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賞中西區 光之博物館 越夜越美麗

 文化局於中西區打造歷史城區光之博物館,希望透過光影,讓夜間街道成為最優雅的人文風景。(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選舉落幕,民眾生活回歸正常,拋掉政治的喧囂,夜間不妨至中西區,欣賞打光後的古蹟所呈現的新風貌。文資處去年提出「光環境改造」計畫,從孔廟周遭至天主教聞道出版社路段,搭配周遭的林百貨、南美館及台文館等,讓舊城區文化地標處成為城市新美學典範,行塑歷史城區光之博物館。  文化局表示,台南為文化首都,中西區內古蹟和歷史建築密集,從孔廟、武德殿、原台南神社事務所、司法博物館、原台南警察署(南美館一館)、林百貨等都近在咫尺。為串聯城市文化地標,文資處推出光環境改造和設計計畫,串聯城市各文化地標,樹立城市美學典範。  配合鼠年到來,許自貴此次於台江文化中心推出「心有所鼠」許自貴創作展。(記者林雪娟攝) 光環境改造範圍包括友愛街南門路至忠義路段,以及孔廟周邊,涵蓋孔廟周邊圍牆、神社事務所、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及天主教聞道出版社等建築本體,運用光線,凸顯各建物的造型與特色,再與南美館兩館、原台南武德殿、林百貨及台文館相呼應,藉由點與點之間互相串聯,讓台南歷史城區的夜間街道成為最優雅的人文風景。  文資處指出,照明設計強度依據老城區夜間光環境氛圍調整,避免照明過度、過亮,兼具美學效果及節能環保。配合民眾生活作息,每晚傍晚五時三十分至隔日凌晨六時開啟燈光,並加入時程控制及照明變化,讓夜間古蹟夜間也能成為民眾散步的最佳去處,感受府城夜間悠然靜謐的人文氣息。

