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曾之喬 于子育客串無神之地

于子育客串《無神之地不下雨》,與劇中員工曾之喬、林雨葶、劉育仁及傅孟柏出席媒體茶敘,暢聊拍攝趣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無神之地不下雨》女主角曾之喬以輕鬆有趣的劇情線,深受觀眾喜愛;飾演旅行社老闆的于子育繼《俗女養成記》後,挑戰演出自戀又可愛的上司,喜劇功力渾然天成,讓傅孟柏投以「神讚美」 于子育24日帶領劇中員工曾之喬、林雨葶、劉育仁,以及冒充人類客戶的「雨之神」傅孟柏出席媒體茶敘,暢聊拍攝趣事。于子育表示,這次一口答應客串,全是為了力挺好姊妹曾之喬,最大挑戰是要演出一個自戀又可愛的上司,笑虧自己:「演出介於凡人與神經病之間。」 曾之喬也開心分享于子育是「給我『家人感』很重」;還說,「跟她演戲很舒服,她的表演很活,人很謙虛又幽默,是個好笑的時候很好笑,感性的時候很好聊天的人」。讓于子育也回應說:「跟喬喬很熟悉,合作起來就像跟好姐妹聚會一樣,很多場戲都是在現場即興發揮玩出來的。」 身為在場唯一非人類角色的傅孟柏,也對于子育的表演投以神讚美,「子育姐的表演很靈動、節奏很輕快,讓角色變得非常有趣,在劇中是一個沒有什麼心眼的老闆,也因為這樣一下子就被雨之神給騙過去了」。 曾之喬也爆料,于子育常常在拍戲時叫錯名字,例如把劇中女兒「依涵」叫成「婷涵」;把員工「阿不」叫成「3A」,只因為有一場戲他要負責去泡3A等級的咖啡。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她要呼喊曾之喬劇中名字「天娣」,結果居然脫口而出:「那天心呢?」讓之前一直沒破功的曾之喬終於忍不住笑場NG。 于子育自嘲已經不是金魚腦,而是「吻仔魚腦」,被眾人笑虧:「是戲接太多了啦。」于子育表示,人生好像就是這樣,越怕的角色越會來找,以前最怕演到吵架戲、台語戲、專有名詞多的戲,現在幾乎都演過了,「所以現在跟人吵架也好像比較不會怕了」。曾之喬誇她:「妳現在氣勢高很多。」一旁傅孟柏語帶幽默冷回:「這是戲劇治療。」再度讓眾人笑翻。

Read More

無切口醫薩刀 改善翁手抖

彰濱秀傳醫院醫薩刀精準定位為患者進行無切口手術治療。(記者何國榮攝) 記者何國榮∕彰化報導 李姓老翁罹患帕金森氏症,手抖嚴重,影響社交。彰濱秀傳醫院申請人體實驗使用醫薩刀協助治療,不需開顱,也不會造成腦部感染出血,治療後手抖情形改善,老翁已可自己夾菜。 彰濱秀傳發出新聞稿指出,69歲李姓老翁罹患帕金森氏症10年,常因手抖嚴重影響社交,雖有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但還是每況愈下。 彰濱秀傳醫薩刀中心主任張維傑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成因不清楚,現在沒有可以根治的藥物或手術。典型的帕金森氏病表現為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 彰濱秀傳醫院引進醫薩刀治癒一百多例原發性震顫的病患。(記者何國榮攝) 彰濱秀傳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佩翰則說,帕金森氏症患者初期都是使用藥物治療;不過在發病10年後,光靠藥物會越來越難減輕症狀,往往需要增加藥物量去控制,1天甚至可能需要服用5~6次藥物。這個時候,醫師就會開始評估及建議病人接受手術治療。 吳佩翰指出,傳統的帕金森氏症手術為深層腦部刺激術,效果很好;但是需要開顱,風險不小,有時候還會併發感染或腦出血。最近10年則是發展出核磁導航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醫院命名為「醫薩刀」,在治療顫抖症有不錯效果。 張維傑說,醫薩刀不需要開顱,屬於無切口手術,不會造成腦部感染或出血,病人甚至可以在術後1天就出院,不像傳統手術需要長時間住院觀察,也可以減少中重度帕金森患者藥物約40%的使用量,有效改善手腳緩慢、僵硬及顫抖。醫院申請人體實驗協助老翁用醫薩刀治療,老翁手抖情形改善,不僅可以自己夾菜,也可以出外運動,享受退休生活。

