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3兒童重症 2有腦炎症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十二日公布,新增七萬九千四百四十一例本土個案,連三天下降;中重症增加二百五十六例,五十三人死亡。新增三例兒童重症個案中,有兩人出現腦炎症狀;累計已有十二例兒童重症,五人合併出現腦炎症狀,兩人死亡。 針對新增確診病例不到八萬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因為適逢週六,這個數字需再看看;但評估現在疫情處在高原是真的,是否會有高峰出來?需要評判,惟緩步向上免不了。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二百五十六例中重症,含中症一百九十八例、重症五十八例,另新增五十三例死亡個案。 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四十多至九十歲以上,五十二例具慢性病史、十七例無疫苗接種,五成以上超過八十歲。其中,四十多歲為一男一女,都有慢性病史,分別施打一劑、三劑疫苗,因肺炎併呼吸衰竭病逝。 新增重症個案有三例為兒童,其中兩人併發腦炎,分別為一歲男童及十歲男童,皆沒有慢性病史,均收治在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治療。 其中,十歲重症腦炎男童發病當天持續發燒,至診所就醫,返家隔天症狀持續,出現肌肉抽搐,家長協助進行快篩陽性,緊急送醫。男童在急診室測量體溫為四十點一度,經X光檢查有肺炎跡象、頭部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緊急插管。 非合併腦炎症狀的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女童,有腸道閉鎖症病史,發病日當天出現發燒症狀,緊急送醫,檢查為敗血症合併呼吸窘迫。 國內目前累計十二例兒童重症,五人合併出現腦炎症狀。

Read More

篩檢站→評估給藥站 快篩陽即確診本週起全民適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疫情升溫,確診個案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二十二日表示,快篩陽性經醫判斷即確診,預計本週開放全民適用;現行篩檢站屆時將轉為評估給藥站,方便民眾及早取藥治療,預防併發重症。 今年本土確診個案已逾百萬例,為爭取快速投藥時間,指揮中心已試辦開放有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等對象,快篩陽性並經醫師評估視同確診並給藥。二十三日起也會增加原住民跟離島地區居民。 對於何時開放全民都快篩陽性即確診?陳時中昨天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本週起就會開放,屆時經過醫師確認,符合條件者就可以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過,由於行政程序影響,確切上路時間還待正式宣布。 至於目前各地陸續開設的大型篩檢站,未來PCR採檢需求勢必減少;對此,陳時中表示,未來篩檢站會轉換成診斷跟開立處方給藥站,屆時快篩陽性者也可在此經醫師評估判定後處方領藥;若有症狀但快篩陰性者,也不用到醫院掛號,可到篩檢站做PCR確認,不但方便民眾取藥,也避免擠壓到醫院門急診。 陳時中表示,目前北北基桃共八十四個篩檢站,每天可提供四萬五千人次服務。新設的篩檢站預估每天有八千一百人次左右的服務量,桃園新設的三站可服務一千五百人次,加起來可服務五萬四千六百人次,增加二成一的篩檢量。  

Read More

促政府動起來!民眾自主3級自保 蔣萬安提紓困3箭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二十二日提出紓困三箭,分別是「勞工紓困措施比照去年續辦」、「家長請無薪防疫照顧假,應請領生活津貼補助」、「產業紓困要及時」,呼籲政府一定要趕快規劃產業紓困方案,且一定要符合「快速、直接、好申請」等三大要件。 蔣萬安指出,近期經濟部提出的餐飲業補助方案非常不接地氣,疫情讓餐飲、旅遊、運輸、健身等產業面臨危機,民眾「自主三級」自保,有業者大吐苦水「員工薪水跟房租都付不出來了,怎麼可能再去做行銷方式」,呼籲政府應該直接現金補助,才是解決之道。 蔣萬安提出「紓困三箭」,第一箭「勞工紓困措施比照去年續辦」,相較去年疫情,今年疫情影響勞工人數更多、層面更廣,勞動部應該要積極跟行政院爭取紓困經費,不要只是建議或討論。 第二箭是「家長請無薪防疫照顧假,應請領生活津貼補助」,為降低群聚風險,目前已有很多學校實施遠距上課,家長也必須請防疫照顧假,無法正常上班,應該提供家長生活津貼補助。 第三箭是「產業紓困要及時」,大家都過得很辛苦,對於這一波受創的產業,接下來政府要趕緊盤點各部會資源、進行紓困規劃,讓受創的行業有能力生存下去。

