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18次假釋遭駁 矯正署:難認張錫銘有悔改心

張質疑遭不公平對待 提行政訴訟 妻到庭聲援 喊話期望社會給予自新機會 社團法人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五日陪同張妻到庭聲援,呼籲矯正署應考慮張錫銘在監表現,依法行政。(記者王勗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曾是十大槍擊要犯的「惡龍」張錫銘被判無期徒刑,迄今服刑十七年,張錫銘不服提出假釋十八次均遭駁回,今年提起行政訴訟,台南地院五日開庭進行言詞辯論,張錫銘的髮妻在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陪同下到庭聲援,喊話期望社會給予自新機會。院方則表示會針對矯正署駁回假釋的處分有無違法審慎斟酌,全案預計於本月十九日宣判。 張錫銘委任律師與矯正署五日上午針對駁回張錫銘假釋進行攻防,張委任律師表示,矯正署以張所犯重罪情節重大且未與受害人達成和解為由,數次駁回張假釋。然而張錫銘在監表現良好,思想已有改變可望回歸,且張身在牢獄也無從對受害者做出修復措施,認矯正署駁回理由不合理。 法官詢問張錫銘意見,張以走私海洛因磚遭判處無期徒刑的味丹少東楊世銘為例,稱楊一0九年迅速通過假釋宛如特快車,同樣無期徒刑刑度也有許多未賠償或與受害人達成和解獲得假釋,與其同案十人也均先後假釋,質疑矯正署標準不一,未予其公平對待。 矯正署回應指出,張錫銘共犯包含詹龍欄等十人均已假釋出獄,惟張犯罪情節嚴重,詹龍欄罪質勉強可與其相比,但詹假釋也是從嚴審查,在監廿年才假釋。而張錫銘除殺害一人外、尚有擄人勒贖受害人等十二人,殺人未遂含兩名員警計三名受害人,也毀損警方巡邏車,迄今未能與相關單位達成和解,難認張有心悔改、修復受害人創傷。 法官表示,張錫銘四日既能透過友人對外發聲,也能透過律師、親友在外協助與受害人和解,或是提出修復和解計畫,張所述不公平對待可尋求另外救濟,法院會針對矯正署駁回假釋的處分有無違法部分審慎斟酌。  張錫銘的妻子到庭喊話,希望能給他一個改過向上的機會。

Read More

臺灣勇奪12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全球排名第二 經濟部科專囊括10項

臺灣勇奪12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全球排名第二。(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5)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科技領航 再綻光芒 2022 R&D 100 Awards獲獎記者會」,素有研發界奧斯卡的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今年邁入60周年,今年臺灣創新科技不但一口氣囊括12個獎項,獲獎數更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超越歐洲、日本,展現臺灣科技研發的傲人實力與創新動能。 今年獲獎技術包含工研院「高精密陣列之微型Micro LED全彩顯示模組」、「眼底病變AI輔助診斷與偵測技術」以及與國際材料大廠杜邦微電路及元件材料(Microcircuit Materials;MCM)公司合作的「9KC GreenTape LTCC於5G毫米波通訊技術」;資策會「乳攝品質AI輔助評量系統」、「勒索軟體智能獵捕平台」;金屬中心「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即時動態追跡手術輔助系統」、「不銹鋼耐蝕暨表面硬化系統設備」、「4D(3D+異質)固相式積層製造」;紡織所「Digital MR變形功能樹脂」、「SILVTEA 導電銀墨水」。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經濟部科技專案所支持的研發成果,不僅獲得各大國際獎項的肯定,更是臺灣產業轉型躍升的核心動能。技術處科技專案已經連續15年獲得75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榮耀,有超過九成已技轉廠商,甚至孵育出多家新創公司,是真正以創新科技解決產業問題,帶動產業效益與價值。今年競逐的全球知名機構包括麻省理工學院、陶氏化學等,不但代表著臺灣科技研發能量與國際一流機構並駕齊驅,更呼應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六月所公布的2022年IMD世界競爭力報告中,臺灣在多項研發相關評比皆名列全球前三,再度印證我國優異的創新實力。 今年科專成果共獲10項大獎,實際解決產業問題外,更呼應全球元宇宙、淨零排放、智慧醫療的趨勢。全球掀起元宇宙熱潮下,追求更快速、更舒適的沉浸體驗,也讓臺灣相關創新科技因運而生。

