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大企管所張曉明 獲崇越論文獎

崑大企管所今年畢業的張曉明(中)獲得崇越論文獎, 與指導教授陳嵩教授(右)及副教授林伶瑾合影。 (崑山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企管所今年畢業的張曉明參加第十三屆崇越論文大賞,在有來自十九個國家、七十二所大學八百三十餘篇論文參賽,及一片國立大學優質論文競爭中,榮獲EMBA管理實務組優等論文獎,是中南部私立科大唯一獲獎的論文,相當難得。  素有「管理學界奧斯卡」美譽的崇越論文大賞,每年吸引許多優質作品投稿參賽,竹十三屆共有八百三十二篇參賽論文角逐最優論文獎,經過四關審查,共選出一0七篇論文、六篇特優論文獎,篇篇堪稱傑作。  崑大企管所此次由研究生張曉明以「同事間的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嗎?建設性競爭特質與效果關聯之實徵研究」論文投稿參賽,從眾多國立大學優質論文中突圍,榮獲EMBA管理實務組優等論文獎,全國僅兩篇來自私立科大的論文獲獎,張曉明的表現非常優異。  張曉明說,論文像個媒介,更加融洽了她的親情與愛情;又像個捕蝴蝶的網子,讓她捕獲了師生情義、師們情義、姐妹情義與同學情義,感謝大家的陪伴、支持與鼓勵,給了她很大的力量。她也感謝教授陳嵩嚴謹的指導與用心的訓練,以及副教授林伶瑾的協助。陳嵩則希望透過該篇論文,讓台灣的中小企業主、主管了解規範績效評核制度,以及主管引導協助部屬進行建設性診斷歸因的重要性。  崑大企管所長期推動多項產業實務導向的教學制度,培養具理論基礎以提升產業發展動能之優質領導人才,歷年產出不少好作品,多位碩士生榮獲論文獎,自二0一六年迄今,共有李麗琴、吳玉美、黃廷卉、林子堯、張曉明等五人獲得崇越論文獎殊榮。

Read More

安平陶坊實習 大學生為職涯做準備

安平陶坊今年仍提供學生實習,學習陶藝,希望學生早日適應職場生活。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陶坊每到暑期都會提供學生實習名額,今年有高雄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四人前往實習,希望提前適應職場環境,為職場生涯做準備。  安平陶坊負責人宋健誠表示,今年實習學生包括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 泥塑組蘇品心、林昕潔,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工藝組鐘雅誼、商品組 何阡佑。  宋健誠說,安平陶坊提供學生實習,今年邁入第四年,預計實習四十天。藉由實習讓學生早日適應職場,除了學習品牌經營、職場倫理與工作態度,並體驗拉坯、捏陶、上色、燒窯等基本技能,以及溝通與臨場反應,充實職場技能。  宋健誠指出,剛踏入職場新鮮人月薪只有二十二K,如果能提早適應職場,相信薪水一定更多,學習正確的就業觀念,創造職場競爭優勢;若學生實習的成果不錯,完成職場體驗三百廿小時後,將由店家付薪水。  實習學生表示,來安平陶坊實習,希望學習如何對待客人、工作態度,以及對職涯信念的堅持,早日適應未來的職場生活。

Read More

鎖定大型車 白河警宣導安全駕駛

 記者陳佳伶、王勗/綜合報導  大型車有內輪差及視野死角,大型車轉彎時如未減速慢行,加上用路人未與大型車保持安全距離,恐成為大型車的「輪下亡魂」。白河與永康警分局為有效防制大型車釀禍,深入社區並向大型車司機及業者提醒駕駛注意視野死角,宣導安全駕駛觀念。  內輪差係車輛轉彎時,內側前輪劃出的圓半徑比較大,後輪劃出的圓半徑較小,前後輪間差距即稱為內輪差;此外,大型車因車頭前方或A柱視線死角,及駕駛無法藉後視鏡間接看到的視野區域稱作視野死角,若駕駛行車轉彎時未減速慢行,內輪差及視野死角恐讓用路人成為「輪下亡魂」。 白河分局表示,該分局員警十三日前往宅急便、混泥土場、貨運行、客運轉運站等處,向業者及各司機駕駛人宣導內輪差及視野死角觀念,並可以安裝「行車視野輔助系統」、「盲點偵測警示系統」,幫助自己注意周遭人車,千萬不要疲勞駕駛或酒後駕車,減少交通事故。  永康警方也在十二日前往統聯客運公司,提醒駕駛注意視野死角。說明車輛越大型、車體越長,內輪差範圍越大,駕駛更需要特別小心。而大型車輛於轉彎時,往往會先往反方向轉彎加大轉彎半徑,駕駛的左、右、前、後等四處視野死角範圍也隨之擴大,其他用路人也容易因誤判而置身險境。  警方強調,為保障自身安全,行人、腳踏車、機車、汽車都應避免進入內輪差的範圍,提醒機車族切勿長時間逗留在大型車輛左右兩側的視覺芒區,最好快速通過或禮讓先行,不論在大型車輛前或後方,都應確保安全距離,同時萬不可以從大型車輛轉彎方向的內側跟車。若未與其保持行車安全距離,發覺危險的瞬間,已來不及迴避,因此務必「遠離大型車,安全有保障」。

