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樂廣場14-16 20-21日休園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河樂廣場是仲夏消暑絕佳去處,市府工務局統計,一般假日人潮每天平均約五千人次,但為配合「光影之河-光之舞影」活動,十四日起至十六日及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將休園進行佈、拆展。  台南市近五十年前曾名噪繁華一時的「中國城」,沒落後現在搖身一變唯美的古羅馬風格設計,成為全台最美的城市潟湖親水公園,炎炎夏日更是親子戲水的最佳勝地。此外,河樂廣場的唯美造型與風情,也絕對是台南市搭配發展藝文觀光的勝地之一。  本週末起將於河樂廣場西側水域舉辦「光影之河-光之舞影」表演活動,工務局預期活動會帶來的大量遊客觀眾,因此提前休園做好應檢修項目。另外,配合池底佈防水電線及架設燈具設備等,需在水池全乾狀態下進行,且表演活動需提早佈場與活動後退場整理,除B1西側(金華橋下-環河街)將於十七日、十八日及十九日進行該區封場,《運河故事館》一併休館外,廣場也將調整活動前後休園五天進行清潔、檢修工作,以維護大眾遊賞的安全。

Read More

仁德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

設在仁德國中的仁德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啟用。 (記者黃文記翻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設在仁德國中的「仁德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十三日揭牌啟用,並舉辦成果展示、仿生獸實作及機器人體驗活動。仁德國中校長周憲章表示,仁德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將成為新豐區一帶的科技教育重鎮,協助新豐區國中、小共同推動科技領域教學。  因應一○八新課綱,南市教育局布局自造教育及科技領域多時,獲國教署核定設立八所科技中心;繼去年新興、復興、南新和佳里四所科技中心揭幕後,新化在今年六月揭幕,仁德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則在十三日啟用,預計今年八所中心全部就定位。  仁德國中獲准成立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以經費建置數位自造、機電整合、創意設計教室,協助新豐區的國中、小共同推廣科技領域課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動手實作的能力;透過教師增能研習,讓教師透過專業交流、分享,不斷提升專業知能,也辦理體驗營隊、競賽、成果展,積極推廣科技教育。  仁德國中校長周憲章表示,該校重視多元發展,在科技領域方面長期參與行動學習計畫、科技探索活動以及機器人競賽,也代表台南市參與RoboRave(機器人)日本邀請賽;近年以能源為主題,不僅在學校建置了太陽能魚菜共生系統、腳踏車發電,學生也參與kidwind風能競賽,榮獲第一、二名及佳作的優異成績。  仁德科技中心除了提供國中、小教師研習外,也可將器材設備飄移到各校使用;校方號召新豐區的國中、小教師組成專業社群研發課程與教案,一同為科技領域的學習課程努力。

Read More

台北電影節 崑大返校獲獎

崑大視訊系副教授曹源峰團隊以《返校》電影,獲得第二十二屆台北電影節最佳聲音設計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訊系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項電影盛事,繼上週校友廖明毅執導《怪胎》獲得義大利遠東影展雙獎後,此次第二十二屆台北電影節再添光,由副教授曹源峰團隊以《返校》奪得最佳聲音設計獎,系友張榮吉則以《下半場》拿下最佳導演。  崑大視訊系師生及系友在業界表現亮眼,本屆台北電影節共有三百三十一部作品參加,視訊系曹源峰與夥伴簡豐書、湯湘竹以《返校》入圍最佳聲音設計獎也進一步獲獎,系友張榮吉以《下半場》入圍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並拿下最佳導演。  此外,系友高偉晏以《下半場》及《蟬鳴》入圍最佳聲音設計獎;嚴振欽以《江湖無難事》、《灼人秘密》入圍最佳視覺效果獎;馬毓廷則以《暗之光》入圍最佳視覺效果獎。  崑大視訊系主任胡佩芸表示,該系延攬國家文藝、金馬、金鐘獎與威尼斯影展等得主授課,讓學生學習編導、拍攝、影音特效等專業領域。畢業後自行開業,或進入電視台、電影公司、廣告或傳播製作等,擔任編導、企劃、製片、攝影、剪輯等工作,在業界備受肯定。  視訊系歷年來在台北電影節亦創下亮眼成績,例如副教授陳曉東的《寶米恰恰》第十四屆最佳剪輯獎、曹源峰卓越貢獻獎,系友張榮吉《逆光飛翔》拿下觀眾票選獎;系友李念修執導《河北台北》榮獲第十八屆最佳紀錄片與社會公義電影獎;系友江宜真在第二十一屆時與台灣知名音效師杜篤之合作,以電影《幸福城市》拿下最佳聲音設計獎。此次再添最佳導演及最佳聲音設計獎,師生備感驕傲。

