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足畫家聯展 展現生命之美

童綜合醫院展出「毅力口足畫家繪畫聯展」,8名口足畫家共36幅作品,昨日帶著民眾參觀畫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地下一樓轉角藝術空間展出「毅力口足畫家繪畫聯展」,6日舉辦聯展開幕活動,展出謝坤山、陳世峰、童福財、林宥辰、廖瑞金、張家勳、曾啟雄、簡榮男等8位口足畫家共36幅作品,口足畫家們也帶著家人一同蒞臨參加聯展開幕典禮。 每位口足畫家都有其奮鬥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感人、向上的特別意義,例如代表致詞的謝坤山,16歲時因觸及高壓電導致雙手及右小腿截肢,右眼還失去視力,但克服困難以口代手,自學素描並拜入吳炫三老師門下,秉持「我從不看見自己失去的,我只珍惜我還擁有的」的理念向前邁進。 陳世峰畫家在14歲時誤觸高壓電造成雙臂截肢,以「我還在呼吸,我還有一口氣在」信念支撐,他不僅畫得一口好畫,而且還會騎車、開車與浮潛。 簡榮男畫家,19歲因意外導致全身癱瘓,身陷低潮關在家中3年,但他決定走出逆境,重新學習電腦相關知能,擁有一技之能可以工作賺錢之餘,接觸學習口足繪畫,雖然過程艱辛但不放棄,也希望能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更多人。

Read More

違規蘇丹紅辣粉 食藥署網站可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蘇丹紅食安風波未歇,食藥署6日指出,市場擴大檢驗累計11批蘇丹紅違規、5批檢驗中,預計8日前完成檢驗;國內多家業者遭波及,食藥署網站亦設相關專區提供民眾查詢使用問題辣椒粉的國內產品。 新北衛生局近期查獲「保欣企業有限公司」自中國「河南省三禾藥業有限公司」進口的紅辣椒原料檢出蘇丹色素3號,違反不得檢出規定,流向全台多家下游業者,零嘴蝦味先、豬肉乾等也受害。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6日表示,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擴大回溯,抽驗21家問題廠商去年12月11日前輸台中國大陸辣椒粉,已抽驗59批,11批檢出蘇丹紅色素,5批檢驗中,其餘正常。預計3月8日前完成檢驗;待完成64批檢驗後,「不敢打包票市場就完全沒有問題」,將繼續努力稽查。 高雄市「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佳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2公司實際營業地址相同,輸入中國「KAVIN SHIPPING LTD」辣椒粉,8批檢出蘇丹紅色素,其中津棧公司7批,佳廣公司1批。全案已由高雄地檢署偵辦中。 林旭陽說,使用保欣公司輸入的含蘇丹紅辣椒粉,共計24家下游業者,相關產品已下架及封存5萬5696.9公斤;使用津棧國際貿易及佳廣國際貿易輸入的含蘇丹紅辣椒粉,下游業者相關產品下架及封存6萬6891.5公斤。截至3月5日,共計下架及封存12萬2588.4公斤。 林金富說,食藥署已設置「辣椒粉檢出蘇丹色素不合格專區」,可查詢包含違規業者、不合格原料報驗案號與效期、檢驗結果日期、原料及相關產品下架回收及封存總量、使用不符合原料下游業者名單、產品名稱及相關資訊,讓資訊透明化。

Read More

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接種 首日逾8千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自5日開放全民接種,疾管署統計,首日接種8350人,為近兩個月(1月11日以來)單日新高,顯示有帶動打氣,目前剩餘公費流感疫苗5.6萬劑。 疾管署表示,5日單日接種8350人,為近兩個月(1月11日以來)單日新高,其中擴大對象19-49歲接種6188人,占74%;原本的公費對象2162人,占26%。 疾管署表示,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後,除了擴大對象是單日新高,原公費對象在春節後原本每日約1千人接種而已,但5日有2162人接種,也是春節以來單日新高,顯示開放全民接種亦有帶動長者幼兒等原本公費對象的打氣。 疾管署表示,類流感疫情下降但仍處高原期,且為6年同期最高;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同時,另近兩週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通報件數增加,且多為校園群聚,檢出以流感病毒為主,開學以來共計已有45起校園流感群聚,為去年同期3倍,須防範疫情於校園中傳播。 疾管署呼籲,近日溫差變化大,適逢流感影響期間,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Read More

