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機場去年旅客量回升相較疫前仍差距大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隨著國境解封,我民航機場去(111)年旅客量已較前(110)年度大幅回升,惟現階段航空公司航線航班所限,相較疫情高峰期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交通部統計,去年一至十一月我民航機場旅量為1549萬人次,比前年度的760萬人次呈現倍增加(+103.83%),但比疫情之初109年的1900萬人次仍低,相較高峰期108年度突破七千萬人次(7216萬人次),僅及於當年的兩成一旅客量。 統計分析,我民航機場是在去年下半年旅客量開始單月超過一百萬人次,至年底十二月升達242萬人次,110年同月僅73萬人次。去年全年仍以國內線佔971萬人次居多,比前年度的657萬人次回升47.66%,且接近疫情前超過一千萬人次實績。國際線則以543萬人次比前年度的75萬人次激增六倍(+625.46%),惟仍低於109年的783萬人次,較105年至108年期間超過四千萬人次更是天壤之別,其中108年高達4883萬人次,去年旅客量僅及於當年的一成水準。

Read More

印度起草草案擬禁止船齡為25年及以上船舶停靠港口裝卸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印度航運總局(DG Shipping)起草的一份命令草案,對於涉及非自航的遠洋貨運駁船和任何其他船舶的拖船,船齡上限將為25年。 外電報導指出,印度政府將禁止船齡為25年的、在印度注冊和懸掛外國船旗的油輪、散貨船和普通貨船停靠印度港口裝卸貨物,以希望鼓勵年輕船隊提高安全性,滿足全球船舶排放規則,並在事故發生時保護海洋環境免受污染。 據了解,對於天然氣運輸船、貨櫃船、港口拖船(在港口內作業的拖船)、專業船舶(如潛水支持、地質工程、管道鋪設、地震勘探、油井模擬等),以及挖泥船和其他海上船隊,進入印度和在印度境內作業的船齡限制將設定為30年。 另外,20年及以上的各類二手船不能被印度實體收購,不能在印度國旗下注冊。收購和注冊二手挖泥船的年齡限制為15年。船舶在達到規定的運營年齡限制後,將自動從印度注冊登記處注銷/刪除。

Read More

道達爾能源引進11萬噸LNG雙燃料油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油氣巨商法國道達爾(TOTAL)能源公司近日引進一艘11萬噸及LNG雙燃料原油/成品油船命名。 大陸﹁中國船舶集團﹂(CSSC)旗下廣船國際為中船租賃和Hafnia公司建造的11萬噸LNG雙燃料原油/成品油船一號船舉行命名儀式。據稱,11萬噸LNG雙燃料原油/成品油船一號船採用廣船國際自主設計研發的新一代LNG雙燃料LRⅡ船型設計,以"綠色環保"為指引,遵循"高效、環保、安全"的設計生產建造理念,是廣船國際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又一力作,該船將交付全球油氣巨商道達爾能源公司使用。 廣船國際表示,該船是廣船國際首艘自主承擔詳細設計的LNG高壓雙燃料綠色船舶,通過深化實施一體化管理系統的全面精准應用,以及與船東船檢的密切配合協調,該船設計過程充分吸取以往經驗,實現船體設計類指示單接近"零"修改。

Read More

台電未來與港務公司共定LNG船進出港規定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針對協和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進行操船模擬試驗結果引發各界關注,台電表示,模擬工作委由專業機構海洋大學執行,針對包括風力及港型配置等各種條件,進行了613次模擬,得出安全可行的操船情境及方式,包括LNG船及貨輪、郵輪等船隻,均可安全操航,順利進出港,模擬過程更是專業嚴謹。模擬結果在第三方驗證會議中,經過委員充分討論,未來台電將會同港務公司,進一步擬定LNG船進出港與繫泊作業規定,包括嚴謹LNG船進出港條件及操航指引,並於營運前由台電提出操船試航計畫,據以試航並檢討。 針對部分人士指出LNG船進港需要4艘拖船,且須熟練進港操作並與領港密切配合,質疑LNG船進港具有高風險,台電進一步說明,LNG船進港要用多少艘拖船,與港型配置、天候條件息息相關,目前台中、永安的LNG船進港時,也常常用到部分人士擔憂所需的「四艘拖船」,國內累積多年的操船實務經驗,應可化解其疑慮。 台電強調,模擬結果找出了安全可行的操船情境與方式,為求周延嚴謹,邀請專家學者召開第三方驗證會議,針對模擬結果進行確認。模擬條件在許多與會專業人士眼中,非但沒有認為過於樂觀,相反地還認為有些過於嚴苛,但安全向來為台電的首要考量,台電在更嚴格的條件下進行模擬,確保未來操船作業及港埠安全。 至於外界關切是否會影響商船進港,甚至部分反對人士引申為基隆港會因此滅港,台電強調,未來LNG船進港時,與其他商船進港的時間會錯開,兩者之間並無關係;且國際上已有許多LNG港與商港並存的案例,在國際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規範及作業準則,超過60年來均安全運作,從未發生過重大嚴重事件,安全無虞。台電未來也將會同港務公司,進一步訂定營運操作規範。

