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德章故居恐遭拆 急列暫定古蹟

湯德章故居易主,昨日新屋主進行搬遷作業。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位於中西區友愛街巷內的湯德章故居,日前易主,新屋主擬於近日拆除,因屬私人民宅,無法定文資身分,無法強制保留,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昨日下午緊急向文資處提報文資審議,文資處火速依相關規定,公告暫定古蹟。  湯德章故居是在戰後,一九四四年十月由湯德章親手買下,當時地址是南門町三町目三二番地,為一棟二層樓洋房,為其律師辦公室與住家,當年除家人居住也是故鄉親友至台南讀書暫居處。  湯德章罹難後,後人搬離該地,一九六八年房子轉賣,二0一二年市府原欲開闢友愛街計畫道路,故居一角恐遭拆除,在文史界人士努力下,終得保存。 經文資團體提報,文資處昨日下午緊急將湯德章故居列為暫定古蹟。(記者林雪娟攝) 二0一五年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出資整修,市府將湯德章列為政治類歷史名人故居,當時由時任市長賴清德掛牌,台南市文資協會也多次在故居舉辦湯德章紀念展,成為南市重要歷史場景。  日前傳出易主消息後,文化局長葉澤山在市長黃偉哲指示下,和新所有權人溝通,原希望由市府和在地文史界合力募款購回老屋,保留空間以茲紀念之意,然因新屋主因已有空間規劃,最後同意保留故居大門圍牆不予拆除,續提供各界緬懷。  不過文史團體昨日眼見新屋主清空屋內,擔心房舍遭拆除,隨即緊急提報。  文資處表示,依《文資法》規定,該案將先進入審議階段,故居將暫時保全。文化局強調,市府將依法行政,於台南市最近一次「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召集文資委員進行審議,由專業意見進行最後定奪。

Read More

東門路巷道拓寬 台電允外牆內縮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東門路三段二二六巷一一七弄為狹小巷弄,寬度僅約二、三米,長期被地方詬病為治安死角,更是無尾巷造成交通瓶頸。立委林俊憲十七日邀相關單位現勘,台電允諾將變電所外牆內縮,讓拓寬工程得以啟動。  林俊憲指出,此巷道範圍涵蓋到台電嘉南供電區營運處的台南變電所,而開通計畫的首要條件是需將變電所外牆內縮,這樣後續的拓寬及連結道路才能如期進行,相信未來巷道拓寬連通後,有利於地方交通的發展。  台電嘉南供電區營運處解釋,台南變電所多功能化的整體工程計畫場域包含員工宿舍區及變電所,未來會把所內相關建築整合,屆時外牆將可內縮後還地於民,而整體工程的相關經費已核定,預定民國一一六年完工。市政府指出,待變電所工程完工後,在後續相關計畫道路的徵收行政流程及經費上會積極協助。  市議員蔡筱薇強調,終於得到台電公司善意的回覆,希望相關工程能盡速完工,讓地方交通更活絡,至於居民提出的治安死角的問題,會再協調警政單位加強巡邏。  東區和平里洪榮俊里長則表示,未來東門路三段二二六巷一一七弄拓寬徵收後,將可橫穿連接到自由路二段一七五巷,地方民眾絕對樂見其成。

Read More

防牛隻闖省道 東縣立規

台東縣議會通過放牧飼養家畜管理自治條例,防止牛隻趴趴走影響交通安全。(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縣近年來發生多起牛隻闖入公路,導致死傷的車禍案件,台東縣府擬定「台東縣放牧飼養家畜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十七日獲縣議會審議通過,規定距離省道二百公尺內不得飼養牛羊等草食家畜,以防趴趴走影響交通安全。  台東近幾年發生十多起撞牛車禍,東海岸公路即先後有二名婦女不幸死亡,由於牛隻都沒有掛耳標,肇事牛隻飼主也不願出面承認,至今還找不到飼主。  原限定省道旁三百公尺內禁止飼養牛羊等草食動物,經修改通過,改為省道旁二百公尺禁養,且飼養牛羊隻必須標示可識別飼主的資料,如耳標等,並逐一列冊送縣府備查。

