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健署長王英偉(中)、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右2)、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左2)等人出席「2020世界心臟日記者會」,呼籲民眾注重心臟健康。(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在台灣,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研究也指出,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感染武漢肺炎,致命風險較常人高3 ~5倍。國健署4日攜手心臟專家,共同呼籲注重心臟健康。
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國際疫情持續嚴峻,美、義、中國大陸等國研究亦指出,三高、心血管疾病會增加武漢肺炎的致命風險,更凸顯護心保健行動的重要。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指出,自從疫情爆發後,醫院看診人數明顯約減少15~20%,急診人數更減少30%;即使疫情趨緩,看診人數漸漸回升,卻仍比過去減少10%左右。但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沒有妥善用藥控制,可能會面臨冠狀動脈破裂、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臟衰竭等情況,威脅生命安全。尤其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高達50%,缺乏治療的情況下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黃瑞仁指出,全球武漢肺炎死亡率約3.1%,而罹患武漢肺炎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率為整體的3~5倍。即使沒有疫情,心血管疾病仍長年威脅國民健康。若民眾感到身體不適,務必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由於疫情期間,許多病患為避免前往醫院,自行取消回診。可是對於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擅自停藥將產生致命的風險。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國健署自107年起開始推動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第1期計畫;更與心臟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出《心臟衰竭患者自我照護手冊》,透過國民個人健康行為的改變,期望提升台灣整體健康狀態,降低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致命威脅。
黃瑞仁提醒,心臟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目前已有許多治療選擇,建議患者規律回診並穩定用藥。尤其現在已有整合性醫護團隊提供心臟衰竭照護,許多患者獲得機會重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