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踏莎行 泥樣的日子

詩/攝影  葉莎 這一天泥壺蜂在牆角 築泥室泥屋 打算過泥封的日子   有人在門外策動 如何將一條泥路刨起摔碎 再造一條堅硬的水泥路   說話的人是農夫 雙腳沾滿了汙泥 激動時揮動一隻手臂 竟將和風趕走   天空彎彎如雲彩 雲彩彎彎的像河 我的眼睛在河中寫詩 文字游動 有時金魚,偶爾泥鰍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家齊畢業生 驚艷伸展台

家齊高中流行服飾科畢業成果展,畢業生自當模特兒展現作品。(記者施春瑛攝) 家齊高中流行服飾科日前在校內舉辦畢業成果展,八十三名畢業生在伸展台上,展現三年所學之服飾設計與製作專業,揮灑青春的絢麗色塊與活力。 家齊高中流行服飾科應屆畢業生為了這場畢業成果展,在事前做足準備工作,包含款式設計、打版、材質搭配裁剪、配件設計、舞台燈光與音樂的選搭剪接、前導片拍攝、海報編輯等。 每位畢業生無不以一位專業設計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的作品呈現,更由自身擔任模特兒來展現設計製作成果。每款服裝設計皆以展現青春活力為主軸,為高中三年的學習留下美好印記與回憶。 家齊高中表示,流行服飾科近幾年時常與舞蹈班合作展演戲服,去年舞展由郭佩珺老師編創的《忘.江湖ll》,便攜手流行服飾科曾冠菁老師,與學生共同設計該舞碼中,長袍白面舞者的造型與服裝,畢業展演更同走伸展台,開啟跨域合作對話的火花。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網球好手張子隸 返安定練球

甫獲全大運男單冠軍 回母校加強訓練 下月中赴印尼參加ITF巡迴賽 拿下全國大專運動會網球公開組男單冠軍張子隸,回安定國中練球迎接六月中旬挑戰。(記者盧萍珊攝) 拿下全國大專運動會網球公開組男單冠軍的張子隸,日前返回安定國中的網球基層訓練站,準備參加六月中旬在印尼舉辦的ITF巡迴賽,希望在國際職業賽事獲得好成績。 目前就讀台北市立大學二年級的張子隸,從十一歲開始接觸網球,國中時期遠從花蓮到台南就讀安定國中接受訓練,參加ITF國際青少年賽事屢獲佳績,二0二一年代表善化高中參加全中運獲得高男單冠軍、未來球星防疫盃全國青少年網球錦標賽A級十八歲男單冠軍,去年獲太平洋網基盃全國網球積分排名錦標賽男單亞軍,今年在Babolat盃全國大專網球排名錦標賽及剛落幕的全大運奪下男單冠軍。 張子隸在國內排名為全國第十一名,前十名都是職業選手,目前也邁向職業選手的目標前進,從高中畢業告別青少年賽事轉入職業賽。他表示,深刻感受體能的重要,目前每天除固定的打球練習外,也會加強體能重訓,把狀況調整到最好,六月中旬將赴印尼參加ITF巡迴賽事。 安定國中網球基層訓練站訓練出多位優秀選手。(記者盧萍珊攝) 安定國中網球基層訓練站目前有國小到大專院校以上選手共三十八位,在今年全中運表現相當出色,包括善化高中吳晉岱與曾子穎、余冠憲與古逸婷分別拿下高中混合雙打金牌及銀牌;善化高中黃政閔與吳伯宇為高中男子雙打銀牌;安定國中曾子淵與楊庭禾拿下國中男子雙打銀牌,另蔡和諺、黃政閔、吳晉岱、吳伯宇、陳孟謙、余冠憲、蔡承祐獲高中男子團體銅牌。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陶笛傳愛 長輩快閃喜樹獲掌聲