Read More

遠海汽車船與長安民生簽署5年期COA協議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廣州遠海汽車船運輸公司與長安民生在廣州簽署2023-2027年五年期COA運輸協定,此係遠海汽車船簽訂第一個COA協議。 遠海汽車船大股東中遠海特介紹商品車運輸現有多種船型組合服務模式和未來的規劃,長安汽車則重點介紹其海外發展策略和未來海運需求,雙方一致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安全、穩定、優質的汽車出口物流產業鏈。 消息指出,恰逢協議簽署時刻,遠海汽車船公司“中遠盛世”輪在寧波港裝載一批長安商品車駛往波斯灣,為雙方務實合作增添新動力。除滾裝汽車船,中遠海運特運還利用可折疊商品車專用框架、貨櫃等方式為長安汽車提供物流服務。 據瞭解,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八月,2006年二月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並於2013年七月成功由創業板轉主板交易,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汽車物流企業。主要股東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民生實業集團、美集物流公司。長安民生物流作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旗下專業從事汽車物流業務子公司,經過廿多年發展,已成長為大陸汽車物流、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智慧物流平臺服務商。遠海汽車船公司則於2022年八月由中遠海運特運聯合上港物流、上汽安吉物流共同出資成立,作為汽車船國際運輸公共承運人為大陸汽車出口提供供應鏈物流服務。

Read More

台灣燈會開展 玉兔壯彩點亮台北

蔣萬安與蔡英文、陳建仁同框 歡迎國際觀光客 記者戴淑芳、王誌成∕台北報導 二0二三台灣燈會主燈「玉兔壯彩」五日晚間正式開燈,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燈會睽違二十三年回到台北,代表嶄新的開始,台灣已經做好準備,歡迎全世界旅客來台;台北市長蔣萬安也歡迎民眾走入北市各個角落,欣賞繽紛多元的美麗燈飾。 台灣燈會是新冠疫情後,台灣第一個國際大型節慶活動。隨著主燈「玉兔壯彩」正式開燈揭開序幕,蔡英文致詞時表示,台灣燈會是中央與地方合作成果,從二00一年開始走出台北,輪流到台灣各縣市舉行,透過這樣的設計帶動地方發展,每個縣市也都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展現獨特文化歷史和魅力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台。 今年燈會重返台北,也是台灣燈會的最初起點。蔡英文說,這代表嶄新開始,台灣已經做好準備,歡迎全世界旅客來台,四大展區台北十二個行政區都有驚喜。另每個縣市也有在地特色燈會,歡迎民眾到各縣市逛逛,振興國內旅遊也促進消費,希望新的一年從中央到地方,不分黨派團結合作,一起回應人民需求,共同為台灣努力。 行政院長陳建仁也表示,疫情後,民眾盼望恢復正常生活,接下來有特別條例,不僅要發六千元現金,也要照顧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等。且特別條例中也請交通部推動台灣觀光產業,希望透過努力,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台灣的美麗、友善和現代化的經濟發展。 蔣萬安表示,這次台灣燈會睽違二十三年回到台北舉辦,對台北來說別具意義。今年燈會展區從台北一0一大樓、台北市府大樓、國父紀念館延伸到東區商圈,範圍非常遼闊,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和各大商圈熱情響應,也推出藝術入店促銷活動,歡迎民眾走入台北市各個角落欣賞繽紛多元的美麗燈飾。 二0二三台灣燈會五至十九日共計十五天於東區商圈、松山文創園區、國父紀念館、市府前廣場延伸到信義商圈舉辦,共分為四大展區、一座主燈、六座副燈。