麻疹傳染力強 初期症狀像感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我國出現麻疹疫情,台北市衛生局6日提醒,麻疹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前驅症狀包括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在前驅症狀3至4天後便會出現紅疹。呼籲相關接觸者如有疑似症狀,主動與衛生單位聯繫安排就醫,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3月5日,國內累計麻疹確定病例7例,含5例本土病例及2例境外移入,感染來源為馬來西亞。 北市衛生局表示,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感染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由於潛伏期長達18天,經衛生單位疫調後公布感染者公共場域足跡,足跡重疊之接觸者應自接觸日起健康監測18天。 麻疹的初期症狀與感冒很像,前驅症狀包括發燒、鼻炎、結膜炎(畏光、流眼淚、眼睛發紅)、咳嗽等,在前驅症狀3到4天後會出現紅疹,紅疹通常先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和四肢,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接觸者如有疑似症狀請主動與衛生單位聯繫安排就醫,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北市衛生局指出,目前我國北部地區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哈薩克、衣索比亞等國家有麻疹疫情,民眾至相關地區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及旅遊史。 目前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北市衛生局建議,幼兒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應分別接種1劑公費麻疹、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疫苗(MMR),且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幼兒至麻疹流行國家;一般民眾(特別是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如計劃前往流行麻疹地區,可在出國前2至4週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評估是否需要自費接種MMR疫苗;如為自然感染免疫者,則不需再施打疫苗。

Read More

港醫高壓氧傷口照護中心啟用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成立「高壓氧暨先進傷口治療中心」,6日舉辦啟用典禮,郭昭宏院長表示,南高雄地區缺乏醫學中心,過去有高壓氧治療需求的病患需舟車勞頓到北高雄的大型醫院就醫,為此,港醫購置高壓氧艙啟用後民眾可減除就醫的南北奔波,於南高雄即可接受千萬級的高壓氧治療。 港醫指出,高壓氧可以快速提高體內含氧量度並促進血管生成,使缺氧的不健全組織活化起來,臨床上因而能幫助傷口癒合與組織修復;以手指遭機具壓砸傷為例,受傷後血液循環損傷嚴重,後續易造成腫脹及壞死,甚至有截肢的風險,除了緊急手術外,術後搭配高壓氧治療不僅可以挽救更多受損組織,也能加速傷口癒合。 整形外科劉宗憲主任介紹儀器時表示,HAUX多人用高壓氧治療艙為國內各大醫學中心主力機型,艙體為德國製原裝進口,除可用於氣體中毒,傷口輔助治療、突發性耳聾等,也可視情況加壓至更大壓力治療潛水伕病或急性空氣栓塞。 副院長黃書鴻提及,新式機型搭載清晰即時監看與雙向溝通系統,改良式沙發治療椅與高階影音娛樂設備也提高療程滿意度。中心內更匯集多種傷口治療儀器如Emoled醫盟傷口光療燈、威力秀雷射治療儀、傷口震波治療儀等,也導入智能化個案管理系統,病患在家即可藉由照片與團隊溝通傷口情況,未來更可配合健保署的「在宅醫療」政策,大幅提升就醫可近性。

Read More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調理轉骨 掌握黃金關鍵期

「轉骨」是台灣特有的民間說法,一般指的是青春期從兒童轉入成人的過渡時期,此一期間生殖系統漸發育成熟,伴隨第二性徵出現,同時有生理、心理及行為各方面的變化。「轉骨」偏向於青春期的發育,生長加速是青春期的特徵,這階段身高突飛猛進最多1年可長高12公分,女生大約6-8公分,而男生大約8到10公分。傳統概念中,女孩子初經,男孩子變聲標誌著進入成長關鍵時期,惟研究指出,大多數女孩初經發生在成長巔峰期之後。如果等到月經來潮才想要求助中醫,可能已經錯失了最佳時機,但是過早使用轉骨方,很可能適得其反。 中醫轉骨的原則以健脾補腎、疏肝理氣為主,成長的過程中,脾、腎為兩個最關鍵的臟腑,脾胃主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脾胃不好,成長自然會受到影響。青春期由下視丘分泌的生長激素,對於小孩長高非常重要,與中醫的腎氣概念有關。中醫認為,腎氣的豐盛與健康與否,對身體的生長和發育有著關鍵作用,腎氣的不足可能導致生長遲緩或長不高。 男女轉骨處方大有不同,轉骨方不是一體適用,要依不同體質辨證論治。女生偏重補血調經、調整女性生理及胸部發育,男生偏重補氣及加強骨骼成長。孩子從兒童期「轉骨發育」而順利「轉大人」的過程不僅在長高而已,更可以藉由中藥達到以下目的:1.促進生長發育;2.強壯體格;3.優化身材比例;4.調整臟腑功能;5.改善體質。青春期透過轉骨調理體質是相當重要的時機點,如能把握黃金時期,將能使體質改善至較佳狀態。 針灸與中藥同時雙管齊下,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刺激生長點,提升成長速率,幫助長高三穴位,包括百會穴:為督脈穴,可以提升陽氣,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湧泉穴:為足少陰腎經的穴位,強化身體機能,促進腎氣充沛,刺激生長板,加強生長發育。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補脾健胃,促進消化吸收。 孩子在青春期來臨前就出現第二性徵,出現性早熟的現象,會讓生長板過早閉合不利成長。如果不希望孩子的青春期太早啟動,家長們要留心以下關鍵事項:1.均衡營養,多補充鈣質;2.不要太早給予孩子藥膳補品;3.避免油炸食品及精緻澱粉;4.充足睡眠勿熬夜;5.多做「縱向運動」如跳繩、打籃球等運動。 中醫轉骨方的使用時機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相當關鍵,掌握成長黃金時間點,建議尋求合格的中醫師諮詢並依照個人體質進行中藥調理。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蘇惠靖)