南區樂齡學習中心陶笛班阿公到喜樹國小快閃演出,小朋友坐在地上專注聆聽。(記者施春瑛攝) 南區樂齡學習中心陶笛班四名樂齡阿公日前快閃送暖,四人利用放學時間到喜樹國小校門口吹奏陶笛,讓小朋友及家長都被樂音吸引而駐足聆聽,並報以熱烈掌聲。 南區樂齡學習中心陶笛班班長黃金國,率中心學員李國良、林慈敏、蔡曉東,練了〈美麗的康乃馨〉、〈阿母的手〉、〈女人花〉三首好聽的曲目,於母親節前夕在課堂中及喜樹國小校門口,還有透過南區樂齡學習中心臉書直播等方式,用陶笛笛音傳遞愛,祝福媽媽與太太母親節快樂。 黃金國說,他是退伍軍人,年輕時長期保衛國家在軍中生活,在人生下半場想把畢生對另一半的愛表達出來,感謝她無私的奉獻。從事餐飲生意的李國良,雖然與太太每天朝夕相處,但表達心意的機會很少。四人在討論後,決定用行動表達,選在母親節前夕,用音樂表達對天下母親的祝福與愛。 日前他們利用放學時間到喜樹國小校門口演奏,正在等家長來接的小朋友就直接席地而坐,聆聽阿公們吹奏好聽的音樂,也有不少家長被樂音吸引,把曲目聽完才載孩子回家。 (記者施春瑛攝)