Read More

高醫團隊捷運站跳洗手舞

高醫攜手高捷公司在美麗島捷運站舉行防疫宣導活動,糾正民眾六種常見不適當的行為。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高雄報導  搭乘公共運輸乘客不戴口罩且對站務人員吼叫的情景一再上演,造成站務人員曝露在感染武肺的高風險中;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團隊特17日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在美麗島捷運站舉行防疫宣導活動,糾正民眾6種常見不適當的行為,藉以共同抵禦病毒。  疫情爆發以來,雖然捷運搭乘人潮銳減,但疫情發展仍看不到盡頭,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高醫副院長吳登強表示,高市目前雖無社區感染跡象,但市民仍要有居安思危的準備,徹底做好自我防護,高醫基於社會責任主動協助大眾運輸業者實施教育訓練,雖然防護裝備不如醫院齊全,仍希望大家能透過手套、護目鏡、眼鏡、口罩等裝備自保,並透過行動劇實地展演,快速吸收相關知識,保護自己及乘客免受病毒入侵。  高醫急診部主任葉怡亨等人除說明疫情發展趨勢及防疫重點外,並現場示範「內外夾弓大立完」勤洗手的新觀念,讓員工服務旅客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並且邀請大家一起跳「洗手舞」,讓大家都能熟記洗手步驟。  葉怡亨強調,防疫期間搭乘捷運常見生病了還是勉強搭捷運、堅持不戴口罩搭乘捷運、勸離不配合民眾時沒有適當防護、用餐時沒有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錯誤或時間過短的洗手方式、錯誤的清潔環境等六種不適當的行為。反之應是生病應儘速就醫並遵醫囑在家休息、搭乘捷運戴口罩、適當防護下勸離不配合民眾、用餐時保持適當的距離或分開時段用餐、正確且時間長度適當的洗手方式、適時正確清潔環境。

Read More

得恩亞納百花競艷 綠島海底溫泉

探訪東方明珠綠島生態之旅,擁抱一片婆娑之洋與魚共舞。 (中華旅行社提供) 記者邵英傑/台南報導  防疫紓壓環遊南橫天池中之關古道綠森林,得恩亞納部落台版合掌村百花盛開飄清香,漫遊東海明珠綠島生態海底溫泉,南投武界摩摩納爾瀑布景色媲美偶像劇裡的浪漫場景。中華旅遊諮詢電話(0六)二二六九四六一,關鍵字中華旅行社 LINE ID:097531316512。  「南投摩摩納爾瀑布一線天奇景一日遊」,四月二十六日(週日)出團。走訪摩摩納爾瀑布位於濁水溪源頭,親近靈秀瀑布及原始山谷風光;暢遊仁愛鄉法治村武界部落,思源吊橋、武界水壩及栗栖溪綠色水橋,儼然現代桃花源。  「南橫中之關越嶺古道天池美景一日遊」,五月八日(週五)出團,暢遊南橫天池中之關古道,造訪日劇駐在所遺址及木炭窯,參天紅檜巨木、天池美景,梅山馬舒霍爾部落,甲仙品嘗芋頭冰、芋頭糕及檳榔心的芋頭等。  「台版合掌村得恩亞納部落一日遊」,五月廿四日(週日)出團,阿里山得恩亞納有著台灣版合掌村的建築風貌,來吉部落傳承鄒族祖先的彩繪工藝及故事。海拔一千四百餘公尺是一處與世隔絕的秘境。走訪奮起湖老街、肖楠林及老火車頭博物館等。  「綠島生態海底溫泉二日遊」,七月廿五日(週六)出團。搭快輪暢遊睡美人與哈巴狗岩、將軍岩等奇岩區、牛頭山、小長城、大哥監獄、人權紀念碑、綠島燈塔、夜訪梅花鹿園區、海底溫泉泡湯樂。

