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紀錄片獎 13優選影片出爐

公開提案評審團、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新聞局長張愛晶、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穎儀與優選影片創作團隊合影。 (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二0二四新北市紀錄片獎」年度優選作品十七日揭曉,為期三天的公開提案活動,比照國際紀錄片提案形式,讓參賽團隊與觀眾感受提案現場緊張氛圍,培養提案說明與答詢能力,二十九組入圍團隊角逐十二部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與一部齊柏林環境紀錄片獎名額,優選影片將獲得新台幣三十五萬元拍攝基金。 今年總計徵得一0六件拍攝提案,評審團代表林靖傑導演表示,提案大會帶給評審和所有參賽者一個交流的舞台,評審在會中所提出的當頭棒喝,不是否定或為難,而是評審團給創作者的愛,希望大家能夠重新省思創作的初衷。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穎儀也說,今年度環境紀錄獎有高中、大學、研究生、社會人士都來參加,關注議題從動物、生態到空汙,希望能夠藉由獎項的鼓勵,讓更多人關注環境的議題。 副市長劉和然出席優選影片發布會時表示,每一年都很期待,藉由參賽者們、各位紀錄片創作者們的視角,記錄並探索台灣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真實故事、不同人物的生命歷程,讓大家關注、省思這些議題,看見台灣紀錄片蓬勃發展站上更多、更廣闊的舞台。 新聞局長張愛晶表示,「二0二四新北市紀錄片獎」預計十月下旬舉辦頒獎典禮公布今年度新北市紀錄片獎前三名的得獎者,得獎者各別將再獲得新台幣十萬、八萬、六萬元獎金,所有優選影片也將在「新北市國際紀錄片月」進行首映。另外,新聞局與長榮航空獨家合作的「新北天際影展」也將在五月份再度啟航,推出新一季的放映片單,更規劃同步在LINE TV平台上架,讓新北市紀錄片獎在廣闊天空與網路世界共同翱翔。

Read More

北市修法 申請使用公有土地要多注意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北市水利處十七日表示,因法規修正,提醒民眾要多留意,現在向市府申請使用公有土地,比起以往的程序,還多了一個步驟需要辦理公證,民眾申請前要了解相關程序,才能確保自己的權益。 水利處雨水下水道管理科指出,臺北市轄區範圍內有不少由水利處管理的市有土地,就座落於民眾日常生活可接觸到的環境周邊。以往針對這些市有土地的民眾申請案,若具公益性、公共性或是短期使用而無續約需求,水利處則依「臺北市市有公用房地提供使用辦法」辦理審認。 下管科說明,針對使用公有土地,因北市財政局考量其訂定的內容在實質上多數屬於私法契約,因此比照國有公用不動產出租的契約性質,以簽訂私法契約為原則,將自治規則之名稱修正為「臺北市市有公用不動產提供使用辦法」,增加應辦理公證事宜(含共同負擔費用)相關規定,今年二月一日起,新申請案件已開始適用新制規定。 新法規已經上路,為避免增加申請的期程,水利處特別提醒民眾,申請公有土地前,一定要先了解相關適用條件,也就是要符合公益性、公共性,或是短期使用而無續約需求的使用條件,也要備齊相關的申請文件,而且審認通過後,還要再辦理公證,才能在申請過程中確保自身的權益。

Read More

北市創共用臨停區 4類車可用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因一一二年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新制上路後,計程車、貨車等車輛臨停需求更難滿足,經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與計程車、貨車公(工)會、復康巴士業者及專家學者座談後,除檢討長度達一百五十公尺以上之連續禁停紅線路段部分改為禁停黃線,更推出全台首創「共用臨停區」政策,計程車、貨車、復康巴士、長照車輛等車種皆可臨停。 台北市交通局十七日表示,領先全台首創「共用臨停區」,係考量本市道路空間有限,若各車種(計程車、貨車、復康巴士、自用小客車及機車等)均要有專用車格,恐無法滿足需求,考量公共服務性車輛服務特性需在路邊停靠上下客及裝卸貨,較難以路外停車場替代,爰規劃「共用臨停區」提供復康巴士、長照車輛(福祉車)、計程車及貨車等四種公共服務性車種臨停使用。 「共用臨停區」除可紓解公共服務性車輛臨停需求外,亦可提升行人環境友善及改善市容景觀與維持道路原有功能之人本交通願景,同時因應台北市地狹人稠商業繁盛、土地使用需求高且人口結構變化,並滿足高齡化民眾對於長期照護、復康巴士等日益增加之需求。 「共用臨停區」之標誌牌面將採圖例式設計,牌面上方為停放車種圖例,並以文字說明可臨停車種,另共用臨停區格位亦加繪「共用臨停區」字樣及黃色標線供公共服務性車輛駕駛及民眾辨識;目前全市已設置十八處共用臨停區,二十四小時提供公共服務車輛臨時上下客及裝卸貨需求,歡迎復康巴士、長照車輛(福祉車)、計程車及貨車駕駛朋友多加利用。 交通局提醒,共用臨停區除上述車種外,其他車種不開放臨停,請勿占用,如有臨停需求請至路外停車場或禁停黃線;另共用臨停區不開放計程車停放排班,請計程車駕駛朋友多加留意。

