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籲暫緩夏季電價 政院:不影響一般家庭

記者王超群、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一日表示,政府要有感紓困,就應先從電費減壓開始,呼籲在三級管制實施期間,暫緩夏季電價,安心居家防疫。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晚間表示,夏月電價本就是電價費率審議會核定平均電價其中一部分,且夏月電價的實施,並不會影響到一般家庭用戶。 台電則回應,電價結構是一體的,如果夏電不高一點,非夏電恐怕就很難撐住現在的價格;再者,夏電制度意在節電,公平反映用電大戶的用電成本。 江啟臣透過臉書表示,自主的分流辦公、停學,加上逐漸開始的炎熱天氣,已經讓家庭用電負擔增加,夏季電價恐怕更是加重人民的負擔,政府要有感紓困,就應該先從電費減壓開始。 江啟臣說,政府如果從市民立場出發,紓困才能更加貼近人民,才能跟上人民的腳步,更才能做到真正有感。尤其,不論防疫或是節電,台灣人民自律的素質,是台灣的驕傲,多數人民自主、協助防疫,更是台灣疫情過去或是未來得以控制的關鍵因素。 台電回應表示,電價費率審議會核定的平均電價,自一0七年起即為每度二點六二五三元,已經是連六凍。台電據此規劃電價表,包括針對不同的用電級距,在夏月及非夏月期間設計不同的費率。 台電進一步表示,不管費率如何,整體必須符合審議會核定的平均電價。換句話說,夏月電價適用費率較高,如果夏電不高一點,非夏電期間恐怕就很難撐住現在的價格。台電強調,夏月電價制度一方面希望透過價格手段,促使民眾節電。更重要的是,讓用電大戶因多用電而多負擔電費,較為公平。 江啟臣指出,目前紓困的各項措施,都還在討論中,他也在積極與各個人民團體聯繫,了解大家需求,希望這次紓困不要再重蹈去年紓困之亂覆轍。

Read More

文大4生確診 大倫館全面快篩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文化大學大倫館有四名學生一日確診新冠肺炎,校方將安排大倫館全館消毒,並針對大倫館住宿生進行快篩。 文化大學一日在官網公告,校內大倫館出現四起新增確診案例,確診學生及其室友已由校方緊急另行安置。學校已配合台北市政府機動快篩隊,成立文大緊急應變快篩小組,將於校內針對大倫館住宿生快篩,快篩結果呈陽性者,將由校方及市府進行安排;快篩結果為陰性者須進行自我健康監測,等待大倫館全面消毒完畢後再返回寢室,並盡量避免出寢室。

Read More

台酒酒精擴產 熱點優先供應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一日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示台酒公司針對熱點地區供應酒精。台酒表示,酒精產能將全開,優先滿足防疫需求。 台酒指出,具體作法包括五個酒廠全面採兩班制,並於假日加班生產防疫酒精,目標自五月份四百萬瓶擴大產量至六月份六百萬瓶;主動連繫藥師公會、藥劑生公會,針對熱點地區,如有藥局酒精不足優先供貨;熱點地區之台酒營業所販售時間除現有上午九時,增加下午一時;主動連繫熱點地區里長,如有酒精需求優先供貨;與超商超市通路洽談,增加熱點地區超商、市供應量;台酒員工開始熱點地區通路巡察,若有缺貨問題,馬上通知相關單位補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拾荒

■高朝明 只能比別人更早 習慣,走在天亮之前 推著兩條老腿 一雙相陪多年的風濕 緩緩出門 大堆頭的引擎還在睡眠 一條尖銳的磨擦聲,消失在…… 脈搏急速的紛亂後 空瓶不守規矩 和,躺倒的飲料杯…… 總是說一些聽不懂的世說新語 徹夜未眠的超商,尤其 一把小刀,撕開 已經被肢解需求的空殼 往上堆疊 躺平的汗水 推著 被鏽蝕緊捆的四輪車 撿拾……流金歲月遺棄的荒廢 瘸著幾根白髮 半脫臼疲累的眼神 小腿蠕動的喘息 ……背影,蹀踱的黃昏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131.命運只能加害那些在意命運的人。 132.多少提問,包括上天、別人,和自己的,但有些我們其實不必回答。 133.佛陀臨終,弟子阿難悲傷哭泣,佛陀歎息:「我不是教導你們很多了嗎?為什麼你們還是這樣子呢?」《大涅槃經》這樣記載。經外沒有記載的是,佛陀微笑默默不語,他連面對痛苦都微笑,何況悲傷? 134.只有生,沒有死,正如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是無可理喻。永恆原來是最大騙局。 135.我們需要宗教信仰,也需要無神論,兩者正如水和火的關係。

