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蒜將進入採收期 縣府籲農民勿信謠言拋售

國產蒜將進入採收期,雲縣府籲農民勿信謠言拋售新蒜。(資料照片)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今年全國大蒜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而雲林縣產大蒜預計三月下旬進入採收期,目前國際蒜價仍維持高價,縣府農業處呼籲農民切勿聽信蒜商謠言,急於拋售新蒜;為避免產期集中出售造成銷售壓力,請農民將採收的新蒜乾燥後,視市場價格適時出售,以維護收益。 農業處指出,依據農糧署調查資料,一一一年國產大蒜種植面積較一一0年增加,惟政府嚴禁大陸蒜頭進口立場未變,但仍需視大蒜生長後期之氣候狀況,方能確定其單位面積產量,國內進口配額三五二0公噸,依中央統計數據近三年平均消費量約六萬四千公噸,應尚可達到產銷平衡。 農業處長吳芳銘說,大蒜屬禁止自中國大陸進口的八三0項產品之一,關稅配額內低關稅之大蒜,於每年十至十二月間才可進口,處於非國內產期;配額外進口(含配額進口期間外進口)採從量課稅依進口量每公斤課稅廿七元,今年進口量到三月二日已進口三一七一點八二公噸(去年同期進口量八0六六點九三公噸),目前國際蒜價仍維持高價,進口利潤不高,請農民切勿聽信蒜商謠言而急於拋售新蒜。    

Read More

花蓮縣政府舉辦花現天文解說員授證儀式

花蓮縣政府舉辦「花現天文解說員」三星級認證授證儀式,推展賞星及天文旅遊。(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昨日舉行「花現天文解說員」三星級認證授證儀式,本次共有十三位學員通過認證,授證儀式結合今年天文解說培訓的首堂課程,獲得認證的解說員現場分享學習過程,鼓勵新的學員將興趣轉化為專業,成為新世代斜槓專業人才。 縣府觀光處長張志翔表示,近年花蓮持續推展多項特色旅遊如親子旅遊、寵物旅遊、香味旅遊等,而花蓮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條件如較少的光害及良好的空氣品質,非常適合發展夜間的賞星及天文旅遊。 張志翔指出,在軟體條件方面,為培育環境教育與觀光產業人才,花蓮縣政府自一0九年開辦「流星花蓮─山海星光天文系列活動」天文解說員及培訓課程,經過去年紮實的課程及考核,上半年有七位通過「花現天文解說員」認證,下半年則有十三位,目前花蓮縣共計二十位學員取得三星級天文解說員資格,其中包含導遊領隊三名、民宿業者三名、大農大富生態解說員八名、景區解說員二名、農場經營者一名、自由業三名,期待解說員未來將自身的專業結合天文賞星專業,讓花蓮的天文旅遊遍地開花、多元發展。

Read More

「花蓮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處」成立掛牌典禮

「花蓮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處」昨日正式成立掛牌。(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一一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實地訪查工作將於今年六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全面展開,花蓮縣政府為順利推動普查作業,昨日上午由副縣長顏新章率領秘書長饒忠及多位局處長首長主持「花蓮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處」成立掛牌典禮,主計處全體同仁皆與會團結一心、齊呼口號振士氣。 副縣長顏新章除勉勵主計同仁普查期間辛勞外,也說明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係根據統計法規定定期舉辦的基本國勢調查,自民國四十三年創辦以來,每五年舉辦一次,這次為第十四次普查。主要目的為蒐集一一0年工業及服務業經營概況、資源分布、資本運用、生產結構、產銷變動及其他有關經濟活動的基本資料,以作為政府釐訂工業及服務業發展計畫、學術研究與業者改善經營方針之參據。 本次花蓮縣預計訪查二萬多戶,普查對象為在縣內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企業、場所單位,不論為公營或民營,公司組織或非公司組織,已登記或未登記,只要設有固定處所者,均涵蓋在本次普查範圍內。受訪廠商除可選擇普查員親自訪問外,也可自行上網填報。 廠商對普查的支持與配合為本次普查成功的重要關鍵,顏新章期盼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企業、場所單位全力支持配合政府普查工作,提供詳實普查資訊,讓花蓮縣政府了解產業需求,作為往後經濟發展政策之重要依據。 此外,顏新章也強調,普查期間,所有普查員都會佩戴普查員證,並嚴守資料保密原則,訪查內容絕對不會作為課稅資料的依據,各項資料供整體統計分析,不作其他用途,請各普查戶安心配合接受訪查。