Read More

<彩繪人生>陳懷遠,從台南到雲南的茶香歲月

台灣茶文化協會理事長陳懷遠是台灣最早進入雲南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恢復普洱茶傳統製茶工藝的第一人。馬鍋頭羅德壽為陳懷遠示範馬幫馱茶及馬幫配備。文、圖/羅玉如 追尋普洱茶原鄉, 他前進古六大茶山易武, 成立陳遠號茶廠, 寫下台灣茶人與普洱茶的一頁傳奇。 攸樂族挑茶。 台灣茶文化協會理事長陳懷遠是台灣最早進入雲南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恢復普洱茶傳統製茶工藝的第一人。追尋茶文化生命內涵的執著,讓他不遠千里、翻山越嶺從台南到雲南,不僅找「茶」、品茶、製茶,甚至成立自己的陳遠號茶廠,在易武偏鄉寫下台灣茶人與普洱茶的一頁傳奇。  醫生家族,卻鍾情音樂攝影  如何一頭栽進茶藝世界的問題,陳懷遠被探詢過無數次,每次他都爽快地滿足大家的好奇心,答案出人意表。陳懷遠家族兩代多人行醫,父親是醫師,兄弟姊妹有中醫師、藥劑師、護理師,他自己則是生化檢驗師,曾在台北三軍總醫院任職,時間長達四年,但始終無法忘情最愛的音樂與攝影。  中華醫專求學期間,陳懷遠加入音樂性社團,學會彈吉他,後來跟隨擅長攝影的知名音樂人黃敏等大師級人物,在音樂、攝影領域不斷精進。學生時代的三位攝影老師閒暇時都喜歡泡茶,茶湯入喉總能靜心愉悅,陳懷遠也開始愛上喝茶。有別於寫實、寫意風格,當時他學習的是崇尚藝術創作的畫藝沙龍攝影,講究意境、唯美。呈現出來的畫面,往往是攝影者當下的心境投射。  有一次陳懷遠到墾丁發現一株枯木,天空一側烏雲密布,另一半光影乍現,他拿起相機準備留下天有異象的自然奇景。想不到按下快門的瞬間,竟然有匹馬飛奔而過,意外勾勒出一幅曠野蒼茫駿馬圖。沒有刻意營造,也無法重來一次的巧合,讓陳懷遠興奮不已、印象深刻。  翻山越嶺,初訪易武古茶山  離開台北三軍總醫院後,陳懷遠回到家鄉台南,先後在文南路、建業街開設茶行、茶藝館。但因當時兒女年幼,夫婦倆分身乏術,決定專營茶行。  為了探尋普洱茶的發展歷程,一九九四年陳懷遠與台灣茶界同好組成一支十八人的參訪團,前往雲南昆明參加兩岸茶文化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當時,台灣茶界開始盛行普洱茶,對普洱茶的來龍去脈等背景需求殷切。只要提及普洱茶,就會出現「易武」這個關鍵字。 攸樂古茶山基諾族採茶。 或許冥冥中自有定數,陳懷遠一行在研討會碰到當時勐海茶廠廠長鄒炳良,並且向他討教普洱茶的由來。鄒廠長建議,不妨找機會到世界茶樹發源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茶廠參觀。  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就在西雙版納。陳懷遠心想,人都到昆明了,此時不去更待何時,因此決定臨時變更行程,脫隊踏上易武之路。殊不知這個念頭讓他吃盡苦頭。易武並非知名、已開發的觀光旅遊景點,就連昆明當地導遊都沒聽過易武這個小山鄉。陳懷遠從昆明搭機飛往西雙版納,再換乘汽車進易武。山區路難行,這一趟顛顛簸簸,行經無數斷崖峭壁,幾度徘徊生死邊緣,歷經千辛萬苦,足足走了兩天才抵達。 1994年的易武老街。 皇天不負苦心人,易武鄉政府竟然正在進行易武茶山茶葉生產現況報告。前任鄉長張毅充當嚮導,帶領陳懷遠一行沿易武老街逐一探訪老茶莊。陳懷遠說,清末不到一公里長的易武老街周邊,尚有二、三十家茶莊。幾十年後不僅不再製茶,多數茶莊連建物都不復存在,令人不勝唏噓。儘管如此,他依舊心情激昂,緊握相機穿梭在茶莊遺跡,期盼能為夢想中的易武留下值得回顧的記憶。  陳懷遠又花了兩天時間,前往勐海茶廠參觀,同行的台灣茶人準備依照原計畫展開旅遊行程,但陳懷遠心在易武。他說服其中一人相伴,再度返回易武進行深度探訪。這次他們停留七、八天,透過張毅等人的協助,拜訪當地曾參與製茶或曾在茶廠任職的耆老,留下珍貴的訪談紀錄。  尋老茶師,揭塵封製茶工序 壓茶石。蘑菇茶。 