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陽光、沙灘、海浪 墾丁FUN肆一夏

陽光下的墾丁怎一個「熱」字了得,但就因為熱讓戲水戲浪更有趣味了,車行至墾丁南灣肯定會被五彩繽紛遊戲在淺灣上的人車船所吸引,頂著烈日像個快樂的「傻瓜」般駐足,也等著衝到浪裡當白條般消暑。一起到墾丁走走,玩玩水、看看東亞之光,造訪可能與梅花鹿不期而遇的社頂自然公園。 鵝鑾鼻公園有著美麗的東亞之光─鵝鑾鼻燈塔。 墾丁的南灣海域有最細的沙灘,還有各項水上設施,是戲水涼一夏好地方。 南灣衝浪戲水 鵝鑾鼻觀奇岩絕景 藍天白雲海浪一波波襲上來,沒錯,那是墾丁相當受歡迎的遊憩沙灘南灣,南灣的沙子很細,沙灘長且坡度平緩,有水上摩托車飆著,還有香蕉船泛著海浪,沙灘上則有穿著美麗泳衣的年輕男女們打著排球,南灣熱鬧極了,更是一個適合玩水,體驗衝浪、帆船、香蕉船、水上摩托車等各式水上活動的好場域,尤其在陽光下衝浪的年輕人,是南灣力與美的好風景,且在南灣可以感受到國境之南的熱情無比。 玩過了水再繼續前行,黃昏來到船帆石它是墾丁聞名地標景點,它也是附近台地掉落下海的珊瑚礁,高約十八米,狀似一艘揚起風帆的船,因而得名。在船帆石景點除了有有沙灘可戲水,海底生態相當豐富,是個適合浮潛的地點,尤其在此放眼一看,是一望無際的海天相連,黃昏時在船帆石可欣賞到絕美的夕陽晚霞。 墾丁船帆石是美麗的地標,也是觀賞夕陽彩霞的好地方。 到墾丁不可錯過的是台灣南端海角鵝鑾鼻,該處屬於珊瑚礁石灰岩地形,景觀十分奇特,有怪石、巨礁及洞穴,海景更是一絕,被視為「台灣八景」之一,所以在一九八二年成立鵝鑾鼻公園,並立有「鵝鑾鼻」碑石,規劃出鄰近五十公頃的風景區,區內最美的就是白色建築的燈塔,該燈塔是台灣最南端的燈塔,曾於一九六二年整修後,塔高廿一點四公尺,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經過大型旋轉透鏡後,光力為一百八十萬燭光,每十秒一閃,照射距離達廿七點二海浬,是目前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走訪墾丁社頂公園步道,可看到小裂谷,還可與小動物相遇。 社頂邂逅梅花鹿 四重溪泡湯樂 一片綠草如茵的社頂自然公園位在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附近,裡面有許多豐富的自然生態,包含難得一見的螢光蕈,尤其在夏季大雨過後,螢光蕈會在夜晚發光,非常漂亮。偶爾,在社頂公園內還能看見野生的梅花鹿,走在公園步道上,或許沒遇上梅花鹿,還可以看到牠走過的足跡,另在步道上會看到珊瑚礁抬升的小裂谷,模樣特別,沿途也可看到石灰岩洞穴,甚至是橫走的蟹族大方散步著。 四重溪溫泉公園可以泡腳,公園內還有逗趣的泡湯小子。 另外到墾丁夜裡一定要賞星的,在墾丁星空低垂,似乎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而龍磐公園是著名的觀星點,因為光害少,對星象有興趣的遊客到墾丁是不會錯過到龍磐公園看星星、數星星,尤其夏季裡的星象最美,找找銀河兩端的牛郎織女星,當然也要找看獵戶星座。 到墾丁之後回程,一定得到四重溪溫泉泡湯,即使無暇到溫泉旅店泡湯,也可以在溫泉公園泡腳池享受泡湯的樂趣,而四重溪的溫泉是屬於鹼性碳酸泉,泉水清澈無味,稱為美人湯。另在四重溪也有一條小小的溫泉老街,街上有許多溫泉旅店可以泡湯,泡完湯之後,別忘了享用四重溪著名的紅仁鴨蛋做成的溫泉蛋,以及恆春三寶之一的洋蔥做成的洋蔥料理等。

Read More

〈生活休閒〉金紙變藝品 復古塑材搶手

土紙雕塑而成有木質感的大象,搭配現代感的芭比娃娃,環保、藝術和流行三者兼顧。 (記者陳俊文攝) 復古風潮中,有一種紙材幾乎已被遺忘,最近在紙塑老師推波助瀾下又受到重視,這就是「土紙」。土紙是一般拜拜的金紙,但因紙價上揚,土紙愈來愈難覓,有老師轉向宮廟索取,成為搶手的塑材。 土紙可塑源於西元105年的東漢蔡倫,他當時發明的紙就是土紙的雛型。近代以天然構樹皮和桑樹皮撈製而成,顏色古樸自然,厚薄適中,紙性半生熟,不會暈墨,極適合用於書法。土紙除了找製造金紙的紙廠購買之外,國內像賣書畫材料的蕙風堂亦可買到,30乘40公分一張要價8塊錢。 北區公所鎮北學堂去年邀糊紙大師吳文進授課,首次使用土紙。它粗糙富纖維又堅韌不易斷裂的特性,再以漿糊或白膠粘固曬乾之後「即使用鎯頭重敲亦不致變形」,所以古人形容神像雕刻的難易程度有「一紙二土三木」的說法,代表紙是最堅固耐用的材質。 一名民眾委託花藝店為過生日的閨蜜製作一隻泰國象,原因是閨蜜去年生日宴在一家泰式餐廳慶生,坐上裝飾的大象拍照時把人家的藝術象坐壞了,成為朋友之間的話題,今年生日為沿續此話題,並以大象恢復其記憶,委託花店幫忙想辦法催生大象。 剛好上完鎮北學堂吳文進糊紙課和蘇雅芬老師紙雕課的花店設計師劉悅儷,將原本要丟棄的包材加上鐵絲塑型,外觀則以廟要來的土紙,手撕之後,一張張用白膠粘貼、晾乾,故意不上色,變成一隻有古樸木雕質感的大象,上面搭配現代的芭比娃娃,讓客人覺得非常有創意。 劉悅儷表示,過去類似的紙雕都使用報紙或有紋理的餐巾紙,有了廟裡用剩的土紙支援,廢物利用,讓清水變雞湯,也是環保概念的具體實現。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成大科技藝術畢展 沉浸式體驗

