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巡守中隊贈隊員反光背心

台南市巡守大隊新化中隊送巡守隊員每人一件反光背心。(記者黃文記翻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台南市巡守大隊新化中隊為了加強守望相助隊員執勤安全,特別購買反光背心安全裝備,贈送給轄區巡守隊員每人一件,有效提升巡守員執勤安全,也傳達對巡守隊的關懷與謝意。  新化巡守中隊長程瑞進表示,轄區的新化、山上及左鎮區計有十個巡守隊、兩百四十七名巡守人員,平日協助警方社區巡邏,維護安全、預防犯罪,並參與加強重要節日安全及交通維護工作,對社區治安奉獻心力,辛苦備至。  程瑞進指出,為了體恤及保障守望相助隊巡守人員的人身安全,希望贈送的反光背心能發揮功效,讓巡守人員在夜間執勤時更加方便和安全。另外,在經費許可下,未來會再增購其他服勤裝備,以提升執勤效能。  台南市巡守大隊大隊長宋俊明及新化分局長許芳毅對巡守中隊的捐贈大表讚許,也對巡守隊為社區安全的奉獻與辛勞,表示感謝與慰勉之意。

Read More

<中華副刊>謝謝大家幫忙

■劉洪貞  「鍾伯伯近況不錯哦!」、「劉姐啊!鍾大哥走路越來越穩了有進步。」、「爺爺最近會笑了。」每次聽到鄰居們對我說著近來外子的好狀況,我都會懷著感恩的心說:「這些都是大家幫忙的結果。」  近兩年來八十多歲的他,因平衡度不高,被醫生列為摔跤的高危險群。為了讓他走路多些安全,我鼓勵他出門時要拿拐杖,因為拐杖的支撐力很高,如同替自己多了一隻腳,在抬腳往前移動時,是可以穩住定力,可降低摔跤的風險。  儘管,我好話說盡,並把拐杖準備好,也要陪他到屋外走走,他就是不願意離開沙發。我告訴他:醫生說過一個老人只要七天不走路,肌肉會萎縮很快,到最後就站不起來,摔跤的機率更高,他還是無動於衷。然而我就是不放棄,就在我不厭其煩再三的勸說下,他終於說出不想拿拐杖的原因,原來他怕拿拐杖走路,會被鄰居笑。  知道他的心理障礙後,我努力的想方設法來克服。每天早晚陪他散步時,如遇鄰居我會上前暗示請他們幫我忙,往後遇上他時,請給聲「鼓勵或讚美」,讓他有信心不再排斥拿拐杖。就在鄰居們熱心相助下,他放下戒心,從每次看到鄰居就想躲不想走,吵著要回家,到慢慢地願意多走幾分鐘,我已經看到了成果。  就在一聲聲「伯伯早!」、「爺爺氣色真好。」中,他慢慢地適應拐杖的重要,願意拿拐杖出門,而且不需要我在身邊作陪。為了增加他的信心,他每次從外面回來,我都會問他:「今天有遇上誰呀!」此時,他會開心地告訴我:32號一樓的周先生常握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還比了一個大拇指;樓下的師父說:他比以前勇健多了……。看他高興的說著,來自鄰居們的鼓勵時,我很感謝鄰居們幫了我大忙。  很高興他的改變,相信在鄰居溫暖鼓勵下,因摔倒已經坐過四次救護車的他,能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不再浪費社會資源。