Read More

3校友設獎學金 漚汪學童受惠

將軍區漚汪國小校友戴榮吉(左四)、林振豐(左五),十三日出席育英書院獎學金頒獎,鼓勵學弟妹。(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將軍區漚汪國小畢業校友康那香企業董事長戴榮吉、富棣建設董事長黃景森、弘普自動化科技公司董事長林振豐,三人各捐出一百萬元,成立「育英書院獎學金」,鼓勵地方青年學子勤奮向學,十三日舉行頒獎,共有十三位學生受獎。 這項頒獎典禮十三日上午在將軍文衡殿舉行,包括漚汪國小第二屆校友戴榮吉、第二十二屆林振豐都出席這項活動,八十七歲的戴榮吉提到就讀國小時,影響他的日籍老師廣田、渡邊及台籍老師楊水波,教導的三件事,分別是誠信、不浪費食物、不吃益蟲田蛙,至今奉行,受用無窮。 事業有成的三名校友,因感念漚汪抗日英雄林崑岡生前增建文昌祠,設立「育英書院」倡導教育,培養優秀人才造福地方,三年前共同出資三百萬元在漚汪文衡殿設立「育英書院獎學金」,主要申請對象以漚汪國小畢業學生。另戴榮吉頒贈六十萬元給漚汪國小作為辦學基金。 漚汪國小校長許德文表示,感謝戴榮吉、黃景森與林振豐三位傑出校友對學弟妹的關心與提攜,回贈校園內風災傾倒的香樟所製成的聚寶盆、葫蘆飾品,讓校友們記住故鄉的味。 十三日受獎的名單:國中組(獎學金一千元)吳婕伃、李易芯、楊庭翊、黃于勍、戴妤恩;高中組(獎學金二千元)曾之佑、朱琪、王昱婷、林綉茹、廖姿雅;大學組(獎學金五千元)黃怡琇;研究所組(獎學金八千元)呂家儒、周秉泓。

Read More

1滴血+唾液 精準篩檢聽損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聽損兒在聽力明顯異常、甚至語言發展與理解能力落後時才就醫,但這時通常已錯過黃金治療期。為此,北榮與科技部13日合作推出醫界研究成果,只要一滴血與唾液,就能精準篩檢聽損兒,有助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指出,語言發展黃金期在3歲以前,尤其前6個月最重要,如果聽力有問題,不只影響語言發展,後續對學習能力、社會發展,認知能力以及心理層面都會有很大影響。  為此,科技部配合五加二產業創新方案,自106年起推動「建立以婦幼醫學為主軸的精準醫療專案計畫」,北榮牛道明醫師團隊在科技部支持下,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合作,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計畫。利用一滴血的基因檢測方式,優化先天性聽損快速篩檢模式。  牛道明說明,一般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後會進行聽力檢測初篩,若發現有疑慮,則於滿月後進行復篩。然而,目前聽力篩檢流程缺乏其他臨床輔助指標,導致新生兒初篩結果呈假陽性比率偏高,且檢測也容易塞車,也容易讓真正需要治療的聽損兒延誤治療時間。  因此,醫師團隊配合國健署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計畫,優化政府所執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診斷及確診流程,對出院前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未通過、極度早產兒、或急重症的新生兒個案,採一滴血及唾液,並利用「唾液病毒核苷酸快速鑑定技術平台」及「多功能核酸質譜分析平台」,進行先天性聽損高風險因子「先天性感染(巨細胞病毒與弓漿蟲)」與「聽損基因變異」的快速篩檢。  牛道明說,這項研究成果平均可於出生後7天初步確認是否罹患先天性聽損,大幅超前國健署3個月內確診,6個月治療的建議期程。此外,也可依篩檢結果,針對造成聽損的成因提供適當的治療,以避免不可逆的傷害;或依聽損基因突變位點的特徵,及早評估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把握兒童聽損治療與聽力發展的黃金時機。  這項研究計畫目前因為有補助可以免費檢測,待計畫結束之後,也會盡快對外開放,粗估自費費用約在新台幣千元以下,但也會盡量爭取健保給付,讓更多民眾受惠。