Read More

高山洋芋片包變化 自然考題生活化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出現許多日常生活題材,包括高山上洋芋片包的變化、「月相」這題很有趣,還考了沼氣、電解電鍍、自熱罐、能源趨勢等,「就是沒考新冠肺炎!」考驗學生整合不同學科概念的能力。教育部二十二日邀請多名資深教師分析自然科試題,根據書面資料,自然科圖表題占六成,試題排列前面是基本題,後面逐漸加難,發展到高層次的活用題。 解題老師表示,許多題目融入生活經驗,包括高山因氣壓變化,導致密封的洋芋片包變得鼓鼓的以及從海邊海浪變化,判斷滿潮和乾潮時間,另外出現「月相卡牌」遊戲與農曆日期的關係,並延伸到玩卡牌時神經傳遞路徑的生物科內容。 解題老師指出,仔細閱讀題本文字,再加以思考推理,就可得到正確答案。這類題目可評量學生閱讀理解、判讀圖表、思考推理及整合學科重要觀念的能力;今年國中會考是首度以一0八年度課綱命題,總題數降低為五十題,並加入跨科內容,題型分布與往年差異不大。

Read More

〈中華副刊〉時光之篋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近日整理書桌,畢竟桌上堆壘的不只是凡俗物質,還有歲月的惘惘。最難處理的是那滿滿一抽屜的日記,讓人好奇以前過的是哪種日子,現在,她又變成了誰的日子? 尤其看到父親寫給初長成人的么兒入伍當兵的明信片,一片一片都像舊日時光的截圖,悲欣交集。 「兒:近來都沒事吧?希望你注意朝夕的氣候保持健康,並要認真學習功課和技能,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好了。家人都沒啥事,放心好了,只有望你見信之後將身分證寄回來,以便辦理戶口更正地址之用。餘無別事。祝你武運昌隆。五月二十二日」。 父親用10乘14.5公分的明信片寫了109個字,小小的一張紙頭上字字句句稀鬆平常,卻載具了極為明顯的時代氛圍,譬如寄往軍營的信件斷不能寫些那個時代所不能觸及的事,所以明信片是最一目了然、能最快送到軍中弟子手中的信件,再者,那個年代,只能自稱中國人,因為在公家單位作為一名比小螺絲釘更小的技工,看盡也受盡外來的磨難,為了養活一家十一口,忍下。至於辦理戶口地址更正一事,應是從寄居處搬到新家的緣故。最後一句「武運昌隆」頗有大和遺風,畢竟父親出生在大正時期,出現這樣的用詞,想必是因為服務於當時被稱為市役所的阿公身教境教的緣故。 五月二十二日才收到一封,五月二十三日又收到一封,只說的是地址變更好了,而且「上一封信郵政信箱號碼寫錯了,所以再(寫)信給你」,這要理解成台灣郵務之神準和郵務士服務精神可嘉,還是軍部系統掌控兵員之縝密,讓部隊裡的每一人都好似生存在透明箱中?這些當然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伙子所能理解且關心的。 到了七月,父親寄來一封有信封的書信,又貼了以紫色字體寫了「中華民國壹圓欠資郵票」,當時一般平信郵資貳圓,你郵局偏要印製一塊錢的信封,而且一張信紙總不可能超過二十公克吧,補上一塊錢郵票便是,偏要印出「欠資」這樣的難堪字眼,好像百姓存心或心存僥倖要訛詐政府一樣,這在講究正義、抗議已是日常的今日,怕不又被「名嘴們」生出是非?至於為何習慣使用明信片的父親怎會改用密封的在七月七日寄出信件,可能與信中提及的一件事有關: 「兒,昨天接到你的報值掛號信內有五百元確已收到請勿須掛意,家人都如常,希望你不必操心,又你說要一百元給買衣服的事,這是因為在六月二十二日台北一家化工公司招待坐(車)遊覽墾丁公園等名勝觀光風景及灯台(燈塔)等但名義是招待享益五金行的因為你姉姉沒時間參加所以派我代表參加,」父親一口氣寫到這裡才想起下逗點,可見他急著解釋他不是自己貪玩硬跟當大頭兵的我要錢,實在是因為這樣所以那樣,而且「在這的頭一天二十一日你姐姐已替我買一件爸爸從來沒有穿過的花樣的一百五十圓香港衫式衣服,所以不想再買了,將就我的份兒補貼家用好了……」,因為長期跟外省人共事,父親時不時會突兀的學著捲舌音說話,忒是有趣。 