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丁黃熟 汁多香甜價親民

國產柳丁進入黃熟期。六甲、白河、東山、柳營等地生產的柳丁甜度高、香氣足、果實飽滿、汁多味美。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國產柳丁已進入黃熟期。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表示,六甲、白河、東山、柳營、竹崎、大林、梅山等鄉鎮區,是南部柳丁主要種植區域。這些地區生產的柳丁甜度高、香氣足、果實飽滿、汁多味美。想品嘗營養豐富、價格親民的新鮮柳丁,現在正是時候。  農糧署南區分署指出,俗稱柳丁的柳橙,是台灣主要的甜橙栽培品種。國產柳丁含有維生素B、C、膳食纖維、有機酸、各種礦物質、豐富類黃酮flavonoid、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是兼具健康與美味的水果。  國產柳丁進入黃熟期,果實成熟多汁,且散發出芸香科特有的濃郁香味。無論鮮食、入菜料理或榨汁飲用,都很美味。國人熟悉的橙汁雞腿、橙汁排骨、橙汁魚片,都是餐廳中的人氣料理,受歡迎的情況可見一斑。橙汁與其他水果調配的芭樂柳橙汁、鳳梨柳橙汁、芒果柳橙汁,更是養生美容聖品。  姚志旺提醒消費者,選購柳丁時,無須拘泥果實大小。最好挑選果皮呈橙黃色,果實飽滿、富彈性,且有重量感者最佳。目前正值產期,品質優良,消費者不妨多加選購。不僅可為健康加分,也以實際行動鼓勵辛勤的農民。

Read More

美確診首例好轉 武肺治療露曙光

 記者綜合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日前宣布美國境內首起武漢肺炎確診病患,接受實驗性的藥物瑞德西韋治療,發病十二天後健康情況已好轉。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大陸三日起也採用此一藥物進行治療臨床試驗。  美國該病患是有武漢旅遊史的三十五歲男子,他於一月十五日返回美國後,十九日到西雅圖市郊的普羅維登斯醫療中心接受治療,當時已咳嗽四天,有輕微發燒。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一月二十一日宣布,這是美國境內二0一九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武漢肺炎)的首起確診病例,病患在住院第八天後,健康已逐漸改善。醫療團隊記錄其治療過程,發表於一月三十一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普羅維登斯醫療中心的醫師庫克對西雅圖的KOMO新聞電台表示,「這篇論文相當技術性,但傳達給大眾的訊息是醫生成功治癒了美國首起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案例」。  該論文指出,病患在確診後第四天,儘管症狀輕微,體內的病毒指數高,到了住院第七與第八天(生病第十一與第十二天),男子體內的病毒指數降低,身體呈現良好狀態。在他住院的第七天,醫療中心採用實驗性的反病毒藥物瑞德西韋。  提供這款新藥的吉利德科學公司一月三十一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瑞德西韋在全球並非批准或核可的藥物療法,也尚未證實安全或有效。在醫生的要求與當地主管機關的支持下,提供瑞德西韋給新型冠狀病毒的少數病例緊急使用。  吉利德科學公司強調,目前沒有相關資料顯示瑞德西韋能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不過,瑞德西韋對動物體內與體外的實驗顯示能對抗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病原體。這兩種病毒與二0一九新型冠狀病毒在結構上有相似性。  中國科學報報導,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昨天啟動第三期臨床試驗,也對美方採用的實驗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進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試驗。  報導指出,本次試驗採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將由輕、中度患者投入試驗,總樣本量二百七十例,預期王月二十七日結束。

Read More

提升申請率 老舊建物安全評估續加碼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因應0206大地震辦理的老舊建築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台南市執行兩年來申請初評件數不到一成,甚至申請補強仍掛零,對此今年台南市持續加碼,目標為初評七百廿件,詳評十六件,總經費也由去年一千八百多萬元增加至兩千一百五十六萬元,期能吸引老舊大樓申請初評。  四年前的0206大地震造成台南市維冠等大樓倒塌,中央為針對八十八年十二月以前興建的六層樓以上的老舊公寓大廈做安全性評估,自一0七年起就受理老舊公寓大樓的結構安全初評補助,每件補助六千元至八千元,台南市獲中央核定補助經費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元,但初估全市符合條件的老舊建物約有一千四百件,但申請的只有廿五件。  由於申請件數太少,一0八年增加補助總經費達一千八百六十萬元,每件補助經費提高至一萬二千元至一萬五千元,但去年申請件數仍未達百件,只有九十七件。  工務局指出,台南市屋齡三十年以上房屋約三十萬棟,約占四成六,且早期建築物耐震規範較為寬鬆,舊有建物耐震能力恐有安全疑慮,且大多位於人口密集的都市計畫區內,一旦倒塌,影響更甚,因此籲請老舊公寓大樓能主動關心自身住家安全及住宅周邊公共安全,提出初評申請。網址:http://publicworks.tainan.gov.tw/cl.aspx?n=16572。