Read More

雙鐵因疫情減班 採類梅花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台鐵一日公布第三波停駛計畫;台灣高鐵也在全車對號座期間調整定期與回數票措施,擴大「類梅花座」分散配位。 台鐵表示,九至十四日再停駛平日各級列車七十一列次、假日各級列車九十一列次,並取消一百二十列次端節連假加班車。另配合易遊網營運的環島之星觀光列車則停駛至三十日。 對列車停駛受影響旅客,台鐵將協助退換票或改搭當日最近班次列車;已購票旅客不限搭乘區間,可自票面乘車日起一年內臨櫃退票免手續費,已完成網路付款未取票的車票及台鐵e訂通退票的車票,手續費由台鐵統計批次退款。 配合防疫需求,台鐵五月十八日起採交叉式配座方式售票,在座位充裕狀況下,單人乘車將優先販售靠窗座位,鄰座暫不予發售;雙人以上乘車,考量親子、需照顧的年長者等需求,仍發售相鄰座位為原則。 高鐵已宣布全車對號座實施至十五日,期間內暫停自由座服務。並別針對使用定期與回數票的旅客,提供相關配套措施,除依暫停自由座天數對應展延並加贈票卡使用效期外,若旅客後續已無使用需求者,另提供彈性退票機制。 此外,高鐵「類梅花座」配位方式,進一步擴大旅客乘坐間距,調整為間隔三到四排座位,隨訂位旅客增加再逐漸填補空排。已購票旅客上車後如發現座位過於擁擠,可通知列車長視現場狀況妥適調整。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拾荒

■陳偉哲 仿佛回到默劇的鼻息 所有還未發音的字 跳出打烊廣告牌 墜地濺起的回音 路燈沒收發電: 力量無法創造 也無法死去。 我們造更多的街燈 惡性循環 那些偷聽時遺漏發聲的字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小紅

文/M77 插圖/國泰 在成為一名文案的那天,我訂了一只鋼筆送給自己。 她是小紅,我人生中的第一支鋼筆。小紅有著赭紅豔麗的鏡面筆身,總會沾上指紋,每回寫完字,我得細細為她擦拭,生怕她被我辛勤工作的黏膩手漬給染濁了。向來粗手粗腳的我,頭回學習當個騷人墨客,也擔心她被刮疼,特地覓來一個真皮筆套裝妥後,才敢放心收進包包。 小紅總是優雅地陪著我出席廣告公司裡大大小小會議,短則半時,長則終日直至午夜。我是組上最菜的創意,也是唯一的文案,總是來不及記下組員妙想而遭白眼,日日被創意總監改得滿江通紅。據前輩言,創意前三年都是撞牆期,而我果真無時無刻都在撞牆。腦汁枯竭時,睡覺不敢闔眼,捧著筆記本和小紅,仰看天花板,直到飄進夢裏頭加班。 我雖緊握著小紅,內心卻戰戰兢兢,她的美離我如此遙遠,難以擁有。 一日,公司業務隨手拿起小紅,當成廉價原子筆般恣意在文件上簽名,目睹這一幕的我,漲紅了雙頰。怎能不經我同意就碰她呢?我心疼地揀了塊麂皮沾上酒精,為小紅行「淨身浴」,再抽出她的嬌弱內軀,以溫水換墨。在公司茶水間裡,我偷偷地抓著小紅一吸一吐,直到墨水飽滿了她,流出歡快的字跡。 在高壓的職場工作裡,我和小紅簡直是相依為命了。有時我只是傻盯著她發愣,有時用她寫一紙深情的明信片,將滿腹委屈寄往遠方 ; 更多時候我們消磨著時間,我喜歡用拇指和食指抵著她的身軀,靜靜看她翻轉時折射出的豔麗光芒。 在她筆尖漏墨嘔吐時,在她書寫泉湧流暢時,我只要看著她,就像看見入行那天的自己。儘管如此,小紅仍漸漸不如當初那般明豔,刻痕無情地爬上了她的腰身。 憑著幾案血淚換來的作品,我得到了第一座廣告獎,然後是第二座、第三座......小紅寫的廣告去了上海、去了倫敦、去了釜山,大明星在電視上唸出了她寫的台詞,家鄉捷運車廂裡,滿版張貼了她寫的短篇文案。於東京旅行時,我覓得一款青黛色「將軍墨」,作為她的五週年小犒賞,深黛墨水中帶著黝黑的沈著,慶祝我們總算擺脫了窘迫又稚氣的嬰兒期。在一場國際品牌的大型提案裡,我拿出小紅,和升職的新名片一起放在桌上。只要小紅在,我就會記起我們一起走過的路,然後得以抬頭挺胸。 以前要花上一整夜寫的腳本,如今一下午就能完成,七年過去,總算輪到我在討論時給來不及記的菜鳥組員一記白眼。唯一不變的是,每天下班後,只有超商的微波食品陪我一起度過漫漫長夜。 漸漸地,無力感侵蝕了我,因為當一個人用盡全力地往前,總得要拋下什麼遺落在身後。我所追逐的究竟是什麼呢?廣告到底可以改變什麼?畢竟我連自己的世界都改變不了,寫了一百個販售幸福的畫面,自己的幸福仍是一片空白。 我越來越少將小紅拿出來了,倒是為了求快,抱著筆電在公司奔來跑去,在不停歇的會議裡穿梭。終於,小紅再也受不了這般冷落,一次比稿前,她消失了,就像消失於我世界裡的其它事物,毫無徵兆也無可挽回。 我翻箱倒櫃多日,留言給拜訪過的每個朋友、去過的攝影棚、搭過的計程車,仍無消無息。小紅的不告而別,傷透了我的心,好似我們過去的堅持終將結束,是我常常忘記幫小紅換墨,以至於她乾枯了,心情鬱卒才憤而離去?還是她年邁的筆尖,再也撐不了漏水的舊疾,所以躲起來不讓我見她的老態?她是否還在氣我,忘了當初我們相遇時,要好好守護彼此的承諾..... 小紅離開後,我上網買了支一模一樣的小紅二號。二號寄來時,過淺的朱紅令我十分納悶,小紅的顏色要更深一些,新澀的筆尖雖然不再漏墨,卻會刮紙,這讓我十分不快。筆身的刮痕不太一樣,握感也不相同,二號因此不受寵,它被隨意扔入包包,被拋棄式墨管呼嚨。一個多月後的某日,我決定學習小紅頭也不回的告別,遞出了辭職信。 我想,小紅的離開,是想藉由她的無情,迫我將再見說出口。她知道,我很難開口告訴年輕的自己,承認她那純潔高尚的夢想不過是一場虛妄。只是偶爾拿起二號時,仍會想念她那優雅的身影,以及那個我們一同做過的,生澀而青春的夢。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紐約街頭藝人