Read More

腳趾移植手指 開心握筆寫字

鄭姓患者(中)接受醫師呂俊寬(右)及林高田(左)師徒聯合進行腳趾移植手指顯微重建手術。(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鄭姓男子日前因工安意外導致右手只剩下拇指,1年多後將自己的腳趾移植為手指,術後2個月已可寫出工整漂亮的字,也能回到工作崗位操作大型機具。 博田國際醫院24日舉辦記者會發表手術成果。醫師呂俊寬表示,鄭男2019年被天車壓傷,送醫時第2~5手指全斷、合併上臂橈尺骨骨折,當時先進行清創手術與骨骼復位,待軟組織恢復穩定,才安排將右腳第2指移植到右手食指;目前術後2個月,已能順利運動,預計約半年後可恢復細微知覺與增加動作能力。 鄭男指出,受傷後曾訓練以左手代替右手,但寫起字來歪歪扭扭像小學生,而且回到工作崗位操作大型機具發現,因為右手只剩下拇指,抓握、操作起來相當吃力。因此接受移植手術,現在操作器械輕鬆很多,也能拿筆寫出工整漂亮的字。 鄭男說,最初聽到醫師說要把腳趾移植到手指的時候,也只是想說嘗試看看;現在的恢復狀況比原本想像中的好很多,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甚至想推薦給同樣遭受工安意外的同事。 博田國際醫院表示,大拇指和食指可以做很多精細的動作,早期工廠時有工安意外,相關的手術技術就成為病人復原的關鍵。這次手術由醫師林高田與呂俊寬一同執刀,分別進行手、腳顯微分割移植手術,再合力縫合手部。 林高田說明,移植時需要分離神經、血管、韌帶等組織,需要以顯微手術方式進行;呂俊寬表示,文獻上可查到最早的腳趾移植手指手術是在1964年的1名美國的外科醫師執行成功,50年來技術進步相當多。 呂俊寬說,自己是林高田的學生,過去都曾在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工作,3年前在高醫一起執刀腳趾移植手指手術,非常高興能再跟老師合體。 呂俊寬也分享,自己小時候因為貪玩,曾被市場切甘蔗的機器切斷一截手指,經皮瓣手術才得以保留被切短的第一指節、現在才能為其他人手術,所以在做接指手術時,看到血液順利流到病人移植的手指的瞬間,都會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西港農會新推 麻油雞個人鍋

胡麻季活動十二月四、五日西港登場 異國美食營造偽出國Fu   西港區農會推出個人包麻油雞,搶攻小家庭、個人客層,方便品嘗香濃麻油雞。(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二0二一台南胡麻季產業文化活動十二月四、五日,將由西港區接棒辦理,因應疫情無法出國,現場邀請異國美食設攤,營造偽出國的Fu;西港區農會也推出個人包裝的麻油雞,以西港黑麻油與土雞烹煮,只需簡單加熱就能吃到香噴噴的麻油雞湯。 由西港區農會主辦的胡麻季產業活動,十二月四、五日在西港農會後營倉庫登場,西港區農會總幹事陳月英表示,因應現代忙碌生活,特別推出個人包裝的麻油雞,方便消費者食用。 麻油雞選用連續十五年榮獲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農會生產的黑麻油,加上在地的土雞、中藥材、薑等食材燉煮,口感濃郁,只要簡單加熱,添加高麗菜和麵線就能品嘗,原價二百五十元,現推嘗鮮價只要一百九十九元。 西港胡麻節現場將提供麻油雞、麻油麵線、麻油煎蛋、芝麻冰淇淋、芝麻包子等供民眾排隊領取,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出國,現場也邀各國美食擺攤,營造偽出國的感覺,民眾可以一次品嘗各國料理。另有青農市集提供新鮮蔬果選購。 民眾只要選購農會產品滿五百元送摸彩券,有機會抽中液晶電視、電器用品、腳踏車等獎品,今年也與台南捐血中心合作,推出「捲起袖子來西港做公益」。 西港胡麻節十二月四、五日登場,農會推出麻油雞新品搶攻市場,還提供各項美食供品嘗。(記者盧萍珊攝)

Read More

跨黨派提案 促古都馬恢復全馬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因交通問題由全馬改為半馬的台南古都馬拉松明年三月將登場,市議會二十四日進行教育委員會審查時,跨黨派議員連署提案恢復為全馬,以提升台南能見度及觀光行銷。市府表示會再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路線而不會影響交通。 古都馬拉松將於十一月底報名截止,議會教育委員會議案審查時,民進黨市議員李啟維提案要求古都馬恢復為全馬。他表示,古都馬拉松已舉辦了十餘年,但去年因交通問題改為半馬,結果跑友議論紛紛,不但參加意願降低,也失去號稱國際古都馬拉松的舉辦意義。 李啟維說,比古都馬拉松歷史還短的東京馬拉松已成為世界六大賽事之一,東京可以台南也可以。尤其疫情穩定後百業待舉,若路線稍做檢討調整,古都馬的舉辦應有助於城市行銷和觀光。該提案也獲得國民黨議員蔡育輝、曾培雅及民進黨議員林志聰、呂維胤及周麗津等跨黨派議員連署支持。 對此,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古都馬拉松是標榜行經台南的古蹟區,但因與國外不同,交通管制常引起民怨反彈,所以討論後才決定定位為城市馬,縮短為半馬以減少交通衝擊。