Read More

新竹縣工商普查即將開跑 縣長親自揭牌

新竹縣工商普查即將開跑,縣長楊文科籲請業者多加配合。(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處負責「一一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工作十日揭牌起跑,將自五月十八日起開放網路填報,另從六月一日起開始實地訪查工業及服務業單位,敬請業者配合。 擔任普查長的新竹縣長楊文科提醒業者,普查員會遵循不洩漏個人資料、會配戴普查員證等「三不二會」原則,請業者協助配合。 楊文科說,「三不」係指不會洩漏個資給任何人、不會詢問與普查表無關的資料、不會要求提供帳戶或存摺。「二會」指普查員會配戴普查員證、會遞函給受查單位,受訪戶回答的各項資?,除供整體統計分析外,將嚴予保密,不作其他用途。 楊文科指出,工業及服務業發展可以帶動經濟繁榮,吸引人口移入,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縣民所得。竹縣有多處的科學園區、工業區與觀光商圈,能透過群聚效應吸引廠商進駐,尤其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等主力產業,不但提供就業機會,受僱員工平均年薪超過百萬元,更提高縣民所得。特色產業如研究發展服務業的生產總額居全國第二,占重要關鍵地位。 縣府主計處指出,本次普查主要目的是蒐集工業及服務業經營概況、生產結構、資源分布及各項營運特徵等經濟活動資料,為產業總體檢,做為各項經濟統計的母體與基準,政府經濟政策規畫及城鄉發展施政參據,並結合資訊技術,提供多面向普查資料,擴大資料運用價值,連結地方特色商圈及產業聚落資訊,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經濟力。 主計處說,舉凡在縣內從事工業及服務業的企業或場所單位,均為普查對象,預計訪查約三萬家,普查方式採網路填報、派員面訪及留置填表三種方式。  

Read More

史上最長訓練班期 竹縣第1期高級救護技術員結訓

竹縣首期TP結訓,將讓危急病人延續生命並獲得健康的生活。(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消防局首辦第一期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於第一大隊盛大結訓,結訓典禮由副縣長陳見賢主持,新竹市、基隆市消防局及竹縣各急救責任醫院派員歡喜到場致意。 副縣長陳見賢表示,目前多為中級救護技術員,但高級救護技術員全局人數只有十九人、比率只占百分之五略顯不足,縣府特別撥款辦理第一期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係屬竹竹苗地區首次舉辦誠屬不易,培訓十四名同仁成為高級救護技術員,可讓竹縣TP的比率大幅提升至百分之九,竹縣也將成立桃竹苗地區第一支專責高級救護分隊,提供新竹縣民更專業的緊急救護服務,守護新竹縣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消防局表示,本次參訓學員總計廿四名,除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精挑細選的十四位消防員外,也秉持資源共享原則廣邀各縣、市消防局派員參加,最終由新竹市消防局及基隆市消防局各遴派四名優秀同仁參訓,另有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的二名民間人士共同參與,合計一千三百零四小時的到院前緊急救護專業訓練,期間一度因疫情中斷訓練,幸賴後期疫情趨緩終能順利結訓,創下史上最長受訓紀錄。 獲得結訓成績第一名的竹縣學員許育誠表示,參訓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因疫情關係被迫中斷訓練,期間必須得返隊服勤,在執行緊急救護的勤務中,深怕載送到院後被篩檢出確診的病人而被匡列隔離,甚至無法繼續參訓。所幸,在消防局積極協助之下,學員皆能如期施打三劑疫苗,讓訓練得如期完成。 消防局長孫福佑指出,高級救護技術員得在預立醫療流程下,對病人實施氣管內插管、給予急救藥物及操作手動電擊器等急救處置作為,如果能因更高階的處置作為讓危急病人延續生命並獲得健康的生活,也能讓救護工作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Read More

