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證件辦卡盜刷貸款百萬 2人送辦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刑事警察局日前破獲一起罕見的偽造文書、詐欺案,劉姓嫌犯利用外洩個資偽造身分證件後,冒用長年旅居國外的李姓被害人名義申辦多家銀行信用卡、金融帳戶,進行盜刷並申請貸款,被害人因莫名其妙收到大量銀行催繳通知後,才發覺事有蹊蹺,立即與相關銀行向警方報案。刑事局經追查日前逮捕劉姓、賴姓犯嫌,二人共計不法獲利新台幣一百十萬餘元,警訊後依詐欺罪、偽文罪送辦。劉姓主嫌並經檢察官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警方調查,派駐國外工作的李姓被害人於今年一月起,陸續接到多家銀行帳單通知,要求儘速繳交積欠的信用卡費及貸款。李姓被害人因為長年旅居國外,並未申辦相關信用卡及貸款,更不可能在台灣消費,便趕緊通知銀行,經各家銀行核對發現,這些信用卡與貸款確實是使用李姓被害人的身分證與健保卡申辦,但是證件上的照片卻被換成了另一名不知名男子,因此,李姓被害人與相關銀行立即至警察機關報案。 刑事警察局發現嫌犯係透過李姓被害人遭外洩個資偽造證件,再冒用被害人名義四處向銀行申辦帳戶、信用卡、貸款及電子支付(經清查多達二十五筆),再利用這些支付工具於網路盜刷消費,包括購買遊戲幣、虛擬貨幣及3C產品等再加以變現,總計不法獲利高達新台幣一百十萬餘元。

Read More

缺血性腦中風 AI90秒鎖定傷區面積

  近8旬長者急性腦中風,中國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精準及時搶救,術後恢復良好。(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9歲林姓婦人做菜時左側手腳突然無力倒地,送往中國附醫急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健康風險,院方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診斷出患者右側大腦動脈阻塞,結合後續AI分析,建議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及時取出動脈血栓,術後恢復良好,持續復健中。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任蔡崇豪指出,臨床上,依據腦部灌流掃描診斷缺血性腦中風,並評估範圍,需花費額外時間施打顯影劑及完成腦部掃描。此外,慢病族群、急性腎臟傷害或重度慢性腎衰竭病人,對顯影劑可能有過敏風險,中醫大附醫神經部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運用大量NCCT影像資料,設計出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只要約90秒,即可判斷有無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再結合中國附醫開發之「腦部灌流掃描(CTP)成像智慧分析系統」,建立iStroke平台,強化對腦中風診斷與治療決策能力。 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說,「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平台,利用深度學習架構,以近400位病人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訓練,使模型學習分析NCCT及CTP影像,自動圈選出腦部缺血區域、以及內部核心區域和缺血半影區域,協助醫師準確評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接受緊急處置後的療效。目前該系統對於大於70毫升的腦部缺血體積,準確率可達92.5%,100%的敏感度、與89.7%的特異性,已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能力。 中醫大附醫神經部醫師呂明桂說,中風可分為2大類,約80%腦中風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而20%則是出血性腦中風,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具急迫性,快速診斷病人是否罹患急性缺血性中風,並量化可救治的腦部範圍,是病人可以及早接受治療與恢復良好的關鍵之一。 中國附醫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在快速識別可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的腦中風患者方面,取得不錯成果,發表於台灣神經醫學學會第23屆年會,並獲優秀論文獎項,另外也發表在111年的亞太中風會議上。