Read More

市區最綠建築 爬滿大薜荔

台南市區公認最漂亮的綠建築:西門路四段十六巷內的民宅,有百分之九十被大薜荔覆蓋。(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綠建築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隨著潮流,台南市區出現愈來愈多的綠建築,其中最有代表性,公認是北區西門路四段十六巷三十一弄一棟四層樓都爬滿大薜荔的民房,除了窗戶跟門,幾乎全棟都被綠色植物包覆。 走在台南巷弄內,常會被有創意的綠色建築所吸引,這樣的綠建築也愈來愈多。社區大學環境老師李武昌表示,公認最「綠」的建物是西門路四段十六巷這一棟,地址雖是西門路,但從公園路這一頭走進來比較快,四層樓高的歐式建築爬滿會附著牆壁的大薜荔,優點是外牆披一層花花草草,夏天自然比較涼快,缺點是很多老人都認為這樣太陰,不贊成家人這樣做。 四樓樓頂只剩窗,其餘都是綠色植物。(記者陳俊文攝) 不過隨著觀念改變,市區小巷內這樣的綠建築逐漸增加,李武昌表示,像大成路也有一棟這種概念的房子,但種的是扶桑花,利用繩子往上攀爬。成大大學路麥當勞旁的二十四巷內也有一棟三層樓高的房子,種的也是扶桑花,這一株還是老欉,少說已有五十年歷史。 李武昌指出,這種「植生牆」概念的綠建物,適合的植物有爬牆虎、大、小薜荔和小碧綠等,共有五、六種之多,一般就種在建物外的土壤裡讓它自然攀爬,不用繩子,也很好養。它只附著,不生根,緊緊貼在外牆上,但不至於滲透入牆,像榕樹那樣,長成樹屋。 不過,要做綠建物,李武昌還是建議,房子的結構和防水都要先做好,這是先決條件,否則就改種依附繩子往上爬的扶桑花。如果房子的外牆老舊,故意種些攀爬植物,也是遮醜良方。

Read More

TCSA台灣永續獎 台鹽五度摘金

台鹽董事長吳容輝帶領台鹽五度蟬聯「TCSA台灣企業永續報告類」金獎。(台鹽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鹽公司迎接七十週年啟動能源轉型與創新生技,五度蟬聯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主辦的「2021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永續報告類─傳統製造業」金獎殊榮。 台鹽董事長吳容輝表示,二0二一年對台鹽來說是生技防疫和能源升級的關鍵年。新冠肺炎疫情凸顯永續經營的重要性,台鹽不斷發揮生技研發優勢與全民齊心抗疫,並透過核心產品加碘、減鈉加鉀、加氟等功能性鹽品提倡公衛教育,守護國民健康。 吳容輝強調,台鹽從長期經營策略上落實汽電共生升級工程,透過乾淨能源轉型,要從根本改善環境,創造互惠互利的永續生活。 吳容輝表示,台鹽著眼公司治理、環境永續、客戶與員工關懷三大面向,在「二0二0年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加強揭露永續治理、再生能源推動、水資源循環管理、鹽品公衛教育、新冠防疫陣線、地方創生等績效成果,並與國際接軌先行納入永續會計準則SASB與GRI準則,呈現完整、透明具公信力的經營管理資訊,實現對利害關係人的承諾,獲得TCSA評審團肯定,五度蟬聯金獎榮耀。