Read More

逃出立法院立院首映 立委相挺

電影「逃出立法院」13日在立法院舉辦首映記者會,演員王中皇(左起)、禾浩辰、林鶴軒(大鶴)及庹宗華出席。 (華映娛樂提供)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電影「逃出立法院」以黑色幽默轉化立院大亂鬥。今天在立法院辦首映記者會,導演王逸帆率演員出席,還有立委陳玉珍、許淑華及蘇巧慧等人贈送砍活屍的道具斧頭,預祝票房破億。  「逃出立法院」以立法院爆發活屍病毒為背景,利用黑色幽默與政治嘲諷手法,描述對「家園」的定義。王逸帆率領演員庹宗華、禾浩辰、林鶴軒、王中皇現身,國民黨立委林為洲、陳玉珍、洪孟楷、許淑華及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也出席力挺國片。  王逸帆說,之前場勘時就去過議場,今天的記者會更有魔幻寫實感受,「很像看到自己的電影在現實生活上映」;王中皇則自豪「逃出立法院」比立法院更真實,他笑說:「做夢都會想到之前在高雄拍攝的情況。」  禾浩辰表示,感謝劇組當初用心還原議場,今天進到立法院特別有熟悉感。  5名立委今天現身站台,共同呼籲民眾支持國片。蘇巧慧說:「希望大家『買票』進電影院支持國片。」

Read More

東區行銷觀光 主打人文與建築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東區公所為行銷東區文化觀光,今年規畫人文及建築兩條主題路線,合計超過三十個景點,未來將以培養東區民眾擔任導覽志工。  東區公所為行銷東區觀光,結合大員文化觀光協會,進行東區古蹟及人文歷史踏查,規畫「東門町人文懷舊路線」及「西竹圍歷史建築路線」等二條路線,原預定今年春季期間推出,可惜碰到武漢肺炎攪局,為了防疫,只好延後,如今疫情趨緩,不過後來推出的兩條路線導覽之旅,更有不少民眾參加。  公所指出,「東門町人文懷舊路線」,包括原台南縣知事官邸及防空洞、台灣府城巽方砲台、台灣府城城垣東門段殘蹟、聖公廟遺址、林厝內等十五個景點。  「西竹圍歷史建築路線」則有原台南廳長官邸、禮賢樓(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德慶溪河道等十六個知名景點。  東區公所表示,未來將以東區里民優先,先培養導覽能力,待解說人力充足後,再開放安排導覽活動。

Read More

爭牛津當姊妹市 黃偉哲請益長老教會

爭取與英國牛津市締結姐妹市,市長黃偉哲向長老教會請益。(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英國牛津市議會在七月底通過將與台灣城市締結為姊妹市,市長黃偉哲獲悉後,率先表達希望爭取台南市與牛津市締盟,又考量台南為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發源的濫觴,與英國跟牛津的淵源甚深,十三日向教會界先進請益,期盼透過兩市在宗教和歷史上的淵源為起頭,帶動友好交流,進而促成後續締盟。  黃偉哲向台南神學院新任院長胡忠銘牧師、新樓醫院劉啟舉院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代表等表示,來自英國的馬雅各醫師是英國長老教會第一個派遣到台灣的醫療宣教士,他創辦全台第一間現代化西醫院(新樓醫院的前身),改善了南部百姓的健康;而創辦台南神學院跟長榮中學的巴克禮牧師,讓平民教育能夠普及,除此之外,英國長老教會更以台南為中心,前後派遣了許多傳教士來到這裡,希望透過長老教會的居中促成,讓這段一八六三年起就開展的宗教歷史連結,串起台南跟牛津的對話與交流。  他也進一步說明,一得知英國牛津市希望與台灣城市締盟的好消息後,立即在第一時間致函給英國牛津市長、提案議員。台南市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文化古都,加上國立成功大學、中研院南院等研究單位坐落於此,學術研究氣氛卓著,不管在歷史文化面、學術研究面、創新發展面等各個面向,台南市都跟牛津市高度契合,可說是台灣所有縣市中,最適合跟牛津締盟的城市。  與會的長老教會先進提到,明年三月是馬雅各醫師逝世一百週年紀念,在英國跟台灣兩地都將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或許可以契機連結切入,邀請英方來訪。此外,除了牛津以外,長老教會跟蘇格蘭的愛丁堡、格拉斯哥也都有深遠宗教淵源,也同樣可以考慮開啟交流。

