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港櫃場軟硬體設備升級提升運營效率 交領櫃時間縮短約30%

港務公司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由行政副總盧展猷(中),偕同各港高階主管包括基隆港務分公司主祕張維鍵(左)、臺中港務分公司主祕陳素芳(左二)、花蓮港務分公司港務長林清富(右二),高雄港務分公司經理葉昱劭(右)與會。(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由行政副總盧展猷主持,港務公司表示,為改善港區作業環境,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臺中港區內既有貨櫃集散站自112年至今已陸續投入經費完成軟硬體設備提升,建置管制站自動化交領櫃系統及橋式機智慧化系統,可自動辨別貨櫃號碼及相關信息,提升作業準確性以減少人工誤判。自動化車道啟用後,自動化系統與櫃場操作系統資料逕行交換,交領櫃時間縮短約30%,司機等候時間最多可減少50%,系統辨識率可提升約9成。 貨櫃集散站業者投資項目融入智慧技術元素,藉由物聯網及數位化管理,可遠端監控智慧化操作與監控功能,橋式機智慧化系統採用光學感測器及影像處理技術,可自動將貨櫃櫃號、車牌號等數據上傳至理貨系統,實現快速通關和貨物裝卸的智慧化處理,減少人員工作負荷,相對提高工作安全性。 臺灣港務公司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除落實並推動ESG政策外,亦鼓勵港區業者共同實踐,以達環境永續目標,近年來已輔導臺中港區內既有貨櫃集散站業者進行軟硬體設備升級,建置自動化交領櫃系統及橋式機智慧化系統,透過港務公司建置之「交領櫃預約平台」與櫃場操作系統資料進行交換,縮短交領櫃時間,同時亦降低卡車怠速時之廢氣排放;橋式機智慧化系統啟用後,可自動辨別貨櫃號碼及相關信息,減少人工誤判情形,對於提升港口服務品質與效率具相當貢獻,未來港務公司仍持續朝環保、永續、智慧化港口之目標邁進。

