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興混水摸魚保育活動 民眾期待

苗栗縣政府十三日舉辦「下興社區混水摸魚摸蛤兼洗褲生態保育活動」,民眾在清涼的溪水中,體驗早期農村樸實的生活。(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洗衫坑園區位處苗栗縣頭份市的下興社區,復育有成的尖山圳擁有清澈且低汙染的水質,為延續社區生態保育成果,十三日苗栗縣政府舉辦「下興社區混水摸魚摸蛤兼洗褲生態保育活動」,希望藉由活動讓民眾植入尊重生態及永續發展的觀念。 下興社區理事長李楊成妹表示,物種豐富是生態保育成果的重要指標,基於對生態保育的共識,社區致力推展自然保育工作,從多方面向來進行:除舉辦遊程與環境教育結合、也藉由導覽解說方式對民眾植入尊重生態及永續發展的觀念;為此也辦理社區內導覽解說員的訓練,參與訓練的活動志工不僅能服務社會,也留下特別的回憶。 縣長鍾東錦指出,夏天來臨後,炎熱的天氣最適合的活動就是玩水,每當端午過後天氣一熱,就很期待下興社區在洗衫坑園區舉辦的「混水摸魚摸蛤兼洗褲」。透過這項活動,除了最期待的摸蛤、抓泥鰍、混水摸魚,也可以趁機會帶大家認識園區周邊,如半月池有許多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也設計了讓大家認識魚貝如:蜆、貝、台灣鯛等食魚教育環節,在溪水中清涼一夏體驗早期農村樸實的生活。 鍾縣長強調,希望藉此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大家認識下興社區及了解生態保育的觀念,在活動中也要注意防曬措施,補充水分。感謝農業部農村水保署的鼎力支持,也謝謝社區對農村再生推動的支持協作。

Read More

穗鳳梨節 小農分享鳳梨大小事

花蓮縣瑞穗鄉鳳梨節暨農特產品推廣活動,鄉長吳萬德為在地鳳梨小農行銷。(瑞穗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推廣瑞穗鄉香氣馥郁、甜蜜有滋味的在地鳳梨,瑞穗鄉公所十三日於瑞穗鄉農會舉辦一一三年花蓮縣瑞穗鄉鳳梨節暨農特產品推廣活動,現場擠滿上千名民眾,原定下午一點結束的活動,在上午十一點鳳梨推廣品就提前兌換完畢。 七月炎炎夏日,瑞穗鄉在地的鳳梨小農,揮汗地採收辛勤呵護的成果,瑞穗鄉長吳萬德為體恤農民的辛勞,舉辦一一三年瑞穗鳳梨節活動,讓大家認識在地鳳梨小農,本次熱情參與的小農計有九戶,個個都是鳳梨種植達人。其中蓮姐姐田園工坊採自然農法種植,個頭小,但充滿健康元素;酋長鳳梨公司位於富興村鳳梨公園,不僅生產各式鳳梨加工品,更可親自體驗鳳梨酥DIY製作,富興森林小火車為其特色;林永佳金鑽鳳梨農場主要種植金鑽鳳梨,也兼做鳳梨鮮果批發工作。 吳萬德表示,瑞穗的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加上農民用心栽培,種出來的鳳梨甜度高、香氣濃郁,絕對是品質上乘,是瑞穗農產的驕傲;除了新鮮的鳳梨,瑞穗的鳳梨也有許多加工品,像是鳳梨酥、鳳梨醬、鳳梨乾等,都是用在地鳳梨製作的,期盼大家多購買瑞穗的鳳梨,支持在地農業,讓鳳梨成為瑞穗的特色。 鄉公所表示,現場打卡或消費後,民眾可取得在地生產的鳳梨鮮果(內含這顆鳳梨生產者履歷資料),民眾可了解在地鳳梨的品質:另透過活動,現場生產者可以與小農接觸,了解鳳梨的大小故事;藉由農民小卡,若消費者有意願,將可體驗果園採果的樂趣,或將「好運旺旺來」宅配予至親好友。