Read More

與日本宮城縣有約-台北市與宮城縣簽訂合作備忘錄

台北市與宮城縣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於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夥伴不遺餘力,於十七日宮城縣議會高橋伸二議長、教育委員會佐藤靖彥教育長率領宮城縣議會、教育委員會及經濟商工觀光部的官員們拜訪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雙方進行「教育合作備忘錄(MOU)」交換儀式。 台北市與宮城縣的學校交流頻繁且友誼深厚,自一0四年起台北市大理高中、市立大同高中、私立復興實中、萬興國小、文化國小及龍安國小與宮城縣學校交流。 此次合作備忘錄由教育局湯志民局長與宮城縣佐藤靖彥教育長簽訂,期盼透過雙方於教育領域之合作,培育具國際觀及肩負未來發展之人才,並推動轄下國小、國中、高中職間的線上及實體交流,提供雙方學生了解彼此文化、語言、藝術及體育等多樣學習交流,也賦予更多台日教育人員及學生理解彼此傳統、歷史、產業及文化的機會。 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宮城縣內有東北大學、東北福祉大學、宮城大學、宮城教育大學等多所知名學校,另外宮城縣的防災教育做得非常扎實,學校防災教育具體做法包括配置專責防災承辦人—「防災主任」和以全體學生為成員成立的「防災俱樂部」,並辦理各種防災研究,學習關於防火防災的知識和技術,以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相當值得我們借鏡。

Read More

宜蘭童玩節出現詐騙網頁 已報警提醒民眾小心受騙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二0二四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將於七月六日登場,縣府表示,發現有假冒「宜蘭童玩節」的詐騙臉書網頁及Line群組,宣稱「現在提早報名2024童玩節,可獲得六百元禮卷的優惠」或是「購票遊童玩抽百萬好禮」,以及誘導民眾加入「2024童玩go go」Line群組騙取個資,縣府文化局已經向警方報案,並提醒民眾小心受騙上當。 縣府所經營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臉書粉專,接獲民眾洽詢是否有推出「2024童玩節提前購票優惠方案」,經查後,發現網路已經出現好幾個假冒的2024宜蘭童玩節粉絲專頁。十七日再度發現,該假冒粉絲專頁甚至創建和童玩節官方發布一模一樣的工讀生招募訊息,縣府也提醒民眾,若要報名童玩節工讀生,唯一報名管道為透過官方招募網站(www.yicff.tW/joinus)填寫相關資訊,請勿點選由假冒粉專所成立的Line群組。 宜蘭縣政府已向警方備案,縣警局並協助向META公司調閱偵辦中並檢舉下架,同時提醒民眾勿信2024童玩節相關優惠方案,並請留意個人資料外洩問題,若有相關活動及優惠資訊都會公告於童玩節官方網站。