Read More

畢卡索孫女邀作客 周杰倫秀合照

流行樂天王周杰倫在IG po出與畢卡索孫女的合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流行樂天王周杰倫近日出席巴黎時裝周,與時尚圈交流成為全場焦點,在IG po出與畢卡索孫女的合照,開心寫下「期待下次在畢卡索美術館親自聽她導覽。」 巴黎不僅是時尚之都,也是藝術之都,對藝術有獨到見解的周杰倫,還受邀到畢卡索孫女Diana Picasso家中作客,他還po出與畢卡索孫女的合照,開心寫下:「很開心去到畢卡索孫女Diana 女士家作客,期待下次在畢卡索美術館親自聽她導覽。」Diana Picasso也在周杰倫IG留言表示,「很開心分享我們對於藝術、收藏和生活的熱情」周杰倫則以英文、法文熱情回應祝福她有美好的一天,並說非常感謝。 周杰倫在去年與國際拍賣行蘇富比合作策展,策畫展出的作品中就包含畢卡索的作品,足見對這位20世紀重要藝術家的喜愛!周杰倫曾經到過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參觀,這一回畢卡索美術館正在展出的是畢卡索畫她女兒Maya的一系列作品,Maya也就是Diana Picasso的母親,Diana是法國藝術史學家,她將自己編輯的新書送給周杰倫,同時也邀請周杰倫來看這次的展覽,她會親自為他解說每一幅畫背後的故事。 網友看到這張周杰倫與畢卡索孫女同框的合照都驚呼連連,有人問周杰倫:「哥是不是有那種穿越時空的碰撞感,就好像穿越了見到畢卡索本人一樣?」周杰倫親自留言回覆「懂喔!」

Read More

染疫呼吸窘迫 智慧醫療系統助康復

張女染疫病情惡化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經中國附醫智慧醫療系統輔助,翻轉病情,住院35天康復出院。(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6歲張姓女子,有高血壓及曾接受腎臟移植,5月確診新冠肺炎出現反覆發燒,病情急轉直下,呼吸衰竭,診斷為「急性呼吸窘迫症」,插管治療,轉送中國附醫負壓隔離病房,院方組成跨科「急性呼吸窘迫症團隊」搶救,醫師陳韋成說,智慧醫療系統輔助,降低重症死亡率,加上關鍵呼吸治療「肺保護通氣」,及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住院35天康復出院。 中國附醫胸腔內科暨重症系醫師陳韋成指出,急性呼吸窘迫症是種快速進展的廣泛性肺泡損傷,伴隨嚴重低血氧,在重症醫學界屬於跨科別的症候群,常見原因有各種肺炎、敗血症、肺挫傷、胰臟炎等因素,病人因為呼吸衰竭,及多重器官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經常耗費巨大的醫護人力及醫療資源。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後,新冠病毒重症比率約5%,重症病患經常伴隨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截至今年9月,疫情已造成全球654萬多人死亡。 陳韋成分析,ARDS是相當棘手的併發症,文獻顯示,即使呼吸治療技術在現代醫學已大幅改善,嚴重ARDS死亡率仍高達88%。多數ARDS病人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以維持生命,過程中需要即時診斷,和一系列治療來改善預後,而「肺保護通氣」是目前最有實證的治療策略。 中國附醫胸腔內科暨重症系醫師陳傑龍表示,根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可以反映收治ICU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超過20分即屬高危險性患者,張女新冠確診後呼吸衰竭插管治療,轉院時,評估30分,預期死亡率高達70%,幸好在急性呼吸窘迫症跨領域團隊照料下,接受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治療,及肺保護通氣策略,並在葉克膜體外循環支持下,病情漸漸改善,住院第15天脫離葉克膜,第23天順利拔管,住院35天後病情穩定出院。

Read More

黃金歲月交棒市井豪門 收視開紅盤慶功

《黃金歲月》風光交棒《市井豪門》慶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八點檔《黃金歲月》4日晚間播出最終回,劇中作惡多端的雌雄雙煞吳皓昇跟羅巧倫惡有惡報,淒慘下場也讓最高收視飆升到5.88,坐穩全國冠軍,交棒接檔的《市井豪門》也開出收視紅盤,眾演員5日大嗑狀元糕慶功。 《市井豪門》全新故事登場開創收視好成績,劇組利用拍攝空檔,導演連春利以及演員吳皓昇、陳仙梅、楚宣、廖家儀、羅巧倫、倪齊民、小甜甜張可昀、陳彥廷、尹昭德、馬國畢、賴慧如、林道遠、胡嘉愛等人一起吃狀元糕齊聚慶功,感謝全國觀眾的支持。 《黃金歲月》風光交棒《市井豪門》慶功 接檔的《市井豪門》,首播一開場就是吳皓昇的「炮炸寒單」,震耳欲聾的大場面也讓觀眾看得過癮,收視衝破4.8,超過168萬名觀眾收看。而劇中雷洪、尹昭德在市場替何豪傑及廖家儀解圍,看得出市場溫暖的人情味,尤其首次在民視登場的尹昭德,不少觀眾大讚「用湯勺打架帥氣爆棚」,他說第一次來民視拍戲感受到滿滿的人情味,請觀眾要持續鎖定播出。