Read More

暴走工程師險離婚 AI揪憂鬱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運用AI科技檢測輔助,90秒找出憂鬱症。(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5歲半導體工程師小許(化名),長期承受高壓工作,累積不少負面情緒,最近經常在公司和同事起爭執,回到家又常對老婆破口大罵險鬧離婚,加上開始出現睡眠障礙,在家人建議下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運用AI科技檢測輔助,90秒找出憂鬱症。 收治案例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小許就醫時只希望醫師能改善睡眠問題,因此,先請他填寫「病人健康狀況問卷」,自評主觀分數顯示處於正常區間,加上問診過程中患者一直自我感覺良好,於是進一步使用AI輔助「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協助診斷,結果卻顯示腦波壓力指數(10分)已遠遠超過他主觀感受的情緒壓力反應。 經過深入問診及評估,診斷小許罹患憂鬱症,溝通後同意接受藥物治療並搭配紓壓技巧訓練,再加上調整生活作息及家人支持後,目前憂鬱及失眠症狀大幅減輕,生活回歸正軌,也找回良好的職場表現。 楊聰財表示,根據世衛調查顯示,全球有超過3億人飽受憂鬱症影響,占總人口比例的4.4%,顯示在當前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心理健康問題正悄悄侵蝕著現代社會的健康基礎。台灣憂鬱症的患者粗估超過2百萬人,但仍有許多人因缺乏病識感未就醫及治療,恐對生活、工作和家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楊聰財說,過去傳統心理健康或精神疾病的臨床診斷較依賴患者的主觀陳述,若患者病識感不足,甚至會出現醫師診斷後,患者並不相信結果而拒絕服藥或自行停藥浪費醫療資源。 所幸隨著AI科技發展,國內大型科技公司開始投入醫療科技產業,將AI實踐在疾病輔助診斷當中。楊聰財說,「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收集腦波大數據,透過新進機器學習演算法處理腦波信號後,再利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進行分析,透過記錄90秒腦波訊號(EEG)並加以分析,就能提供客觀可量化的壓力評估指標以及直觀的壓力數據分布圖,除了能幫助醫師更精確診斷外,也使提高患者信任度及服藥順從性,尤其適合經常感到孤獨的老年人及A型性格的人使用。 楊聰財提醒,憂鬱症的成因複雜,容易導致負面情緒攀升、能量不足及睡眠障礙等,若沒有積極就醫診斷及治療,嚴重恐影響身心健康,甚至生活品質,若發現身邊親友有憂鬱症傾向,應盡快陪同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 嬤恢復佳