■王鼎鈞 長安街頭多麗人,紐約街頭多藝人。並非紐約不如長安,而是我不如杜甫。麗人和藝人同是盛世特產,杜甫當年置身京華冠蓋,有機會看見其一,我躑躅鬧市,有機會看見另一。紐約市各大公司門外照例有一片空地,遊民在此睡眠,路人在此抽菸,音樂家和畫家在此賣藝。 最常見的是畫家,坐在小板凳上為人畫像,炭筆速寫,二十分鐘可成。你在被畫家畫像的時候有受尊敬的感覺,如果父母帶著孩子經過,臨時起意給孩子畫一張,很能表示對孩子的寵愛,所以行人隨時可能變成顧客。 這一張人像多少錢呢,十年前行情,美金十元。十元又是多少錢呢,麥當勞有一種漢堡,九角九分一個,可見區區十元,不無小補。如果因緣湊巧,我就請他們畫像,有時和朋友一同散步,連帶也為朋友畫一張,我並不需要畫像,只是給他們捧場,我行走江湖,知道捧場的意義。 他們還有一個據點是地鐵的車站,那地方本來禁止閒雜人等逗留,惟有這些街頭藝術家例外,我經常遇見年輕的女孩子站在牆邊拉提琴,音樂學院的學生,用這個方式賺零用錢。乘客中有行家,起了愛才之心,看看手錶,駐足一聽,放下一元五元,表示鼓勵。我不是行家,我認為有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在此度過他的艱困時刻,我過去站一會兒,對他有意義。我會留下一點兒錢,即使是兩毛五分錢一個硬幣,我也彎下腰來輕輕的放下去,我這一彎腰對他也有意義。 我在地鐵站結識了一位中國留學生,他在國內專攻民族音樂,胡琴拉得好,我著了迷,成為朋友。 我居住的這個地區,華人群居,人口密集,街頭藝術家並不常見。有一年,突然出現了許多街頭畫家,一夥一夥十字街頭排排坐,乞丐和擦鞋童跟他們爭地盤,沒得到店家的支持,尊重街頭藝術家是紐約約市的傳統。這些新出場的畫家並非都是年輕人,灰髮銀髮參差其間。我前後請過六個人畫像,得一結論,他們雖非畫壇名流,若非街頭奇緣,我請不動他們任何一個人。於是我忽發奇想。 我把這六個人請到一起,奉上紅包,請他們為我的母親畫像。 我只有姨母的一張照片,她和母親,猶左手之於右手。我還有妹妹的照片,她和母親,猶薔薇之於月季。再加上我的口頭描述,我問他們能不能畫出一幅人像來。其中一個人說不能,放下紅包,離席而去。一個人默然無語,揮筆立就,我一看,他畫的是伊麗莎白泰勒嘛!也任他收拾紅包,揚長而去。還有四個人埋頭嘗試,咖啡也沒喝幾口,工作了兩個小時,才長吁一口氣。 那天我又得一結論:今生今世,我是永遠不可能得到母親的一張畫像了! ■程奇逢 在華盛頓住了十幾年後搬來紐約,我常會把這兩個城市進行比較,它們確實有很多不同,有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紐約街頭藝人多,紐約人對他們也友善慷慨。地鐵車站車廂、馬路街頭、街心廣場和公園裡都有不少音樂家藝術家表演作畫,圍觀捧場的人很多,演奏間歇時,觀眾們紛紛上前捐錢,如果有帶小孩的,他們會把錢交給小孩,讓他們前去放錢,這是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吧? 華盛頓街頭藝人少,觀眾也冷淡,可能兩者互為因果。 2007年的一天,早上上班高峰時間,在華盛頓中心朗方廣場地鐵站,一位身穿T恤衫,手頭戴棒球帽的小提琴手在演奏,上千人匆匆走過他的面前,45分鐘後小提琴盒裡只收到32.17美元。