Read More

芒果節壓軸 左鎮大地餐桌饗遊客

左鎮芒果節推出創意料理,供預約遊客免費品嘗。(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左鎮區農會十三日舉辦的「二0二四台灣芒果季─台南國際芒果節」,以左鎮芒果Baking(烘焙)大地餐桌饗宴嘉年華為主題,除了有在地農特產市集、農遊體驗,並邀請樹德科技大學老師研發十道以左鎮農特產芒果、竹筍、破布子入菜的料理,提供遊客免費品嘗,為台南國際芒果節畫下句點。 左鎮芒果節在左鎮區光榮休閒農業園區左鎮驛站登場,上午有農特產市集展售,下午三時起安排多項精彩的藝文表演,五時起進行芒果、竹筍、破布子等創意料理大地餐桌饗宴,在樹德科技觀光科師生的巧手、巧思創意下,具時尚感的料理讓在地食材煥發不同的姿態、風味。 左鎮芒果節壓軸登場,為台南國際芒果節畫下句點。(記者黃文記攝) 樹德科技大學觀光系講師劉柏楊師生團隊研發十道創意料理,包括用蔭鳳梨、破布子醬涼拌左鎮竹筍,還有辣羅勒花枝燒與芒果辣醬;創意主菜則有辣迷迭香醬烤雞翅與芒果騷莎,全蔬食的義式香料黑松露左鎮竹筍煨飯,另有蛋奶蔬的焗烤鮮蔬與左鎮竹筍烘蛋。其他還有香芒BBQ醬燒斜方豬小肋、夏芒咖哩雞肉與左鎮芒果麵、辣紅咖哩椰香麻竹筍湯,以及派對甜點三倍濃心芒果布朗尼、左鎮芒果綠豆糕。 預約報名的上百位民眾在欣賞完藝文表演後依序排隊品嘗創意料理,感受在地食材的美味,讓味覺重新認識芒果、破布子、竹筍等食材創意組合、調理的時尚佳餚。 左鎮芒果節大地餐桌饗宴,以芒果、破布子、竹筍入菜的創意料理,美味誘人。(記者黃文記攝) 左鎮光榮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另結合左鎮芒果節規劃白堊土小旅行,活動內容包括芒果食農體驗採果樂、西拉雅竹編體驗等,讓外地遊客認識左鎮的特產、生活文化,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Read More

溪海西瓜節 瓜王賽扎根食農教育

溪海採瓜兼賞花,蘇俊賓副市長與貴賓們合影。(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府與溪海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於十三日在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辦理二0二四年西瓜節收成日活動,由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領隊到西瓜田裡採收,並頒發「我是西瓜王」大獎給前三名種出大西瓜的遊客。蘇俊賓表示,他四月份在這裡親手種植西瓜,期間他也有過來整蔓疏果,十三日終於可以採收,這是非常好的食農教育,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 溪海採瓜兼賞花,推廣溪海西瓜節食農教育,民眾在現場採西瓜。(新聞處提供) 蘇俊賓也說,桃園沿海地區氣候地質適當,農民技術良好,所生產的西瓜深受大眾喜愛,溪海休閒農業區連續六年來結合桃園西瓜特產與寓教於樂的西瓜節食農體驗活動,也建立了眾多的親子農遊客群,今年參加報名的民眾已超過了二千人次,相信明年會有更多人參與。 農業局表示,溪海也是桃園花卉的生產重鎮,今年西瓜節特別將食農體驗和花卉美景結合,種植象徵「自信、陽光、勇敢」的向日葵花田,讓遊客體驗收成西瓜的樂趣時,也能在向日葵花叢中拍照打卡。 蘇俊賓表示,他四月份在這裡親手種植西瓜,期間他也有過來整蔓疏果,終於可以採收,這是非常好的食農教育。(農業局提供) 由於溪海鄰近桃園機場國際航道,所以桃園市政府將西瓜收成後的罐子埤周邊種植彩繪稻田和綠肥花卉,在光輝的十月期間為大地再點綴繽紛的圖案與色彩,讓出入國門的旅客在飛機上鳥瞰欣賞,共同感受我們舉國歡騰的國慶氣氛,也把桃園的農遊之美推上國際的舞台。 本次活動還邀請心燈啟智教養院院童及溪海國小師生參與,讓公益精神與食農教育向下扎根,除了西瓜採收體驗外,還有辦理「我是西瓜王」、「西瓜猜重量」等趣味競賽,今年的西瓜節雖然因為氣候因素讓部分的西瓜重量不如以往,但是仍有不少遊客種出了令人驚豔的大西瓜。今年的西瓜王是由一位杜小姐所種下的,重量達二十一台斤,第二、三名的重量也有十九點八台斤和十九台斤。此外還有辦理瓜瓜市集,讓遊客也可以品嘗。