Read More

佳里塭內國小退休校長黃錦綿退而不休

佳里塭內國小退休校長黃錦綿(左三)與卸任的家長會長組聯誼會,協助學校推動校務。(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退休的佳里區塭內國小校長黃錦綿在任內歷經六位家長會長,建立深厚友誼,並從十二年前退休後就組成聯誼會,每年在春節期間餐敘聯絡感情,今年正值塭內國小百年校慶,大家齊聚一堂要為學校慶生。  黃錦綿在塭內國小服務有五年半的時間,歷經黃炎庭、黃金木、黃友通、黃柏堂、林輝松、黃國在等六任家長會長,因為辦學認真,積極爭取經費建設學校,除歷任會長給予高度肯定,也組成聯誼會,只要是校方舉辦親職教育或各項活動,都全員到齊且出錢出力相挺。  聯誼會在每年春節期間聚會,除一起用餐交換生活經驗,也會針對學校的事務給予協助或建議。今年正巧適逢塭內國小一百歲生日,聯誼會也邀請現任校長陳沅及曾任塭內國小主任,現為苓和國小校長周國民,還有退休主任張伯遊一同參與,透過餐敘討論如何協助學校歡度百年校慶。  黃錦綿表示,聯誼會除每年固定餐敘聯絡感情外,成員或學校同仁家有喜慶或升遷也會前往祝賀,今年適逢百年校慶,屆時將回學校參與見證百年校慶。

Read More

合掌窯東門美館創作展

東門美術館推出合掌窯展覽,展出一群愛陶人的藝術作品。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合掌窯」兩年前舉辦聯展,引起熱烈回響,今年再度於東門美術館舉辦展覽。陶藝搭配竹林和茶藝,展現陶藝家所欲呈現的人生百態,展場入口處由一片竹林迎賓,展期至二十三日止。  「合掌窯」是由一群因創作柴燒陶藝而相知相惜的夥伴組成,藉由團隊力量、合掌共濟,一起創作、燒窯、擲柴、控火,藉此交流陶藝,各自演繹出屬於自己的柴燒思維和作品風貌。作品有灰釉、火痕、結晶完美交織的茶碗,有充滿肌理的茶壺、茶杯,有突破傳統的青瓷工藝,也有天馬行空、用想像力堆砌的雕塑藝術,充分展現在烈火中淬煉出的生命力。  另東門美術館二館則推出「台灣美術史」洪瑞麟/洪通收藏展,展期至二十六日止。

Read More

聯結車沿路撞6汽機車 1死3傷

鹿港彰濱工區第一出入口昨上午發生連環撞,釀成一死三輕重傷車禍,現場一片狼藉。 (記者何國榮攝) 記者何國榮/鹿港報導   彰化縣鹿港鎮彰濱工業區入口大橋三日上午發生連環車禍,一輛聯結車一路衝撞三輛自小客車、二輛小貨車、一輛機車,並翻落橋下,造成一名機車騎士死亡、三人輕重傷,車禍原因及過程由彰化縣警察局鹿港分局釐清中。  警方表示,昨日上午十時在鹿港彰濱工業區第一出入口台六十一線橋下西側三十米處,一輛聯結車下交流道右轉準備進入彰濱工業區時,不知為何逆向衝向對面車道,衝破橋面機車、汽車區隔道的水泥圓柱後,再衝破橋面護欄,墜落河床,駕駛重機車的騎士郭大猷(男、二十七歲,鹿港鎮洋厝里新厝巷人)正好行經被撞,當場無生命跡象,並有三人輕重傷。 鹿港彰濱工區第一出入口昨上午十輛車連環撞釀成一死三輕重傷車禍,機車騎士慘死現場一片狼藉。(記者何國榮攝) 事故現場凌亂,聯結車撞碎水泥護欄,車頭連帶貨櫃翻落橋下河床,橋頭靠近西濱公路匝道處還可見一輛小客車左後車門被撞凹,及一輛黑色賓士車與另一輛藍色小貨車遭到撞擊。  三名傷者均被送往彰濱秀傳醫院急救,除六十四歲的陳姓駕駛左胸肋骨骨折,需住院治療外,其餘兩人都已返家休息,肇事原因與責任歸屬正由警方處理中。