Read More

安定青農李昆桓成功養殖鱘龍魚

安定青農李昆桓以魚菜共生的方式,成功養殖鱘龍魚。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安定報導  台灣鱘龍魚的養殖,大都在高冷山區,因為鱘龍魚生長的環境氣溫要求偏低,且水質要清澈,但安定區青農李昆桓,在平地搭設網室,以魚菜共生的方式養殖鱘龍魚,歷經三年的嘗試,存活率從一開始的六成,至今已達到八成,讓他相當開心,直說台南地區平地養殖鱘龍魚,他應該是第一人。  三年前因看到爺爺的土地荒廢,沒有人耕種,讓李昆桓覺得可惜,因而一頭栽入農業的行列,利用積蓄搭設一座網室,並添購設備,以魚菜共生的方式「種菜兼養魚」,除了種植有機蔬菜外,魚類一開始以養殖吳郭魚為主,但沒過多久,就開始嘗試養殖鱘龍魚。  李昆桓說,鱘龍魚對養殖環境要求嚴格,尤其是水溫及水質的控制,一開始只是玩票性質,但第一批養殖的中華鱘,竟然有六成的存活率,讓他養出興趣來,對鱘龍魚的養殖也更用心的投入與研究。  李昆桓說,雖然他養殖鱘龍魚的桶子不大也不多,一個大桶子頂多養個五十隻,但因透過魚菜共生的方式淨化水質,也提供蔬菜養分,水源可以循環利用,加上水溫的控制良好,鱘龍魚養到現在,已經養了三年,品種也從一開始的中華鱘,至今增加了澳洲鱘及短鼻鱘,且鱘龍魚的存活率也能達到八成以上。  李昆桓指出,鱘龍魚從魚苗開始飼養,到兩斤的大魚,約需養八個月,他目前除了養魚種蔬菜外,也種植胡麻,將鱘龍魚搭配胡麻油一起賣,相當益彰,且與大成企業合作,請大成企業幫忙處理鱘龍魚,也幫大成企業賣其他海產,希望透過異業合作,讓農魚產的銷售通路更暢旺。

Read More

南台資傳系兩作品 獲藝美獎肯定

南台資傳系「又見晨光」畢業團隊劇情片《騙仙》作品,獲得藝美獎傳播競賽「最佳燈光」與「最佳攝影」兩項個人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資訊傳播系畢業團隊「傳聲」作品《吾聲島語》紀錄片,參加第四十五屆藝美獎傳播競賽,奪得最佳新聞專題獎,另「又見晨光」團隊的劇情片作品《騙仙》,亦獲得「最佳燈光」與「最佳攝影」兩項個人獎,顯見南台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果受肯定。  南台資傳系獲獎作品《吾聲島語》,是一則以探討母語為主軸的深度新聞專題報導,其中論及台灣為數眾多的母語正逐漸凋零中,會講自己所屬原生文化的母語人口數越來越少,藉由製作團隊在台灣北中南東四處觀察,並採訪相關的人事物,期盼官方及社會大眾正視母語文化衰敗的窘境。  獲獎學生蔡智宇在得獎感言中,以強而有力的一句話「希望大家一同讓母語脫貧」作為結語,感動全場;林芷雲同學則流利地用自己的客家母語向評審及在座的嘉賓致謝,博得大眾的喝采。  此外,榮獲最佳燈光與最佳攝影獎的作品《騙仙》,內容描繪一位嗜賭成性的中年男子阿明,為了籌措更多的賭本及償還賭債,開始在街頭擺攤算命,能言善道的他口中總是喊著「三太子」名號,並揚言有通靈能力去騙取善男信女的錢財,無良的他連鑰匙兒小義都不放過。故事幽默有趣,拍攝技巧純熟,深獲評審青睞。  另第十六屆資傳系「造視者」新媒體網路展,十七日也於YouTube「造視者Deja vu」頻道正式上架,學生將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在每集節目中逐一介紹各組優秀作品。