Read More

枝葉園圃 都市森林復育有成

大仁社區公園的枝葉園圃,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閻文正向環保局專案申請,獲得經費加以推動。(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都市寸土寸金,要找一處「類森林」秘境,還能復育生物,談何容易。台南市環保局推動的「For Rest台南都市熱帶森林復育計畫」,目前選定全市十個社區、鄰里公園和學校推動,其「枝葉園圃」效果更優於落葉堆肥,大大減少社區公園落葉產生大量垃圾的困擾,也減輕環保局清運垃圾的負擔。 For Rest執行單位之一的大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閻文正表示,一般樹木落葉都由志工清掃之後交由環保局垃圾車載走,對鄰里公園多又大的社區來說是個負擔,環保局也苦不堪言;於是他寫案子去環保局申請經費,不但獲得環保局認同,並擴大全市十個地點辦理,除大仁社區之外,還有寶仁幼兒園、崇善里社區公園和學校。 芒果樹下領角鴞的家,目前仍是“等嘸鳥”。(記者陳俊文攝) 此一計畫主要「建物」有三,一是枝葉園圃,取法德國Hugelkultur 工法,再根據台灣氣候做了改良,內含落葉膠囊,它是廚餘的終結者,可分解廚餘,有效保水,減少人力澆水,並提供土壤生物食源,也改善土壤狀態。 閻文正表示,落葉堆肥在該公園也試過,需要翻堆,比較需要人工;枝葉園圃利用微生物和螞蟻分解植物,更有效解決樹木垃圾和人力不足的問題。 從房子的洞跡可看出,獨居蜂已來產卵,小蜂也已離巢而去。(記者陳俊文攝) 枝葉園圃還協助獨居蜂和領角鴞蓋了多間房子。閻文正說,主因這兩種動物都不會築巢,在都市環境裡幾乎找不到可以育雛繁殖的樹洞。尤其世界上近百分之九十的蜂類屬於獨居蜂,有些不會築巢,而是四處尋找合適的枯枝斷木安身立命。在獨居蜂「大樓」蓋好之後,已有獨居蜂媽媽前來產卵,小蜜蜂也已長大,離巢高飛,顯現枝葉園圃在生態保育的成效。