Read More

〈生活休閒〉南投梅子夢工廠 梅夢成真

信義鄉梅子夢工廠入口大型熊公仔迎賓。 台灣首家合法酒莊 以天然山泉釀造 讓每支酒說在地故事 圖文∕記者楊淑芬 南投信義鄉依山傍水,蔬果豐富,為了行銷梅子,農會成立了可愛的「梅子夢工廠」,背山面向陳有蘭溪,寬敞的園區,梅樹成林,還有好幾棟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建築,好吃好喝可以徜徉整天。 信義鄉海拔高,地形因素日夜溫差大,又有豐富的山泉,非常適合梅樹生長,是台灣的梅鄉;梅子曾經是台灣很重要的出口大宗食品,以出口日本為主,1990年代之後大陸低價搶走了市場,梅子一夕之間行情掉落谷底,信義鄉農會最早開發梅子加工,從外銷轉往內銷發展。 信義鄉的梅子夢工廠梅樹成林。 梅子夢工廠也是台灣第一家合法酒莊,2002年政府開放民間釀酒,取得第一張民營釀酒執照。酒莊用水是玉山山脈天然山泉水,水質甘甜、富含礦物質。逐年發展,以說故事的方式 釀出每一支酒,長老說話、山豬迷路、梅子跳舞……讓每支酒說在地的故事,也風靡無數消費者。2007年全台第一家民間酒莊與原有食品加工廠合併轉型為「梅子夢工廠」,他們以梅子打造一個夢,讓「梅夢成真」。   921地震是轉機 海角7號改變命運 1999年921毀天滅地大地震,幾乎震毀了山上的老房子,梅子夢工廠廠長張志雄說921之後,政府以921重建基金補助他們重建觀光工廠,目前園區內的好幾棟建都是以該補助加上農會的籌款改建而成,所以危機也是轉機。 921之後農會也與山上重災區的龍眼林社區合作,利用4到6月該地閒置的龍眼乾焙床,以傳統技法,材燒方式七天六夜低溫烘焙,烘焙碳燻出傳統烏梅,再經加工熬煮加入信義鄉農會的梅精,創造出高價熱銷的烏梅精強湯。張志雄強調步步危機,卻也是梅子夢工廠逐夢成真的每一步。 魏德聖的海角7號扭轉台灣本土電影的形象,也改變了梅子夢工廠的命運,廠長張志雄說魏德聖一直想在電影中尋找一支酒,意寓「喝醉了」的馬拉桑;雙方合作後魏德聖贈送信義鄉農會所有人每人5張電影票回饋,電影成功後,馬拉桑一夕暴紅,梅子夢工廠的營業額從原本小本經營的200萬,直接上跳一億元。 張志雄記憶中,海角7號成功後,訂單湧入,當時動員所有農會成員,整整三個月才消化完訂單;而且馬拉桑酒品已經開發到第8代,除了原來的微甜的小米酒,後來梅子、釋迦、鳳梨都曾經是馬拉桑的主角;馬拉桑酒還曾出口賣到日本。 至今在梅子夢工廠中,海角7號電影還不斷循環播放著,而魏德聖的人形立牌也矗立著,為梅子夢工廠推銷生鮮啤酒。 廠長張志雄親自教導手作DIY。 DIY手作 大人小孩開懷 梅子夢工廠門口有隻高大的機器人,是用退役的梅子加工機具為材料,請藝術家梁乃元打造出台灣梅子的守護神「阿米怒」。 信義鄉是布農族的原鄉,阿米怒布農族語代表「全部」的意思,也代表梅子夢工廠尋回台灣健康、傳統、養生梅產品的信念。 梅子夢工廠的守護神阿米怒。 梅花在寒冬怒放,花落結果,果實在4月已經六分熟,南投縣政府和梅子夢工廠每年都舉辦DIY活動,今年風雅的取名「春分一簍梅」,用一簍梅讓所有人親手作出可以珍藏一年的美味,手作時間從4月初至5月中。 4月梅子初熟,採6分熟的梅子製作脆梅,4月底7分熟以後用來做Q梅,直到5月初梅子已經8~9分熟了,用來釀酒和泡梅醋,在又搓又揉,又打又泡中,每一場活動都令大人小孩樂開懷。 幸福酒窖專藏狂野50烈酒。 幸福酒窖藏佳釀 品酒教室世界級 梅子夢工廠30多年的經驗,製酒設備非常完善,釀酒區都已經用機器自動化,可以控制溫度和溼度,無論品質與品管都很進步。 不管是釀製或是蒸餾,都要進入酒窖保存,梅子夢工廠有2個酒窖,石板酒窖和幸福酒窖,都令人大開眼界,石板酒窖以橡木桶為主貯放威士忌和白蘭地。每個巨大的橡木桶標上品名、釀製時間,許多橡木桶上還有參觀者簽名,大家把希望和期許都簽在桶上。 副廠長陳俊宏帶領眾人品酒。 幸福酒窖則以著名的狂野蒸餾酒為主,酒窖前有幅對聯「入此相信農會藏有佳釀,出此將知酒莊狂野多強」,走進儲酒坑道就聞到濃烈的酒香,坑道中有上百個高達250公升的大陶甕和30公升的小陶甕,利用陶甕能呼吸的特色,讓酒味愈陳愈香。 梅子夢工廠的專業品酒教室是台灣第二座與世界同步的專業品酒教室,具備先進功能配置,是學習酒類與飲料味覺、嗅覺分析與色澤觀察專業教室。 梅子夢工廠品酒教室是台灣第二座與世界同步的專業品酒教室。 每張桌子都有水槽,桌面上有燈光觀察酒的色澤度,副廠長陳俊宏為大家解說,品酒分為觀色、聞香及品嘗。品酒時間點非常重要,越靠近用餐時間感官會越清醒。最佳時刻建議是上午10點至12點、下午6點至8點。 取名為「長老說話伴手禮廳」有琳瑯滿目高達200多項的伴手禮。 柔水+狂野 伴手禮逾200項 推介二支酒莊代表性酒品,是12度的黃梅子酒「柔水」,在甜味中帶著梅子的香氣;和白色「狂野」50度蒸餾酒,這支烈酒,一樣以黃梅為主要原料,狂野連4年獲獎,拿到國內外大獎,其中以2021年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SFWSC)雙金牌最著名,為酒莊爭光,也為台灣爭強。 走一趟梅子夢工廠,當然不能空手而回,張志雄說從最早寥寥幾項產品,目前已經研發出梅酒、梅精、烏梅、梅糖、梅冰等200多項產品,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美容產品應有盡有。 幾年來也打進機場、誠品與新東陽等通路,張志雄說信義鄉地處偏遠,如果遊客不能親臨,也希望能吃到純正信義鄉在地的梅味。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永信國小家長會 一日遊聯絡感情

