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台商包機直到3日才返台,比美日等多國晚了好幾天。(中央社,資料照片) 春節前後,政府對於武漢肺炎推出一波接一波的防疫措施,但引發的民眾困擾、乃至民怨也是一波接一波。持平而論,政府對於防疫工作採取「從嚴對抗」的思路與作為,本應無可厚非;但是,從嚴防疫也應儘量避免對百姓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再從此次防疫造成的若干亂象觀察,政府掌握、釋出的訊息似乎不足、甚至紊亂,此乃造成百姓無所適從的主因之一。
此次防疫工作是一個跨部門的龐雜工程,而在跨部門進行決策時,尤應避免掉入「何處見面」的困境。何謂「何處見面」困境?舉例而言,有三個人約定某日某時某分在台南火車站見面;到了某日某時某分,甲到了台南火車站前站,乙到了站內候車大廳,丙到了後站。這三個人雖然都依約按時到了台南火車站,但始終集合不起來,亦即無法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
以口罩之亂而言,一月二十二日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台灣口罩供應量綽綽有餘,一月二十四日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口罩一定夠,不必囤太多」,但越來越多民眾抱怨買不到口罩。顯然,官方與民間掌握到的訊息已有段落差。
之後,經濟部表示,一月三十一日起已徵用十廠商、每天釋出兩百六十萬片醫療口罩,從四大超商、藥局等通路販售給一般民眾。但經濟部又表示,二月一日僅提供一百九十五萬片給超商與藥局等通路,二日更僅一百三十一萬片。顯然,經濟部前後釋出的訊息亦有段落差。
儘管經濟部已協調廠商全力供應,但仍因廠商勞工休假問題導致口罩供應量不足,經濟部因而協調國防部動員後備軍人協助生產;但廠商卻反映,生產口罩的原料已經不足,「還怕不知道何時會出現斷貨」。顯然,經濟部掌握的訊息和廠商實際生產面也有段落差。
然而,一般民眾對於口罩的需求真有如此殷切嗎?根據衛福部的宣導,「您不用一直戴口罩」、「出入醫院者、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免疫較差者要戴口罩」、「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可考慮戴口罩」;但昨天林先生在台北捷運站裡,就被一位先生質問「你為什麼不戴口罩?」彭小姐替林先生解釋:「副總統說健康的人不必戴口罩」。顯然,許多民眾對於需不需要戴口罩莫衷一是,也因此造成許多民眾無論是否真有需要,就寧願先「搶」口罩。
再就開學之亂而言,二月一日已有六所大學宣布延後開學,而教育部卻到二月三日才跟進宣布各大專院校延後開學,顯然教育部的決策腳步已經落後。再者,二月二日政府宣布高中(含)以下學校延後開學,卻獨漏私立幼兒園,這讓不少家長憂慮無法或難以請假導致幼兒無人照顧。教育部長潘文忠又表示,補習班、安親班、私立幼兒園「相對已做了比較好的防疫準備」,試問,何以補習班、安親班、私立幼兒園能,高中(含)以下學校和公立幼兒園卻不能?
武漢台商撤回台灣的問題,也可看到政府部門間想法與行動的腳步落差。一月二十三日,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台商回來沒有問題,但直到二月三日武漢台商才搭專機返台,這比美國、日本、南韓、法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都晚了好幾天;甚至,國民黨發布新聞稿,指出是透過國民黨居中協調,才由包機搭載武漢台商返台,陸委會也未否認此一說法。顯然,衛福部的「沒有問題」,卻成了陸委會、海基會的問題。
民眾都希望早日擺脫武肺陰影,但倘若防疫不慎,卻可能成為中長期抗戰。政府應檢討過去一段時間的決策訊息紊亂問題,以順利推動防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