Read More

墨國醫美手術 爆真菌性腦膜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欲前往國外進行醫美手術的民眾注意!疾管署指出,近來墨西哥馬塔摩洛斯發生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事件,病人都曾在當地診所進行美容醫學手術,感染病原未明。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近期發現墨西哥馬塔摩洛斯(Matamoros)返回美國的人當中,有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情形,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5月17日針對前往墨西哥進行外科處置的醫療旅遊發布警示。 她指出,根據資料顯示,這些病人曾經於當地診所,包括River Side Surgical Center及Clinica K-3,接受採取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方式的美容醫學手術。這次真菌性腦膜炎目前感染病原未明,但不具有傳染性,不會經由人與人間傳播擴散。 依美國CDC建議,民眾若有預定前往馬塔摩洛斯接受美容醫學手術,在致病原因尚未釐清前,應延後或取消手術預約。 曾淑慧表示,雖然台灣每年前往墨西哥人數最多僅1000至2000人,再加上台灣醫療費用相對低、水準比較高,赴當地手術、醫美誘因較小,但為求謹慎,仍公告相關訊息。 曾淑慧指出,現階段還不至發布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不過仍提醒今年起曾經前往馬塔摩洛斯接受手術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腦膜炎症狀,如發燒、頭痛、頸部僵直、惡心、嘔吐、意識模糊、畏光等,應盡速前往醫院就醫,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所接受醫療處置。  

Read More

健康吃零食 給孩子HappyHour3準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嚴格禁止孩童吃零食,當心越限制吃更多,專家呼籲,不如以「正確挑選、控制分量、假日限定」的「Happy Hour 3準則」養成正確糖份攝取習慣,滿足孩子口慾的同時也兼顧營養健康需求。 國人健康意識提升,家長對兒童糖分攝取高度警備。然而,在面對孩子撒嬌哭鬧、吵著要吃甜食飲料時,爸媽卻常會於心不忍,陷入天人交戰的兩難。 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當孩子越大要完全禁止甜食飲料攝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對飲食的過度限制更可能遭致反效果。 程涵宇認為,家長不需太過焦慮,只要聰明把握「正確挑選、控制分量、假日限定」的「Happy Hour 3準則」,假日適度甜食解封是沒問題的! 首先是正確挑選。家長除了可以透過產品標示確認營養成分外,也應教育孩子正確挑選的方法,避開沒有營養價值的空熱量飲料。 可以選擇以鮮乳製成、且生乳含量達50%以上的冷藏調味乳,不僅較新鮮、還能攝取到蛋白質、鈣質等有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的營養素,還能喝到鮮乳的新鮮口感。 其次是對分量的拿捏,建議參考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把關糖分攝取量,如添加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以7-12歲的學童每天2000-2200的熱量建議換算,約為50-55公克的糖分。 至於不養成甜食依賴的頻次限定,程涵宇提醒,勿用甜食、飲料,做為安撫或獎勵小孩,如此可能不知不覺間養成孩子對甜食的依賴。建議可以「假日限定」,帶孩子去野餐、遊玩時有限度的解封,搭配穀物餅乾、果乾等同樣含有營養價值的美味零食,滿足孩子的口慾與出遊的儀式感。

Read More

獨居翁倒頭栽卡鐵網死亡

江姓老翁昨日被發現以倒頭栽方式卡在果園下方鐵網死亡,警方獲報到場勘查採證。(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七十一歲江姓老翁獨居台中市和平區谷關一處果園工寮,二十八日被發現以倒頭栽方式卡在果園下方鐵網,經發現時已死亡,警方已報請檢察官相驗,查明死因。 和平警分局昨日下午一時十分獲報,指和平區東關路一段台電巷產業道路下果園內有意外,立即派遣線上警員蔣桂林、洪希孟到場。 警方到場發現江姓老翁疑似失足滑落倒臥於和平區東關路一段台電巷產業道路下果園內,現場初步勘查已死亡,封鎖現場並通報偵查隊現場勘查採證。 遺體先由葬儀社移至東勢殯儀館停放,製作筆錄及相關資料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據了解,江姓老翁獨居山區果園工寮。 警方說,老翁和家人久未聯繫,借住朋友的果園工寮,他昨日被發現卡在鐵絲網附近的地面,散落他身分證和健保卡,警方將追查老翁卡鐵網原因和死因。

