕」及「小規模漁業及水產養殖」等核心議題提出國家成果報告,並分享「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計畫,邀請APEC會員經濟體透過政策交流、科技創新、能力建構及藍色經濟發展等方式共同參與,展現我國在海洋治理及永續漁業領域的努力與成果。 為進一步強化我國在OFWG的影響力,海洋委員會已成功向APEC爭取經費,規劃2025年下半年在臺舉辦「APEC融入濱海藍碳生態系於氣候政策之能力建構研習營」,落實APEC「2040太子城願景」,推動濱海藍碳生態系納入氣候政策,助力亞太區域實現永續綠色經濟成長。 此外,韓國亦宣布將於本年舉辦第五屆APEC「海洋相關部長會議」(AOMM),這將是時隔11年後再次召開該會議,以「航向永續未來—連結、創新、繁榮」為主軸,與環太平洋經濟體攜手應對氣候變遷、海洋污染等全球挑戰,並推動科技創新與海洋生態保護,促進亞太區域海洋與漁業的永續發展。 APEC為我國重要的國際參與平台,在本次會議期間,我代表團積極宣傳我國海洋治理政策及永續發展理念,並與各會員經濟體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未來將持續深化國際參與,積極推動亞太區域海洋與漁業領域的合作,為全球藍色經濟與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Read More

聯邦快遞推出協作運輸工具提升進口物流效率

聯邦快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推出協作運輸工具提升進口流程並提高物流效率,聯邦快遞表示,全新數位化工具使進口商及物流服務端無縫接軌,提升貨物能見度和取貨效率。(附圖由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宣布推出協作運輸工具,全新的數位化工具幫助客戶簡化進口流程,通過航空運單(AWB)協作,讓進口商與物流服務端無縫接軌,提升全球貨物運輸的整體效率 。 該公司表示,全球貿易預計將增長 3%,其中亞洲地區的進口量預計今( 2025 )年將增長 5.1% 與趨勢相符,台灣的進口總額在 2024 年達到 三兆新台幣,同比增長 4.5% ,這一增長預計將延續到 2025 年,主要受到科技技術持續進步的推動,特別是在高科技產品領域 。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研究,未能成功取貨和缺乏貨物能見度是全球進口商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這些低效率問題將直接影響業務營運,突顯了如協作運輸工具此類型的數位解決方案的必要性。協作運輸工具讓進口商可直接與物流服務端共享航空運單(AWB)的製作過程,使其能夠確認貨物詳情並根據準備情況安排取貨。這一協作功能旨在提高取貨成功率,確保進口過程更高效率。 聯邦快遞亞太區市場行銷和客戶體驗高級副總裁Salil Chari表示,隨著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企業必須採用更智能的物流解決方案以保持競爭力。聯邦快遞通過數位化創新來幫助客戶預測挑戰,並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協作運輸工具促進進口商與物流服務端之間的無縫協作,使企業能夠優化供應鏈,並減少低效率問題。通過簡化進口流程,不僅提升營運效率更塑造了物流業的未來。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表示,隨著台灣繼續鞏固其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高效且無縫的物流服務,對於企業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協作運輸工具的推出象徵著簡化進口流程的重要一步,確保進口商與物流服務端之間的協作更加順暢。透過優化貨物能見度和提高取貨效率,這一數位創新使台灣企業能夠強化供應鏈,減少延誤,並滿足全球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協作運輸工具的主要優勢: -無縫協作與增強靈活性 - 進口商可與物流服務端共享航空運單 (AWB) 製作過程,能確認或編輯包裹詳情,並根據自身的行程提供取貨日期和時間。這提高了貨物資料的準確性,增強了整體取貨成功率,減少貨物延誤。 -提高能見度 - 進口商可以即時了解取貨過程,確保對其貨物的更高透明度和可控度。 -增強用戶體驗 - 運輸工具的設計簡單直觀,使進口流程對進口商和物流服務端來說更加簡便高效。 協作運輸工具適用於亞太地區、歐洲、美國、加拿大、中東、印度次大陸和非洲的所有聯邦快遞進口客戶,使他們能夠與全球運輸商無縫協作。這一新增功能更公司的其他數位解決方案如 FedEx Import Tool形成互補,該工具通過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選項來管理進口貨物,簡化了整個進口流程。這些創新一同強化了聯邦快遞提升客戶進口體驗及提高整體物流效率的承諾。欲了解有關協作運輸工具及其他聯邦快遞創新技術的資訊,請訪問 fedex.com。

