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司克與巴林ASRY合作船舶拆解業務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巴林交通電信部、工業商業部將與麥司克(Maersk)、麥司克碼頭公司(APM Terminals)、阿拉伯造船修船公司(ASRY)以及一家當地鋼鐵製造商合作,增強該國的船舶拆解業務。 據瞭解,ASRY是巴林北部的一個大型船舶和海工維修保養設施,麥司克資產策略主管Ahmed Hassan表示,巴林正在為2028年船舶拆解需求的預期增長做準備,而麥司克有很多近期的經驗可以分享。他表示,麥司克帶來了寶貴的專業知,在過去八年麥司克在全球拆解多達22艘船,沒有發生一起事故或因事故造成時間損失。 根據有關協定,這兩個當地政府部門將為船舶修理廠ASRY提供監管支持,該廠的職責是確保船舶拆解過程有合適的設備,麥司克將擔任技術和運營顧問,提供在船舶拆解中實施可持續實踐和負責任標準方面的專業知識。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當地鋼鐵製造商SULB將利用船舶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鋼進行進一步回收和加工,供應本地和國際市場。 麥司克表示其擁有自己的船舶拆解標準,並已在全球範圍內應用而不受地域限制,這些標準有多項實際高於現有國際準則的要求,包括下游廢物管理、勞工和人權標準、反腐敗等。很榮幸能將其技術和營運知識帶到巴林王國,並與志同道合的利益相關方分享,這將有助於該行業應對未來的產能挑戰。 《香港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香港公約》)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續和負責任的船舶拆解流程,將於2025年六月生效,目前所有主要的船舶拆解國都是該公約的簽署國。歐盟也有法規,其中包括一份經批准的可以拆解懸掛歐洲旗幟船舶拆船廠名單。不過亞洲的船廠目前都不在這份名單上。

Read More

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高雄首場開放報名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年度將於8月17、18日及9月21、22日舉辦兩場「2024年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首場研討會於高雄軟體園區13樓海景旗艦會議廳辦理,以探討「海洋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海洋資源永續利用」與「海洋污染防治 共創潔淨海洋」為主軸,邀請產、官、學界不同領域專家學者交織多元觀點。 海洋保育署指出,目前海洋污染防治法完成35項子法修訂、海洋保育法甫於7月12日三讀通過,海洋是我們的母親,更是國人共同的資源,應由全體國民共同守護。因應海洋保育的國際趨勢,臺灣應具有更完整的海洋保育制度與推動策略,本次活動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發揮不同觀點提供海洋保育的新思路,是難得的海洋保育盛事,不僅可將研討成果納入未來施政參考,更可藉此讓更多民眾認識海洋保育的重要性,期待透過本次活動的辦理,可以達到拋磚引玉的功效,讓更多民眾投身海洋保育工作,也期待海保署的各項施政措施能逐步達成「潔淨海洋」、「健康棲地」與「永續資源」的施政目標。 海保署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https://forms.gle/uhMcUFsuoZXuBgrR6網址報名參加,額滿為止,未能親臨現場的朋友也歡迎於線上參與直播,詳細資訊請關注海保署官網及臉書粉專。