當時易武嘗試恢復普洱茶製茶工序,問題是歷經文革,老茶號早已人去樓空。經人介紹,陳懷遠請教八十多歲的老茶師張官壽,張官壽曾在同慶號、宋聘號等老茶莊當過學徒。成年後在同慶號擔任秤茶師,也負責毛茶蒸壓之前的秤量工作,逐漸學會茶餅製作技術。  受訪時,張官壽對製茶工序、流程都沒忘,塵封已久的記憶,在眾人引頸期盼中,撥雲見日、漸趨鮮明。回溯彙整了傳統普洱茶製茶工序,一時之間找不到完整的製茶工具,直到陳懷遠返台過了些時日,張官壽指導製作的茶餅,才透過郵寄方式寄達台灣。陳懷遠如獲至寶,傳統工藝手工製作的茶餅,品質果然遠非機器製茶能及。埋下日後設置茶廠、自己製茶的伏筆。  陳懷遠說,初進易武的一九九四年前後,當地尚未恢復傳統製茶工序,雖然家家都有種茶,不過毛茶價格很低。茶農多將毛茶賣給供銷社,供銷社再將收購到的毛茶,交由大型茶廠以機器方存成茶品。傳統製茶工序重見天日後,一度沒落的製茶業,逐漸熱絡了起來。現在易武超過九成採傳統手工方式製茶,茶餅餅型佳,後發酵轉化也比較快,茶品優、市場反映非常好。  成立茶廠,堅持古樹茶製茶 2003年古六大茶山攝影展,陳懷遠(右)與中科院院士陳宗懋(左)。2006年陳懷遠(右)參加大陸普洱茶學術研討會留影。 二00一年陳懷遠回到易武,收購毛茶、訂製茶餅回台銷售。二00三年正式在易武成立陳遠號茶廠,堅持傳統工藝製茶。有了自己的茶廠,陳懷遠每年都得在易武待上很長一段時間。春季、秋季收茶,春季約莫三至五月,秋季則落在九月、十月。茶廠聘有二至三名專任製茶師傅,製茶期間另須雇用十多位臨時工協助。  陳懷遠表示,普洱茶挑茶的品種,一定要古樹茶,因此首先得學會分辨古樹茶與台地茶。普洱流行老茶,不流行新茶。老茶都是古樹茶,古樹至少兩三百年以上歷史。雲南發現的野生茶樹,多的是千年以上的古樹。  老茶茶色深,熟茶的茶湯色澤接近醬油色,也有人戲稱像在喝中藥。但老茶內容物豐富,越陳越香、越好喝。陳懷遠強調,和一般茶不同,普洱茶不重香氣,注重的是滋味。好的普洱茶,茶湯入口滋味飽滿,苦澀度不高,回甘度強,這就是古樹茶的特色。相較於普洱老茶的深黑色澤,普洱新茶的茶湯其實是清澈的金黃色。新茶經過二、三十年就會轉化成老茶。  除了茶色深,普洱茶的特殊氣味,對許多人來說是臭霉味,早期並不討喜。普洱茶的神秘面紗揭開後,茶人、文史界、專家學者、業者紛紛大力推廣,不可親近的臭霉味搖身一變為雋永的茶香味。茶餅更是養生、收藏珍品,價格不斷攀升。陳懷遠透露,目前市面上歷史最久的老茶餅,製成於清光緒年間,價值不斐。二0一九年五月,民初時期製成的茶餅,七塊一桶在拍賣市場的拍賣價格高達兩千三百五十萬港幣,令人咋舌。  每年三月底至六月底的春茶產製期間,陳懷遠都親自坐鎮易武茶廠。每一款毛茶,都堅持品評,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好茶或次級品全部無所遁形。普洱茶是易武傲人的特產,為了發揚茶文化,二0一0年起,每年四月易武都會舉辦鬥茶大會。台灣茶文化協會五年前成立,現有會員近四十人,陳懷遠擔任理事長。  茶席展演,用風雅以茶會友  三十年前日本茶道、韓國茶禮文化來台交流,當時台灣人雖愛喝茶,卻沒有為自己的茶文化定調。為了與日、韓茶界人士切磋,國內的茶界前輩將泡茶技巧、藝術,結合茶具美學,衍生出「茶席展演」,台灣「茶藝」於焉誕生。目前每年在國內舉辦的大型茶席展演至少上百場,幾乎場場爆滿、佳評如潮。  台灣茶文化協會主要推廣茶藝、推動兩岸茶文化交流,且不定期安排品茶教學活動,近來每年元宵前夕更在祀典武廟開辦古梅茶會,風雅品茗、以茶會友。  陳懷遠耗費二、三十年光陰,往來茶山、找回職人製茶精神。做出來的好茶,結合美學概念,推薦給世界各地茶友。其嘉木堂‧逸茗軒在普洱茶界,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製茶堂號。陳遠號、陳易號、陳君號等品類依序上市,其中二00二年及二00三年陳遠號易武正山等普洱茶餅,已被上海泛華集團拍賣網站,與老字號茶莊製作的茶餅一起列入拍賣品項,品質獲得市場肯定,極具收藏價值。陳懷遠信心滿滿地說,當前台灣茶市場烏龍茶獨霸,將來普洱茶一定會成為主流,請大家拭目以待。