Read More

水果當正餐 他得脂肪肝+糖尿病前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位66歲男性,體態標準,平日飲食自認很健康,習慣偏愛吃各種水果,認為水果纖維高、營養價值高,多吃沒問題,甚至是偶爾會把水果當正餐吃,也時常空腹就吃水果。然而,有次進行健康檢查,竟意外發現自已有脂肪肝問題之外,也正處糖尿病前期階段。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一般人會認為水果是屬於原形食物,多吃沒有關係;有些外食族因蔬菜吃得少,也會用多吃水果來補足膳食纖維,但這樣的行為卻小看了吃水果所攝取到的糖分。 梁程超說明,果糖和葡萄糖雖然都是一種單糖,但果糖除了少數部分在小腸代謝,絕大部分是進入到肝臟代謝,快速地進入肝臟進行糖解作用,並促進脂肪酸合成,搖身一變為三酸甘油酯,當它囤積在肝臟也就成了脂肪肝;另,還會轉化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從肝臟釋出,由血液運輸到身體各部位造成高血脂症,造成內臟脂肪及器官脂肪的堆積。 一旦形成脂肪肝及內臟脂肪增加,都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進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此外,果糖的代謝路徑還間接促進尿酸形成,造成高尿酸血症。 梁程超說,以往認為肝癌是因為B肝控制不好或喝酒過量才會得到,現在發現脂肪肝問題若不改善、不控制也可能會因長期的脂肪性肝炎發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更不要小看糖尿病的健康危害,罹患糖尿病後續容易引發的併發症(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神經障礙等)這些都會帶來嚴重死亡風險;也因為脂肪肝與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不適症狀,只能靠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發現。

Read More

越籍移工當藥頭 毒咖啡包印廖老大

阮嫌為吸引毒蟲買毒,還盜用「賽車教父廖老大」的LOGO當外包裝圖樣。(記者孫曜樟攝)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越南籍阮姓移工透過管道來台工作,不料,他竟與台籍林姓、姚姓男共組販毒集團,由他尋找毒品來源,再由林、姚二嫌在網路社群、交友等通訊軟體找買家,三嫌為吸引買家還盜用「賽車教父廖老大」的LOGO當外包裝,台北市士林分局循線追查後,日前於彰化將正準備交易的三嫌逮捕,當場查獲毒品愷他命咖啡包五百包及工作手機等證物,警訊後全案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法辦。 警方調查,二十六歲阮姓藥頭合法入台在彰化工作,後來因故結識當地台籍二十三歲的林姓、姚姓男子,三人結成好友後,阮嫌因嫌在工廠賺太慢,遂提議組成販毒集團,由他來負責找毒品來源,林、姚負責在網路社群、交友等通訊軟體找買家,並負責出面交易,而阮嫌則躲在一旁監視。另為吸引施用毒品顧客,還盜用「賽車教父廖老大」及超豪華汽車「邁巴赫」等LOGO當毒咖啡外包裝圖案。 阮姓藥頭等人除交易地點不斷更換,對於毒品買家身分,更是嚴加過濾,手法行徑十分狡猾、謹慎。

Read More

永不放棄 自閉生獲總統教育獎

  竹縣安興國小學子施翯獲總統教育獎,患有自閉症的他,永不放棄,並至醫院用音樂撫慰病患。(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安興國小學生施翯自幼罹患自閉症,面對逆境永不放棄,榮獲今年總統教育獎。縣長楊文科肯定他樂觀善良、突破身體障礙逆轉困境,用生命感動更多生命,獲獎實至名歸。 教育局指出,施翯有典型的固執性行為,如喜愛自說自話、社交互動溝通困難、注意力容易渙散等症狀,理解能力也偏弱。施翯在母親引領下接觸音樂,打擊樂、歌唱、大提琴、豎琴、長笛、爵士都難不倒他,多次在全國性比賽大放異彩,也曾到醫院演出,用音樂撫慰病患。施翯除參加早療課程,也加入打擊樂班及兒童合唱團,2018年與合唱團一起站上國家音樂廳舞台。 施翯由於自閉症障礙,中年級時暫時改為自學,自學期間仍持續參加學校弦樂團,擔任低音大提琴手,並增加修習樂器種類,2020年首度參加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榮獲多元表演第1名、音樂表演第2名佳績。 施翯更將自閉症喜歡重複說話的特質,轉化為語言學習上的優勢,練就了標準的發音,對話也十分流暢,原本膽小畏縮變得自信又開朗,高年級時逐步回到學校共融學習。去年底,施翯代表班級參加學校閩南語朗讀比賽及英語對話比賽,更與弦樂團同學一起參加新竹縣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弦樂合奏優等,表現亮眼。