Read More

日本加賀機器人大賽 南市囊括18獎

海東國小翁苡軒(中)、張菩智(右)獲得日本加賀RoboRave國際機器人大賽迷宮項目冠軍,由RoboRave創辦人Russ Fisher-lves親自頒獎。(海東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陳佳伶、盧萍珊/台南報導  台南市代表隊組隊參加九、十日兩天在日本舉行的的「二0一九日本加賀RoboRave國際機器人大賽」,並且傳回捷報,在全部的三十六面獎牌中,南市代表隊囊括六金五銀七銅共十八面獎牌,連續五年獲總成績第一。  RoboRave起源於二00一年美國新墨西哥州,是國際性大型比賽,學生以團隊方式參賽,使用電腦撰寫程式控制機器人。競賽分為a-MAZE-ing(迷宮)、Jousting(騎士)、Line Following(循線)、SumoBot(相撲)、Robotovate(創意賽)、Fire Fighting(滅火機器人)。 新東國中和新營國小學生聯隊參加2019 日本 RoboRAVE 國際機器人競賽獲佳績。(新東國中提供) 台南市代表隊囊括國中組及國小組迷宮、騎士前三名,高中組及國中組循線第一名等佳績,其中海東國小聯隊(含安南國中、瀛海中學)總共獲得二金一銀二銅,新東國中聯隊(含新營國小)獲一金一銀二銅,興國中學聯隊(含黎明中學)獲二金,五甲國小獲一金一銀一銅,佳里、信義、鹽水國小聯隊與南光中學各獲一銀,文化國小與德光、港明聯隊各獲一銅。 南市代表隊在日本加賀RoboRave國際機器人大賽表現搶眼,勇奪十八面獎牌。(教育局提供) 負責帶隊的海東國小教務主任洪駿命表示,海東已經連續五年參加RoboRave國際機器人大賽,參賽經驗豐富,因此今年海東同時負責南市代表隊的培訓,由林振添、鄭智昌及顏憲宗擔任指導,在競賽過程,部分市代表隊選手面對各國機器人的對抗表現時遇到問題,老師立即指導機器人調整與修改,在決賽中獲得很好的佳績,這樣的團隊合作相當感人。  洪駿命指出,a-MAZE-ing(迷宮)比賽與以往不同,進入前八強需要進行單淘汰決賽,考驗孩子的耐力與定力。獲得迷宮第一名的翁苡軒、張菩智也說,比賽過程很緊張,突破了很多困難,修改很多次程式才進入前八強,在決賽中,他們靜下心來終於獲得第一名。  獲得高中組循線第一名的瀛海中學洪可芟、洪可芸、吳翊綺、吳甫陞表示,這次決定參賽的時間較晚,導致練習較為倉促,但他們把握每次的練習機會,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

Read More

馬國廚藝賽 崑科大抱5獎

崑大餐飲系大三劉振豪(右二)、大二蔡晏慈(左二),在老師指導下,參加FHM馬來西亞吉隆坡廚藝挑戰賽,分別獲銀牌及一銅、一佳作好成績。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餐飲管理及廚藝系老師施智偉、陳永富,帶領三年級學生劉振豪、二年級蔡晏慈、李姿璇,首度參加二0一九FHM馬來西亞吉隆坡廚藝挑戰賽,在咖啡大師、咖啡拉花競賽、藝術麵包及創意盤式甜點展示等項目中獲得二銀、一銅、一佳作,表現亮眼。  馬來西亞籍學生劉振豪代表崑大返國參加咖啡大師競賽,在十五分鐘內完成十二杯咖啡,其中包括濃縮、奶製、創意咖啡各四杯的作品,作品受到評審青睞,也贏得銀牌。  李姿璇參與的咖啡拉花是現場出題,選手要在十分鐘內完成評審給的圖形,作品以海馬、猩猩及玫瑰三種圖案的拉花,十分鐘以英文介紹及完成作品,讓她拿下咖啡拉花銀牌,也是單項比賽全場最高分選手。  參加藝術麵包展示的蔡晏慈,僅採用麵粉、水和糖,便創作出「廟前石獅」獲得銅牌。她說,小時候喜歡與家人到廟裡拜拜,常被廟前的石獅所吸引,以前的年代石獅是貴族擺設在家門口,作為守衛家園及驅邪的作用,也是早期漢人社會不可或缺的裝飾物之一。因此透過藝術麵包將特有的廟宇文化融入競賽作品中,從構思到成品花了半年時間,一體成形加上細緻的作工成功吸引評審。另她也在創意盤式甜點展示拿下佳作。  這場賽事難度頗高,要邊創作邊以英語全程講解作品,選手的臨場表現優於練習,拿到佳績,讓老師們相當欣慰。