當然記得那件絲質材料製成的港衫,米白底墨綠的花葉錯落有致,穿在他從不見長肉的身上十分清逸,尤其坐在瀑布前巨岩之上沐浴著粉細的水珠,衣袂飄然,按照現今流行話說還真有一股仙氣呢,至少充分顯示他不與人爭的個性。 這張照片被放大收存,早已褪色到不辨紅綠,但記憶卻如此鮮明! 現今重讀八月收到的這封信,心裡難過極了,即使事隔四十六年的現今:「兒,昨天的報值500元及信都已收到,請勿念。又信中所說你已退伙那你吃的問題怎樣解結(決),不吃是不行的呀雖然叫你寄錢回來也是要你可能的限度內才行的也是籌備鋒的學費而做的總之希望你們兄弟相互幫忙給他(鋒)了結心願這也是因為家裡的情況之故你是知道的其他的不必說了他已到合板公司做苦工去了…八月三日父字」,從幾乎沒標點的信中,知道身為窮人家的父親處境之尷尬和為難,尤其聽到兒子為省錢以便多寄一點錢回家而退掉軍中伙食,他心中自然又急又疼。或許當初未將實情稟告清楚:那時已下到隊伍並擔任伙委採買,伙房自由進出,蕭規裡伙委三餐可隨意取食,我就曹隨的退了飯票,省下500元伙食費。自己疏漏竟讓老父心生愧疚,好不心疼。因為自己也是一個窮爸爸啊。信中提到的鋒,是行六的哥哥,台中一中畢業,考上成大,可是家裡供不起大學學費,父母焦灼萬分,小鄉里能借錢的人都借遍,再三開口只能得到酸言酸語和白眼,記得母親曾厲聲要鋒兄放棄,趁早去找個工作養活自己並分擔家計。當時,我並不清楚鋒兄心裡起了怎樣的變化,但母親轉述林醫師娘的話想必大大刺激了他。小鄉里出了名漂亮的林醫師娘說,「老爸是做工的命兒子也該是做工的命,沒錢讀什麼大學?!」 何況這時全家已搬到高雄,父母舉目無親無友,真是無語問蒼天啊。所以信中提及鋒兄「到合板公司做苦工」,合板公司應該是當時高雄知名的林商號合板公司。想必這是鋒兄當時的權宜之計,利用開學報到前的短暫時間去掙點學費。後來鋒兄曾提及在校三餐各以一顆白饅頭和白開水打發,四年下來,鬧出胃疾。他是我們家第一位上了大學的人。 父親為何手無分文?因為退休金全數用來買了十坪的販厝,讓除了已自立成家的大哥二哥以外尚未婚娶的兄弟姐妹能有遮蔽之處。 到了九月底,收到父親擲來一函,提到颱風的事。父親說頂樓加蓋的房間,屋頂的石棉瓦被徹底摧毀,花了六百塊錢整修,「只是我們這兩把老骨頭忙了一些」,其他家人均平安無事。三樓加蓋的房間是大姊和二姐專用,多少有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看來兩位姊姊災後一定心疼極了,那可是倆姊妹做女工一塊錢一塊錢的零花攢下來裁了布料請裁縫師傅製作的心愛之物啊。 之前的九月十二日信裡寫著,「兒見信收悉,先月來信已收到,得知你在月光晚會裡還有勇氣上台可能是比在家的浴室裡大聲一點吧?我想每個人都是一樣未結婚時是時常想起父母的但是結婚之後就要且看下回分解了但是我是相信你(其實父親用的是『您』,我惶恐不敢如實呈現)是不會的。又因你哥哥薰電信局裡主辦屏東三地門遊覽,結果爸媽都抽中了決定明十二日晨七點出發前往餘後敘」。「先月」這個詞也是日本語的漢字體,跟隨日本技術人員在電力公司發電機室當維修工的父親多少能使用一些日語,便夾雜著用了。父親說話、行文夾雜北京腔和日本語,算也是見證了歷史的弔詭和尷尬吧。 信中的薰兄排行第四,頭腦很聰明,初中畢業出了社會,一路自學,學會了英文和英打,並考上高考,所以才分發到電信局就業,一向沒有餘錢的父母也因此才有此福利出門遊覽。父親又提到婚前婚後的情況,想必是哪位嫂子又枕邊細語的慫恿兄長來跟父母生事了;自己奉養父母直至終老,想必沒有讓父親失望。 短短的一張明信片,前幾行許是心情愉快,同樣沒有標點符號疏疏朗朗的字裡行間好似能讓爽颯秋風穿過,寫到信末雖意猶未盡,但連「餘無別言家人等亦無啥事」幾個字也寫不下,硬擠上「餘無事」後就再也不能多寫一字。就算要寫上「父字」也不能。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走讀社區 鹽行挖蛙哇