Read More

屏南立委選區由民進黨蘇震清勝出

屏南立委候選人蘇震清,昨天晚上自行宣佈當選後,立法院長蘇嘉全、副院長蔡其昌及秘書長林志嘉也立即聯名送出紅榜祝賀蘇震清高票當選。(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 屏東報導  屏南立委選舉經過連日來的激戰後,最後由民進黨的現任立委蘇震清連任成功,國民黨候選人周佳琪十一日晚上承認敗選,打電話向蘇震清賀喜,希望蘇震清能夠履行對屏南鄉親的承諾;立法院長蘇嘉全、副院長蔡其昌及秘書長林志嘉也立即聯名送出紅榜祝賀蘇震清高票當選。  周佳琪表示感謝鄉親的支持,此次自己努力不夠,讓屏南鄉親失望了,激情的選戰已過,一切回歸平靜,除了祝賀蘇震清當選第十屆立委外,也強調往後自己將會一步一腳印站在自己崗位上繼續為鄉親服務。  蘇震清則表示感謝所有屏南鄉親對他的肯定,也謝謝對手周佳琪對他的祝福,未來他對屏東鄉親的服務將不分區域及離島,而他也將勇於承擔,請鄉親拭目以待,他將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Read More

台電台南區處歲末送愛華山

歲末年終,台電台南區處員工自發性發起愛心募款,募得五萬三千餘元善款,捐給華山基金會中西區站。(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歲末年終,台電台南區處員工自發性發起愛心募款活動,年節前夕關懷獨老。總計募得五萬三千餘元善款,約可提供七十七份年菜供老人家享用。台電台南區處處長許墩貴,率領員工前往華山基金會中西區站捐贈善款,華山中西區站長吳品儀則回贈感謝狀,感謝台電員工的善行,讓獨老年節溫飽不孤單。  台電台南區處長期關懷弱勢族群,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其中,歲末年終愛心募款捐華山,今年邁入第七年。許墩貴指出,華山基金會以服務年長者為使命,提供失能、失依、失智等三失老人免費到宅服務,相當符合台電關懷弱勢的理念。  吳品儀表示,獨居老人經濟情況不佳、生活不易。平時生活起居、飲食醫療等基本費用已難以支付,遑論籌辦年節用品和年菜。所幸有台電等單位、熱心民眾伸出援手。多年來,台電台南區處員工自發性募款,致贈禮金給華山基金會中西區站,挹注華山基金會宅配年菜基金,讓長者在年節期間備感溫馨。

Read More

2024冬季青年奧運 韓國拿下舉辦權

 中央社/首爾11日專電  國際奧會(IOC)10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第135屆國際奧會全會,並正式宣佈第4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24年在韓國江原道舉辦。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這是非歐洲國家首次成功申辦冬青奧會。前3屆賽事的舉辦地分別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挪威里利哈默和瑞士洛桑。  報導指出,冬季奧運會舉辦地委員會本次從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希望舉辦地中,推薦韓國江原道為唯一候選地。  會中江原道以81票中,79票贊成、2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正式拿下舉辦權。  大韓體育會會長李起興和江原道道知事(相當於省長)崔文洵與國際奧會簽署協議,將下屆冬青奧會正式定名為2024年江原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24年1月19日至2月4日在江原道平昌、江陵、旌善舉行。  另外,考慮到南北韓關係回暖等因素,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和江原道還向國際奧會提交了在北韓舉辦部分項目的申請,並已獲得批准。

Read More

林俊憲連任 讚台人選票守護民主

 第五選區連任成功的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昨晚六時三十分許在永華路競選總部自行宣布當選。(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第五選區立委連任成功的民進黨林俊憲,十一日晚六時三十分在永華路競選總部,難掩喜色地自行宣布當選。他表示,台灣人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捍衛了主權,而且讓蔡英文總統勝選連任,這樣的結果一定會得到國際的讚譽。  林俊憲競選總部傍晚就聚集了大批的支持者,他說,台灣二0二0年大選受到舉世所關注,各政黨之間競爭雖然激烈,仍能在平和中順利落幕,這是台灣民主的勝利。  他表示,天佑台灣,台灣人展現了無比的智慧與勇氣,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捍衛了主權,而且讓蔡英文總統勝選連任,「這樣的結果一定會得到國際的讚譽」。  林俊憲也感謝所有鄉親的信任與肯定,讓他再次承擔重任,繼續留在國會為地方服務。不過,勝選固然可喜,但也只能高興一個晚上,畢竟這是新責任的開始,他強調自己「努力深耕、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會停止,堅持「民生第一,為民服務」的初衷,為人民建立更好的家園打拚。

