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季汽車產銷增逾一成新能源佔總銷量四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大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統計,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汽車產銷兩位數成長。 「中汽協」指出,今年以來一系列提振消費政策措施加速,消費市場提質,汽車行業開局運行良好,第一季大陸汽車產銷分別達756.1萬輛和747萬輛,比去(2024)年同期增長14.5%和11.2%。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318.2萬輛和307.5萬輛增長50.4%和47.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1.2%。整車出口保持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佔44.1萬輛增長43.9%。 中汽協表示,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快速增長,為汽車市場總體良好運行提供有力支,展望二季相關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上海國際車展開啟新品密集發佈週期,將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延續市場增長態勢。

Read More

民航局發佈修正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收費標準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民航局發佈修正「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收費標準」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修正條文。 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收費標準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修正條文,包括第 一 條「本標準依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第 二 條「自由貿易港區事業或以外之事業申請進入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以下簡稱本港區)之營運審查及申請本港區人員或車輛長期入出許可證者,應依本標準繳納規費。」 第 三 條「前條計收標準如下:一、自由貿易港區事業或以外之事業申請進入本港區營運審查費:每件新臺幣二千元。 二、申請本港區人員或車輛長期入出許可證費:每件新臺幣二百七十元。申請換、補發本港區人員或車輛長期入出許可證:每件新臺幣二百七十元。」

Read More

SCFI連續三週上揚東南亞出貨回溫或將掀搶艙潮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市場週報分析認為,截至上週(4/11)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連續三週上揚,在中美關稅衝突影響下,東南亞出貨回溫,市場或將掀起搶艙潮。 上海航交所本(四)月11日發佈SCFI指數以上1394.68點小漲1.9點,週漲幅0.13%,歐美四大遠洋航線中,除美國線下跌外,地中海和歐洲航線開始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一週中國大陸訂艙暴跌超60%,並傳出有貨櫃船公司暫停原定五月啟航的跨太平洋美國新航線,預計本周運價跌幅將擴大。除了中國大陸,在美國暫緩對其他國家實施對等關稅之際,貨櫃船公司預見美國進口商採購地點將從中國轉移,目前已經看到東南亞到美國線出貨開始回溫,預計本周開始將出現艙位吃緊甚至搶艙現象。 上海航交所數據指出,上週遠東至美西線每FEU運價2202美元下跌111美元,週跌幅4.8%;遠東至美東線每FEU運價3226美元下跌80美元,週跌幅2.41%;遠東至歐洲線每TEU運價1356美元上漲20美元,週漲幅1.49%;遠東至地中海線每TEU運價2144美元上漲116美元,週漲幅5.71%。 近洋線方面,遠東至日本關西每TEU運價316美元較前一週下跌六美元;遠東至日本關東每TEU運價321美元亦較前一週下跌六美元;遠東至東南亞每TEU運價448美元較前一週則上漲三美元;遠東至韓國每TEU運價142美元較前一週持平。 除了中美關稅戰之外,美國、歐盟彼此暫緩關稅報復,都將成為貨櫃船運市場走向的不確定因素,船公司為因應對關稅戰全面開打,預計採取反擊的中國、歐盟對美國出貨量恐下滑,已經通過減班、空班策略應對,進而支撐運價。德魯里數據顯示,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航線,四月航次取消量增幅尤其明顯。 展望新關稅對於全球貨量勢必會造成影響,北美航線外的其他航線,如亞洲近洋線及歐洲線貨運需求則維持平穩;美國新關稅政策具體影響程度與範圍仍待各國與美國關稅協商結果而定。