永康鹽行國中全校師生配合防疫規範執行校訂課程,分組依不同路線走讀社區,認識三崁店、鹽水溪流域與社區文史。(記者汪惠松攝) 去年八月創校招生的永康區鹽行國中,規劃校訂課程「鹽行挖蛙哇」,在學區三民里長陳和志及社區發展協會協助下,配合防疫規範舉辦「走讀社區」活動,全校師生分組依不同路線走讀,認識識三崁店、鹽水溪流域與社區文史、生態環境、社區發展。 鹽行國中學務主任鄭盛元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學校謹守防疫規範,規劃以班為走讀單位,且每換一站隨即進行一次消毒工作,在最安全的防護下,給學生最完整的課程。 走讀社區活動課程在社發會老師黃鈴池協助下,將全校學生分為六組,由社區導覽志工及帶隊老師依不同路線分開走讀,地點包括保靈宮、諸羅樹蛙、糖廠次生林、防空洞群、三崁店神社、蔣公堤功德碑,每一地點由一位講師負責解說文史特色,讓每個學生能深入了解在地文化,並落實對在地生態環境資源的守護。 校長林建佑表示,這次活動由校定課程執行團隊搭配在地發展協會成員,及文史志工共同完成,感謝里長陳和志、社發會及台南應用科大學生志工的支持與協助,帶領學生「看見鹽行」、「走進鹽行」、「體驗鹽行」、「守護鹽行」、「行銷鹽行」及「愛上鹽行」是此課程的目標。 林建佑說,為落實校訂課程,將會更深化學子對社區的探訪,除此次走讀課程,預計在六月由該校學生進行「小小走讀解說員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行動力。 學生們表示,活動雖然艷陽高照大家都走到汗流浹背,但可以用這種方式認識鹽行很特別,尤其很少這麼近距離看防空洞群,彷彿回到以前那段戰亂的時光。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餐飲系師生4人獲優秀青年獎

崑大餐飲系老師林文麒(右)及學生林璟妤等四位師生,分別榮獲救國團台南市團委會社會及大專優秀青年獎,接受頒獎表揚。(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餐飲管理及廚藝系老師林文麒對餐飲教育充滿熱忱,並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國際競賽展現餐飲專業技能,獲獎無數,與四年級學生林璟妤、洪萾潔、徐珮慈,分別榮獲一一一年度救國團台南市團委會社會及大專優秀青年獎,全系師生與有榮焉。 崑大共有餐飲系師生四人獲獎。其中大專優秀青年三人之一林璟妤,大一就挑戰國際賽並獲獎,也在國內咖啡手沖及甜點賽事中拿到金牌,是得獎常勝軍。藉由自身出色表現在大二時至新加坡武吉士美居飯店進行海外實習,培養獨立自主、堅毅不拔的餐飲服務精神。她表示,自己樂於挑戰也不怕失敗,感謝學校大量補助競賽所需經費,讓她能夠心無旁騖全力投入競賽的訓練與準備,朝成為全方位餐飲專業人才目標邁進。 洪萾潔表示,就讀餐飲系不僅能學習豐富的餐飲專業知識,也跳脫課本接觸各式餐會活動,在學校經費補助下也透過比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驗證自己做了正確的人生選擇。徐珮慈則表示,沒想過自己會獲獎,感謝學校挹注優良師資與設備,讓她在四年大學生活中參加各種餐飲專業競賽、考取證照、並協助餐會活動,累積實戰經驗。 除三名學生獲獎,餐飲系老師林文麒也因傑出表現而獲得社會優秀青年獎。林文麒從事教職工作多年,對餐飲教育充滿熱忱,課程上以其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歡迎,並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國際競賽且屢獲獎項,此次獲得表揚無疑對他是更進一步肯定。 崑大餐飲系主任洪綺吟指出,該系師資專業卓越、教學態度積極認真,經常帶領學生參與國際性餐飲專業競賽、輔導考取國際證照績效優異,讓學生能習得各項餐飲專業技能,而學校建置完善的軟硬體設施,以及補助各項證照與競賽經費,讓學生在學習上無後顧之憂,更是餐飲系師生能在各項競賽及餐飲專業表現屢獲肯定的主要原因。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解釋豹紋