Read More

U-Sport升級 加送4萬份1500運動金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U-Sport台北樂運動計畫記者會」。(台北市政府體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十七日出席「U-Sport台北樂運動計畫記者會」,會上蔣萬安強調推出升級後的U-Sport台北樂運動計畫,透過樂集點、加碼送還有好康抽三大好康,來提升北市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達到四十%,讓不同的年齡層大家都能夠享受運動的樂趣。 蔣萬安致詞時首先提到,U-Sport台北樂運動去年九月開始試辦三個月已超過二萬人申請,當中有許多正面反饋,其中更有六位市民幾乎是全勤使用了超過九十次以上,為此北市府在這三個月以來,將各界反饋意見做了彙整並檢討後今天推出全新升級的U-Sport台北樂運動。 蔣萬安表示,此次升級有三大重點,第一、樂集點;第二、加碼送;第三、好康抽,同時透過今年度建置專屬U-Sport APP,讓民眾可以使用U-Sport時介面更簡單易懂,註冊成為會員後即可參加「樂集點」活動,凡二十三至六十四歲市民還可登記獲取限量四萬份的一千五百元運動抵用金。 蔣萬安補充,除了推動U-Sport台北樂運動以外,北市府也持續提升硬體建設,像是推動運動中心二點零概念的「躍動館」計畫,目前北市已盤點九處躍動館,打造一館一特色,包括射擊場館、鐵人三項訓練中心、水上運動、還有最近很流行的匹克球、滑輪溜冰等,士林區躍動館「克強館」上週也已經動工。 蔣萬安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有關此次U-Sport台北樂運動升級改變,他表示第一、樂集點,鼓勵大家到運動場館運動,每一次都可以有累積五個U幣,這五個U幣還可以轉換使用增加便利性;第二、加碼送,鼓勵二十三至六十四歲市民登記來取得限量一千五百元的抵用金;第三、好康抽,體育局推出總價值高達二百萬元的抽獎活動,只要運動次數達標就可參加抽獎。 蔣萬安補充,更重要的是本次升級增納民營運動場館,不管是健身工廠、World Gym還有包括個人工作室總計一百五十家左右,都納在本次U-Sport台北樂運動計畫範圍內,希望透過多種全面升級,讓北市規律運動人口可以突破四十%。

Read More

低碳永續表率 北市污水下水道建設考核獲特別獎

台北市全國污水下水道建設考核評鑑榮獲「特別獎」。(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十七日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污水下水道建設年度盛事-「一一二年度全國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考核評鑑」頒獎典禮,臺北市因應二0五0淨零排放的國際趨勢,積極推動污水處理廠節能減碳精進作為,並獲頒「污水下水道特別獎」,顯示臺北市執行成果卓越。 台北市工務局十七日表示,臺北市未來將賡續推動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提升污水處理量與質、廠站設備更新及營運及污水管渠檢視及延壽等重大計畫,逐步邁向「一一九年臺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及「一二一年門牌用戶接管普及率九十%」的願景目標,讓臺北市成為更宜居永續的城市。 衛工處長程培嘉表示,全國目前僅有五座民生用途的公共污水處理廠取得環境部頒發的「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而臺北市轄管的三座污水處理廠均已取得此證書,顯見臺北市對於減碳政策推動的重視。 另為落實循環經濟理念,迪化污水處理廠及八里污水處理廠均持續精進操作方式,提升污泥處理過程中甲烷氣的產量,並將甲烷氣回收做為再生能源,提供污泥乾燥設備、蒸氣鍋爐及沼氣發電機使用,共同為推動全國節能減碳政策盡一份心力。經統計一一二年,迪化污水處理廠及八里污水處理廠的甲烷產氣量分別約為二百七十七萬立方公尺及三百四十萬立方公尺,每年分別可減少碳排放量約為五千二百零四公噸及六千三百八十八公噸。 衛工處品管及職安科長盧師琁表示,臺北市經管三座污水處理廠均已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迪化污水處理廠處理一立方公尺廢污水的碳排放量三百六十g、內湖污水處理廠處理一立方公尺廢污水的碳排放量二百八十g,及代為營運的新北市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一立方公尺廢污水的碳排放量一百五十g。