Read More

玉井警感謝德慧螺絲加保義舉

 記者黃文記/玉井報導 德慧螺絲工業公司董事長陳金得為保障玉井分局員警執勤安全,讓員警安心值勤,除市警局投保一0九年警用汽車保險外,於七月十六日起另幫玉井分局員警們加保第三人責任險,計有警用汽車二十五輛、警用機車五十九輛,總保費九萬七千多元。玉井分局長楊青垂十三日頒贈感謝狀,感謝陳金得的義舉。  玉井分局指出,該捐助的投保類型為第三人傷害責任險一百萬元、第三人財損責任險十萬元、駕駛人傷害險二百萬元、住院日額二千元;捐助日前由分局長楊青垂代表接受,並於十三日回贈感謝狀。 陳金得表示,警察是人民保母,以維持社會治安及交通為己任;另一方面,每位「波麗士」大人也是家庭的支柱,他希望為玉井分局八十四輛警用汽、機車加保第三人責任險,能讓員警執勤時無後顧之憂,工作及家庭都能獲得保障。 分局長楊青垂表示,這次結合陳先生經營的企業資源,傾全力努力照護每位員警的安全與健康,希望員警能持續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讓市民安居樂業,「做的更好,讓人民過得更好」。

Read More

喬瑟夫高登李維《超能計畫》重返影壇

好萊塢型男男星喬瑟夫高登李維在新片《超能計畫》化身帥警上街頭緝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喬瑟夫高登李維結束4年「育嬰假」,以原創自製電影《超能計畫》重返影壇,原因竟全都是為了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還直呼「我愛死這傢伙!」  新片《超能計畫》中,美國紐奧良街頭出現一種能夠激發人類潛能、服用後就擁有限時5分鐘超能力的神秘藥丸,但依每人狀況不同,服用者可能立刻擁有五分鐘超能力,也可能當下自毀性命。  喬瑟夫高登李維在片中飾演正義帥警,遇上困境時定不計後果吞下藥丸,瞬間獲得全身刀槍不入的超能力,隨手出拳更是猛度爆表,儼然是渾然天成的殺人兇器。  喬瑟夫高登李維13日特別錄影親切問候台灣粉絲,分享他在《超能計畫》片中一場銀行搶匪對峙戲,慘遭對方拿槍近距離爆頭的幕後祕辛。原來劇組竟特別準備一把空氣槍,直接對著他的太陽穴,瞬間射擊高壓氣體,喬瑟夫高登李維當場難掩痛苦扭曲表情、臉部震動幾乎不用演,因為都是來真的。  喬瑟夫高登李維花絮影片中更可見槍擊現場滿地碎玻璃,工作人員還拿起玻璃敲頭以示效果,拍攝手法挑戰演員極限,成功創造驚人視效,演員群敬業表現也讓人看了不禁捏把冷汗、腎上腺素狂飆。  近年來因升格人父而暫時淡出影壇,喬瑟夫高登李維更爆料這次結束4年「育嬰假」,選擇以《超能計畫》重返影壇,竟全都是為了奧斯卡影帝傑福克斯,笑說:「當我讀到劇本時,馬上就答應演出,因為有傑米福克斯呀!」,還爆料傑米福克斯在片場超級沒架子,根本是劇組的開心果,「傑米帶給我很多快樂,他根本是上天給的禮物,我愛死這傢伙!」  Netflix原創自製電影《超能計畫》將於8月14日上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