大湖國小公共化幼兒園 預計一一二年八月開園

大湖國小公共化幼兒園預計一一二年八月開園,提升大坪頂地區公共化幼兒園,降低年輕家庭托育負擔。(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大湖國小新建公共化幼兒園園舍工程動土典禮」桃園市長鄭文燦十日出席表示,大湖公共化幼兒園位於大湖國小內,為地上三層的綠建築物,總經費約六千七一十四萬元,並獲教育部補助六千四百七十七萬餘元,工程預計明年五月竣工,一一二學年度開學,將委託「台灣公共托育協會」營運管理。由於大坪頂地區年輕家庭多,未來大湖公共化幼兒園預計招收六班共計一百五十二人,包括二至三歲班二班三十二人,及三至五歲班四班一百二十人,大坪頂地區公共化幼兒園供應的比例將提升至四成,有效降低年輕家庭托育負擔。 鄭文燦指出,桃園出生成長率為六都第一,目前龜山大坪頂地區幼兒人數約二千零八十三人,目前公共化幼兒園供應量六百八十七人,明年大湖公共化幼兒園正式招生後,大坪頂地區公共化幼兒園供應量比例將達四成。未來市府亦將以國中為單位,進一步檢討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增設計畫,提供家長更多選擇平價幼兒園的機會。 教育局長林明裕表示,大湖公共化幼兒園樓地板面積約四百零三點六坪,包含室內活動室、室內遊戲空間、廚房、辦公室等空間,建築設計風格為簡約新穎的綠建築設計,屋突以金屬烤漆包版包覆,透過大片低窗台的通透視野,增加幼兒探索學習的樂趣,並兼顧教學、生活、運動及環保功能,建構以開放及互動為主的學習空間,打造友善學習環境。

Read More

防疫照護再升級 北醫大獲捐自動巡房系統

滙嘉健康生活科技公司董事長楊淑貞(左起)、第一健康公司董事長王義郎、北醫大副校長吳介信及護理學院院長周桂如,一同在受贈儀式合影。(北醫大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灣目前約有76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預估到了2026年失能人口恐突破百萬人。為減輕醫護負擔,第一健康與?嘉健康生活科技兩家企業合作,共同捐贈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10套含5年授權,總價值超過360萬的「智慧化24小時安全健康自動巡房系統」,將導入教學端與醫院臨床端,協助醫護運用智慧科技,發揮精準照護的定義,同時提高照護品質及效率。 這次捐贈給北醫大護理學院的「智慧化24小時安全健康自動巡房系統」,是利用只有2mm的智慧光纖照護薄墊,可放置在枕頭下、床單或床墊底下,因無電磁波不需要穿戴,就可以24小時即時偵測病患的呼吸、心跳、咳嗽、睡眠等各種生理狀態變化,一旦出現異狀,不僅可即時察覺,並會發出警訊,主動通報給醫護,及早介入處置,以降低病人病情急轉為重症或猝死風險。 此外,在疫情期間,還可提供零接觸遠端即時監控、異常通知、健康提示、離床翻身提醒與睡眠活動紀錄,也降低直接接觸,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利用AI追蹤連續性咳嗽及翻身拍背是否到位,自動記錄與提醒提升照護品質,降低褥瘡影響。此系統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國家醫療品質獎及防疫優選機構、國家新創獎,並且被列入聯合國相關全球2021 COVID-19創新報告,可對抗大流行的顯著創新項目,與莫德納、嬌生、AZ並列於報告中。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周桂如表示,這套系統非常適合用於護理之家及失智症照護等長照機構,未來也可以用於學校的智慧模擬病房,讓護理學生實習,學習如何善用輔助科技,讓醫療工作更智慧化,並加速掌握照護方法。 「智慧化24小時安全健康自動巡房系統」未來也將導入醫院,透過全球獨創的nFOPT非侵入光纖生理監測技術,達到高精準、高敏感的遠端監測,不僅可用在睡眠研究,追蹤呼吸狀況及睡眠情形,還能在後疫情時代減少不必要的接觸與感染,守護醫護量能。

Read More

民眾黨駁基進黨 刻意斷章取義

針對基進李雨蓁扭曲抹黑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民眾黨議員參選人陳妙真律師駁斥:「刻意斷章取義抹黑才不止無恥,更加無知!」 (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針對基進李雨蓁扭曲抹黑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民眾黨議員參選人陳妙真律師十日駁斥:「刻意斷章取義抹黑才不止無恥,更加無知!」 陳妙真表示,一個不分區立委關心全台灣所有的大小事居然要被炮轟無知無恥和噁心,請問是不是全台灣的立委都不要做事? 立法院審查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舉龍發堂為案例質詢,遭台灣基進批「假高雄人質詢不認真,搞藍白合選舉積極」一事,陳妙真律師表示,肯定高市府處理龍發堂爭議的付出及專業,但奉勸李雨蓁不要汙名化「龍發堂」,應把重點放在解決社會長期問題而非流於政治口水。 陳妙真指出,六零年代當時精神醫療設施都還不完備,且一般醫療機構也普遍缺乏精神科醫療專業的時空背景下,才有了龍發堂的出現,嚴格來說這是歷史的傷痕。而李雨蓁卻因蔡碧如立委提到未來要避免類似像龍發堂般,非專業的非法機構出現,而炮轟有醫療背景的立委,這實在是令人非常的不解。 陳妙真說,蔡壁如質詢的原意指政院版的精神衛生法部分條文要排除非專業機構提供精神病患服務,並不如台灣基進所說,不知道龍發堂已經解散。 陳妙真律師奉勸李雨蓁不要見獵心喜,能夠解決社會長久以來忽視的問題比較重要,基進黨此文一出,曾經的龍發堂堂眾及其親友情何以堪?