永信國小家長會在小琉球一日遊中,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與當地電動機車業結合,讓攜家帶眷委員們共乘電動機車遊島觀景,增進情感交流。(記者汪惠松攝) 永信國小家長會支持校務發展,出錢出力改善環境設備,獎勵比賽獲獎團隊,更舉辦小琉球一日遊,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降低汙染排放,與當地電動機車業結合,讓攜家帶眷參與的家長會委員們共乘電動機車遊島觀景,藉由戶外踏青相互支持增進情感交流。 永信校長吳博明表示,家長會成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歷任及現任會長、副會長、委員,在任內期間均不時關心學校大小事,遇有活動、節慶等也均積極參與,並贊助活動經費,尤其對學童參加地方、全國性田徑、管樂、跆拳道、游泳等體育運動及音樂比賽表現優異,亦均頒發獎金鼓勵。 家長會也扮演「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委員們平時雖多事業繁忙,但只要學校有活動都儘量撥空參加,例如迎新活動、班親會、管樂團成果展、社團才藝發表、運動會、學生畢業旅行、畢業典禮等活動,都可看到他們的身影。 家長會是學校的後盾,永信國小每個月最後一個週五,均邀集家長會長、副會長、委員們「午餐約會」,與學校教務、學務、總務、輔導各處主任共進午餐,委員們無拘無束進行經驗分享與互相關懷,除藉此交流聯絡情感,而學校如有需要家長會協助事項,也均邀請參與進行協調溝通。 在舉辦的家長會小琉球一日遊活動,包括會長楊宗洲、副會長蔡欣原、蔡偉聰、陳品潔、蔡桔焜等均參與,為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淨零排放政策,從事大進車業的蔡欣原也與小琉球路得寶電動機車商洽結合推動節能減碳,讓攜家帶眷參與的家長委員們共乘電動機車遊島觀景。 在觀景過程中,無論共乘電動機車、徒步,大家均相互照應協助,也藉由離島戶外踏青更加了解減少碳排放,守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並增進大家的情感交流。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他的姑姑九十歲

洪金鳳 那一次,同事小閔邀約到那瑪夏鄉賞螢,一行二十幾位成員,就在午後時光,搭乘遊覽車,從左營直達那瑪夏鄉。 同遊的旅客裡,有位看起來慈愛祥和的婆婆,經由小閔介紹,才知道那是他90歲的姑姑,每次安排旅遊行程,成員裡都有她,經過詳細瞭解,小閔才說他小時候爸媽都在上班,他和妹妹都在姑姑家,是姑姑一手將他們撫養長大的,姑姑沒出外工作,是家庭主婦,對他們視如己出,把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 不管生病或學校有事,都是姑姑在處理,所以他和妹妹長大後,都把姑姑視為另一位媽媽,有好吃好玩的都有算到姑姑一份,每次安排出遊,他都會帶著姑姑一起去,國內國外旅遊都是,他說只要她身體好,行走沒問題,出遊的行程裡一定有她。 看著小閔姑姑步履稍慢、髮蒼視茫,但表情溫和,談話溫順,不急不徐,待人以禮,我就明瞭一個家庭的女主人是怎樣的人,培育出來的成員就會是怎麼樣的人。 那次的旅遊,除了風景美、行程佳之外,我還體會到人性的溫暖與光輝,時不時就會想起小閔帶著姑姑遊玩的畫面,覺得很感恩。 前陣子,我想出國旅遊,循問小閔,小閔也說他想辦一團國外旅遊團,他問過姑姑要不要一同前往,姑姑說好,聽到這個訊息,我的喜悅之心又滋生,我想像未來他們出遊的畫面應該會呈現「老少同遊,青銀共賞」的溫馨場景,人生的美好境界莫過於子孝孫賢,親子共遊之樂。

Read More

登山受困合歡溪 四人獲救

四人登山隊攀登合歡北峰、西峰,途中謝姓隊員雙腿抽筋加上合歡溪水暴漲而受困求援,救難人員獲報前往搜救協助下撤。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一行四人登山隊二十七日攀登合歡北峰、西峰,預計由南投仁愛鄉翠華村華崗部落下山,但其中一名謝姓女隊員雙腳抽筋無法行走,加上合歡溪溪水暴漲因而受困,仁愛消防分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警察隊等單位獲報漏夜進行搜救,二十八日凌晨順利協助四人下撤,結束一場虛驚。 二男二女組成的四人登山隊,前天上午攀登合歡北峰及西峰,預計傍晚由仁愛鄉翠華村華崗部落下山,攀登行程超過十小時,由於合歡西峰及下切合歡溪的步道陡峭,其中五十五歲謝姓女隊員出現雙腳抽筋無法行走,又因合歡溪溪水暴漲,加上天色昏暗,四人不敢貿然涉過湍急溪水,決定對外求援。 南投仁愛消防分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警察隊獲報計出動五名救難人員前往救援,前晚十時多根據座標定位與四人接觸,救難人員架設繩索協助四人下撤,昨日凌晨平安抵達華崗部落,謝女評估身體狀況不需就醫,四人自行下山返家。 由於二十九日起受到瑪娃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天氣會變得不穩定,山區易有降雨與強風,消防隊也呼籲民眾儘量避免在颱風影響期間到山區、水域活動,確保安全。