Read More

<中華副刊><漫走老厝邊>書屋

 ■郭漢辰  整天待在老屋子裡,原本以為會很無聊,但看花看樹看一片綠意,在窗外搖曳光影,還有澄藍的天空在伸手招引著你。有時花貓「飛飛」在老屋延廊慵懶地做著日光浴。老屋沉靜且安和地過活。  偶而微風吹來,什麼憂慮都隨風而去。我想這是都市小田園的樂趣。  其實在老屋裡,另一種珍貴,是人車寂寥時,可以安安靜靜地看著書。以往讀大學時,曾經看過一個作家描寫自己小小床榻四周都堆滿了書,他睡覺時,還會睡出一個「人形」,那時很羡慕有人竟然可以伴書而眠,不止書中自有顏如玉,連美女都鑽進了夢中相伴。  其實,在我出生的老家,老爸是銀行經理經常應酬交際,老媽小學沒畢業,忙著幫阿嬤做布庄的生意。我們的「家徒四壁」,是連一本書都沒有。後來在高中時,才買了一本介紹李白詩作的書,我被他的天縱英才所吸引,從此闖入了文字豐饒的意象。  有次老爸心血來潮問我最想要的禮物,我說「莎士比亞全集」,後來它成了我人生第一套書。李白從此和莎翁在我眼前攜手漫步,為我開拓廣闊的文學天地。  大學在台北唸書,更喜歡到處買書。在台大對面的民房騎樓,有人販售那時都還是禁忌的大陸簡體書,那時我認識了魯迅。他在那印刷拙劣的書裡,向我大聲「吶喊」時代的不公不義。我這時才知道原來文學的種籽,遍布在世界每個角落。  進人社會後,見識到名人書房,如同進入一個龐大的宇宙。有次訪問柯旗化太太柯媽媽,走入柯老師留下的書房,整層樓的書籍堆積成一個傲人的王國,讓人感受到自我的渺小,人類文化財產的多彩璀璨。  如今經營永勝五號後,我也悄悄把自己書房的書,搬進老屋,這裡成為我另一個恬靜的世界。只要心情繁亂,我就翻開一本書,立即從喧囂的紅塵裡隱形,跨進其他的多維空間。花樹陽光與我同在,一齊移動到文字的祕密基地。  老屋搖身一變變成了「書屋」,我雖然不致於在書堆裡睡出一個人形,但隨意看書,穿越不同空間,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噓!不要吵我了,我要再度隱形。」  我翻開書架上的一本書,閃身躍入其中,我已向文學的眾神眾佛皈依。

Read More

劉言彩繪劍獅 盧經堂厝添傳奇

劉言在盧經堂厝旁彩繪劍獅,希望大家一到盧經堂厝,可以辟邪保安平,又能「遇水則發」。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區盧經堂厝旁牆壁,近來出現一幅大型劍獅彩繪,負責彩繪的劉言表示,該幅全部長寬約為四乘六公尺,希望讓大家一到盧經堂厝,就能見到大型劍獅,為民眾祈福。  該隻劍獅除了口中含劍外,下方也有象徵海水的波浪及財寶,劉言表示,劍獅是安平的守護神,台南人幾乎都知道,且盧經堂在清末時經商,以海運致富,因此才會以劍獅及象徵海水的波浪,做為彩繪的主軸。  該幅彩繪劍獅,長寬約四乘六公尺,由於安平早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劍獅,且附近還有所謂的零號劍獅,因此才會想在盧經堂厝旁的牆壁,彩繪劍獅。  劉言說,盧經堂厝早期是安平首富的住宅,希望遊客一到盧經堂厝,有辟邪保安平,且盧經堂以海運經商致富,因此劍獅底下又有波浪造型,希望遊客一到盧經堂厝,也能「遇水則發」。

