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彰興國中2年11班 ◎陳祈翰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商人以知識當巧妙之偽裝,進行一種無縫隙的置入性行銷,一些書本會給予照顧及餵養寵物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例如兔子必須吃經處理過後的牧草、喝煮沸後水等等,但其實兔子好幾千年前是可以獨自在環境中生存的,完全不需要人類絲亳幫助,牠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中度過一生,書中所寫的知識只不過是商人用來獲取利益的途徑罷了。
我們應該要探討與察覺書中的知識是否正確、是否錯誤,是否多此一舉,不然就會落入商人以知識行置入性行銷的羅網之中而不自知。反觀現今,許多人只相信已經存在的文本權威,一切以書上所寫視如聖經般遵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下》意旨不可盲目相信於書上所載,而是應當考量實際狀況來建構一更合理而實用的知識,早在二千多年前孟子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現代人為何做不到呢?
如果一切都要依據文本,那我們為什麼要思考呢?如文本所記載的是取捨揀擇的呢?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思考這些重要的問題,就因為人們相信這本書的作者的「專業」。千年前,兔子早已誕生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兔子的歷史也比人類悠久,憑什麼讓書籍作者擅自定義了「兔子」。因此,我們必須要具備獨力思考能力,判斷事情當下該如何做處理,書中知識只是參考用罷了。
當我們享受現代資訊帶來的便利時,同時也要培養一顆清晰又獨力的頭腦,該花費的我們就花費,不要錯過後再來懊惱,不該花費的如果花了下去,那麼就又為商人的荷包添了一把錢,讓商人滿囊得逞,下次當自己又要再花費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是在賺知識還是再買商人出版的謊言,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許可以使你有更好的聰明意識與行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