Read More

因應清明假期 桃園機場本月份利用既有夜間關閉時段 辦理南跑道歲修

施工作業期間桃園機場營運及航班起降均正常。(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持續優化營運服務品質,為即將到來的清明春假預做準備,桃園機場利用既有夜間巡場關閉跑道時段,對05R/23L南跑道進行歲修維護作業,整體工程按既有標準作業流程排定,視天候狀況預計可於10個工作日完成,施工作業期間桃園機場維持單跑道運作,機場公司並已針對各項應變做好規劃,確保不影響機場營運及航班起降。 228連假疏運期間5天總計68.2萬人次進出桃園機場,其中又以3月2日旅運量14.3萬人次為高峰,航班部分平均每日起降720架次,整體疏運順暢有序。以高強度的航班起降運作,跑道維護作業更顯重要,針對本次南跑道歲修規劃,機場公司自去(113)年底即開始籌備,經維護及營運單位共同研擬「不另行增加跑道關閉時間」的施工執行方案,利用既有夜間例行巡檢、維護作業時段,飛航指南公告為夜間01:00-06:30跑道單雙日輪流關閉,每日共計5.5小時,本次南跑道歲修即利用既有夜間關閉時段,以加強維護強度方式執行。 機場公司前已於機場各單位出席會議中多次預告,並於2月20日邀集民航局、飛航服務總臺、航空公司代表聯席會、航空公司、地勤業者等機場作業單位參加說明會,逐一檢視包括近期航班運量趨勢、維護作業計畫,並沙盤推演維持營運之各項應變方案,會中亦對各單位之疑問及需要協助事項逐一說明及討論解決。機場公司亦比照往年歲修成立專案小組,強化各單位橫向聯繫,協調即時應變,隨時滾動檢討應變方案。 機場公司高度重視飛航安全,於跑道加強維護同步兼顧航班運行,完成即時管控及應變機制。跑道維護作業為維持飛航安全及營運品質不可或缺之一環,機場公司感謝旅客及機場大聯盟夥伴的支持與配合。

Read More

基隆關提醒注意入境旅客攜帶免稅酒數量放寬上限至1.5公升相關規定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因應各國疫情趨緩、觀光旅遊復甦,財政部通盤考量國人酒類消費需求、鄰近國家免稅酒數量及政府稅收損失等因素,於114年1月23日修正「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第11條及第4條附表,提高入境旅客攜帶自用酒類免稅上限,由現行1公升放寬至1.5公升,自114年1月25日施行以來,民眾為享受權益,避免觸法,對新法仍多有詢問。 基隆關提醒,入境旅客須年滿18歲始符合攜帶免稅酒1.5公升(不限瓶數)自用條件,若無其他應申報事項者,可選擇「綠線檯」通關免向海關申報;如攜帶超過上述自用免稅酒數量,入境時應選擇「紅線檯」主動申報,攜入酒類在5公升以內(不限瓶數,但攜帶未開放進口大陸地區酒類限量1公升),扣除免稅酒數量(1.5公升)後,可向海關申請補稅放行;超過限量者應檢附酒類進口業許可執照,依法向海關申報進口,或就超過部分辦理退運或以書面聲明放棄。 為兼顧旅客通關效率,如有攜帶超過免稅酒數量應主動申報,未向海關申報者,將依菸酒管理法第45條第4項規定沒入並裁處罰鍰。對於申報如有疑義,可於海關入境紅線檯向海關洽詢,或至關務署網站(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路徑:首頁/點選旅客通關)查詢,俾利順利通關。