Read More

打造3千坪「物理科學遊樂場」 遊客直呼:史上最好玩綠博

今年綠博推出多達九項具有物理科學原理的遊樂設施,其中首創《體驗無重力狀態的人體陀螺儀》。(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今年綠博投注大量心力設計出以「物理科學」為運作原理的遊樂設施,十餘項全新的遊樂設施除少數載具需要馬達拖曳外其餘設施幾乎零電力,且都經過結構技師、電機技師、建築師等安全計算與簽證,兩大區寬敞面積約三千坪,玩過的遊客直呼:「史上最好玩的綠博」,值得來體驗。 去年綠博推出以彈跳及滑翔為主題的闖關遊樂設施廣受好評,今年則在同一場所推出多達九項具有物理科學原理的遊樂設施。值得一提的是,綠博以環保永續為宗旨,巧思設計的遊樂設施也要符合節能減碳,這是在國內其他大型樂園所少見的用心作法,今年全區除了彈跳、溜索與滑道的載具需要馬達拖曳外,其他物理體驗設施全部零電力驅動。 主辦單位表示,藉由強化娛樂性背後的知識含量,希望讓大家意識到,綠博不僅是好玩,好玩的背後是自然科學領域物體與作用力的呈現,同時也在利用自身的力量造成滑行、擺盪和旋轉的過程中,同步訓練肢體協調能力,讓放鬆、學習和訓練三位一體。 這次除了在原來的闖關區有九項遊樂設施,另外在雲天草原區也有彩虹滑道、天際纜車與叢林飛索,兩大區合計面積超過三千坪,讓遊客在開闊舒適的環境下,開心感受好玩的綠博。

Read More

北市震災桌上演練 導入新式評估機制

台北市消防局導入新式評估機制,十七日在災防辦舉辦地震災害桌上演練。(記者孫曜樟攝)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於十七日邀集市府地震災害應變中心一級單位,在北市災害應變中心舉辦地震災害桌上演練,並由市長蔣萬安擔任推演指揮官。這次的桌上演練是台北市一一三年災害防救演習的前置作業,並依據行政院「災害防救演習規劃與評估機制」,依循半預警、無腳本及貼近真實災害情境的精神辦理。 消防局指出,台北市一一三年災害防救演習以「台北山腳斷層規模六點六地震」作為假想情境,推演地震後「初期應變」、「震後搶救」及「收容安置」的主題。這次桌上演練在推演過程中不同於以往行禮如儀的報告方式,是由參與人員以現行的作業程序或法令參與討論,針對所下狀況,藉由交叉討論,以驗證現行各局處相關救災作業規範的實用性。在此次桌上演練獲得的結論也會規劃為接下來四月二十六日將辦理的實兵演習。 在推演過程中,其中一項議題即是模擬討論震後冒然宣布停班停課會造成交通大亂,並討論出震後學校可暫時安置學生等議題,所以在0四0三地震後,北市也以桌上演練為基礎維持上班上課狀態,並授權各學校因災停課後,要短暫安置學童避免家長無法即時接送的問題。凸顯這種新式演習評估機制,可有效回饋到實際災害應變作為。 消防局強調,此次的桌上演練在於從推演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未來台北市將逐步推動此推演機制導入至市府的各項災害防救演習,以取代傳統表演式演習,更能聚焦於市府各局處橫向合作、溝通協調的能力,以強化台北市面臨大規模、無預警天然災害的應變處置作為。

Read More

我們與「獸」的距離 野生動物驅離槍教育訓練

林業署宜蘭分署辦理野生動物驅離槍訓練課程。(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林業署宜蘭分署十七日委託射擊訓練專業團隊,在宜蘭分署冬山工作站辦理野生動物驅離槍訓練課程,訓練內容包含高壓打氣機操作維修保養、動物驅離槍操作實務及實彈射擊,課程所使用之槍械雖不具殺傷力,但會使野生動物產生疼痛感,用以嚇阻驅離,課程能提升保育工作人員的職能。 農業部林業署主管國有林事業區及區外保安林面積約有一百六十二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一半,多已劃設各種保護區系統,是許多野生動物安生立命的棲所,監測調查顯示近年來臺灣野生動物族群呈現穩定成長趨勢,活動範圍也漸從山區擴張至平地。 在國有林地與平地接壤過渡之淺山、丘陵等地區多發展為山村聚落,以私有地為主經營農事,種植柑橘、田柿、養殖家禽、家畜等,這些人與野生動物活動的重疊地帶因提供豐沛食源(蔬果、家禽、飼料),成了自然食物缺乏時,野生動物尋覓替代食物的地方,且隨著人類越往高海拔開發,動物自然棲地遭壓縮,使得人與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提升了彼此關係的緊張程度,宜蘭分署期望透過訓練課程及宣導逐漸解決這些問題,盼提升當地居民對  野生動物的生態行為理解度及寬容度,化解土地的開發利用行為與野生動物生存之扞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