Read More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中藥調理增免疫力 根治長新冠

根據統計,每5名確診新冠肺炎中就有1人罹患「長新冠」。新冠後遺症的症狀據統計有200多種,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根據「321」的原則定義,3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2是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1為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症狀持續恐長達1年。最常出現的症狀包括疲倦、喘、關節痛、咳嗽、嗅覺味覺異常、失眠、腦霧、胸悶、頭痛、頭暈等症狀。 中醫也有「邪伏膜原」的說法,就如一般感冒一樣,即使症狀消失,病毒還是會躲藏在身體深處,在病人最脆弱的地方持續發作導致如咳嗽、腸胃不適、肌肉痠痛等後遺症。此時就是中醫最擅長的時刻,醫師會依照症狀脈象、個人體質辨證論治,加上中藥可調理體質,增加免疫力,真正做到根治後遺症的效果。 長新冠可簡單分為兩類:一為氣虛型,呼吸費力、喘促、疲倦、思考記憶力下降,俗稱「腦霧」等,平時可用雞湯、米飯等食物補充體力,臨床上選用黃耆、紅景天補益元氣;二為陰虛型,口乾舌燥、乾咳無痰或黏痰等,平時可食用百合、銀耳蓮子等養陰食物,臨床上則選用西洋參、冬蟲夏草養陰潤燥。此外,未上蠟的蘋果連皮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都是很好的原型食物可多加食用。 新冠後遺症一般來說都會自行康復,但若症狀持續影響生活和工作,建議盡速就醫診治。此外,隔離期間規律生活作息,睡眠要充足;隔離結束後適量柔和運動,戶外曬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外,也能同時測試、訓練心肺功能和肌力。近日確診人次又有回升跡象,勤洗手戴口罩,保護自己也照顧家人,祝大家身體健康。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莊嘉豪)

Read More

乳癌術前輔助治療 增乳房保留機會

醫師指出,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乳癌患者,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有助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乳癌長年占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醫師指出,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不僅可在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並且能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及有望提升5年存活率、降低復發率。 根據衛福部最新108年癌登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奪下全癌症統計冠軍,乳癌發生個案數共計14,856人,相較107年增加639人,增幅位居全癌症第3位,換言之,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隨著時代新女性在職場衝刺、家庭照護的多重繁重角色,一旦確診乳癌,即面對生命長度和抗癌艱辛歷程的擔憂,但保留、切除乳房的選擇應回歸患者本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並不是全部切除就不會復發或轉移。 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顛覆了過去「手術優先」觀念,陳守棟說,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能在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並且可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 另,過去先開刀再治療時,多半要等到復發轉移才知道當初療效不好,也增加癌症惡化的風險。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可以幫助提早得知腫瘤細胞對於治療之敏感性與有效性,以利術後治療依據,提升5年存活率機會、降低復發率。 陳守棟也建議,針對癌細胞已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前除單種標靶藥物之外,可再多施以一種標靶藥物治療,即所謂的「雙標靶治療」。根據最新國外大型臨床試驗之8年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高復發人群中,可降低23%復發或死亡風險。

Read More

男遭同事割喉亡 父抱遺照求真相

19歲的胡男疑酒後和林姓同事發生爭執,不料被林男持刀劃過脖子慘死,胡男的輪椅父號召30多名親友,抱著胡男遺照到三星警分局尋求真相。(民眾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南澳鄉十九歲的胡姓男子,九月三十日疑酒後和林姓、高姓同事在租屋處發生爭執,不料胡男卻被林男持刀劃過脖子慘死;目前林男已被羈押禁見,但胡男的輪椅父不滿警方至今仍找不到原因,五日號召三十多名親友,抱著胡男遺照到三星警分局尋求真相,警方表示,全案已完成移送程序,針對家屬提出的疑問,會請檢察官進行釐清。 胡男九月三十日夜十一時多,與二名同事在三星鄉宿舍飲酒,疑談到工作問題,引起口角和肢體衝突,喝得酩酊大醉的三十八歲林男,一氣之下返回廚房拿刀威嚇,揮刀時傷及胡男頸動脈。事後,林男替胡男CPR並報警,警方獲報到場後,發現胡男右頸、右後背和右腰共身中三刀,緊急將人送往羅東聖母醫院急救仍宣告不治;林男被逮捕後,被依刑法殺人罪移送宜蘭地檢署偵辦,經院方裁定羈押禁見。