醫師陳則瑋說,「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術」是瓣膜性心臟病高危患者的治療新選擇,免開刀改善預後。(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8歲謝姓阿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年前因肺炎住院治療,合併急性肺水腫惡化,導致呼吸衰竭。檢查發現病人心臟二尖瓣膜有連枷式脫垂併嚴重二尖瓣逆流,考量其高齡及各項共病,手術風險過高,決定採行「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術」,術後恢復良好,立即脫離呼吸器,現定期回門診追蹤,健康狀況維持良好。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陳則瑋說,心臟衰竭的典型症狀表現為「喘」、「腫」、「累」等,各種成因需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及相關診療等過程確認,再給予適當處置;冠心病、三高、心律不整或嚴重瓣膜性心臟病,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以二尖瓣嚴重逆流來說,若是合併心臟衰竭,很可能惡化至需住院治療,愈晚介入治療預後則愈差;根據美國近期統計,整體死亡率5年高達5成。 他說,嚴重瓣膜性心臟病標準治療方式包含心臟衰竭用藥、傳統手術及經導管修補術。為減緩嚴重的三尖瓣逆流心臟衰竭造成的水腫,標準治療常需搭配利尿劑,而使患者在腫脹與如廁之間穿梭,大大影響生活品質。若是進行手術的風險較高、不適宜或不願意開刀患者,以往會持續以藥物控制,但藥物治療效果仍然有限。隨著儀器的改進與大規模研究的證實,經導管二尖瓣膜與三尖瓣膜修補術是現今導管治療的新利器,近幾年已獲得歐盟和美國標準規格認可,手術成功率逾9成5,大幅改善症狀,對預後有幫助也提升患者生活滿意度。 陳則瑋表示,高齡者或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肺疾病等多重合併症患者,都是手術高風險族群。針對不同患者的各種狀況,心臟內外科團隊會詳細整體評估,並和患者充分討論後,共同決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中華文薈〉真的,十年樹木就拔高了!