Read More

<中華副刊>聖稜的光──雪山圈谷

雪山一號圈谷。 文、攝影/洪長源  雪山的一號圈谷比較柔和,谷中有花草,不缺綠意,可以在谷中行走,我問嚮導,若目的是翠池,可否不登主峰,也不登北稜角,出黑森林後直接往鞍部過來,嚮導說當然可以,只是縱然來過N次,你會不想上主峰嗎?說的是,面對一丘一壑也風流的壯麗美景,面對台灣的高山大河,誰願過門不入?  圈谷以主峰為頂點,漸次向黑森林出口下降,四周高山圍成橢圓像個畚箕型,谷中的水分匯向黑森林出口形成七家灣溪的源頭,孕育出國寶魚櫻花鉤吻鮭。  二號圈谷呈現陽剛味,整個圈谷布滿碎石,不見綠意,從雪山北峰、凱特蘭崑山一路由遠而近,每走一步,圈谷感覺就壯大些許,而那白色的碎石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是上帝把人間所有寶石都堆藏在這裡。走過許多人工造景的花園遊樂區,都會利用碎石舖上一段步道,看到這2號圈谷,感覺平地的人工景觀的意象無疑都是來自高山,在這3800公尺的高山上,稜線上與圈谷中寸草不生,大石小石碎石遍布,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加上風大,真的擔心會被吹落圈底,又是重裝,身體的受風面大,想要欣賞高山美景,又要小心腳下每一步所踩的位置必須穩當,有著如履薄冰的感覺。 二號圈谷。 二號圈谷以北稜角為頂點,向聖稜線方向漸次下降,像個盛湯的大瓢子。傳統的登雪山主峰路線,只能欣賞到一號圈谷,必須走聖稜線才能將一、二號圈谷一次欣賞足。我何其有幸、兩條路線皆走過,今日才能在此與大家話圈谷。  站在主峰看北稜角,總感覺北稜角比主峰還要高出些許,這回由北稜角看主峰,也是感覺主峰高出些許,原來是中間凹下去的鞍部讓人產生錯覺,實際上主峰比北稜角高出6公尺。沿著北稜角的岩壁攀繩下到鞍部,距離主峰還有300多公尺,緩坡而上,主峰上有一座用岩石堆砌的平台,台上安置一顆大石,上面用中英文書寫「雪山,標高3886公尺」。  拍照之後又原路回到鞍部,準備前往翠池打尖,在鞍部我們想,何時才能再來這裡呢?時間還早,到翠池約僅需45分鐘,到了翠池也是休息,那何不在這裡多徜徉些時間呢?  四個人坐在鞍部,整個一號圈谷一覽無疑,想起上一次,從黑森林出來,走進圈谷一步步爬升到主峰,整整花了一個多小時,而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完完整整呈現在眼前,彷佛就像坐上時光機一樣,把時空統統串在一起,過去的、未來的;甲地、乙地不同的場景都在眼前,科學家們一直想要完成時光穿梭機,就在這雪山被我們實現了。不曉得以後是否還有機會上雪山,如果有一天真的有時光機可以穿越時空,那麼我想我的第一站就是雪山,看圈谷的變化。  片片雲朵從武陵方面湧向東峰,風大,雲兒在高空中翻滾再翻滾,「江山共閒曠,雲日相照媚」,大自然的美妙,不登高山無以欣賞,我們高興自己是這麼的幸運,有時間、有體力來這一趟雪山之行,還有充裕時間坐在這台灣的次高點上享受午後時光,真是千金難買啊!  天上的雲一朵朵疊起,由品田山方向飛過來的雲,壓住了雪山東峰方向飛過去的雲,風起雲湧,兩方面的雲就在圈谷上方疊扭在一起,說他龍虎纏鬥也行,說他你儂我儂也行,反正就是你雲中有我,我雲中有你。  「白雲本是無心物,卻被清風引出來」,今天的圈谷,真的很特別,有風有雲有我有山友,風與雲常有,我與山友不常有,所以很特別。  「天風海水,能移我情」,老殘遊記說:即使看不著日出,此行亦不為辜負。「山風雲湧,能移我情」,有這一陣風、這一片雲,此行亦不為辜負。

Read More

青壯人口出走 邱莉莉籲檢討政策

議員邱莉莉關心台南青壯年人口出走,要求市府青年政策不該虛應了事。(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縣市合併升格至今廿歲至四十九歲人口減少六萬七千人,台南市議員邱莉莉十一日市政總質詢,直指市府在青年政策應重新檢討,包括青年貸款竟是六都中唯一無利息補貼,再則青年住宅應轉換成補貼租金,另應補助青年文創進駐傳統市場等,並在高齡人口密集區推動地方創生。  邱莉莉質詢民政、經發等單位對人口政治和結構是否發現有變化,為何獎勵結婚生育,出生率仍那麼低,尤其合併以來北四都都大幅增加人口,南二都人口卻無共伴效應;合併至今廿歲至四十九歲人口蒸發六萬七千人,留不住年輕人,青壯年都出走了,台南城市競爭力在哪裡?  邱莉莉也質問黃偉哲,到底青年政策在哪裡?細數台南青年政策多數配合中央,不該如此交差了事,尤其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乏人問津,留言也未被市府重視。邱莉莉直指青年創業貸款核貸數竟是零,究其原因是六都之中只有台南青年貸款無利息補貼,另青年租金補貼申請踴躍,可見台南青年有住屋補助需求,反觀包租代管媒合率低,建議將經費轉換成租屋補助,符合青年需求。  邱莉莉也關心市府將公設保留地一一解編,但未來需要建高齡化相關設施將無地可用,她認為中西區和北區都創造老街活化傳奇,但租金一漲傳奇就走味了,有必要能與高齡人口產生共伴效應,了解高齡產業,更要運用現有土地營造出可以創生的場域。讓健康的老人也可以當高齡實習生,關懷據點不只是共餐,能有更多可能性。  黃偉哲表示,市府會再思考如何讓年輕人留下來,對高齡社會示範場域的部分,市府願意支持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有工作場域,讓老人家不只是領取政府補助、共餐,而是可以透過工作、透過生活更加自我實現。