Read More

羅一鈞:打4劑不會關閉免疫系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BA.5疫情狂飆到新高點,謠言屢見不鮮。疫情指揮中心5日表示,針對近期有關新冠疫苗「打4劑恐關閉免疫系統」、「第3針死亡最高,由此也不鼓勵多打針」等訊息都是不實謠言,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相信錯誤訊息。 針對近日「美國媒體電視節目承認第4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及「指揮中心不再公布死亡分析,因第3針死亡最高,由此也不鼓勵多打針」兩則不實訊息,指揮中心重闢謠澄清。 針對不實謠言指稱,「美國媒體電視節目承認第4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免疫系統」,羅一鈞表示,該不實訊息是截用美國ABC電視節目邀請一名新聞工作者在節目上分享的個人言論與想法,並非美國ABC電視台主張的「正確資訊」,也不應該說是該媒體的立場。 羅一鈞強調,以現有科學實證來說,並沒有打3、4、5劑疫苗會影響並導致免疫系統降低的說法,且接種COVID-19疫苗亦不會降低免疫系稅對其他疾病的免疫力,並強調,「我爸媽都已經打到次世代疫苗了。」他鄭重澄清,並請民眾千萬不要轉傳,更不要相信這個說法。 至於「指揮中心不再公布死亡分析,是因為第3針死亡最高,由此也不鼓勵多打針。」羅一鈞闢謠表示,從來都沒有不再公布死亡分析這樣說法,也一直都有做統計,且都會由他來公布每個個案年齡、性別、打疫苗的計次跟慢性病等資訊。 羅一鈞表示,今年本土死亡個案累計到10月4日為止,已有10,378例死亡,其中,有2/3是沒有完整接種疫苗,完全沒有打疫苗的占44%,也是超過其他有接種的比例。並強調,雖然全人口沒打疫苗的只占7%不到,但死亡個案中未打疫苗的占比高達44%,確實死亡個案裡面沒打疫苗種是很重要的因素。強調指揮中心都是經常提醒要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沒有什麼不鼓勵多打針的說法。

Read More

打3劑輕症 專家建議居隔降為3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確診者居家照護7+7規定是否放寬引發關注。公衛學者5日提出建議表示,針對65歲以下且打滿3劑的輕症感染者,可縮短居家隔離期為3天,以盡速回到正常社會運作;針對目前國內口罩規定,建議除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大型集會場所外,應解除口罩禁令,鼓勵「口罩自主」政策。 台灣逐步走向與COVID-19共存,入境免居家檢疫0+7新制將在10月13日上路,各界關注國內確診者居家照護7+7(7天居家隔離和7天自主健康管理)規定是否同步放寬。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在台大公衛學院「新冠肺炎科學線上直播」上,對於未來的防疫做法提出建議。他指出,根據實證科學證據結果顯示,已施打COVID-19疫苗追加劑者確診3天後,有95%輕症確診者病毒量極低,而未施打追加劑者則需要7天,才有95%輕症確診者病毒量極低。 在是否施打COVID-19疫苗及使用抗病毒藥物前提下,陳秀熙建議,65歲以下且打滿3劑以上輕症確診者,可縮短居家隔離天數至3天;未打滿者,依其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縮短為5天或7天。 另,在隔離檢疫措施部分,陳秀熙強調,使用精準居隔以恢復健康照護人力及常態生活,將輕症者依年齡、疫苗施打及抗病毒藥物使用情形進行精準居隔,在密切接觸者居檢方面,若有施打次世代雙價疫苗或第4劑者,將「0+7」政策轉為「0+0」,未施打追加劑者可從原本的「3+4」轉為「0+7」。 最後則是解除口罩限制,陳秀熙說,除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大型集會場所外,並鼓勵「口罩自主」政策。他也表示,希望「類地方流行」能達到以下目標,COVID-19中重症死亡達到不超過流感及相關呼吸道大流行前(2019年標準)、達到恢復80%健康量能以及達到60%返回新常態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