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沈政乾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副教授,也是台南第一位師大水墨創作博士。從事水墨畫創作已逾三十載,也為畫壇開拓新的國畫風貌,為國內少數以工筆畫享譽之畫家。)
花鳥畫為傳統繪畫三大畫科之一,其發展甚早,歷代名家輩出,唐代邊鑾與刁光胤即為傑出花鳥畫家,五代黃筌與徐熙並駕畫壇,形成所「謂徐黃異體」,影響後代極為深遠。元代則有王淵、陳琳與邊魯等畫家專擅花鳥畫,而明代的林良、呂紀、周之冕、徐渭亦為花鳥畫大家,各具風貌。清代之惲壽平、吳昌碩、任伯年等無不專擅花鳥畫,足為後世典範。花鳥畫依表現技法可分為寫意花鳥畫與工筆花鳥畫。寫意花鳥畫以毛筆沾墨或色直接點寫,注重筆法與墨趣,藉由用筆之輕重快慢、中鋒側鋒以及色與墨之搭配融合,產生各種變化,作品給人利落灑脫之感覺。工筆花鳥畫,主要以小楷鈎勒線條,利用線條之粗細大小與濃淡乾濕描寫對象,然後敷染色彩。一般而言,作品構圖嚴謹、描寫精細、色彩層層疊染,畫面濃麗典雅而略帶裝飾性為其特色。
傳統工筆花鳥畫之表現題材內容豐富,主要以花草樹木與各種禽鳥描寫為主,透過中鋒線條鈎勒描寫對象,線條的勁挺、流暢與粗細變化為必要條件,而色彩之敷染則藉由層層疊染,達到濃而不艷,厚而不滯之效果。倘若以骨喻線條,那麼肉則為敷染色彩,骨肉相濟,相輔相成,始成佳作。自古迄今,工筆花鳥畫之寓意多元而深刻,觀賞者除了欣賞花卉之嬌美柔姿、禽鳥可愛巧態外,得以透過由畫意浸染而獲得心靈之慰藉。譬如:梅花配上喜鵲,謂之「喜上眉梢」;牡丹花搭配白頭翁,寓意為「富貴到白頭」;畫松與鶴則稱之「松鶴延年」;鈎畫荔則稱為「利多長紅」;而畫鵪鶉與菊花則題「安居圖」;適合新居落成祝賀用,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台灣早期之工筆花鳥畫相對於山水畫顯得勢微,畫壇仍以山水畫創作為主,在諸多渡海畫家中,兼擅工筆花鳥者如:張大千、黃君璧、金勤伯等,而任教於師大的林玉山、黃昌惠亦擅花鳥畫,而喻仲林則與胡念祖、孫家勤合組麗水精舍,專門教授工筆花鳥畫。由於前輩畫家之苦心經營,近十幾年來,台灣工筆花鳥畫創作逐漸興盛,從國內各項比賽作品中可發現,不論得獎作品、展出件數或表現之題材內容,有著顯著的進步。
〈鳥鳴境更幽〉一作,筆者選擇以絹做為媒材,透過寫生蒐集素材,畫面搭配麻雀使得構圖疏密有致,嚴謹而自然。整幅作品以茶葉罩染,有別於一般工筆畫之赭黃染成,畫面色調調和而柔美,隱約透出文人作品之清淨淡雅,以改變傳統工筆畫之濃艷板滯。而將生活中平淡不起眼之題材,經由概括提煉出感人作品,亦為作者竭盡心思,慘澹經營之目的,也跳脫傳統工筆花鳥畫之窠臼,並建立自我之繪畫風貌。
2011-鳥鳴境更幽-136x68絹本設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