Read More

顏耀星:未來持續關注政經議題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灣民眾黨第一選區立委候選人顏耀星落選,他表示,要向所有支持他的選民感謝,雖然選舉結果不如預期,未來仍會繼續關注這塊土地的政治和經濟議題。  顏耀星說,他要向眾多幫助、支持的選民,致上誠摯的感謝之意;也要對提名他的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黨部的輔選致謝,對於競選團隊的投入也表達感激。  他表示,這次立委選舉雖起步較晚,但踏遍選區內的所有土地,自北到南、從山上到海邊,深切的了解每個區域、每個族群的困境與需求。  溪北邊緣化,造成嚴峻的現況,人口外流、發展停頓、民生艱苦,他在選舉期間提出諸多的建議與政見,正是翻轉溪北的良方,盼當選人能夠多加參考。  他說,此次大選仍然陷入意識型態之爭,特別是反送中的同時,對台灣真正的危機與出路,藍綠兩黨並未提出解決問題的治國理念與方案,仍令人遺憾。

Read More

歸仁警尋獲失蹤老人昏迷草地

 記者林偉民/歸仁報導  歸仁區失智且有中風疾病的張姓長者,日前離開家後行蹤不明,家人遍尋不著向警方報案協尋,過了八小時依然沒能找到人,媽廟派出所警員蔡秀宏、莊士弘不放棄的再到失蹤地點附近搜尋,終在一處草叢發現奄奄一息的長者,及時救回一命,讓家屬鬆了一口氣。  家屬表示,張姓長者有失智、中風等症狀,常常出門後忘記回家的路,他日前中午獨自出門後不知去向,家屬找了兩個多小時都未找到,只好報警協尋。

Read More

里長關心空品 殯儀館旁設監測看板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大忠里長許智雄,為讓里民了解里內空氣品質,在中華南路市立殯儀館忠孝門出入口旁,豎立空氣品質偵測看板,不僅可以顯示溫度,還有PM二點五對人體危害等級顯示,許智雄表示,未來將研發大忠里空氣品質APP,里民只要下載後,不用出門,就能知道里內的空氣品質狀況。  許智雄表示,近年來民眾對空氣品質關心程度愈來愈高,因此思考如何提供里民快速的空氣品質資料,經與市府研考會及南區公所合作,終於研發出空氣品質偵測看板;該空氣品質偵測看板,不僅可以顯示PM二點五數值,並分為綠、黃、紅、藍四種對民眾健康危害等級的燈號提醒民眾,讓民眾了解PM二點五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許智雄說,且該空氣品質偵測看板,還有無線網路功能,可以將附近的路口監視器畫面及火煙偵測 等,提供里辦公處及警方參考,相當方便;至於為何會設在市立殯儀館忠孝門旁?許智雄表示,該處剛好是里內中心點,且人口密度高,因此才會在該處設置,並沒有針對性。  除了設置空氣品質偵測看板外,許智雄說,未來還會繼續研發大忠里空氣品質APP,只要里民下載後,不用出門,就能知道里內的空氣品質狀況,做好外出的準備。

Read More

選後FUN輕鬆 許自貴心有所鼠 劉克倫陶學 邀客賞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選舉落幕,無論結果是否盡如人意,不如擁抱藝術,洗滌一下身心靈。包括台江文化中心、台南文化中心,推出包括紙漿、陶藝及版畫等不同類型創作,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配合鼠年到來,作品個人風格強烈的許自貴,此次於台江文化中心推出「心有所鼠」許自貴創作展,祝福所有人都能心有所屬,展期至二月二十九日,歡迎民眾一起來走春、欣賞藝術之美。  此次展出,挑選許自貴不同時期所創作的「鼠」作品,元素雖相近,但在其豐厚的藝術能量中,透過紙漿結合水泥為原料,再以油畫顏料上色,為老鼠妝點色彩,賦予新靈魂,期間並開設兩梯次紙漿雕塑DIY工作坊,帶領大小朋友一同雕塑屬於自己的開運暖心動物。  台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推出劉克倫手捏陶個展「陶學之路—突破」。  小學老師退休的劉克倫,玩陶超過二十年,以手捏創作為主,無論是美女、達摩、岩石、漂流木、絲瓜,她都能用陶土創作,設計花器也喜歡與自然相融,因喜愛盆景,突破塑型困難,創作出龍柏盆景及榕樹盆景,此次和所有人分享玩陶喜悅,展期至二月二日止。  台南版畫創作者雖不多,卻各有來頭,台南文化中心邀請六位藝術家蔡宏霖、楊明迭、黃郁生、林昭安、王振泰、吳鴻滄於台南文化中心第一藝廊推出「版印台南.3+3版畫展」,展期至十二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