■紀小樣 有豹愛雲;牠眼裡有風 有豹愛雪;翻過崑崙 眼裡藏著不忍融化的春天 有豹愛花;牠爪下有 萬物無法直視的秋   有豹因愛黑夜而高踞懸崖,不忍離開。 愛無所在,無視風吹草動、花落雪飄…… 我直直注視的是──她 藏在虹膜、水晶體裡的 星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打造新鯤鯓 南台生向長者簡報

南台行流系老師帶領二甲學生執行社會實踐課程之鯤鯓地區高齡微型創業簡報,因疫情改為線上進行。(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老師蔡雅玲帶領二甲學生執行「社會實踐課程」之鯤鯓地區高齡微型創業簡報,原以校外教學方式辦理,因新冠肺炎疫情改為線上進行,由學生們向鯤鯓社區長輩評審們簡報,雖增加許多準備工作,但學生的熱情不減,讓活動順利圓滿。 鯤鯓社區是個漁村聚落,對社區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的延續有相當大的貢獻,隨著近年來人口大量的外流、人口老化等問題,社區逐漸凋零,但近年來南台科大高齡福祉服務系及青銀共創USR團隊「蚵在心底的鯤鯓」駐地工作站,進入鯤鯓社區,希望讓學校的專業走進社區,讓年長者走出家門投入創業,達到社區永續發展。 南台學生們在製作高齡創業企劃簡報過程中,發現鯤鯓擁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靠海、占地廣,當地也有許多不錯的設施,例如龍崗天橋,但實際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學生們認為可振興當地的觀光產業以及增加工作機會,發展相關特色手工藝品帶動人潮與經濟。 第一次將教室的課程轉換到活動中心去做簡報活動的南台學生們,與青銀共創USR團隊在「蚵在心底的鯤鯓」駐地工作站合作,活動原本預計要前往鯤鯓活動中心以校外教學方式辦理,但因疫情改為線上簡報,學生們藉由與長者們的互動中,了解到高齡者創業的需求與企劃書的可行性。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寒食帖

■王映涵 連著幾日的春雨跟令果農哀嘆的雪,幾度春陽終於綻放,快到清明慎遠追思的日子,天氣的多變,加上難以調息的作息跟世間,在春光下,我讀著寒食帖,想著幾個大家都喜歡也受莊子影響的詩人像是李白或東坡或淵明,與他們對話。 有時生命的長短高度是很難用時間計量的,誰想的到,千年後這些人的詩詞作品思想都對我們即使受西方教育還是有深遠的影響? 即使他們活的不長壽,但是,作品翻譯多國被研究,那可是比長壽多年的彭祖,更令人值得玩味。 尤其是東坡,他雖然不斷被貶官,但是他的寒食帖,可是列為天下第三行書,是宋書第一,讀他<黃洲寒食帖>二首可以看見他那時的心情: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 吹不起。 開頭就說這是他第三個在黃洲過的寒食節,從詩中可以看到他受到傳統儒家的精神-雖然他跟杜甫一樣也想回去朝廷,但最後,他還是受道家的影響,在後來的<赤壁賦>說盡一切。 春光流轉,在詩人的心中,如今如果換個時空,不知道他又是什麼心境?而我們這麼汲汲營營,有時也許就只有這樣聊遣一下心中的鬱悶吧! 糧食的不安定,精神的安定,這些我們渴求的、想問的,自古就一直追尋了,也許,這就是詩詞最美的地方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