Read More

勞工局職場大小事講座 邀集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 分享「職場溝通學」起來

勞工局職場大小事講座,十三日邀集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分享「職場溝通學」起來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勞工局職場大小事講座,十三日邀集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分享「職場溝通學起來」。 彭冠宇曾任職鴻海等管理顧問及人力資源主管等,專長跨界合作與管理、企業責任策略及政府關係管理等。 彭冠宇分享,人要愛拚才會贏,才有美好人生,即使有許多變項,只要找對方法,設定目標動機及條件,就能成就精彩人生,人生要做最好的自己,基礎在於學習和培訓,兩者相互激盪和正能量,在職場表現會愈來愈好。他說職場關係為「三不、一必須」,不說我們是一家人、不求事事公平、不忘初衷及盡心盡力愛你的老闆並支持他成功。 彭冠宇強調,在職場謹守「中庸之道」,投入過多的私人情感可能會讓彼此更有壓力,甚至進一步影響工作表現,公平則相當主觀,莫望初心,否則做事會不愉快;愛護老闆,當彼此同一陣線,才能更進一步提出建議,共創更好表現,並應建立「個人沉澱模式」,個人生活辛苦,要懂得與家人及好友分享,才能擁有持續生活動力。 勞工局表示,終身學習相當重要,透過講座課程,除多面向吸取他人成功經驗,持續提升自我能力,也能夠更加豐富自己的人生高度與廣度。

Read More

重建工程獎不斷 梗枋卸魚場啟用

建築機能簡單、空間純粹、美學呼應海洋意象,整棟建築以地方特色漁獲造型的頭城鎮梗枋卸魚場重建十三日啟用。(記者林坤瑋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梗枋卸魚場是梗枋漁港重要的漁民工作場所,提供漁民卸載船隻漁貨、整理分類後、吊裝至貨車裝載,港口漁船、道路貨車川流不息;在重建之前卸魚場已有三十八年歷史,因為建物老舊,已被評為「危樓」,不符合現建築法規相關規定,在縣府及漁會極力爭取下,最終漁業署核定梗枋卸魚場重建計畫經費六千七百五十七萬二千七百元,於民國一一一年四月開工,去年九月竣工,十三日啟用。 縣長林姿妙、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等人出席開幕典禮,縣府表示,梗枋卸魚場重建工程從規畫到完工,經歷疫情衝擊、大量缺工,克服港邊工區狹小與多雨的不利條件,仍如期如質完工,去年榮獲第十二屆公共工程優質佳作、工程會第二十三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佳作、農業部優良建設工程獎優等獎等。 梗枋漁港位於頭城鎮更新里,地點位於龜山島正對面,離龜山島最近的漁港,梗枋漁港去年漁獲產量約為一千七百九十三公噸,產值約為一億六千二百四十一萬元,主要漁獲為龜山島海域的現撈海產,皆是當日新鮮漁獲,並以白帶魚、鬼頭刀、鰹魚及旗魚為大宗,其中梗枋漁港海域有三組最具特色、友善定置漁網,捕撈魚種以洄游性魚類為主,進港後透過卸魚場的天車卸下漁貨直接賣給到訪散客或盤商,卸魚場對漁民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場所。 梗枋卸魚場建築機能簡單、空間純粹美學呼應海洋意象,整棟建築以地方特色漁獲:白帶魚的造型為基底,融合大船入港之意象,呈現漁獲豐盈的象徵。建築外觀具辨識性,在立面上,水平帶狀的女兒牆,以俐落線條增添建築的視覺張力,營造建築物水平的造型視覺,與太平洋海平線相呼應。

Read More

藝術創意市集X台南400城市美學展 開幕

台南囡仔有藝思藝術創意市集暨台南400城市美學特展,十三日同步在台南生活美學館登場。(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囡仔有藝思藝術創意市集活動暨台南400城市美學特展開幕式,十三日下午同步在台南生活美學館舉行。現場表揚今年南市藝術教育貢獻獎七名得主,氣氛熱絡。 為展現學校推動藝術教育成果,市府教育局每年辦理台南囡仔有藝思藝術創意市集,今年有四十八校師生參與。藝術創意市集包含創意美學DIY、兒藝節藝起SHOW兩大主軸。創意美學DIY由紀安國小等十八校進駐手作攤位。兒藝節藝起SHOW則由進學國小鼓術隊「龍昇九天」演出揭開序幕,復興國中等七校輪番秀出音樂、舞蹈、體操訓練成果。 台南400城市美學特展與台南藝術大學許遠達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安排策展人展示課程成果,打破傳統模式。不僅融入多元材料、立體裝置,也創新展場配置及燈光設計。此次有二十三校二十九件作品參展,展示主題涵蓋城市街景、巷弄美學、寺廟古蹟、地方風土、米糖文化、台南榮光等六大構面。通過學校藝術美感課程,重現南市歷史肌理,展期至九月三十日。