Read More

陸首季進出口規模創同期新高連續八季逾十兆元人民幣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總署分析稱,今年大陸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第一季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八個季超過十兆元人民幣,從各月趨勢看,一月份進出口下滑2.2%,二月份基本持平,三月份增長6%。 中共海關總署通報今年第一季進出口指出,據統計,今年首季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10.3兆元人民幣,比去(2024)年同期僅增長1.3,其中出口6.13兆元增長6.9%,進口4.17兆元則下滑6%。 首季大陸民營企業進出口5.85兆元增長5.8%,佔大陸進出口總值的56.8%,較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同時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99兆元略增0.4%,佔進出口總值的29%。機電產品進出口增長較快,進出口機電產品5.29兆元增長7.7%,其中出口增長較快的項目是家用電器、筆記型電腦、電子元件,進口增長比較快的則是自動資料處理設備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 第一季大陸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52.9萬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萬,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達45.5萬家,佔同期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總數的86.1%。區域開放佈局進一步優化,首季中西部地區進出口1.84兆元增長8.7%,增速比整體增速高7.4個百分點,佔大陸進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達17.9%。

Read More

去年上海港汽車滾裝輸送量363萬輛躍升全球第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港繼連續15年貨櫃作業量排名全球第一後,在汽車滾裝運輸領域也取得突破,去(2024)年以汽車滾裝輸送量363萬輛首次躍升全球第一。 據統計,上海港去年汽車滾裝輸送量363萬輛,比前(2023)年度增長15%,首次躍升全球第一,其中外貿汽車輸送量佔比超過六成。目前上海港國際汽車滾裝航線15條,通達131個國家和地區的289個港口。 近幾年,中國大陸汽車產業出口成績斐然,上海港作為全球航運樞紐,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車滾裝樞紐港之一,眾多車企通過多式聯運方式選擇上海港作為主要出口港。大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指出,2022年中國大陸汽車出口量311.1萬輛,年增長54.4%;2023年進一步增長到491萬輛續增57.9%。據中共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大陸汽車出口量更是達到640.7萬輛,比前年度增加22.7%。

Read More

IMO設立全球航運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成員國分歧仍在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倫敦舉行的國際海事組織(IMO)MEPC 83會議上,與會各方以多數票通過了一項被視為“折中方案”的提案,擬設立全球首個國際航運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 惟這項投票結果歷史意義重大,卻也突顯減排機制初步成型但分歧仍在,IMO成員國間在減排路徑上持續分歧。 消息指出,本次會議共有63個國家代表團,包括歐盟成員國、中國、巴西、英國和加拿大投下贊成票,而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包括卡達、阿聯酋和俄羅斯在內的16國投反對票。在此之前專門召開的工作組會議上,代表們試圖就一項“過渡性提案”達成共識,但最終未果,沙烏地方面隨後正式要求進行表決,包括多個太平洋島國在內的廿多個國家選擇棄權,這些國家之前一直呼籲設立統一碳費機制,而美國則未派員參會,僅通過一封函件明確反對該機制,並警告稱若強推收費可能採取報復性措施,因此未參與投票。 據瞭解,IMO慣以共識制推動決策,此次投票極為罕見,上一例可追溯至2011年圍繞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的一次表決。 此次通過的草案明確船舶燃油強度的逐步削減路線圖,自2028年起設立4%的初始基準目標以及17%的“直接合規目標”。兩項指標將在未來數年逐年提高,至2035年分別達到30%與43%。 未達標船舶將需按階梯機制繳納碳費:若未滿足最低“基準目標”即進入“第二等級(Tier 2)”,每噸二氧化碳當量380美元排放將徵收380美元;若達到基準但仍未滿足直接合規目標,即屬於“第一等級(Tier 1)”,則碳價為每噸100美元。合規超額的船舶可獲得“合規富餘配額”,並允許結轉或集中使用。 該機制還將設立IMO淨零基金,用於重新分配碳費收益。IMO秘書長Arsenio Dominguez預計該基金每年可產生110億至130億美元的收入。這筆資金將主要獎勵使用零碳或淨零燃料的行為,並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公平轉型。不過,關於收益分配細節及合規執行機制,將在未來兩年內進一步制定實施指南。若進展順利,相關MARPOL公約附則修訂案將於十月特別會議正式通過,並預計於2027年生效。

