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性變壞疑失智 竟是老年憂鬱作怪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失智症也有假的!一名7旬婦人記憶力退化、食慾減少、晚上睡不好,對參加活動也失去興趣。就醫做詳細檢查發現,原來是老年憂鬱導致「假性失智」,經醫師開給新型的進口藥物治療2週,不但睡得比較好,情緒也穩定很多。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說,有時候「老年憂鬱」也會造成類似失智的症狀,但這並非真正的失智症,藉由耐心、適當的支持和治療,便能有所改善。假性失智症有5大特色,包括1.不注重個人儀容與服裝:患者可能不再關心個人的儀容和服裝,衣著開始出現不整齊或顏色黯淡;2.誇大認知功能缺損:患者可能會過分強調自己的記憶力或認知能力下降,但這種表現可能與客觀測試結果不符;3.在認知測驗中直接放棄:「不知道」可能成為患者常見的回答,即使在能回答的情況下也選擇放棄;4.過度專注於身體不適:患者可能會過分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經常擔心生病並頻繁要求進行醫學檢查;5.功能喪失無明顯醫學原因:表現出的認知或功能喪失,在醫學檢查中往往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張俊鴻指出,假性失智其實就是老年憂鬱,跟一般年輕人的憂鬱不太一樣。治療假性失智症時,有3個常見治療重點,分別是心理治療、血清素藥物、經顱磁刺激(TMS)。在治療假性失智症時,結合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創新的腦部刺激技術,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幫助患者擺脫老年憂鬱的同時,也讓家屬得以放心。

Read More

抗肝癌23年 72歲男圓半馬夢

王姓男子罹肝炎抗肝癌,治療23年不鬆懈,不但身體康復,還一圓半馬夢。(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2歲王姓男子是慢性B肝患者,曾兩度遊走鬼門關,一次急性發作合併肝功能代償不全,一次確診肝癌,幸好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康復,去年10月重返最愛的馬拉松賽,完成跑半馬夢想。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副院長黃仁杰稱讚,王男23年來從未缺席回診追蹤,並配合治療,如今看到他身體康復,還能跑半馬,堪稱「肝炎患者模範生」! 家住彰化的王姓男子,23年前因肝指數異常,原在彰化的診所就醫,GPT隔日從300飆升到700,緊急轉院卻因情況嚴重被拒收,最後至中港澄清醫院治療,由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仁杰收治,經抽血檢驗確認是,B型肝炎引起,住院治療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穩定控制慢性肝炎,爾後23年來持續往返彰化與台中定期追蹤。 黃仁杰表示,慢性B型肝炎若抽血GPT數值超過正常上限5倍,就稱為慢性B型肝炎合併急性發作,有少數病人不幸快速轉變成猛爆性肝炎,也會出現黃疸、凝血功能異常,病人若出現疲倦、胃口不好,甚至眼睛變黃,或是小便變成濃茶顏色,就得盡速就醫。 王男5年前回診檢查中,經腹部超音波發現肝癌,所幸因及早發現為第1期,當時腫瘤僅2公分,立即安排手術治療,由一般外科醫師吳明哲執刀,手術順利復原良好,術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至今,並且規律每3個月回診追蹤,情況穩定未再復發。 如今王男康復後,更珍惜健康可貴,分享退休後生活,養成早睡好習慣,最大興趣就是慢跑,參加馬拉松賽事,日前更完成了跑半馬的夢想,他也藉此鼓勵病友要配合醫囑、定期追蹤,才能重拾美好生活。 72歲勇爺罹肝炎抗肝癌,回診治療23年不鬆懈,如今身體康復更一圓半馬夢。 (記者陳金龍攝) 黃仁杰強調,引起肝炎的主要原因,和長期喝酒、病毒傳染、濫用藥物等都有密切關聯。所謂的肝病3部曲,指的就是從肝炎、肝硬化,最後演化到肝癌的進程,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即使肝發炎也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追蹤,被診斷肝癌常常都是晚期了。呼籲民眾,B型或C型肝炎患者,應定期每6個月追蹤1次,肝硬化及肝癌痊癒的患者更要每3個月定期檢查,即使發現癌細胞,也能即時在腫瘤小於3公分就盡速治療,有利預後,保護肝臟健康。

Read More

今年本土首例 30多歲男染麻疹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9日發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麻疹本土病例,籲請民眾提高警覺,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年國內首例麻疹本土病例,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2月12日發燒,次日因發燒未退至醫院急診,返家後持續發燒並伴隨咳嗽、喉嚨痛等症狀,2月15日因發燒且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後,經通報檢驗確診,當日即安排入住隔離病房,目前續於隔離病房住院中。 因個案於暴露期間無出國史,故研判為今年首例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調查中。衛生單位已立即展開各項調查與防治工作,將持續追蹤接觸者健康情形、調查個案於醫院就醫及其他公共場所之接觸者,並積極進行相關防治工作。 羅一鈞表示,目前掌握接觸者為同住家人4人、非同住家人2人、就醫接觸者193人,共計199人,最晚監測至3月4日。另個案可傳染期間有公共場所活動史,提醒曾於附表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2月29日),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說明,我國自2020年迄今,累計共4例麻疹病例,年齡為20至30多歲,2例為本土病例,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泰國及土耳其各1例),最近一例本土病例為2022年9月確診。 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 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民眾出國期間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Read More

〈中華副刊〉洗衣記事

■李中翔 洗衣機的話匣子一開 舌頭,便狹著大量口水開始攪動 漩渦製造命題 一些鈔票的哭喊,卻被拉鍊下了封口令 洗衣機洗淨的魂魄,也真被春夏走過 讓沉默的口袋去時光穿越 兩袖之內 有一些化學藥劑的嘀咕 在秋日我只收穫了結實纍纍的毛球 那日的午後 我遍尋不著數張紙鈔,在衣物的隔間 翻找著 用怒氣逼迫口袋嘔吐 我遂有了如雪花紛飛的成對的哀傷 我將 軟弱的襯衫,排除在靈魂的縫口外 且順著記憶的縱深垂降 冷冷看著一條蔚藍的河川 被抽出,東西向的在目中攤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