Read More

黨中央、黨團、智庫與地方「三加一」 江倡集體領導決策平台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三日前往中央黨部參與國民黨主席補選登記,他完成登記後指出,若當選黨主席後會尋求中常會授權,成立黨中央、黨團、智庫與地方「三+一」集體領導的決策平台,推動黨的現代化及五大面向改革。  江啟臣表示,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是否該重新調整,畢竟黨內不是一言堂,也不是黨主席一人說了算,勢必經過黨內討論,以形成黨內最大共識,確保這個共識能契合台灣主流民意,同時必須確保是以台灣人民的民主自由為出發點,討論兩岸未來走向或相關選項。  江啟臣說,兩岸該怎麼走不同政黨有不同看法,國民黨內部隨著時代改變、台灣民意情勢的改變,當然有不同講法,每個人的主張,黨主席都必須尊重,最重要是經過討論後形成共識;黨主席要做的是一個平台,怎麼讓改革、改造過程可以順利。  江啟臣認為,兩岸分裂分治的事實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國民黨從過去就要求北京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過去兩岸在主權爭議下還能進行功能性交流,是因為大家有善意、誠意,願意先擱置主權爭議,回應民眾在功能交流的需求。  但現階段兩岸關係與過去又不一樣,甚至有複雜的美中台三邊關係,所以任何對台海現狀的改變,尤其這個現狀的改變會影響廣大民意,都希望尋求民意支持再做決定。  江啟臣說,改革需要時間,在此之前會先尋求中常會授權,成立黨中央、黨團、智庫與地方「三加一」集體領導的決策平台;決策平台納入地方縣市首長代表,以快速反應議題,有效率做成決策,分擔主席做決策時思慮或資訊的不足,讓決策過程更接近民意。  至於國共論壇是否照常舉辦?江啟臣指出,這也涉及兩岸論述,他若當選主席,希望此議題也結合在兩岸論述中,一併在將來改革委員會討論。  至於黃復興黨部方面?江啟臣表示,國民黨為社團法人,所有黨員都是資產,特別是黃復興一向對國民黨非常忠貞,一個政黨在改造過程中,所有黨員都是黨的夥伴,不是被改革的對象,也不是簡單說改、廢、砍。

Read More

肢末嚴重缺血 小命恐不保

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表示,營養狀態、免疫力與活動能力是決定肢體末端嚴重缺血的患者在治療後能否長期存活的主因。(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飲食西化、缺乏適度運動、工作壓力增加以及三高控制不良,造成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案例與日遽增,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因長時間肢體缺血面臨截肢命運。台北慈濟醫院秉持「來者不鋸」準則,啟業至今14年,收案逾千名病患,周邊血管團隊以導管技術疏通患者末梢血管,治療超過1600隻腳,成功率達96%,避免高位截肢的比率達91%。  糖尿病足為眾多周邊血液循環不良原因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他造成血循不良的原因則有抽菸、洗腎、感染、免疫疾病等。血管病變初期,許多病患會將間歇性跛行誤認為關節、肌肉問題而忽略,直到末端肢體疼痛發麻、潰瘍感染才就醫,卻往往因血管多處阻塞而面臨截肢。  早期觀念認為「危急性末肢循環不良病患的全身循環狀況應都不佳,因此接受治療後仍死亡的主要原因應該以心血管疾病為主。」但隨著醫療進步,心血管疾病照護資源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卻未有顯著改善;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帶領醫療團隊,透過數據分析與完整追蹤,探討病患在因血管病變接受通血管治療後,死亡事件的發生率、可能性及決定因子。研究結果發現,2年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僅約40%,而因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佔約60%。  黃玄禮指出,營養狀態、免疫力與活動能力是決定肢體末端嚴重缺血的患者在治療後能否長期存活的主因。接受通血管治療後,若三者狀態都不佳,患者恐因感染或敗血症死亡,2年存活率只有20%;但三者都很好的病患,2年存活率能高達80%。  以60歲黃先生為例,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的他4年前因左腳背的傷口大到體無完膚,深層的肌肉筋膜皆無血色,肢體冰冷到疼痛,被醫學中心建議小腿以下截肢。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後,為其疏通髂動脈與淺股動脈阻塞的血管,考量患者當時食慾不佳,營養指標白蛋白過低,免疫能力衰退,因此除了注射營養針劑,也照會營養師調配高蛋白飲食與糖尿病飲食,以維持足夠的營養和免疫能力,同時會診復健科與整形外科教導床邊復健與清創植皮。  9個月後,黃先生發炎指數下降,白蛋白上升,營養狀態與免疫能力趨於正常,最後僅截除因缺血而壞死的5根腳趾而已。4年過去,黃先生透過不間斷的復健與追蹤,復原良好,已能靠輔具自己行走。  黃玄禮提醒病患,除內科藥物治療與接受通血管治療外,尚需補充營養促進養分吸收,改善免疫能力,貫徹運動復健,5項俱足,才能有效改善治療後的生活品質,維持身體強健,從而提升整體存活率。此外,患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議維持適度運動,保持肢體血液循環,如有不適需盡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