Read More

美關稅政策衝擊歐盟與阿聯酋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國際貿易造成衝擊,據悉,歐盟正尋求在美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開展更多貿易。歐盟與阿聯酋同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外電消息,歐盟委員會發佈公報說,歐盟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同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舉行電話會談,雙方在通話中達成一致,將啟動關於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根據公報,談判內容將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領域,並致力於加強在可再生能源、綠色氫能以及關鍵原材料等策略領域的合作。

Read More

今年前三月關稅實徵淨額370 億元 增2.4%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發佈今(114)年3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其中在關稅方面,3 月實徵淨額 141 億元,較上年同月增加 11 億元(+8.6%),累計 1 至3 月實徵淨額 370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9 億元(+2.4%),主因機械及電機設備、塑橡膠製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等進口稅額增加。 在貨物稅方面,3月實徵淨額134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8億元(-5.5%),主因上年同月部分煉油廠增加進口以利短期產能調度,造成油氣類基期較高;累計1至3月實徵淨額35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3億元(-8.5%),其中車輛類減少31億元較多,主因去年新車熱銷、基期偏高所致。 今年 3 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全國賦稅收入,3 月實徵淨額 2,324 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66 億元(-2.8%)。累計 1 至 3 月實徵淨額 5,540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36 億元(-0.6%)。達成率累計 1 至 3 月實徵淨額占累計分配預算數 98.3%,占全年預算數14.6%。

Read More

推貿費繳納管道多元 請商民多加利用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推廣貿易服務費(下稱推貿費)是由海關協助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代收,繳納期間自海關填發繳納證之日起14日內繳納。商民可選擇臨櫃或網路服務平臺繳納,其中網路方式迅速又便利,建議多加利用,避免因滯欠而影響貨物通關。 基隆關說明,進口貨物推貿費係與進口稅費一併繳納;出口貨物採按季彙總,由海關郵寄「出口貨物代收費用繳納證」予出口人。商民可持「出口貨物代收費用繳納證」至郵局或指定代收銀行(臺灣銀行、臺灣土地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商業銀行、花旗[臺灣]銀行、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臨櫃繳納。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商民亦可透過網路銀行、關港貿單一窗口稅規費繳納系統、e-Bill全國繳費網、中華郵政網路ATM或行動郵局APP等五大繳費管道繳納。惟特別提醒透過郵局線上繳納者,請記得轉帳金額要外加手續費,實務曾發生商民主張已依繳納證所載金額轉帳,但貨物卻未能續行通關。經查結果,此係商民透過郵局線上轉帳,未將「手續費」計入轉帳金額,致繳款金額不足,海關電腦無法銷檔,貨物通關受阻。郵局線上轉帳手續費依推貿費應納金額高低而異,推貿費應納金額新臺幣(下同)95元以下,手續費5元;96元以上,手續費10元。若推貿費應納金額200元,透過郵局線上轉帳,請務必將手續費計入轉帳總額即210元(200+10=210),以使滯欠紀錄銷檔。 基隆關呼籲商民遵期繳納推貿費,以免影響貨物通關。如需詳細操作指南,可至國際貿易署網站(https://www.trade.gov.tw/),點選「常見問答」>「推廣貿易服務費」>「推貿費要如何繳納」查看逐步指引。

Read More

ONE推出亞洲區間-泰越東印度TE2新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ONE宣佈推出新的亞洲區間航線服務-泰國越南東印度2 (TE2),TE2服務將於2025年四月20日開始,首次航程從胡志明市吉萊出發。 這項服務預計將加強現有的SVX服務,保持海峽地區與東印度之間的連通性,同時進一步加強從吉萊和林查邦到東印度的直接運輸。ONE表示,隨著TE2的導入,東南亞和東印度之間的交通網絡將進一步擴大。 這條泰國越南東印度2 (TE2)服務的港口序為:胡志明(越南)-林查邦(泰國)-新加坡-巴生港(馬來西亞)-欽奈(印度)-沙卡帕特南(印度)-巴生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胡志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