Read More

產業技術司超高速力感測器內嵌五軸工具機 打入歐美航太供應鏈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於「TIMTOS 2025」登場,圖左起為精機中心代總經理李健勳、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部長郭智輝、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總統賴清德、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及金屬中心執行長賴永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於3月3日在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5)正式登場,主題館整合三個法人單位包含工業技術研究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展出共計24項高階工具機關鍵技術,並已成功導入國內工具機廠商及終端製造業者。其中,工研院與台灣光罩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運用AI調控高能雷射的能量,不僅獲2025年國際愛迪生發明獎,更突破過去50年來長期使用電弧/灌鐵砂填料的銲接生產方式,將原本的產能提升5倍,大幅減少銲接時間及能源消耗,也省去了填料耗材及廢棄物處理。現已推動制定並通過國家CNS雷銲標準,於臺南柳營產業園區量產H型鋼構建材,賴清德總統現場參觀時更特別肯定此技術的產業應用。 本次「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具代表性的亮點成果如下:全球領先之超高速力感測器,內嵌五軸工具機打入歐美航太供應鏈:工研院研發「超高速力感測器」反應速度優於國際感測器大廠一倍,結合AI精準切削分析軟體,可準確監控高速主軸加工狀態,滿足高速加工品質需求,此項技術已被工具機大廠採用,成為高階五軸工具機標準配備。協助國內工具機業者切入波音及空巴飛機引擎製造商Honeywell產線,成為航太Tier#1供應鏈的一環。 高速直驅式動力刀塔,縮小身材放大加工範圍,切入醫療、汽車、航空應用:精機中心開發國內首款「高速直驅動力刀塔」,成功縮短刀塔長度達27%、振動量減少46%,最高12,000轉的驚人轉速,突破國內業界技術小於6,000轉的速度限制,此外刀塔縮短後可增加工具機內部空間利用率,成為技術優勢。因採用國產化開發設計,相比國外進口同等級產品,協助企業有效降低成本40%以上。目前已技轉國內相關零組件廠,可望提升10%的市場占有率,增加生產力韌性,降低業者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AI高精度五軸工具機,成為全球第二大高階單車變速器供應鏈:臺灣工具機產業正積極轉型,高階五軸工具機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然而,市場需求已超越單機設備,轉向整合操控、精度與性能的完整解決方案。工研院透過科專計畫,開發具備 AI 技術的高精度五軸工具機,讓工具機擁有AI大腦。這項技術整合五軸空間精度量測與補償技術,確保加工精度穩定;運用數位雙生技術,在加工前模擬切削狀態,避免碰撞與錯誤;透過AI切削參數決策技術,自動優化加工參數,減少廢品產出。整體加工精度提升4倍,切削效率提高1.5倍。目前,該技術已成功協助國內五軸工具機業者常銘,取得國際第2大高階單車變速器廠商訂單,進軍高階E-Bike供應鏈。 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協助提升PCB產業品質與效率:電路板加工用的鑽針品質檢測,傳統是以人力折斷鑽針,再透過超高倍顯微鏡觀察鍍膜厚度是否標準。工研院研發之「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採用AI智慧化分析技術結合機器視覺取像,不需破壞鑽針即可預測其膜層厚度,將人工量測誤差率從5%減少至1%,減少人力需求與物料浪費,大幅縮短40倍的檢測時間,從過去20分鐘縮短至30秒內即可完成,有效提升PCB產業檢測效率。 氫能燃料電池輕量化製造技術,切入氫能燃料電池國際供應鏈:金屬中心開發超薄型金屬雙極板成形技術,對於厚度僅為0.1mm之不鏽鋼板材,透過液壓成形方式,使雙極板內部受均勻壓力形成微觀流道結構,不僅能製作大於300平方公分的大面積薄型雙極板,且克服薄板容易破裂問題,可輕量化氫能燃料電池重量,相比傳統石墨氫能燃料電池,整體重量約下降90%。更進一步地,結合耐蝕鍍膜製程技術,提升氫能燃料電池使用安全性,鍍膜性能測試通過2020/2025美國能源管理局規範,實現技術自主與國際接軌。 本主題館將於114年3月3日展出至3月8日,展出地點為南港展覽館1館4樓N0814攤位,歡迎對於相關技術有興趣的業者前往參觀。