Read More

鋒面今報到 全台有雨北部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元宵節天氣濕冷,氣象局表示,立春之後天氣變化快速,難以捉摸,未來一週天氣,從六日鋒面通過帶來水氣有五段式變化,北台灣時晴時雨、中南部也要留意日夜溫差大。 氣象局表示,未來一週預估沒有強冷空氣影響但降雨較多,週一天氣受鋒面通過影響,北台灣降雨機率仍高,並且下雨的範圍也較廣,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而中部及花蓮、台東也有局部短暫陣雨,甚至南部也有機會出現零星降雨,整體來說,天氣仍不太穩定,外出建議攜帶雨具備用。北台灣稍涼些,白天高溫十九到二十一度,中部及花東約二十二到二十五度,南部則可以來到二十七、二十八度,南北溫差較大,南來北往請留意溫度變化,至於各地低溫約十六到一九度。 週二、週三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涼;降雨轉為迎風面為主,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恢復為多雲到晴。 週四東北季風減弱,降雨減少,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回升;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週五東北季風再增強,週六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再轉涼;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 氣象局表示,中南部地區雖然只有週一容易有雨,其他時間天氣相對穩定,留意日夜溫差大之外,也多注意週五之後東北季風增強,雨區有沒有機會再擴大而受到影響。

Read More

瑞士芬蘭國會訪團陸續抵台

兩國友台小組將晉見蔡總統 就雙邊交流及各項合作議題進行討論 瑞士跨黨派國會議員團,五日清晨搭機抵台,但未發表談話。外交部表示,對瑞士聯邦國會友台小組於疫情後首度籌組跨黨派議員團來台訪問表達誠摯歡迎之意,訪團此行將晉見總統蔡英文。(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瑞士聯邦國會友台小組訪問團一行五人及芬蘭國會友台小組數人,五日至十日率團訪台。外交部表示,訪團此行將晉見總統蔡英文、拜會立法院長游錫堃等人,就雙邊交流及各項合作議題進行討論。 外交部五日表示,芬蘭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凱爾納,五日至九日率團訪台,這是國際疫情發生後第一個芬蘭國會訪團,外交部表示誠摯歡迎,期間將晉見總統蔡英文,拜會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及外交部長吳釗燮。 外交部指出,訪團將就雙邊交流及各項合作議題,並將參訪新竹科學園區、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等單位;南下參訪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高雄港等重要經文建設。 外交部提到,凱爾納是台灣重要國際友人,堅定支持台灣的自由民主與國際參與,訪台展現對台灣的深厚友誼及支持,並將持續在國際場合為台灣發聲。 外交部強調,與芬蘭是共享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價值的夥伴,雙方均位處捍衛自由民主的最前線;面對全球威權主義威脅與日俱增,台灣將與芬蘭等理念相近夥伴深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增進民主韌性,共同捍衛彼此珍視的自由民主價值。 瑞士聯邦國會友台小組訪問團的二名成員莫里納與阿堤契搭乘的華航CI74班機,在五日清晨六時五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外交部也派員接機,訪團成員在桃園國際機場並未發表談話,隨後在接機人員的協助下通關離去,至於訪團另外三名成員,將搭乘其他航班陸續抵台。 外交部對瑞士聯邦國會友台小組於疫情後首度籌組跨黨派議員團來台訪問表達誠摯歡迎之意。外交部指出,訪團將參訪新竹科學園區及金門戰地遺址,藉由實地訪察,了解台灣發展現況,並且加強雙方在相關議題交流合作,深化台瑞互動。

Read More

林智堅論文涉抄襲 竹管局提告

鴻薇要求林向全國人民道歉 嗆翁達瑞:敢說竹科管理局是政治鷹犬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中華大學論文抄襲案,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五日表示,竹科管理局已具體回覆,已向新竹地方法院遞交民事起訴狀;及新竹地方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狀,提告確定,她要鄭重請林智堅「向我、以及你的母校中華大學和全國人民道歉」。 王鴻薇表示,在她上任立委後,馬上與竹科管理局聯繫,針對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中華大學論文抄襲案,要求一定要在時限內提告,避免讓林智堅躲過應有的法律追訴。 如今竹科管理局已具體回覆,分別於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向台灣新竹地方法院遞交民事起訴狀,及今年一月三日向新竹地方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狀,提告確定。 王鴻薇說,這次教育部審議委員報告,指名林智堅確實存在抄襲情事、竹科研究報告完成早於林智堅的論文、竹科研究報告非由林智堅撰寫或為主要執筆人。 王鴻薇表示,林智堅在她揭發論文時,第一時間不是認錯檢討,對她提告加重誹謗,民進黨就如同現在一般對她群起而攻之。如今中華大學塵埃落定,她所言句句屬實,沒有誣賴、沒有抹黑,但林智堅卻用法律的手段,企圖遮掩事實,阻止她繼續揭發真相,「我要鄭重請林智堅先生,向我、以及你的母校中華大學和全國人民道歉」。 王鴻薇表示,最近瘋狂攻擊台大和中華大學的翁達瑞,「不知道會不會為了護航林智堅而指責竹管局是政治鷹犬。」