這個演奏者是獲得過格萊美大獎的著名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那天他使用的是1713年製造,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這是個精心安排的小實驗。 這個實驗不能放在紐約做,兩個地鐵快車站間行駛的四、五分鐘內,車廂裡幾個黑人哥們兒翻翻筋斗就能收到三、四十元錢。這和紐約新移民人數眾多,族裔繁雜,人們對謀生不易的感同身受有關。 紐約街頭藝人中不乏華人面孔。旅居紐約的作家王渝寫過一篇文章,她被擁擠的人狹裹著進入地鐵車廂時,突然聽到一陣優美的小提琴聲,於是逆向擠出人群,看到一個中國小提琴家在演奏,她欣賞了一段音樂,還與他聊了幾句。那個小提琴家是我的朋友,他在曼尼斯音樂學院上學時就靠在地鐵里拉琴,掙夠了學費和生活費,畢業後也沒去找工作,繼續在地鐵拉琴,買了房子,還賺取了好幾個女孩的芳心,可惜未成正果。現在他靠教學生為生。 紐約還有很多流浪漢,他們的人數肯定超過藝術家,因為做流浪漢不需要有一技之長,紐約人對他們照樣慷慨和善,但我注意到,他們中間沒有一個華人面孔。中國有句老話,「靠力氣吃飯」,「靠手藝吃飯」,這顯現出中國人勤勞自強的堅韌性格,很多新移民來美時赤手空拳,他們胼手砥足,付出加倍的艱辛,養活全家,教育子女,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從他們強壯的脊背,登上美國的精英主流社會,他們做了可敬的奠基者。 80年代初,第一批大陸留學生到達美國,很多學藝術的人到了紐約。他們要交學費,掙夠生活費,於是帶上兩個折疊小板凳上街,一個給自己用,一個給客人用,沿著路邊排開,蔚為壯觀。 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在時代廣場璀璨的霓虹燈下,為各國遊客畫像。他們還自編了《街頭畫畫英語100句》,互相交換租房、選學校的資訊。紐約的美術館博物館給了他們精神營養,當他們學業完成時,也從社會大學畢業了。現在很多人都回國了,成了大師巨匠,他們大名鼎鼎,我都不好意思直呼其名了,不知他們是否還會回憶起當年紐約街頭畫畫的崢嶸歲月?

Read More

員林福寧宮捐千件防護衣

員林福寧宮捐贈一千件防護衣及民生物資給彰化醫院。(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體恤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並讓他們遂成防疫任務,彰化縣員林市福寧宮管理委員會,秉持天上聖母慈悲的大愛精神,一日特別捐贈衛福部彰化醫院1千件醫療級防護衣及民生物資,該宮主委林獻鐘表示,希望藉此感謝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也能有充裕的物資,全力來守護民眾健康。 林獻鐘和該宮總幹事賴東位等人昨日上午10點,一起將物品送達彰化醫院,由院長曾孔彥代表接受。曾孔彥感謝福寧宮關心醫護,及熱心地方公益,造福鄉里的善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