Read More

南市兒藝節子龍國小演出音樂舞台劇

佳里子龍國小小龍劇團音樂舞台劇《臺南四百‧幸福日記簿》,十三日在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開演。(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兒童藝術教育節藝起SHOW,由佳里子龍國小小龍劇團擔綱演出音樂舞台劇《臺南四百‧幸福日記簿》,十三日在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開演。劇本創作融入台南特有文化資產、祭典節慶,以音樂、舞蹈、戲劇、歌唱等多元方式呈現,博得滿堂彩。 南市兒童藝術教育節以藝起玩、藝起賞、藝起學、藝起武、藝起SHOW等五藝主題出發,藝起SHOW活動邀優秀學生創意戲劇團隊演出。佳里子龍國小長期結合歷史文化、音樂及舞蹈發展戲劇課程,提供創作舞台、鼓勵學生自我挑戰。多次代表南市參加全國創意戲劇比賽,在舞台劇類屢獲佳績。 子龍國小校長陳金生表示,此次演出的劇團成員包括熱愛演戲的國小學童及義工媽媽。在師長團隊引導下,完成劇本創作、排戲、練唱、編戲、道具及布景製作。十三日登台展現成果,值得喝采。

Read More

基市麥金路迴轉號誌問題 議員關切

  基隆安樂區麥金路長庚醫院前路口號誌,七月科技執法後罰單爆量。(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市麥金路長庚醫院前路口,左轉與迴轉的交通號誌,造成民眾一夕之間,收到六百多張罰單,市議員鄭文婷現場會勘協助解決。民眾行車經過麥金路長庚醫院前的路口,如果要向左轉進果菜市場,究竟應該怎麼轉,是直接左轉?還是進入長庚醫院迴轉道等紅綠燈後,再左轉或迴轉? 鄭文婷表示,自七月一日開始,市府在該路口執行科技執法,不到十天的時間,就開出六百多張罰單,其中果菜市場的攤商,一夕之間就收到數百張罰單,有些單一攤商就收到十張或十多張罰單,導致整個果菜市場攤商都炸鍋了。 鄭文婷表示,十二日凌晨四、五點就接到果菜市場攤商的陳情通知,經與基市交通處、市警交通隊連繫後,當天下午立刻安排到現場會勘,發現該路口號誌中,有全時段禁止迴轉號誌,也有部分時段禁止左轉號誌,到底這兩個號誌該如何運作? 鄭文婷當場詢問主管交通規劃的交通處人員,交通處認為,從長庚醫院前路口往麥金路(向高速公路方向)是迴轉,如果是往果菜市場則是左轉。但負責交通執行的交通隊則認為,從長庚醫院前路口往麥金路(向高速公路方向)或是往果菜市場,都是屬於迴轉。 面對兩個交通主管單位,對於同一件事認定不一樣。市議員鄭文婷表示,執行單位是依照規劃單位的規劃執行,依理應該是要尊重規劃單位的規劃,這樣的建議獲得執行單位交通隊的認同,當場表示尊重規劃單位交通處的解釋,才讓這個問題獲得解決。 但針對已經開出的數百張罰單,經協調後,交通處同意致函交通隊函釋兩個號誌的意涵,以利交通隊有執行的依據。鄭文婷同時請交通處研議,在禁止左轉號誌下,加註往果菜市場及橘郡社區等字樣前,以利用路人分辨行車方向。 市警交通隊認為,由於號誌系統的問題,將在交通處完成作業前,先停止取締該路口左轉果菜市場遭誤認為迴轉的事件,以免衍生爭議。市議員鄭文婷提醒民眾,在這段期間收到罰單的民眾,記得先不要去繳罰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