Read More

麗水漁港驚見男浮屍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麗水漁港一名漁民十三日上午七時四十五分出海捕魚時,發現一具浮屍在海岸旁載浮載沉,嚇得立即報警處理,警消到場時將遺體打撈上岸,經初步研判,確認死者是名男子,身高約一七0公分,年紀約四十五歲,身穿黑色短袖上衣、黑色卡其褲,無明顯外傷,經過追查後確認死者是住在大肚的王姓男子,家屬也不明白為何王男會死在漁港,詳細情形警方仍在釐清中。 海巡署人員將遺體打撈上岸後,僅確定死者是名四十五歲,高約一七0公分的男性,但身上任何證件,隨後請警方進行後續追查。經過指紋比對後,確認死者是住在大肚的王姓男子,警方進行家訪時發現,王男家中有一名八十餘歲的失智老婦和另一名外傭,目前未在家中找到遺書;警方隨後也連絡住在北部的王男兒子到派出所了解情況。 據悉,王男五年前曾經發生車禍,造成右眼失明,生前待業中,與母親同住。王男兒子和父親幾乎沒有連絡,也不明白父親為何死在漁港。目前警方報請檢察官相驗,釐清事發經過與王男死因。

Read More

男拉K3年 膀胱變小腎壞死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1歲的「 阿凱」(化名)有拉K吸毒的習慣,有一天因劇烈右腰痛,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的膀胱不但變小,右側腎臟竟然缺血壞死了一部分。經治療後,接著參加毒品講習及社會服務,從上課中體會到人生真正的意義,並學烘焙習得一技之長,決定遠離毒品自立復歸。  台南市衛生局與永新中途之家以社會服務型態,日前辦理「與永新中途之家有約」活動,中途之家居住的學員皆是曾經茫然度日的藥癮者,學員在此努力學習蛋糕及糕點製作。  永新中途之家戒癮過來人「阿凱」親身分享戒毒經驗,讓學員能認知毒品危害,透過志願服務,親力親為,練習與他人合作相處,學習付出。  他說,自己18歲交損友而有拉K習慣,有一天凌晨1點鐘,因吸毒神智不清倒在路旁,口鼻都還有白色的粉末,被好心路人報警送醫,他也因毒進出醫院多次,拉K拉到腎臟壞了,卻仍抵擋不住誘惑,不但自己拉,還當起藥頭賣藥。  後來,阿凱吸毒被查獲,被安排參加台南市毒品防治中心的毒品講習社會服務場,他表示參加社會服務場,讓自己深刻體會原來社會上還有許多為了生活在努力打拼,再想想自己用毒的情形,真是愧對父母及關愛他的家人。

Read More

憂疫情 翁隱瞞呼吸道症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令人聞之色變,但檢疫隔離壓力大,曾有年輕留學生出現破壞房間桌椅行為,也有長者隱瞞呼吸道症狀,甚至年輕人引發帶狀疱疹而不願求醫,對此,台北市聯合醫院提出重視人文關懷的全人照護,讓通訊診療成功卸下心防。  新冠肺炎疫情風暴來襲,帶給民眾的心頭恐懼,可能更甚疫情恐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師詹尚易表示,有次視訊問診一位隔離檢疫的阿伯,可能擔心受歧視,過程一直不順利,直到自己說出在當年SARS期間,也曾在和平醫院被隔離過,對方才卸下心防,開始侃侃而談。  原來阿伯是出國旅遊,返國後接受隔離檢疫時,出現感冒、咳嗽、喉嚨痛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由於擔心受歧視,加上強盛的自我保護意識,因此才下意識不願吐實。直到突破心防並說明症狀後,才被診斷是是生活壓力和食物,造成情緒變動大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再加上感冒。  詹尚易表示,還有位年輕人,因為公務曾接觸過確診個案,必須接受檢疫隔離。媒體報導的壓力,讓他身上開始出現帶狀疱疹,但卻寧願繼續忍痛也不願就醫。  另也有一名自美返台的年輕留學生,在檢疫隔離期間,可能因為壓力過大,出現破壞房間桌椅的不適當行為,甚至試圖爬窗落跑,護理師與保全立即著裝上樓查看並安撫,加上精神科醫師趕至現場協助,預防自傷或傷害行為,最後所幸虛驚一場平安落幕。  詹尚易強調,重大疫情是危機也是反思,北市聯合醫院提出重視人文關懷的全人照護,以人文關懷的醫療照護模式,讓醫療品質不再只追求專業技術提升,同時重視人的內心需求與對生命的尊重,希冀在疫情期間或是後疫情時代,對國民醫療、健康促進乃至生活照護做出貢獻。