Read More

第一滴血男星布萊恩丹尼希辭世 享壽81歲

 中央社/洛杉磯16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資深演員布萊恩丹尼希昨晚間在家中辭世,享壽81歲,代表作品包括「第一滴血」和「羅密歐與茱麗葉」。  布萊恩丹尼希在「第一滴血」中飾演警長一角,與演員席維斯史特龍扮演的主角「藍波」之間有諸多對手戲。  布萊恩丹尼希縱橫演藝界40年,曾獲劇場界最高榮譽東尼獎和金球獎肯定,早年電視劇作品包括「朝代」和「朱門恩怨」,演出百老匯舞台劇「推銷員之死」也廣受好評,還曾替皮克斯熱門動畫「料理鼠王」角色配音。  布萊恩丹尼希的經紀人在致法新社的聲明中說,布萊恩丹尼希昨晚在康乃狄克州家中因自然因素辭世,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無關,臨終前妻子珍妮佛(Jennifer)和兒子寇瑪克(Cormac)都陪伴在他身旁。  布萊恩丹尼希的女兒伊麗莎白推文寫道:「不同凡響、寬宏大量、一位驕傲且慈愛的父親和祖父,他的妻子、家人和許多朋友都將懷念他。」  席維斯史特龍在影像社群平台Instagram貼文悼念老友:「偉大的演員布萊恩丹尼希過世了。他是演技精湛的表演者…也是大力幫助我形塑藍波角色的越戰老兵。世界痛失一名偉大的藝人。」  

Read More

楊牧特展花蓮登場 徐榛蔚朗讀追思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帶你回花蓮─楊牧追思紀念特展」發表會,縣長徐榛蔚與多位在地學者及作家共同追思文學巨擘-楊牧。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昨日舉辦「帶你回花蓮─楊牧追思紀念特展」發表會,縣長徐榛蔚與多位在地學者及作家共同追思花蓮詩人楊牧,並經由朗讀詩句,書籍的翻閱,感受楊牧生前創作時所見的花蓮美景而抒發的情懷,來賓們也人手持著一株百合花為楊牧獻上最深的敬意。 楊牧的胞弟前東華大學副校長楊維邦為縣長徐榛蔚介紹楊牧與他摯愛的故鄉花蓮。 (記者林有清攝) 徐榛蔚表示,一代文學巨擘的殞落令人遺憾,縣府希望藉由舉辦紀念特展,提供鄉親們共同追思紀念這位偉大文學家。花蓮是孕育藝術家的城市,更是文學的原鄉,無論是郭子究或是楊牧,都是花蓮的文化瑰寶,花蓮創造了楊牧,楊牧榮耀了花蓮。他的偉大不只在詩、在漢字,而是全方位的文學,身為花蓮的一份子,心中都應該保留一本「楊牧學」,隨時反覆咀嚼回味楊牧文學的意境,將能深入發現花蓮的美好。  現場邀請楊牧的弟弟前東華大學副校長楊維邦、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華文系主任許又方、作家邱上林等人分享對楊牧的追思感言,也特別邀請作家陳克華及韓麗蓮朗讀楊牧的詩作,活動在吳柏熹老師及花蓮在地學生以詩、舞蹈及悠揚的音樂,表達花蓮人對一代文壇巨擘-楊牧的緬懷。  徐榛蔚也應邀感性地朗誦陳克華詩作「我曾在你的白紙黑字裡徘徊」,將對於楊牧大師的敬意,放進濃濃的詩意中。

Read More

天琴座流星雨 22日凌晨登場

台北天文館所拍攝的火流星影像。 (北市天文館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天文館十七日表示,以「火流星」著稱的天琴座流星雨將在四月廿二日凌晨達到極大期;由於當日近朔沒有月光影響,觀測條件非常良好,估計每小時平均可望能看見廿三顆流星,較往年略高。  天文館指出,所謂「火流星」是指亮度高於金星(-4等)的流星,有些火流星甚至會發生爆炸及聲響並在空中留下煙塵餘痕。而在眾多流星雨中,天琴座流星雨出現火流星的比例居高。此外它也是觀測歷史最悠久的流星雨之一,《春秋左傳》即有記載:「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六八七年所出現的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在織女星附近,天文館表示,在晚間十點左右升起後即可於無光害的山區觀賞。台北天文館在觀星條件極佳的梨山福壽山農場及陽明山冷水坑架設高畫質星空攝影機,讓民眾透過網路直播也能即時欣賞到難得的流星雨美景。直播鏈結與詳細資料可參考天文館網站的「網路天文館/天象預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