上圖:《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新書發表會中,廖玉蕙老師推薦本書。下圖:書中主角現身,左起蔡永強、許靜宜、黃淑偵、陳麗明、須文蔚、宋裕、徐千惠、梁淑玲。 (時報文化提供) 須文蔚‧臺師大文學院院長 編輯團隊在《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時報文化)的封面上種下一棵樹,批閱書中的故事,有關樹木的象徵,在心頭縈繞,油然想起曾與楊牧老師的對話。 東華大學文學院和管理學院之間植滿了小葉欖仁,從大草原綿延到學人宿舍,約有一千米的綠色隧道,天寒時慢慢落葉,不疾不徐。某個春日會突然萌發滿樹新芽,隧道突然翠綠亮起來,樹枝又默默抽高。 我們日日在樹下疾走,趕著上課、開會或借書,不知道小葉欖仁的身姿變貌。記得楊牧老師2014回學校參加舉辦「春天讀詩,讀楊牧」活動,穿過小葉欖仁的樹林時突然對我說:「真是十年樹木!」  這簡約的一句話,透露出他參與建校時,從一片甘蔗田,開墾出一座大學,而他曾見證的小樹苗,十數年經過,撐過強颱與風雨,交織出一片高大茂密的林子。大自然總是無語,俯視著一座學府中的人們,如同楊牧在〈仰望〉中曾表白:   然則高處或許是多風,多情況的 縱使我猶豫畏懼,不能前往 想像露水凝聚如熄滅的燈籠 鳥喙,熊爪,山豬獠牙,雷霆 和閃電以虛以實的聲色,曾經 在我異域的睡夢中適時切入——   顯然當時接任院長的楊牧知道興辦大學有複雜的人事糾葛,甚至不免有權力的傾軋,所幸故鄉山林中的生靈慰撫了他,讓他勇於承擔,將心力貫注在樹木與樹人的志業上。記得他悠悠說:「十年可以樹木,百年方能樹人。」 是啊!教育的影響要百年或是更長?怎麼不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心驚、畏懼與忐忑?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以樹為封面,是催生這本書的曾文娟總編的發想,這本記錄十多年陪伴高中國文學科中心老師發想教案,乃至我自己教學實踐的故事,確實還沒能蔚然成林,種一顆綠樹在封面上,真是恰當不過的了。  另一個與樹木有關的意象,來自十年前出版的詩集《魔術方塊》,請黃寶琴 設計封面和內文。寶琴讀完整本詩稿,在內文空白處植入了許多的樹枝,有些枯枝太搶眼了,和文字競爭著讀者的目光。 我問寶琴為何有那麼多樹枝? 她笑說:「須老師,我覺得你的文字裡有很多漂流木?」 於是我就放任這些漂流的枝幹,流過整本詩集。 一年前,在寒風中,到榮總的安寧病房去探望抗癌的寶琴,知道是最後一面,她還勇敢地說笑話,回憶幫我設計過的三本書,她最喜歡的還是《魔術方塊》。 一年後,我抱著《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書稿 ,因為耳疾住進榮總。抱著放下一切研究、行政和教學的工作,聽醫生交代,不能躺著,鎮日深呼吸與練氣,慢慢修整這十年來起伏的心情,回溫在課堂上與營隊中體會的熱情,美術設計許晉維在書稿中也巧合地安插了若干的枯樹,讓我不自覺想起寶琴的身影,種種神奇的緣會提醒我,小病不算什麼,還能寫作,就該安然在醫院雜亂的送藥、點滴、量血壓與檢查中,一面讀著沈從文,一篇篇慎重的改寫與校對。 會寫下這本書,固然源於自身熱愛文學,又沒受過任何師資培育課程,取得博士學位後,站在講台上,總是惶恐與緊張。有機會擔任高中國文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培訓營隊的輔導教授,十三年之間,所得覺得比付出多,在教育改革的激流中,總該有人為現場認真與充滿創意的老師造影。 記得在2017年8月,有鑑於108課綱修訂時國文課綱出現的爭議,我曾寫下〈再見!孔孟老莊李杜─十二年國教語文領綱爭議懶人包〉一文,引發了各界關注與討論。當課綱制訂,塵埃落定,究竟在教科書編輯、中學課堂或是大學教室,文學該如何教?成為一個更重要的課題。 感謝廖玉蕙老師為本書寫推薦序,在2017年的論戰中,一直記得廖老師的主張,古板的、記誦的與不夠生活化的文言教育,扼殺了學子的生命力。其實寫作這本書,我期待與玉蕙老師對話,我不認為文白可分,文言非常重要,當時我們可能一度猶如在緊繃的弦上,但隨著我寫專欄,玉蕙老師數次在對話中,鼓勵我寫下去,給我舒緩的力量,我更能放下心中雜念,返回文學教學的現場,採訪與觀察,期待也寬解玉蕙老師的憂慮。 在《怦然心動的文學課》出版的短短一段期間,我交換到許多朋友的回憶,原來有那麼多精彩的老師,啟蒙了當今重量級的文化人。黃國珍老師回憶國中老師張遠功,老先生講沈復的〈兒時記趣〉時,大概是回憶起故鄉的童年生活,突然眼眶泛紅,淚水頑強的掛在眼角。他說:「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課文背後不屬於知識,卻更為深刻而巨大的東西。雖然已是下課時間,胸口卻還在怦然。」 朱亞君總編輯也回想起17歲時,聽瞿秀蘭老師講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亞君追憶老師說:「孩子們啊,我們為什麼要坐在教室裡讀李白,我們該去碧潭,我們該坐在小船上,我們就讓風揚起,讓狂風吹亂我們的髮,我們要大聲地唱。唱那過去的時光已經不可能挽留,黑暗的社會如此不公,但我們還是要有飛上青天去攬明月的壯志。」如此詩意盎然的授課,讓人聯想起起美國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選定四月結束他在哈佛大學的教授生涯,在哈佛大禮堂講最後一課時,一隻美麗的知更鳥停在窗台上,不停地歡唱著。桑塔亞那出神地看著小鳥。許久,他轉向聽眾,輕輕地說:「對不起!各位,失陪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轉身,哲學家就悠悠邁向教室之外。  黃國珍與朱亞君記憶中國文老師的啟發,能跨越30到40年,依舊深深影響學子,原來國文課不僅僅是讓學子記得生難字、作者、題解等,更重要的是老師與學生故事交換故事,生命感應生命的歷程。 書寫《怦然心動的文學課》其實更期待家長能夠關注閱讀與文學教育。《親子天下》2022全台閱讀力大調查中詢問:「實施108課綱之後,大型考試的題目會增加很多敘述的文字,一份考卷估計有五千到一萬字。請問您會不會擔心小孩考試時看不完或看不懂考卷?」有六成五的家長擔心孩子看不懂各科的考題。在閱讀力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我希望這本書是給家長們的望遠鏡,當中學國文課的時數一直減少,因此教師、學生和家長如能掌握有限的時間資源,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包括表達、思辨甚至專題研究的能力,需要更多新的觀念與共識,而家長更應當多支持願意創意開發新教案的老師們。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更是一本挑戰「文學課」該如何教的書,國文課中不應只膠著在語文層面,應當包含文學、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思考,更毋庸侷限在一時一地,既然新課綱要求探究式閱讀,古今中外的文本,各種文類的作品應當都能進入課堂。書中提供「讀劇工具箱」的設計理念,線上公益「Young文學國文起手式」的課程介紹,期待新潮的影音文學課,能讓文學教育無遠弗屆,感動臺灣不同角落的學子。 在新書出版後,我以自身典藏的李錫奇版畫〈夏之影〉印製藏書票,贈送給有緣的師長友們。〈夏之影〉流動著都是陽光、綠意與生長的嚮往,如同宇文正在推薦文中所說:「這是一部令人驚喜的國文教學『祕笈』,充滿了創意、行動力、對學生的愛。讓我們知道,在這片土地上各個角落,有那麼多聰明、溫暖的老師,努力的打造創新的課堂,陪著孩子腦力激盪,沉吟、反思,打開他們的視野,關懷我們所處的社會,愛上閱讀,愛上文學,以文學安頓身心。」 是啊!世界如此荒涼,還好有文學能讓人們安頓身心! 須文蔚簡介 詩人,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文學院院長,臺灣中文學會理事長,宜蘭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教育部邁向數位平權推動計畫團隊主持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教育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國語文學科中心輔導教授。 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博士。 創辦台灣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集結創作與評論在《觸電新詩網》。 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研發長、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華文文學系主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楊牧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創世紀》詩雜誌主編等。 曾獲得國科會89年度甲種研究獎勵,國立東華大學101學年度延攬及留任國內外各類頂尖人才學術獎勵、102、104學年度研究優良教授,以及兩屆全校教學優良教師。 出版有詩集《旅次》(創世紀)與《魔術方塊》(遠流);文學研究《台灣數位文學論》(二魚)、《台灣文學傳播論》(二魚);報導文學《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時報文化)、《怦然心動的文學課》(時報文化);合著《臺灣的臉孔》(遠流)、《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遠流);繪本《月牙公主》(秀威少年);主編文集《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想念楊牧》(時報文化)等。