Read More

花蓮浪吞2孩 童救友命危

幸運獲救的周姓學童。(花蓮海巡隊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加灣外海二十八日中午發生二名孩童戲水遭大浪捲走意外,其中十一歲周姓孩童在海上載浮載沉,被岸邊救援隊伍發現救起,另一名李姓學童下午被海浪沖回岸際時,已無呼吸心跳,被送往醫院急救。 花蓮海巡隊運用「遙控式動力救生圈」救援落海學童。(花蓮海巡隊提供) 海巡署第六海巡隊表示,十二時許巡防艇於加灣外海零點二浬處發現落海周姓學童,因距岸過近且水深不足,巡防艇無法接近施救,便運用科技施放「遙控式救生圈」救援,成功將他救起。周姓學童順利上艇後,海巡人員立即給予保暖措施避免失溫,初步檢傷,意識清晰、僅輕微擦傷。 另一名李姓學童命危,以沙灘車送醫急救。(花蓮消防局提供) 但下午三時三十七分傳來不幸消息,救援警消表示,於北邊三棧出海口附近發現李姓少年,不過頭部有創傷,已經沒有沒有生命跡象,救護人員趕緊用沙灘車接駁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 據了解,來自秀林鄉景美部落的三名小學生出門前跟家長說去附近打球,卻跑到海邊遊玩,由於瑪娃颱風逼近,花蓮沿海風浪增強,出現約四公尺浪高,其中周姓男童疑似被海浪沖倒失足落海,另名十二歲李姓男童跳海救援時也被海浪捲走,第三位學童嚇得趕緊跑回家跟家長求救。

Read More

國內首例 CAR-T細胞移植 長者淋巴癌零檢出

7旬男子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經中國附醫採用CAR-T細胞治療法,治療後腫瘤消失。(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1歲蔡姓男子1年半前頸部淋巴腫大,原本不以為意,家人建議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發現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經接受化療加標靶治療,不到1年就復發,使用數次第2線化療與標靶治療,還是無法根除,今年2月決定接受CAR-T細胞治療法,CAR-T移植後1個月,精密追蹤,癌細胞零檢出。 中國附醫內科部副主任暨淋巴癌團隊負責人醫師葉士芃指出,中國附醫是國內唯一核准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的醫院,整體治療過程非常複雜,須先在醫院內以高規格品質管控認證的實驗室,將病患血液中的免疫T細胞收集足量,並做濃縮冷凍處理,全程低溫運送到國際大藥廠坐落於瑞士的細胞工廠,經過基因轉殖處理並大量複製後,培養出具有能準確並持續獵殺癌細胞的CAR-T細胞大軍,之後再度冷鏈運輸回台送醫院移植給病人。 葉士芃表示,蔡姓患者的成功案例,是國內醫界以CAR-T治療癌症成功的第2例,但卻是年長患者中的首例成功,難能可貴。 葉士芃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好發於中高齡者,因病程發展快速且無規律,治療難度高。目前第1線主力治療為化療加標靶,儘管治療成果佳,仍有4成病人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進入第2線治療階段時,需要加強化療強度或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但對身體機能較差的中高齡者,高強度化療或骨髓幹細胞移植,有較高的風險,如果移植前無法有效控制淋巴癌,移植效果也不佳。細胞免疫療法CAR-T對此困境,則帶來突破性改變。 葉士芃說,臨床研究結果,透過細胞免疫療法CAR-T,逾5成難治型或復發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癌細胞,能有效被殲滅,且經過兩年以上追蹤,有治療反應者,仍有6成,維持沒有腫瘤復發。與過往傳統化學治療效果相比,病人治癒與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大大提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