Read More

美對進入美港口中製船舶徵收港口費中共表達異議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議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大陸製造船舶徵收港口費,中共政府部門及國際航運業怎麼看? 中共商務部回應稱,中方反復申明,美301調查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中共商務部表示,若美方執意徵收港口費,將推高全球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還將增加美國內通脹壓力,削弱美國商品全球競爭力,損害美消費者和企業利益,對美自身經濟和就業造成多重“反噬”。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不要一錯再錯。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動向,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權益。 VesselBot表示,全球約有六千艘貨櫃船,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停靠美國港口時都要繳納這些費用,中國大陸航商中遠集團(COSCO)在美方提案第一類和第二類船舶上面臨雙重風險,可能會使其中國製造船舶的費用負擔增加一倍。根據目前的港口停靠量和收費結構,大型船商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的年費風險。 惟費用結構可能會導致大量成本轉嫁給美國進口商和出口商,承運人可能會實施附加費或重組服務以減輕財務影響,美國港口停靠可能會合併或減少,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費用。 根據研究,在2024年抵達美國港口的877.52萬TEU當中,有150.77萬TEU(佔17.18%)是由中國大陸建造的船舶運輸的。麥司克每年訪問美國港口2020次,其中27.68%是大陸製造的船,每次靠泊美國港口需要支付約76萬美元。達飛(CMA CGM)每年航靠美國港口1469次,其中35.91%是大陸製造的船,每次訪問美國港口需要支付亦76萬美元。中遠每年抵達美國港口838次,其中52.19%是大陸建造的船,大陸營商(第一類)和建造船(第二類)每次靠港費用高達100萬美元。 達飛海運集團即表明,美國提出對中國船隻徵收高額港口費用的提議,將對貨櫃航運業的所有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航運業的大多數船隻都是在大陸建造的。達飛海運首席財務長拉蒙?費爾南德斯說,世界上超過半數的貨櫃船是由中國建造的,所以這將對所有航運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達飛海運集團是世界第三大貨櫃航運公,費爾南德斯說,該公司在美國業務規模龐大,經營多個港口碼頭,其子公司美國總統輪船公司(APL)擁有十艘懸掛美國旗的船。該集團預計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宣佈的新關稅將對今年的航運業產生一些影響,這可能會加速自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徵收關稅以來正在發生的貿易路線轉變。為避開新關稅而搶運貨物推動去年強勁的航運量增長,這一趨勢在 2025 年初仍在持續。

Read More

高雄關辦理今年第2次私貨及逾期貨標售 歡迎各界踴躍投標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將於3月13日下午2時,在該關關本部5樓教室辦理114年第2次充公私貨及逾期貨物通信標售,對象不限廠商或個人,歡迎踴躍投標。 本次標售貨物為鐵礦、混凝土磚、大理石餐桌(僅桌板)、衛生紙、工業用零附件、襪子、COUPLER CORE、雙人床架、沙發床、床墊、紡織品(襪子)、馬賽克磚、焊接方管、內衣褲、針織涼感染色布、儲物櫃、緊固件(螺絲)、印花床包枕套及磁磚,相關公告內容及規定,請至該關網站(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kaohsiung/)「資訊公開/標售公告」瀏覽。 該關提醒有意標購民眾請備妥身分證件及私章,於114年3月7日及10日至12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30分至該關私貨倉庫、各貨櫃場、第一郵聯海運快遞貨物專區或萬海海運快遞貨物專區看貨(TEL:07-8122648、07-8122641、07-8213685#113、07-8111026#103)。另為配合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加強國際商港管制區進、出人員及車輛管制與管理,有意看貨民眾請先電洽該關(TEL:07-5628334、07-5628339)協助登錄相關資料後,自行線上申請當次人員/車輛通行證,俾憑進入商港管制區。 投標者請備妥以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為受款人之臺銀本票、銀行本行支票或銀行保付支票且應為即期之票據;押標金總額未逾新臺幣5,000元者,得繳納現金,於114年3月10日至12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至該關關本部3樓法務緝案組(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一街3號,王小姐電話:07-5628334;許小姐電話:07-5628339)辦理押標手續。