Read More

基港公司響應能源轉型政策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響應國家能源轉型政策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未來將持續引進更多創新技術,推動港口管理的數位化轉型朝著智慧、綠色、永續的方向邁進。。 為響應我國2050淨零碳排宣誓及行動,將「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定為目標,其中「能源轉型」為國際趨勢,尤為重要;基隆分公司為落實企業ESG永續發展,以「智慧港口」框架為主軸,斥資3億元,分2階段積極發展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從最基礎能源管理著手,結合AI與IOT應用, 以智慧化管理方式掌握港口能源使用效率。 基隆港務分公司預計明(2025)年至2026年持續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置第二期」,將既有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整合納入智慧空調及儲創能系統,利用AI智慧化分析,自動調整空調系統所需設定溫度、風速、開啟區域…等,預計可節省約10~15%電費;並透過建置約1,100kw容量太陽能發電設施,創造額外綠能電力,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00萬度,並將多餘電力透過儲能電池進行儲存,利用系統自動調度使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置第二期建置經費約兩億元。 基隆分公司指出,該公司轄管基隆港、臺北港、蘇澳港三大港區總陸域面積達800公頃,於2023年六月至2024年七月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置第一期」,港區全面汰換智慧電表約200個、智慧水表約150個,將用電、用水資訊數據化並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監看分析,以利及時掌握港區能源消耗情形;將800盞場棧工作燈從傳統鈉氣燈具換裝為LED燈具,於相同亮度下節省一半功率消耗(約節省267kwh);於港區共15處變電站串接CCTV、門禁開關及安裝溫溼度監測和消防感測器,藉此監控變電站安全,避免人員破壞及隨時注意是否有異常狀況的發生;整合開發為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涵蓋前述重點項目設備管理、數據蒐集、AI分析、報表管理、自動排程、異常告警...等功能,及時掌握能源使用情形,設備或設施異常告警,避免資源浪費,加速異常事件偵測與排除,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置第一期建置經費約一億元。 附圖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_用電管理及能源數據展示看板、智慧電表分別建置於基港大樓及變電站。(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ShipDC舉辦IoS-OP台灣研討會助航運公司減排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子公司ShipDC(Ship Data Center Co., Ltd.)所舉辦的IoS-OP (船舶互聯網開放平台)台灣研討會」,上週(11/22)在台北晶華酒店登場,本次研討會聚焦透過改善船舶性能和智慧航運技術,協助航運公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本次研討會由日本海事協會台北事務所所長陳建良開場引言,IoS-OP主席/川崎汽船株式會社常務執行役員岩下方誠(Michitomo Iwashita) 開幕致詞,日本海事協會台灣總經理鷹見賢司 (TAKAMI KENJI) 率同來台講師針對相關議題進行解析。(見圖,李錫銘攝) 船舶互聯網開放平台(IoS-OP)研討會觸及議題包括: -航運業正面臨向零溫室氣體(GHG)排放燃料的轉型,以實現"到2050年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GSC正在開發更環保的船舶,例如使用氨燃料和甲醇燃料的船舶,介紹及分享對岸上-部門實現零排放後對船舶類型變化的考量。(次世代環境船舶開發中心/GSC Managing Director平松彩/Sai Hiramatsu主講) - IoS-OP 是一個數位平台,由數據處理規則和數據中心組成,旨在讓相關方能夠公平且透明地共享船舶操作數據,包括高頻數據,介紹與 IoS-OP 相關的近期數據應用案例。(ShipDC主管小西浩/Hiroshi Konishi主講) -探討推進技術的新綠色技術與高效系統實現永續未來,並充分考量客戶的成本意識。聚焦減少排放與節能裝置(ESD),討論如何利用設計技術與新產品,在達到性能要求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影響。(Nakashima Propeller Co., Ltd. Deputy Manager/ Sales & Marketing小林 法子/Noriko Kobayashi主講) -先進PBCF與風力推進裝置,在當前環保時代,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必須立即考量,航運業有效的措施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安裝MOL的先進版「PBCF」,這是配備導流翼的螺旋槳蓋的原創且最暢銷品牌。聚焦於先進PBCF的關鍵特點、最新的研發成果,以及其在應對新規範(EEXI和CII)方面的成效。(MOL Techno Trade, Ltd. PBCF與風力推進部門Lee Enwei 主講) -提升船體性能的低摩擦防污塗料與Hull PDCA循環支持,為減少船舶運營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一些規範(如EEXI和CII)實施並逐漸趨嚴,使用低摩擦節能型防污塗料是達成減排目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基於開發的Hull PDCA循環,名為「CMP-MAP」,通過獨特的分析與模擬為每艘船提供最合適的防污塗料解決方案。 (CHUGOKU MARINE PAINTS, LTD. 防污塗料技術部 /…

Read More

中國船東協會長江船東分會成立長航總經理丁磊任會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船東協會長江船東分會正式成立,消息指出,作為第二屆內河航運高品質發展論壇的重要議程之一,本(十一)月三日中共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劉亮、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翼,分別代表業務指導單位和會長單位,為正式成立的中國船東協會(CSA)長江船東分會揭牌。 大陸CSA長江船東分會成立大會在湖北宜昌順利舉行,長江航運集團總經理丁磊當選會長,長航集團副總經理張雅當選執行會長,16家長江沿線各省市代表性船公司當選副會長單位。大會表決通過《中國船東協會長江船東分會工作條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長江船東分會會長、執行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等人選,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分會會長單位。 長江船東分會由從事長江水上運輸、船舶管理(服務)相關業務的中國船東協會會員企事業單位自願聯合組成,是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接受中共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業務指導,將開展行業自律、行業合作、資訊交流、業務培訓、標準規範制定、諮詢服務、技術推廣等活動,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促進長江航運事業的高品質發展,服務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Read More

浙江海港物流嘉華航運四方合作開通中歐快航CEX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浙江海港物流集團、嘉華航運(香港)公司、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威廉港貨櫃碼頭行銷兩合公司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同簽署關於開通中歐快航(CEX)服務的四方合作諒解備忘錄。 消息指出,"寧波-威廉港"中歐快航(CEX)預計於今年底首發,將會成為寧波舟山港至歐洲最快的直達航線,可將貨物在途時間大幅縮減至26天以內,助力浙江高能級跨境電商國際樞紐省建設。 根據諒解備忘錄,物流集團、嘉華航運、中歐商貿園和威廉港將協調各自資源,全力支持開通由寧波舟山港到德國威廉港的點對點中歐快航(CEX)服務,並依託相關鐵路資源以及倉儲設施,開拓由德國威廉港到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海鐵快運服務,有效輻射歐洲腹地。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力推進,中國大陸與歐洲的合作逐步深化,貨品流通量不斷增長,對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更系統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物流集團於去年七月與威廉港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十月起正式入駐威廉港物流園區內的 P3 貨運中心(一期),後續將推動地處德國的海港物流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寧波舟山港供應鏈服務能級。 附圖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成波,歐門集團銷售總監于安·柯曼達,威廉港總裁豪斯瓦爾德,嘉華航運總裁劉月,中歐商貿園總經理田紅兵共同見證四方簽約。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倪彥博,股份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姚祖洪等高層參加活動。(見圖)