Read More

冷凍消融腎腫瘤 10餘年未復發

病友郭先生(中)就醫意外發現3.5公分腎臟腫瘤,接受北榮冷凍消融術治療後,多年恢復良好,6日出席記者會分享治療經驗,感謝放射線部團隊。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73歲郭先生在61歲時意外發現右側腎臟有一個3.5公分的腫瘤,周遊各醫學中心後在台北榮總接受冷凍消融術治療,隔天即出院,術後腎功能維持正常迄今,去年12月磁振造影檢查顯示,腫瘤明顯變小且無顯影,表示完全壞死。 北榮放射線部主任邱宏仁表示,為便利癌症病人就醫,提供客制化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服務,特別整合多專科團隊,成立「先進微創介入診療中心」,設置諮詢門診,自2010年引進冷凍消融術至今已施行超過600例。 收治郭先生的北榮放射線部介入性診療放射科主任沈書慧醫師表示,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是在影像工具的導引下,將各種物理能量導入腫瘤,達到滅除局部腫瘤組織之治療方法,包含氬氦刀冷凍消融術、熱射頻治療、微波治療與奈米刀治療等皆屬於微創介入性治療。 以「氬氦刀冷凍消融術(簡稱冷凍消融術)」為例,是在電腦斷層導引下,將冷凍探針經過皮膚插到腫瘤組織中,冷凍探針在針尖可形成一圓型的超低溫範圍,當溫度低於-20℃即可造成細胞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透過氬氣在針體內腔急速壓縮,瞬間使局部溫度降低到零下160℃。腫瘤組織降溫後,細胞內和細胞外迅速形成冰晶,導致腫瘤細胞破裂。整個過程皆在影像監控中,確保腫瘤完整被冰球包覆,不損傷正常組織。治療後恢復時間快、副作用小,並具有潛在可以刺激抗體生成的效果。 沈書慧強調,冷凍消融術一般來說對於4公分以下的小型腫瘤,可以達到跟手術相當的療效。與傳統手術比較,侵入性較小,沒有傳統的開刀傷口,身上只會幾個針孔;恢復時間很短,疼痛也較輕微,通常在治療過後即可正常活動,隔天就能出院。 邱宏仁表示,北榮放射線部自2010年引進冷凍消融術至今已施行超過600例,其中以腎臟腫瘤為大宗,占60%,其餘包括後腹腔轉移性腫瘤、肝臟腫瘤、肺臟腫瘤、與骨骼系統腫瘤等等。經過數年臨床經驗已驗證,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兼具微創與有效性,在適當的術前評估與多專科團隊的合作之下,可以與手術與放射線治療互補,作為替代療法,造福更多癌症病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