「ART:IVF-ET」作品重新詮釋科技與生命體的想像。(成大提供)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畢業生,在成大光復校區創意基地C-Hub舉辦「成為連結的第N遍」畢展,現場展現沉浸式的科技藝術體驗,以虛實共構的概念呈現出元宇宙世代的特色。 「成為連結的第N遍」展覽是由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的八位畢業生共同進行創作,在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沈揚庭與助理教授林軒丞等教授的指導下,將自身的跨領域研究轉變成科技藝術作品。 林軒丞表示,這場畢業展覽作品形式多元,有以AI作為成長背景的敘事手法、用腦波儀進行腦中思想的視覺化、關注高敏感兒童的繪本創作、聽嗅聯覺的感官再造、時間與空間的想像、動態圖像的互動、新時代女性主義的探索、與植物對話等,跨領域的結合,重新轉譯新時代的藝術饗宴。 在「The Eye of Minds」作品中,當觀者戴上腦波儀,可透過電腦螢幕上的波動與數字變化,呈現情緒起伏及潛意識情況,提醒大家時時觀察自我。「ART:IVF-ET」作品則透過沉浸式投影空間,呈現流動、無法被定義的性別及身體,重新詮釋與預視未來科技與生命體的可能性,企圖以此創作回應當代社會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益的迫害。(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猴痘列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抗病毒藥物估8月抵台

莊人祥:已完成簽約 正在安排班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4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猴痘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我國將積極監測及整備應變量能,關於猴痘的抗病毒藥物已簽定採購合約,預計8月抵台,提醒醫師加強通報及民眾留意。 今年5月全球爆發猴痘疫情以來,病例數持續快速增加且受影響國家日益增多,我國截至目前已通報10例病例,累計2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感染國家為德國及美國,將持續密切觀察國內外疫情發展。 因應WHO已針對猴痘疫情召開緊急委員會議,於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面對猴痘疫情,台灣已經超前部署,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以利預作準備,現階段採取按部就班因應,全世界都在搶疫苗和藥物,採購量不可能很大,待確定會盡速向民眾報告。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抗病毒藥物已完成簽約,正在安排運送班機,有望於8月提前到貨,採購數量預計目標為藥廠可提供最低限度,藥物使用對象為重症個案或重症高風險個案。另第3代天花疫苗則仍在簽訂合約階段,同樣也希望可以在8月底前到貨。 此外,對於是否成立猴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志浩表示,雖然現階段國內疫情狀況還好,但考慮猴痘傳播會集中在侷限性族群,因此不會以國內累計多少例個案為成立條件,未來將視鄰近國家疫情,評估成立與否。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女珍貴老照片 國圖數位收藏

從修學旅行的老照片,看出過去二高女學生修學旅行還去看最流行的寶塚歌劇團演出。(記者楊淑芬攝) 日治時期台南女中校園生活老照片,可以在「臺灣記憶」線上看,打上關鍵字,數百張老照片盡收眼底,讓所有人都能一探當時的校園生活光景。 國家圖書館自2020年開始陸續與全國18所高中職學校合作,各校提供珍貴文獻資源,由國圖進行數位化與詮釋資料建檔,成果陸續上傳至「臺灣記憶」與「臺灣華文電子書庫」。其中台南女中提供的文物最豐富最珍貴,提供了20本老照片;包括1929年以來多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以及校園寫真、老照片等,得以深入了解當時的校園風光。 日本時代二高女的修學旅行到日本的鎌倉、橫須賀港旅遊。(記者楊淑芬攝) 在其中一本「內地修學旅行紀念寫真帖」,是1939年昭和14年二高女學生畢業旅行赴日本旅遊的照片集,當時學生一進學校就開始為畢業旅行存錢,到畢業之際就可以放心出去旅遊;仔細瀏覽照片,發現當時的修學旅行玩遍了本州和九州,東京、大阪、京都等地都玩遍了,學生們還去參觀「寶塚歌舞劇」的演出,還到九州熊本等地,更登上冒煙的阿蘇火山,當時的畢業旅行真是豐富。 二高女時代的舊照片也有許多台南的景色,孔子廟、五妃廟還有已經消失的開山神社。(記者楊淑芬攝) 台南女中前身是日治時期「台南第一高等女學校」、「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二次大戰後,原為日人就讀的一高女改為「省立台南第二女子中學」,專供臺籍學生就讀的二高女則稱「省立台南第一女子中學」。1947年,兩校始合併為「省立台南女子中學」,至2000年改隸中央,正式校名為「國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可以在https://reurl.cc/ZAL5vp觀看台南女中老照片。 「臺灣記憶」數位典藏了台灣文獻史料,如日治時期明信片、各地老照片、舊籍、地方志、古書契、碑碣拓片等。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