Read More

臺美海洋科學合作 海大與臺大攜手參與美國湯普森研究船航次

本次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的團隊合影。(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臺灣大學海洋研究團隊攜手參與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與美國多所頂尖學府合作,共同搭乘美國華盛頓大學海洋研究船湯普森號 (R/V Thomas G. Thompson) 進行海洋探測研究。本次航次涵蓋美國華盛頓大學、奧勒岡州立大學、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史奎普斯海洋研究院及臺大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物理團隊,海大團隊則派出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與新海研2號貴儀中心共5名技術員及研究生,作為本航次唯一的生物及地球化學採樣團隊,備受矚目。 本次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湯普森研究船的任務是執行美國海軍研究處支持的「第一、二島鏈之間渦旋紊流實驗」及海洋大學蔣國平特聘教授帶領的國科會「中綱計畫-航向藍海」兩計畫的國際聯合研究。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透過渦旋水文、流速、生物及地球化學探測,針對全球氣候變遷之謎進行研究。 湯普森研究船在農曆年前(1月28日)自關島出發,前往臺灣與關島中間的國際海域進行為期25天的聯合實驗。研究項目涵蓋採水檢測、蒐集水中沉積物等,另布放了大量的自主觀測器,包括水下滑翔機、波浪滑翔機、漂流浮筒、球形漂流浮標等。該航次於2月22日進入高雄港靠泊,結束實驗。 此次聯合研究延續自2000年「亞洲聲學實驗」以來臺美雙方的長期合作,除了蔣國平特聘教授領導的國科會「中綱計畫-航向藍海」外,我方參與的研究人員還包括海大環態所龔國慶、蔡安益及許瑞?教授及臺大海洋所詹森、楊穎堅、張明輝教授的研究團隊。臺美海洋科學合作已深耕24年,培養出許多當今海洋學界的中堅研究人才及專業技術員,對於提升臺灣海洋科學的國際視野與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

Read More

澎湖輪榮獲德國2025iF設計大獎國內首艘RORO客貨船

澎湖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澎湖輪榮獲德國iF設計大獎,2025 年 iF 設計獎上週(2/27)於德國漢堡揭曉,航行高雄馬公航線的澎湖輪榮獲iF 產品設計獎(Product Design)殊榮,此係國內首艘獲得iF大獎的RORO客貨船。(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此次獲獎是澎湖輪繼2023台灣設計BEST100獎及2024全球華人金典設計獎後再次獲獎,堪稱台灣藍色公路優化升級的重要里程碑,該獎項將於下(四)月28日於德國柏林頒獎。 航港局局長葉協隆表示,iF 設計獎(iF Design Award) 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的美譽,由德國 iF 國際論壇設計公司(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GmbH) 主辦,自 1953 年 創立以來,該獎項一直都是優秀設計的象徵,與紅點設計獎(Red Dot)及IDEA設計獎並列為世界三大設計獎。澎湖輪是由該局結合營運商台灣航業公司委託日本內海造船廠打造的萬噸級RORO客貨船,從設計初期至建造過程中,航港局為提升澎湖輪的設計美學,特別邀請台灣設計研究院及柏成設計有限公司與日本NSS長崎船舶裝備株式會社合作,組成澎湖輪設計團隊,從船舶外觀、內裝設計到指引標示都仔細深入探討。 除了美學設計的導入,航港局更重視人本交通理念的落實,澎湖輪通用無障礙設施、視障點字等均提供行動不便者貼心的服務,跳脫以往傳統公有船舶設計的窠臼,提供民眾全新的搭乘體驗,並要求加入驗船中心(CR)的船級,提升船舶的安全性及舒適性,澎湖輪自2023年九月營運以來,載客率平均超過五成,旅客量較原先的臺華輪足足成長一倍。 航港局同時指出, 該局近年來致力於打造臺灣藍色公路品牌「TAIWAN Hi」,希望透過「航、港、船、遊」四大面向提升海運客運品質,包括航運服務升級、港埠設施優化、船舶效能提升、促進海洋觀光等四大策略,並建立場站、船舶相關設計標準規範,開啟海上公共運輸美學新篇章。澎湖輪連續獲獎對航港局、臺航公司、臺灣設計研究院及柏成設計公司等參與團隊是一個很大的肯定,未來航港局將持續優化相關環境與服務,努力達成打造高品質臺灣藍色公路的目標。