Read More

防疫壓力大 4成醫護中重度疲勞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灣上半年成功防堵武漢肺炎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同時也背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和辛酸,隨著疫情趨緩才逐漸浮現出來。最新一期《台灣醫界》刊登的一篇院內調查顯示,境外移入病例開始大量湧現的3月,即便是所屬縣市確定病例很少的醫院,全院平均仍高達4成員工自覺達到中重度疲勞,在感染風險較高單位的員工感覺中重度疲勞比例更高。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在3月4~19日針對院內600多名25~45歲員工進行調查,其中一半以上完成問卷。結果顯示,急診、隔離 病房、加護病房、胸腔及呼吸照護病房等一級風險單位,員工自覺工作疲勞達到中重度的比例高達44%。  一級風險單位的自覺工作壓力明顯高於全院平均值(40%),也高於其他病房、門診、檢驗放射等二級風險單位(40%)。行政單位及藥局等三級風險單位達到中重度疲勞的比例最低(38%),此外,全院有少數員工(7%)達到需要專業諮詢或精神醫療介入的中重度情緒困擾。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觀察,在這次疫情期間,醫院員工感受到的壓力程度,至少與3個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是過去的經驗,如果是有經歷過SARS的員工,面對輕症為主的武漢肺炎就不會那麼害怕,所以確實觀察到比較年輕的員工會比較焦慮。  第二的因素是,員工是否對疾病和感染控制具備有正確、更新的認知。黃高彬表示,如果醫院有運作成熟的感染科和感染控制單位,定期提供最新疫情和醫療新知,就會比較安心。像是中國附醫就有定期舉辦很多衛教活動,幾乎每週都會更新資訊。  最後一個因素是員工家人的態度。黃高彬表示,有些醫院員工即便自己很了解、不緊張,但是他的家人不懂、緊張,如果又剛好是家中比較具權威地位的家人,員工的心情還是會被影響到,更擔心工作的風險波及到家人。  黃高彬說,這份調查反映了2、3月的時候,中部可以說是武漢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包括染疫來台的中國大陸女性旅客、彰化群聚感染,中部的大醫院或多或少都收治過確診病例,後來3月疫情轉變為境外移入個案為主,壓力才逐漸明顯集中在北部地區。  黃高彬說,目前不會擔心秋冬疫情再起,現在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往好的方面想,也許能加速帶動相關預防治療的技術開發,也能夠讓人類群體保護力提升。不過,台灣身為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開發,「如果有疫苗打下去,就不用怕了」。

Read More

宥勝配音北海小英雄 化聲神秘戰士

宥勝為暑假親子卡通《北海小英雄》配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暑假親子卡通《北海小英雄》再現大銀幕,宥勝化「聲」帥氣的神秘戰士,笑說要以王子式的聲音來詮釋,果然表現精采到位,提早收工!  風靡世界40年的《北海小英雄》是許多台灣5、6年級生的兒時的回憶,電影的主人翁小威小小年紀,卻擁有超越成年人的膽量與機智,破解許多海上危難。睽違40年後,推出全新版本,不但小威和所有黑龍海盜船的成員們都變得更加生動和立體化,還有全新角色的加入,讓電影格局更大也更為有趣。  全新角色中有一個神秘又帥氣的戰士里夫,一出現便迷倒了小威所住的布蘭村中的所有少女村民。電影公司特別請到充滿冒險精神的宥勝來配音。  宥勝表示,這個全新的角色帶著神秘色彩,雖然有著帥氣外表和高強的箭術,但內心深處還藏著一個秘密,充滿反轉魅力。  宥勝在配音時,對片中有一幕神秘戰士勸小威的爸爸要給小威動腦筋去解決困難的機會,感到印象深刻,因為自己為人父了,「我覺得就是要鼓勵小孩發揮,給他們機會,不要害怕他們做不到,我很喜歡這幕所傳達的訊息。」他也推薦這部電影很適合家長帶著小孩一起觀賞,「尤是特別保護小孩的媽媽,看完電影後,可以多鼓勵孩子跨出那一步,對小孩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北海小英雄》將於7月31日於全台上映。