Read More

<社論>RCEP戳破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謊言

日前舉行的第三屆RCEP高峰會已完成談判,預計明年簽署。(東協秘書處提供,中央社) 由東協主導,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印度參與協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的文本已經完成,預計明年簽署。原先的「十加六」因印度在最後一刻選擇退出談判,但並不影響該協議的重要性。  RCEP涵蓋範圍極為廣泛,包括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貿易量、投資量皆占全球近三成,更不用說其總人口數占全球將近一半,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經貿組織,與歐盟經貿圈及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鼎足而立。再加上東協被視為重要的世界經濟成長引擎,RCEP的潛在發展不可限量。  RCEP生效在即,但當初信誓旦旦要帶領台灣加入RCEP及CPTPP的蔡英文政府,竟然悄然無聲,甚至還想淡化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影響在可控制範圍」,因為台灣與RCEP十五國的貿易量已有七成零關稅,僅三成會受影響,政府會協助輔導升級轉型。外交部長吳釗燮則說,將「另開窗口」,全力爭取加入CPTPP。兩位官員的回應不痛不癢,難道還想愚民到幾時?  事實上,RCEP對台灣的衝擊有兩個層面,也揭穿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謊言。第一,雖然我國的資通訊產品受到「資訊科技協定」(ITA)優惠而零關稅,但其他產業難道不重要?誠如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所言,「如果這樣就夠了,為何還需要談RCEP?」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固然極具競爭力,也占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但日韓仍四處與各國簽署雙邊FTA,搶占市場的企圖心非常強烈,就連中國大陸都希望達到高科技大國的目標,台灣怎可能不緊張?  其次,蔡政府不可低估RCEP及CPTPP對國人的心理衝擊。我國國際空間因兩岸對抗而大幅縮減,現在連區域經貿整合都無法參加,將使得國內產業面臨更多挑戰,對經濟前景當然不會樂觀,這些都是藍綠政黨必須嚴正面對的課題。  蔡政府雖拿著聯合國近期報告,提到台灣是美陸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為自己的新南向及經濟政策辯護。倘若這是事實,蔡政府何須編列龐大預算挽救國內觀光產業?又何須對東協國家開放免簽優惠,以拉抬來台觀光人數?蔡政府想為台灣開拓對外市場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其以敵視大陸為基礎的兩岸政策卻導致新南向政策的失敗。  數字代表一切。蔡英文主政三年來,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占台灣整體GDP比重,由百分之十八點六上升到二十一點九,與民進黨吹捧的降低依存度恰恰相反。同時間,台灣對東協十國的順差比重也從百分之四點五下滑到四,顯示蔡政府的對外經貿政策沒有達到轉單效用。這些數據都是民進黨不敢公開、也羞於見人的真相。  RCEP及CPTPP皆於明年正式生效,前者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後者則是第三大的日本主導,顯示東亞經濟整合邁入一體化時代,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已經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即將上演的實境劇。蔡政府看不到極為迫切的威脅,也不願正視台灣面臨的全新挑戰,甚至拿錯誤數字誤導國人,只以如何打倒在野黨來鞏固政權為樂。  如果經濟前景真如民進黨所言的一片大好,為何蔡英文還會選得這麼辛苦?當新南向只剩下觀光人數可以吹噓、經濟成績單只有因貿易戰的台商回流可誇口時,蔡政府還能用什麼吸引人民目光與支持?想連任,總該提出具體對策吧!

