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2日上午率黨公職前往台北國父紀念館向國父銅像獻花致敬。(中央社) 昨天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率領黨務主管到國父紀念館向國父銅像獻花致敬,「這個國家」的總統蔡英文及她的蔡政府卻彷如無事。中山先生一生為創建中華民國而奔走,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他不但繼續為國辛勞,而且絲毫不戀棧權位,過世時也僅留下極為微薄的遺產。這種為國犧牲奉獻,不謀一己之利的精神,至今仍應為從政者之楷模。
中山先生除了大半輩子為創立、建設中華民國奔走之外,也留下《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著作,其思想則以《禮記‧禮運‧大同篇》當中的「博愛」與「天下為公」為核心,目的則是使中華民國成為獨立、自由、平等、富強的國家。儘管兩岸實行不同政治制度,但中共亦尊稱中山先生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對中山先生推崇備至。
對於治國之理念,中山先生尤其注重人心,因此他說「國家之治亂,繫於社會之隆汙;社會之隆汙,繫於人心之振靡」,亦即,人心不振,國家即亂。中山先生不僅以這段話傳達治國理念,他本人亦終身奉行,並留下「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金句。
他去世後僅留下兩千多本書籍和一間房產(此一房產是四位華僑不忍中山先生租屋而合資購買贈與),堪稱兩袖清風;他的哥哥孫眉出資贊助革命,但民國肇建之後有人舉薦孫眉出任廣東都督,中山先生親函孫眉:「弟以為政治非兄所熟習」,並未「內舉不避親」。
相對於中山先生不為己謀利、不因其兄贊助革命而派任官職,以及中山先生嘗說「國中之百官,上而總統,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僕也」,蔡政府卻是反其道而行。在蔡總統治下,國公營事業酬庸綠營人士「塞好塞滿」,有該退不退者、有違規任用者、有外行領導內行者、有年紀輕輕領取高薪者,國公營事業更被譏為「民進黨專屬養老院」。小老百姓看在眼裡,卻也只能百般無奈。
中山先生在革命階段喊出「驅除韃虜」口號,但民國成立之後為團結全國而提倡「五族共和」,展現包容、多元的民主精神。中華民國從威權走向民主,也更應尊重多元文化,才能有助於民主深化。而對於民主的核心概念之一「自由」,中山先生則主張「如果沒有民權,甚麼平等自由都守不住」,此一觀念亦屬歷久彌新。
但蔡政府卻打著「轉型正義」旗號,不顧違法違憲疑慮追殺政治對手,視公投通過之結果為無物,甚至為了「仇中」而以國家安全為名修訂恐有限制人民自由之虞的法律。蔡政府的「反民主」連陳水扁都看不下去,抨擊民進黨「不是深化民主,而是民主倒退嚕」;對於可能與蔡英文搭檔的賴清德所說「若民進黨國會沒過半,很多工作都沒辦法進行」,阿扁也深感不以為然。質言之,民進黨被譏為「民主退步黨」絕非無的放矢。
再者,民進黨往往以「敵我二分法」,動輒以「賣台」、「外省殖民心態」、退休軍公教「繳的少少、領得飽飽」等言語撕裂台灣社會,連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的副主委游盈隆都因蔡英文讓台灣「社會撕裂、族群分裂」而退出民進黨,這與中山先生主張包容、多元的民主相比較,無異於雲泥之別。
相較於中山先生謀求善治中華民國、不為一己之私,民進黨和蔡政府都應心中有愧。問題在於,因貪汙而入獄的民進黨前立委高志鵬曾提案要求廢除機關學校懸掛國父遺像,「這個政黨」心中還有中山先生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