Read More

四大日企加入數位分身專案航運業能源轉型強大工具

四大日企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四大日本企業加入數位分身專案(Digital Twin Project),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表示,參與者的加入代表著對於航運共享設計與營運資料型式轉型倡議的支持,並提供協助克服採行數位分身技術的障礙。(附圖由日本海事協會提供) 據稱,透過有效運用,數位分身技術可就船舶獨特設計概況與特性提供脫碳決策所需的資訊,數位分身技術將成為航運業能源轉型的強大工具,隨著專案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將可望在2025年投入商業運用。 新加入的四大企業包括川崎汽船株式會社(“K” LINE)、旭洋造船(Kyokuyo Shipyard Corporation)、三井造船(Mitsui E&S Shipbuilding Co., Ltd.)、以及住友重工船舶工程(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rine & Engineering Co.,Ltd)加入跨產業合作的數位分身專案。 日本海事協會指出,這次的陣容提升代表數位分身專案已經進入第三階段,而數位分身專案的宗旨就是在造船廠與船東之間建立安全的數據共享框架,以期能在船舶完整的生命週期中推動數位分身技術的使用,並促成營運效率與安全的提升。參與此專案的各大企業將針對利益關係者之間增強數據共享可行性相關的議題進行詳細討論,目的是為解決在共享敏感設計與營運數據時會產生的一些障礙。 透過各路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密切合作,專案的宗旨是開發出一個新的平台,得以在安全、存取受控的數位環境中共享船舶設計階段期間所建立出的3D模型,同時也讓船廠可以得到營運數據反饋,並提供珍貴的見解。如此一來,也能為造船廠與解決方案供應商創造新的收益來源,還可建立利益關係者間的利益共享機制。 數位分身專案已經集結全球數大船東與造船巨擘,此次新加入的四家企業將與原始成員攜手合作進行研發。原始成員包含有船東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NYK集團公司的MTI Co. Ltd.(後簡稱“MTI” )、商船三井株式會社 (MOL)、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 Corporation)以及丸紅集團子公司MMSL Japan Ltd.、今治造船 (Imabari Shipbuilding)、日本海洋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以及臼杵造船所(Usuki Shipyard)、軟體與數據服務供應商 NAPA以及日本海事協會。 日本海事協會數位轉型中心總經理 佐佐木吉通(Yoshimichi Sasaki)表示很高興新成員加入這個重要的數位分身專案,現在齊聚來自各行各業不同海運事業領域的高手們,集思廣益來提供各自產業的寶貴觀點。有了“K” LINE、NYK/MTI、MOL、以及丸紅集團/MMSL Japan的參與,也邀請到許多日本知名船東的代表,聚焦於數位分身技術的重要性與合作專案的重要性。” NAPA Studios 副社長 水谷直樹(Naoki Mizutani)補充道,這些加入數位分身專案、眾所矚目的新血對NAPA Studios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此專案組成了NAPA Studios倡議中的重要部分,能將船東、傭船人、造船廠、船級協會、金融家與保險公司齊聚一堂攜手進行聯合專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