Read More

牟聯瑞獲市醫師公會終身成就獎

牟聯瑞(右)以一個副總裁級醫師深入社區肝病防治,獲南市醫師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牟聯瑞,以一個副總裁級醫師長期深入社區肝病防治,今年獲台南市醫師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肯定其在醫療臨床、教學研究上的付出,並帶領台灣首間公辦民營醫院南市醫,提供市民優質的醫療服務。  南市今年醫師節慶祝大會,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在大會上頒給牟聯瑞「終身成就獎」。牟聯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決定回到彰化秀傳醫院服務。一九八八年秀傳醫療體系接手台南市立醫院成為全台第一家公辦民營醫院,牟聯瑞跟著到南市醫服務,一九九0年接任院長,在台南一待就是卅一個年頭。  牟聯瑞擅長膽道內視鏡手術,長期投入肝病治療的領域,是肝癌栓塞治療與電燒治療專家,更在台南推廣大規模肝炎篩檢的公衛服務,把定期追蹤B、C肝及早發現肝癌的概念帶進社區,近兩年配合衛福部C肝防治計畫至六甲區、歸仁區開辦C肝特別門診,採「先衛教再治療」的模式,提高患者順利完成療程的順從性。  對於肝病治療奉獻,不論是在醫療院所或是深入社區防治,都看得到牟聯瑞的身影,很多患者跟他建立了「革命情感」共同抵抗病魔。這幾年因為C肝新藥的推出,牟聯瑞為了讓更多C肝患者能獲得治療,每週一早上六點多就要出門至六甲區衛生所,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不辭辛勞到偏鄉看診,成功治癒一百多名C肝患者。 一位八十多歲的毛姓阿嬤,完成三個月C肝治療療程後,覺得人變清爽精神也比較好,甚至膚質也變好了,頻頻感謝牟醫師也呼籲鄉親「緊來治療」。

Read More

抗韓非贏不可 張奕今扛先發

2019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複賽,11日中華隊首戰以0比2不敵墨西哥,12日對戰韓國隊一役將相當重要,中華隊預計推出張奕先發。 (中央社) 中央社/千葉11日電  世界12強棒球賽複賽,今天中華隊以0比2不敵墨西哥,因此明天對戰韓國隊將相當重要,中華隊推出張奕先發,他是中華隊能闖進複賽的大功臣,另外,抗韓英雄吳昇峰還未亮相。  中華隊今天複賽首戰輸給墨西哥後,由於是超級循環賽制,目前已經累積0勝2敗,因此明天出戰韓國隊的比賽相當重要,推出在預賽對委內瑞拉繳出好投的旅日投手張奕先發,韓國隊則可能是左投金廣鉉先發。  張奕6日對委內瑞拉時,用102球主投7局,僅被敲出4支安打,出現2次保送,送出6次三振,完全沒讓對手攻下分數,幫助中華隊奪下第2勝,是能闖進複賽的功臣之一。  目前中華隊還有3名投手沒有上場過,分別為側投黃子鵬、吳昇峰,還有林鋅杰,去年雅加達亞運吳昇峰曾在對韓國明星隊時先發繳出好投,被封為「抗韓英雄」,明天也有機會上場。

Read More

11年營養劑續命 小腸移植獲新生

65歲的黃先生(中)11年前突然發生小腸中風,無法以口進食,且命懸一線,苦等3年靠著北榮完成小腸移植,才獲重生。 (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65歲黃先生11年前突發性腹痛,罹患俗稱小腸中風的腸繫膜動脈栓塞,術後雖保住性命,但因沒有小腸,完全無法吸收,確診為腸道衰竭,無法以口進食,必須仰賴點滴來維持基本的水分與熱量攝取。所幸經大愛捐贈,使台北榮總為他成功完成小腸移植,才喜獲新生。  北榮器官移植團隊以小腸移植,讓黃先生在罹病11年後完全脫離全靜脈營養,重新享受進食的喜悅,不但寫下建院60年來首例,並創下全國唯一醫學中心所有器官移植,包括心、肺、肝、腎、胰及小腸皆完備的嶄新紀錄。  北榮移植團隊兒童外科蔡昕霖醫師表示,黃先生因長期的高濃度營養劑注射,引發無可計數的菌血症及休克,及大靜脈發炎栓塞、腎臟功能受損,甚至免疫功能失調誘發猛爆性B型肝炎,不但前後住院多達35次,更換靜脈導管13次,隨時面臨生死攸關的威脅。小腸移植是唯一可以解救的方法。  惟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為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總合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在於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且醫療團隊也要具備執行的能力與規模。  今年8月的大愛捐贈者,讓黃先生幸運獲得小腸移植的機會。在長達9個多小時的手術中,移植團隊一邊摘取捐贈者小腸時,另一邊受贈者的移植手術也同時進行,在最短的器官缺血時間將小腸植入,並克服了困難的腹腔沾黏剝離,完成了精密的動靜脈血管與腸道重建。  術後,黃先生順利在術後50日出院,喜獲重生地表示,大病之後,現在完全不敢亂吃亂喝,只敢淺嘗即止,但重新找回吃東西的樂趣已是萬分感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