Read More

南化所公攜手加利利 緊急安置災民

南化區公所與加利利宣教中心簽訂公私協力災民緊急安置支援協定書。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區公所區長徐全立與加利利宣教中心總院長羅仁貴,廿四日在加利利宣教中心希望會館簽訂公私協力災民緊急安置支援協定書,期許能提供災民有個安全溫暖的避難處所。徐全立表示,風災可能造成南化區民宅毀損,有了加利利協力,災民可以有溫暖避難所。 鑑於八八莫拉克颱風造成區內玉山及關山里部落民宅嚴重毀損,南化區公所更能體會人民面對大自然氣候帶來無情災變的心情。牧師羅仁貴說起當年在八八風災突來的肆虐,當時高雄甲仙鄉、那瑪夏鄉和桃源鄉受災慘重,當時加利利宣教中心安置一百多名災民,災民也在加利利用漂流木打造一座方舟教堂,讓人們記取風災的教訓,提醒人們更珍愛土地,而在加利利大草地上矗立的方舟教堂,如同聳立的十字架,讓「希望」一直都在。 徐全立感謝羅牧師提供優質的環境與設施給有需求的災民應急使用,他表示,南化區地處南化水庫與甲仙溪集水區,境內有十一條潛勢溪流分布,每遇颱風豪雨,免不了發布土石流黃紅色警戒,為了讓當地民眾有個安全避難處所,並擴充緊急安置能量,而與加利利宣教中心簽訂協定書。昨天簽約後,一行人到祈禱院及方舟教堂參訪,對於加利利宣教中心的設施讚不絕口。

Read More

活絡鐵道地景公園 系列活動登場

市府都發局在鐵道地景公園舉辦「圍繞蔗時光」系列活動,日前在25軌陽光草原推出露天電影院,吸引大批親子熱烈參與。 (都發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都發局在鐵道地景公園舉辦「圍繞蔗時光」系列活動,日前在25軌陽光草原推出露天電影院,吸引大批親子熱烈參與,圍坐在草地上享美食、欣賞電影。廿七日將安排小小地景探險家、快閃遊戲場活動,要讓親子歡笑響遍地景公園。 都發局說,將糖廠部分用地改造活化為地景公園,舊糖鐵路線整理為甜覓鐵馬道,民眾可騎乘腳踏車悠遊新營、鹽水及後壁;去年並成功改造地景公園肥料倉庫區、25軌陽光草原、糖福廣場,為持續活絡空間的使用,推出「圍繞蔗時光」系列活動,讓民眾體驗建設成果,並能開啟對地景公園的不同想像。 都發局長莊德樑指出,這次活動邀請柳營竹編藝術家劉哲安返鄉創作,以兩個半圓形塑時光隧道的意象作品,象徵過去興盛一時的糖業,現今已改造為鐵道地景公園,以不同面貌持續書寫著空間故事。 在25軌陽光草原推出露天電影院,親子熱烈參與,也開啟對地景公園的不同想像。(都發局提供) 前幾週陸續推出竹編、藍染工作坊、25軌陽光草原露天電影院;尤其是25軌陽光草原露天電影院,讓數百名親子貼近土地優雅共度快樂時光。 廿七日在台糖加油站旁倉庫區,將安排小小地景探險家、快閃遊戲場活動,將帶領孩子在大樹下聽故事、製作大自然萬花筒;體驗快閃遊戲場,包含樹梢探險、紙箱迷宮及小小泰山,沒有預約的民眾朋友也可在現場自由遊戲區同樂。 還有「挖箱寶」和「尋覓鐵馬時光Vlog」線上活動,邀請民眾找出家中老照片,分享糖廠與新營的故事;還可騎車找尋甜覓鐵馬道上的關卡,拍小短片並享受尋寶樂趣;十二月十一日大型竹編藝術品將完成創作,將安排音樂會市集,可上臉書粉絲專頁「圍繞蔗時光」了解活動內容。

Read More

車子擦撞遭圍毆 男大生今出院

與瑪莎拉蒂轎車擦撞遭毆一度命危的宋姓男大生,預計今天上午出院回家休養。(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十八歲宋姓男大生日前因擦撞瑪莎拉蒂轎車遭張姓彰化食品廠二代等人毆打昏迷,一度命危,經中榮醫療團隊緊急開刀救治,傷勢逐漸好轉,十五日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二十四日再傳出好消息,預計二十五日上午出院回家休養。 十八歲宋姓男大生七日開車與瑪莎拉蒂發生擦撞,遭棒球鋁棒毆打致頭部重創顱內出血、顱底骨折,一度命危,送台中榮總住進加護病房,經台中榮總醫療團隊搶救,歷經二次手術,十二日清醒、拔管,十五日晚上轉普通病房,預計二十五日上午出院。 宋母表示,兒子傷勢持續恢復,今天將會辦理出院回家休養,但目前情緒仍未平復,也很感謝大家的幫忙與關心。她也說,兒子也必須持續密切的回診腦神經外科、眼科跟耳鼻喉科,還要治療一段時間。 宋生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後隔天,特別由媽媽為他錄影感謝,宋生說「身體感覺很不錯,很想回去上學,希望趕快回家!」、「很感謝他們,給我很多祝福,我會好好加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