Read More

基隆關走動式服務赴北市進出口公會舉辦通關宣導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為落實走動式便民服務,該關通關服務宣導團於11月21日上午由成樹芳主任秘書率員,赴台北市進出口公會舉辦座談,除宣導通關實務、廉政法令外,並主動提供進出口貨物通關問題解答服務。 基隆關說明,為提升貨物通關便捷效能,本次宣導活動主要針對菸酒稅稽徵與退稅相關法規及實務、廉政法令、逾期貨標售與處理作業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等主題向與會人員宣導,並進行座談交流,期藉由雙向互動溝通,讓業者更加瞭解通關實務中常見的疑難雜症,並提醒廠商應注意事項,以確保貨物通關順暢。 基隆關進一步表示,藉由關務宣導團走動式服務,與相關產業公(協)會及業者建立面對面溝通的橋梁,可主動瞭解業界需求,即時聽取業界回應及建言,共同建構更優質便捷的通關環境。此項主動服務措施,業者皆給予高度肯定,各工商團體如需基隆關通關服務宣導團提供關務諮詢,或進一步瞭解海關各項作業內容,可透過公(協)會提出申請,該關將竭誠服務。

Read More

經濟部小巨人獎/新創事業獎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聯合頒獎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經濟部主辦的「第27屆小巨人獎、第23屆新創事業獎暨第31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聯合頒獎典禮」,於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行,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親自頒獎給各獲獎企業,並與現場嘉賓一同分享榮耀與喜悅。本次典禮共表彰48家優秀企業,分別為10家出口績優企業榮獲「小巨人獎」、20家具發展潛力的新創企業獲頒「新創事業獎」、以及18個創新標的獲得「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何次長表示,中小企業是維繫經濟與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石,更是推進臺灣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本次頒發的三個獎項,各自展現臺灣中小及新創企業的特色,並在國際供應鏈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面對全球經貿持續的變化,經濟部為協助國內中小企業因應淨零及數位雙軸轉型,透過「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通路發展」三大策略,建構適合小微企業發展的生態體系,並加速中小企業多元創新發展。 本屆第27屆小巨人獎共表彰10家出口表現傑出的企業,涵蓋多元產業包括PPTC自復式保險絲、嵌入式工業電腦、農機零件、工業安全用品、螺絲、手搖飲原物料等領域。這些企業具備豐富出口實力,精準掌握全球市場需求。如獲獎企業富致科技(股)公司,以FUZETEC品牌行銷全球57國;化新精密工業(股)公司專精於油泵與農機零件,深受國際知名品牌青睞。這些企業憑藉豐富出口經驗與敏銳市場洞察,成功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新創事業獎共表彰20家涵蓋科技、生技健康、傳產創新及創新服務的企業,展現臺灣新創企業的多元活力與創新實力。其中,態金材料科技(股)公司專注液態合金技術,簡化工序、降低成本並提升環保效益;居家先生(股)公司連結歐洲設計師與製造商,採用D2C(直接面對消費者)模式提供高品質且平價的北歐設計家具,解決購買者痛點;配客嘉(股)公司推動循環包裝物流,構建完整生態系並推廣永續理念,兼具商業潛力與社會責任。這些企業在技術、商業模式與永續發展上表現突出,為產業發展帶來新動能。 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共表彰18個創新標的,涵蓋航太、軍工、金融、製造、農業及醫療等領域,展現中小企業在創新研發與數位轉型的積極投入。獲獎者如原見精機(股)公司之獲獎標的「機器人安全皮膚」,透過觸覺感測技術保障人機協作安全;宇晟電腦資訊(股)公司之獲獎標的「染程智能分析儀」,則以AI技術優化紡織染色工藝,提高品質與效率。這些創新標的反映我國企業靈活應對市場需求,持續升級技術,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本次獲獎企業的卓越表現不僅展示其在技術創新與市場應變上的優勢,更成為其他企業學習的典範。這些企業的成功經驗不僅鼓舞著臺灣中小企業持續追求卓越,也加速整體產業升級轉型。未來,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創新創業,完善相關政策,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優質的發展環境。