Read More

〈社論〉三大關鍵爭議,陳建仁不應避重就輕!

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後拜會在野黨立院黨團,看似身段柔軟,態度誠懇,但對若干關鍵問題卻模糊其辭。(中央社,資料照) 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之後,立即馬不停蹄的拜會在野黨立院黨團,看似身段柔軟,態度誠懇,但對若干關鍵問題卻模糊其辭,不僅使其誠意大打折扣,也反映他的危機處理能力有待加強,未來施政面對重重考驗能否通過,實在令人擔心。 陳建仁在蔡英文任期最後一年上台,本來就不被外界看好;再加上他以往在公職期間若干爭議性的作為,更使他成為眾矢之的。 根據「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最近分析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與陳建仁,從今年一月一日到三十日期間的網路正負聲量和好感度,發現陳建仁負面聲量最高而好感度則是最低,主要原因就是他二00七年掛名投稿國際知名期刊,結果出現抄襲嫌疑;另外為保留月薪四十九萬元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職務,竟以借調方式出任行政院長,以及之前為高端疫苗護航等事件。這些事件的真相如何?既有關陳建仁的道德風範,當然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平心而論,陳建仁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研院院士,還擁有幾個外國院士頭銜,在學術領域上的成就無庸置疑。然而二00七年他掛名投書國際知名期刊《Cancer》,被編輯指稱涉嫌抄襲,台大醫學院學倫會也認為儘管並非故意,情節也不嚴重,但英文確有抄襲,所以仍處分第一作者五年內不得提出升等申請。當時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就說:「一旦掛名就代表在整個實驗工作、對於整份論文是有所貢獻,所以掛名不是壞事,但是一掛名就代表要為這份論文負責。」時為國科會主委的陳建仁因此請辭。這段過程說明論文當時確實有抄襲。 如今舊事重提,陳建仁只要坦白承認自己的疏失,並且誠摯致歉,相信風波不致太大;但他卻說:「這是一個抄錄疏失的論文,沒有抄襲問題」,爭議自然很難平息。 至於陳建仁以借調方式出任行政院長,更有可議之處。陳建仁在台大、中研院等學術界二十五年資歷,五度借調出任部會首長,此次再次調借出任閣揆,卻始終不肯乾脆辭掉學術界職務,已經讓人覺得他每有新職都先預留退路,如此縱不違法,但總有「腳踏兩條船」的訾議。 更嚴重的是,照中研院組織規程規定,超過六十五歲就算延長服務,延長服務期間不得借調其他機構,七十二歲的陳建仁這次借調行政院長明顯違反規定,但他卻把問題丟給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照陳宗彥的說法:「從教育機關或研究機關借調出任閣員,陳建仁不是第一案,也不是第一次,從過去到現在都有」,完全沒有回答是否違反規定,試問,這樣的答覆能讓人信服嗎? 另外,新冠疫情期間,身為流行病學專家的陳建仁,本來應該善盡指引政策,提供建言之責,但他卻經常扮演幫蔡政府擦脂抹粉的角色,非但攻擊在野黨或在野黨執政的地方政府,還多次為民進黨政府錯誤的防疫政策辯護。 特別是他一再公開力挺高端疫苗,不僅親自參與臨床實驗,還在解盲前高調宣稱「沒有副作用」,結果證實是打了安慰劑;他更積極為不做三期臨床實驗的高端疫苗「免疫橋接」背書,宣稱這是WHO提出的主張,很多國家也採取的方式,結果拖到現在,WHO始終不承認高端疫苗的效力,國際間主要國家也不認證。試問,竭力為高端護航的陳建仁沒有責任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