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6歲農婦長期從事務農工作,致雙手指多發性疼痛拘攣且變形,服用止痛西藥常致胃悶不適。經友人介紹至本院所求助中醫治療,經過望、觸、診、舌、脈診後,中醫辨證:「肝腎陰虛,脾虛濕困。」內服處方思維:「柔筋、健骨、祛濕。」 內服中藥治療1個月後,雙手筋脈拘攣感減緩,關節疼痛感已癒,且停服西藥止痛劑。
「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內軟骨病變,但真正成因仍未明。危險因子有老化、基因、女性、外傷、肥胖等;好發在負重關節,膝、髖、脊椎、手等位置,且分布一般不對稱。臨床症狀以疼痛最常見,典型的疼痛在活動後加劇,休息後減緩;其次是晨起僵硬,病人會抱怨早上起床後關節僵硬,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這可以與類風溼性關節炎做區分。另外,僵硬可能在不活動後又再度出現。隨著疾病進展,關節可能出現變形,關節不穩定而影響生活功能,甚至休息狀態下也有疼痛之表現。
就手的退化性關節炎而言,在近端指間關節可見Bouchard nodes(布夏氏結節),遠端指間關節可見Heberden nodes(希伯登氏結節)。X光檢查為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工具,典型表現有關節腔窄化、骨刺形成、軟骨下硬化或軟骨下囊腫。
目前,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概分三種,一、非藥物治療:包括1.運動來加強患處局部肌肉的運動及增加關節活動的運痛;2.物理治療,有治療性超音波或經皮電刺激療法;3.減重。二、藥物性治療:1.Acetaminophen;2.非類固醇消炎藥物;3.鴉片類止痛藥;4.關節內注射類固醇;5.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三、輔助療法:1.針灸療法;2.葡萄糖胺及軟骨素;3.溫泉浴療;4.辣椒素;5.S-adenosylmethionine(SAM-e)。
中醫認為,手部退化性骨關節炎發病與年老體衰、長期勞損、感受外邪等多因素相關,此病可歸納為「肝、脾、腎」三臟虧虛為本,以外邪痹阻、結聚筋骨脈絡,造成筋絡瘀滯為標。中藥則因副作用小且近幾年透過科學化之研究發現其諸多能夠抑制軟骨細胞的凋亡,對軟骨細胞的增殖有促進作用,可以透過不同途徑改善軟骨損傷。摘錄如下:
一、補益肝腎類中藥:1.鹿茸:通過降低關節液中IL-1、TNF數值,減緩膝關節內發炎反應,減少軟骨細胞的凋亡,延緩軟骨退變;2.牛膝:抑制葡萄糖氨基聚糖的分解,維持軟骨細胞活性;3.淫羊藿:促進 軟骨細胞分化。
二、活血通絡類中藥:1.川芎:促進軟骨細胞增殖;2.丹參:誘導增加軟骨細胞分裂。
全球人口快速老化胖,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它的高盛行率使社會支出顯著增加,目前退化性關節炎有許多治療方式,但沒有一種可有效阻止疾病繼續進行,因此現今治療目標為減輕疼痛、減少肢體障礙及改善生活功能。止痛西藥普遍存在肝腎功能負擔且腸胃之副作用,中醫從「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角度下,加上中藥科學化的研究基礎下,將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找到一條治療的根本之道。
(作者/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