Read More

半癱好憂鬱 經顱磁刺激改善

近7旬患者腦傷半癱 ,經顱磁刺激術改善,病患手腳力氣恢復,也恢復昔日笑容。(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67歲彭姓病患發生車禍造成頭顱骨折顱內出血,到他院開刀在加護病房9天,出院後左手腳沒力、臥床半癱、記憶力嚴重受損。至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表示,彭姓病患因為雙側額葉受損,無法正常行動、情緒嚴重低落,吃了抗憂鬱症藥物後還是無法改善。  醫療團隊以經顱磁刺激術,不同於傳統的磁波方向與參數,約1個月20次的治療。彭姓病患說,發生車禍後無法睡覺,心情壓力大,脾氣變的低落易怒,經過經顱磁刺激術,「身體是我的,治療2天後可以明顯感受到改善」。  彭姓病患的女兒表示,爸爸開完刀連續35天睡不著,情緒不佳;但是做完2次治療可以明顯感受到爸爸心情比較開朗,從「一度無法面對人生」的爸爸,變成「爸爸回來了」,手腳的力氣也慢慢恢復,目前也持續中醫針灸和復建。  陳睿正表示,中醫大新竹附醫與東京大學附設醫院,倫敦大學神經醫學中心合作,結果發現透過不同的磁波方向與參數,可以更準確的瞄準需要刺激的腦神經,短周期的前後徑方向刺激比長周期的刺激更能有效的選擇腦部神經,精準刺激精準治療,此研究結果是全球首創,研究成果獲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臨床神經生理學」。  陳睿正提醒,經顱磁刺激是一項無侵襲性的嶄新治療方式,陳睿正醫療團隊至今已累積超過2000人次的治療,在腦部相關疾病,患者自我評估臨床反應率高達7~8成,治療成效與國際多家醫學中心並駕齊驅。然磁刺激治療須依據患者腦部情況調整不同治療方式。

Read More

新化綠巨人的家 打卡熱點

新化區一處閒置數十年、未完工的連棟透天厝,外牆爬滿蔓藤植物,被網友戲稱是「綠巨人浩克的家」。(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位於新化高爾夫球場旁有一處閒置數十年、未完工的連棟透天厝,外牆爬滿蔓藤植物,構成另類的特色,有網友以「廢墟風樹屋」來形容,甚至戲稱是「綠巨人浩克的家」,照片被上傳IG與FB後,迴響熱烈,民眾慕名尋訪,成為熱門拍照打卡景點。  這處景點位於新化區礁坑里的南一七二線道路旁,緊鄰新化高爾夫球場,地方民眾早就見怪不怪,但有前往虎頭埤、新化林場及到新化球場的外地遊客發現,覺得整棟建築被綠色蔓藤植物覆蓋的景象很奇特,拍照後在社群網站分享,吸引不少遊客陸續造訪。  不知道其所在位置的民眾,在IG上輸入「新化高爾夫球場」搜尋,所出現的照片,竟然大多數是這棟爬滿蔓藤植物的建築,顯見網路上火紅的程度。  地方耆老回憶,這處四樓半的連棟透天厝,建造歷史超過四十年,當時並未完工;後來因為道路拓寬,前方立面被拆除,就閒置至今。因長期被蔓藤植物攀附,滿布牆壁,形成現在的樣貌。  由於有部分到場拍照的民眾會攀爬進屋,新化區長吳金喜呼籲民眾,由於建築物沒有欄杆,切勿擅自進入拍照,避免發生危險;行車經過或停靠該處路段時,也要注意安全,不要影響交通順暢。  地方民眾則希望造訪該處景點的遊客,不要只是路過,也可以順道遊新化老街,感受經典小鎮之美;甚至可以深入礁坑社區,體驗社區營造成果,探訪橄欖特色產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