Read More

高市議會育兒環境工聽會 打造良好育兒環境

高雄市議員童燕珍在議會召開『打造良好育兒環境,幼兒不當管教爭議解決對策』公聽會,多位從業工會代表出席分享實務現場的經驗。 (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童燕珍十日在議會召開『打造良好育兒環境,幼兒不當管教爭議解決對策』公聽會,多位從業工會代表出席分享實務現場的經驗,紛紛表示現行法規模糊容易造成爭議,且影響幼保人員從業的意願,專家學者則表示應從師資的情緒管理、事前與家長的充分溝通來避免糾紛的產生。 童燕珍認為,現今的幼教環境與過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盼望未來能夠透過簡化行政流程、明確法規罰則的方式,降低業者與老師的壓力,讓幼兒教育的品質能能更加提升。 立法委員吳怡玎表示,聽到有機會聽到許多從業人員的心聲十分感慨,表示將會將意見帶回中央,未來也會與教育部針對法規逐條修正。 高科大黃世裕教授認為,幼兒不當行為源自於老師與孩童的情緒管理,應該在幼兒園增加情緒教育的課程,要讓老師知道該怎麼教幼兒情緒管理。 國立屏東大學李銘義教授則提出強化法源及教育現場的事前準備,法源上可以透過制定準則,透過準則內的不當行為樣態作為基準,並在從業人員入職前要有入園承諾書,讓老師清楚明白法規內的不當行為有哪些,降低教學現場的爭議。 李冠孟律師分析明確立法的困難處,認為若使用文字規範就會容易出現漏洞,為避免有掛一漏萬的情況,法條上可以先做概括性解釋。並且點出現行的法規內集中對業者及從業人員,卻缺少對家長的規範。 許多從業人員,包括高雄市幼教公會、高雄市托嬰協會、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的代表都出席現場大吐苦水,分享因行政手續過多,導致老師疲於應付外,更分享曾經被家長誤會、甚至利用自己造成的傷勒索的經驗,直言:『越來越少人願意當幼教老師。』

Read More

弘光中區護理實作實證競賽 揪問題找創新方法

弘光科大舉辦中區護理實作、實證競賽,學生設計管灌病患專屬口罩。(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舉辦一年一度中區專題研究實作暨實證競賽,這次共有四所學校、六個醫療機構、共約八十多人參加,參賽者透過專題研究及臨床實證,找出改善臨床上的問題,有學生探討病房的藝術天花板、失智長輩設計桌遊產品,還有學生設計管灌病患專用口罩、探討居服員在疫情嚴重期間工作經驗,透過創新方法,希望為提升醫護品質盡一份心力。 護理學院院長陳淑齡表示,競賽分成專題研究實作組、臨床實證問題及臨床實證應用,共三組,各組先經過書面審查後,篩選後再進入複賽,透過口頭、海報報告,讓學生、護理人員能主動發現問題,結合理論與實務,透過實證方式解決,提高護理品質。 經過評審評分,口頭報告各組冠軍分別為弘光科大護理系、崇仁醫專護理科、台中科大護理系、大林慈濟醫院腹膜透析室。海報報告冠軍分別為弘光科大護理系、長庚科大護理研究所、雲林縣崙背鄉衛生所。 弘光科大護理系大四陳儀紋、曾怡靜、莊子萱、林旻慧等四位學生,專題研究與實作口頭報告以「護理學生體驗OSCE中心藝術天花板之經驗感受與成效」為專題拿第一名。學生表示,實習中沒看過天花板的裝置藝術,覺得很特別,因此,請受試者躺在病床上親自體驗,再進行問卷調查。 專題研究與實作海報報告第一名的弘光二技護理系二年級林亭妤、邱語柔、薛昀明三位學生,以「銀髮樂智趣」為題,台灣常見之水果,搭配簡單的算術設計一套桌遊產品,由每位玩家輪流指定任務,所有玩家依照任務指示丟出卡牌,最多丟三張,最少丟一張,將卡牌全數丟完即為勝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