Read More

張榮發基金會於同德國小舉辦科普知識擂台賽 共有55組當地小學生及親子組隊參賽

(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張榮發基金會今年為桃園地區師生推出的2.0版「科普好好玩」專案,於同德國小舉辦「科普知識擂台賽」,共有55組當地的小學生及親子組隊參賽。透過競賽刺激,不僅增加孩子學習動力,更將閱讀內容化作生活中的科普素養。 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表示:「長達半年的『科普好好玩』專案,讓師生有機會,共同沉浸在科學的世界,包括活動之一的『科普閱讀行動書車』,連同基金會發行的《道德月刊》,免費贈送給桃園十三區學校延續科普教育,帶給學生科學與品格雙重閱讀享受。該書車從六月底啟航,至今已巡迴42所學校,另搭配種子教師入校教授科普閱讀探究課程,獲得老師與學生熱烈歡迎。」 本次的擂台賽,命題內容涵蓋生物、物理、化學、航海等領域,來自桃園各地的小學生們面對大會五花八門的問題,各個胸有成竹搶答,足見半年來的學習成效。桃園市教育局資訊及科技教育科巫珍妮科長在致詞時,特別感謝張榮發基金會挹注經費,充實桃園的科普學習資源,彌平城鄉差距,才有今日這麼多小小牛頓、小小伽利略的成長茁壯。 另外帶隊參加擂台賽的老師也分享,長達半年的「科普好好玩」,讓學生從科普閱讀奠定學習基礎、參與實作課程、再到擂台競賽,擁有完整的學習歷程。有些同學一開始是為了參加競賽而閱讀科普書,沒想到一讀之下產生濃厚興趣,自發性走進圖書館借閱更多書,感受到科學學習的強大的魅力。

Read More

萬海慈善2024讓愛閃耀公益畫展開幕 名人藝術家齊力助中小型社福

第六屆Care in & Change out【讓愛閃耀】公益畫展,眾多名人及藝術家齊聚現場。(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21日於台北松山區PALM gallery,舉辦第六屆Care in & Change out【讓愛閃耀】公益畫展,眾多名人及藝術家齊聚現場,群星薈萃,為公益畫展揭開序幕。色彩絢爛的大象公仔一字排開,於畫廊內陳列亮相,每一個創作展現了無限創意,療癒又溫暖的力量讓每位與會者感受愛在流動。 【讓愛閃耀】專案自2016年起開辦,以幫助「中小型社福單位」為目標,專案秉持專業審查、合理分配的精神,支持有助國內老人、身心障礙者、兒童、青少年、婦女、脆弱家庭、外籍移工、藥毒癮更生人等對象福利提升之服務方案推動,近八年來共計投入約1.1億元經費、補助超過370個社福服務方案。今年所有公益畫作義賣所得將不扣除成本,全部捐贈予【讓愛閃耀】專案,讓因不具知名度而募款困難的社福單位得到經費挹注。 陳欣惠副執行長表示:「【讓愛閃耀】公益畫展2018年開辦首屆只有33人參與,這些年參與的名人及藝術家不斷增加,展現了藝術與社福公益的連結持續擴充。要特別感謝每一位參與的朋友,不但用心創作出別緻的作品,也運用自身的影響力,讓更多人認識中小型社福單位對弱勢族群照顧的重要性。期盼大家齊力的將善的漣漪散發出去,支持助人工作者將愛散播到每個需要的地方,如同大象手上捧的夜燈,希望照亮每個黑暗角落。」 今年在策展人張洛君、許蓁蓁的號召下,有71位名人及藝術家參與創作。此次特別選擇大象公仔作為素材,立意取自大象在東方傳統象徵吉祥與力行善願。名人及藝術家運用各種媒材與技法,使作品呈現多元風貌,傳達愛意給每一位認購的民眾,無論是化身各種卡通人物的大象,或是喜氣洋洋的達摩象、泰國象、編織象等,都是名人及藝術家費盡心思地將大象美好的寓意傳遞出去,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順利圓滿。 【讓愛閃耀】愛心大使許蓁蓁談到:「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告訴大家義賣競標開始了,歡迎大家看完展覽,把喜歡的大象帶回家!」與會的藝術家及名人紛紛表達創作理念,每一個創作都別出心裁。藝術家蔡沛珊拿著耳朵是蝴蝶造型的大象表示:「我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台灣獨有的雙環翠鳳蝶,大象抱著地球,呼籲大家對環境保護有更多的重視,台灣有許多物種值得我們關心。」而名人邱凱偉說:「我創作的靈感來自於我的孩子,因為他頭髮很長,所以這是一隻長毛象,我沒有畫上眼睛,因為我希望大家都能用心看世界,也支持公益。」 三間社福單位帶著服務個案:小腦萎縮症病友姊妹、獨居長輩、心智障礙學員,一同參與開幕記者會,他們一進門仔細觀賞每一個用心的創作,且展開笑顏,藉由這場活動,他們看見藝術的美好。阿寶教育基金會江思儀執行長說:「我們在服務宜蘭在地發展遲緩兒童時發現,許多個案在高中畢業後,因為升學困難長期待在家裡,因此,我們開辦日間照顧,感謝萬海慈善支持烘焙課程方案,讓孩子有機會多元學習,我想只要給他們舞台,他們也能發光發熱,給他們刺激,他們會有無限可能。」 11月22日至11月24日11:00AM至20:00PM(24日提前於18:00PM閉館),邀請民眾至PALM gallery(台北市松山區新中街6巷6號)觀展。即日起至12月18日中午進行線上競標義賣,呼籲大眾用實際行動認購每一個用心的創作,您的支持能幫助中小型社福單位穩定地推展服務!活動詳情請上「萬海慈善」官網查詢https://wanhai-charity.org.tw/online-events/auction/