Read More

糖友黃斑部水腫 未回診損視力不可逆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前(上)、後之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比較。中間水腫明顯減少(下)。 (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61歲陳先生是職業司機,罹患糖尿病20多年,3年前因視力下降就醫,被診斷為兩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經兩眼各3次眼內藥物注射治療,自覺視力回復便未再回診追蹤。近期因在監理站視力檢查無法通過,回醫院檢查才發現兩眼已因再度長期黃斑部水腫,視力嚴重受損。經多次眼內藥物注射治療,視力雖然稍有改善,但仍大不如前。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10名成人就有1位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1/10會併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為視力受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醫師楊嶺指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早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或影像變得暗淡,建議糖尿病患應每年定期進行視網膜篩檢。 目前治療黃斑部水腫主要使用眼內藥物注射方式,可選擇抗血管生長因子(Anti-VEGF)或類固醇。若注射療效不佳,或水腫不在黃斑部中心區域,也可使用視網膜雷射治療。如果合併視網膜前膜拉扯,也可考慮玻璃體切除手術。 根據國際大型研究,眼內藥物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的病患,通常一開始先每月注射,隨著水腫逐漸改善及穩定,可以慢慢延長注射的間隔,從間隔2個月至4個月不等。 根據基隆長庚眼科團隊的研究顯示,圍繞黃斑部中心的微血管保存越完整,越有可能快速延長注射間隔。相反的,若受損嚴重則可能需要更長期的密集的注射。楊嶺表示,有些病患治療幾個月後,以為視力已經進步或穩定,就不再回診追蹤治療,然而病情可能已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加重,待多年後再回來時,視力已經受到嚴重不可逆的損害。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前(左)、後之眼底照片比較。黃斑部黃色滲出物及眼底出血明顯減少(右)。(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由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注射藥物價格較高,有些嚴重病患甚至需較多次的注射,好消息是自今年2月開始,健保署已通過增加眼內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給付數量,在確認治療有效的前提下,每眼共可申請針數上限由原來的8針增加到14針,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Read More

男子左耳嗡嗡叫 險突發性耳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42歲男性,有次早上起床後覺得耳朵悶悶的、且持續有嗡嗡叫的聲音。就醫經聽力檢查發現其左耳有「低頻」的聽力損傷,逼近「突發性耳聾」,因此緊急開立高劑量的類固醇及相關治療藥物,兩天後的回診聽損恢復了,耳朵聽力也再次回到正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乃文表示,突發性耳聾的黃金治療期為1週,若有突然發生的聽力喪失、耳鳴,例如:金屬高頻音、蟬叫聲、嗡嗡叫的聲音、耳朵悶塞感、耳朵有進水的感覺、頭暈等,都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症狀,需及時就醫。 郭乃文表示,醫師會以口服或點滴的高劑量類固醇、血管擴張劑、或是耳內注射類固醇、高壓氧等治療,及時在黃金期間內搶救聽力。 針對為何會發生突發性聽力喪失,郭乃文說明,常見原因包含病毒感染、血管栓塞、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但最常見的其實是不明原因。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原因,才可歸類為不明原因的聽力喪失。 至於突發性耳聾會不會恢復,郭乃文表示,研究指出,不同族群的恢復程度不一。一開始聽力喪失越嚴重、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同時伴隨有頭暈或耳鳴、過晚就醫,聽力恢復狀態就會比較不如預期。相反的,如果是一開始聽力損傷輕微、年輕人、及時就醫,聽力恢復的機會及恢復狀態就會比較良好。 郭乃文建議,民眾如果耳朵突然出現不舒服,出現耳鳴、耳悶、聽力損傷等症狀,應儘早就醫並安排聽力檢查,以避免過了突發性耳聾的黃金治療期。另,突發性耳聾的患者飲食上建議清淡、少鹽,作息需規律及睡眠充足,以增加聽力損傷恢復的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