Read More

施耐德電機永續顧問服務在台灣全面啟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碳費開徵在即,施耐德電機宣布永續顧問服務在台灣全面啟動,一站式為企業量身打造「自主減碳計畫」及「國內外碳權抵換採購評估」。 施耐德表示,全球AI科技崛起、能源需求上漲以及台灣碳費制度即將上路,企業如何滿足營運需求與重重法規下找出一條符合自身需求的永續轉型路徑,成為維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的數位轉型業者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憑藉其全球團隊與在地經驗,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減碳路徑,涵蓋從前期規劃、能效優化及提升,再生能源導入到碳權採購及開發外,亦提供永續趨勢新知講習、永續轉型實務工作坊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落實低碳轉型,應對未來的永續挑戰。 施耐德電機服務、關鍵客戶暨產業及永續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洪志賢指出,有鑑於台灣預計明年五月進行碳費試申報,企業當前首要任務是進行碳盤查、積極擬定減碳計畫與採取措施。然而,對於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除的碳排放,碳抵換將是達成階段性減碳目標的關鍵,可視其為減碳計畫的補充。 洪志賢表示,施耐德電機深知企業在邁向淨零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壓力,因此積極響應政府鼓勵的自主減碳計畫,在台灣推出一站式能源管理解決方案與永續顧問諮詢服務,致力幫助企業提升能效、有效降低碳足跡,確保在碳有價時代的競爭中,能夠在政策與市場雙重壓力下,制定符合每間企業需求的永續發展策略。 隨著碳費徵收在即,自主減碳計畫已成為台灣企業控管成本與降低碳排放的關鍵策略。施耐德電機以三大核心框架-戰略化、數位化與去碳化,透過能源及永續顧問的專業評估,為企業量身制定具體減碳路徑圖,也為其逐步導入所需的自動化、能源管理及永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碳費政策的實施也意味著台灣企業邁入實質減碳行動階段。施耐德電機建議企業在完成碳盤查後,可優先聚焦兩大減碳措施,以達成短中期效益,並在長期降低營運成本、強化市場競爭力。 施耐德電機遍布全球3,300多位專業永續顧問,至今已成功為超過2,000家企業進行碳權開發專案,並提供6,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致力確保從案場篩選、調查分析到不同國際碳權額度註冊,均符合國際規範與永續原則,謹慎監督碳權品質。 隨著全球碳定價機制逐漸成形,預期台灣碳費政策將為企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施耐德電機將持續善用在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的專業,提供從能源及永續顧問輔導,到軟硬體設備導入及整合的全面性支援,在台灣推動電氣化與數位化,幫助企業節能又減碳,在綠色轉型賽道上保持競爭優勢。(附圖由施耐德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