Read More

臺中港第4B號碼頭後線2625平方公尺土地租賃案公開甄選招商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港務分公司公告「臺中港第4B號碼頭後線2,625平方公尺土地租賃案」公開甄選招商,租賃或投資經營標的:(臺中港4B號碼頭後線土地面積暫定2,625㎡,屆時依實際指界測量為準。投資人非經該分公司同意不得於租賃標的範圍內投資興建設施。各投資人得於投遞甄選文件前,向該分公司申請現場會勘,後續將以現況點交。契約期限:自起租日起,共計3年。 使用目的、經營限制及港區規定事項:使用目的:作為維修工具之材料、機具置放、儲存用途。經營限制:1、不得儲放國家法令禁止之違禁品。2、非經本分公司書面同意,乙方不得在租賃物範圍內進行契約約定以外之作業及進儲下列危險物品:(1)國際海運危險品準則(IMDG CODE)所列九大類危險品。(2)環境部公告列管之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 3、租賃物嚴禁作為船舶及料件維修場地使用及禁止進行噴砂除銹工作,亦不得於港域水池從事船舶相關除銹(如水刀)、油漆等相關作業,如有船舶上架保養維修作業需求,應至船塢作業。環保規定:臺中港環境管理注意事項。 甄選時間及地點:(一)第一階段(資格審查):時間:113年8月15日上午10時。地點: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一樓開標室【43501臺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十段2號】。(二)第二階段(單項評比):由投標價格達評比底價且為最高價者,為最優投資人;投標價格達評比底價且為次高價者,為次優投資人。押標金:新臺幣23萬元整。 聯絡資訊:業務處契約管理科04-26642156。

Read More

中遠海運/福德士河簽署合作打造綠色燃料供應鏈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運綠色發展最新佈局,中遠海運集團近日與綠色技術、能源及金屬公司福德士河(Fortescue Ltd )在上海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依託各自的技術及資源優勢共同打造綠色燃料供應鏈,福德士河金屬業務首席執行長狄諾與中遠海運副總經理林戟出席簽約儀式見證雙方在已成熟開展的中澳散貨運輸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及拓展合作的新里程碑。。 據稱,雙方將推進航運業能源結構變革,攜手推動航運業綠色發展,為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航運生態貢獻力量。根據合作備忘錄內容,中遠海運與福德士河將合作開發降低排放的技術,並建立綠色燃料供應鏈,其中包括探索建造和部署以綠氨為船用燃料的中遠海運貨輪或雙方共同擁有的貨輪,來運輸鐵礦石和其他礦產品,以減少中澳鐵礦石綠色航運走廊的碳排放量。 福德士河表示,航運業在全球國際貿易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合作象徵著航運業在脫碳和建立綠色燃料供應鏈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為各種脫碳解決方案的合作鋪平道路,相信這些解決方案對於實現其至2040年淨零排放目標不可或缺。 中遠海運則稱,綠色低碳成為推動航運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中遠海運正致力於將綠色低碳作為兩大發展之一,加大與全球合作夥伴的合作,攜手共同構建數智、綠色、開放、共用、安全的行業發展生態圈,推動航運業全生命週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Read More

巴拿馬運河九月份再增船隻每日通行時段至36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計劃從下(九)月份開始將船隻的每日通行時段增加至36個航段。 由於降雨使當局能夠緩解乾旱造成的限制,九月份開始,巴拿馬運河預計將把船隻的每日通行時段從目前的34個增加到36個。去(2023)年巴拿馬經歷有記錄以來第三年乾旱,運河水位下降,迫使當局限制使用這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道的船隻數量。有時100多艘船同時排隊等待21天才能使用這條運河,這條運河佔全球航運的5%左右。 據稱,目前實際上運河運作已經恢復正常,每天有34次過境,本(八)月五日將增加到35次過境,九月份就能增加到36次,最近幾週雨季提前到來,當局得以增加獲准通過運河的船隻數量。 運河管理局預計在十月份開始的2024-2025財務年度,這一前景將使總收入比前一年度增加18%達到56億美元。運河當局同時計畫在六年內斥資約16億美元建造一座新的水庫,這將提供足夠的水來維持運行。

Read More

MSC月中重組亞洲-大洋洲航線服務網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地中海航運(MSC)本(八)月中重組亞洲-大洋洲航線服務網路,MSC表示將加強並恢復Wallaby航線的獨立服務,為澳洲、紐西蘭和北亞之間提供更快、更直接的連接。 消息指出,修訂後的靠港將覆蓋包括布拉夫在內的紐西蘭港口,並通過MSC在香港、鹽田、上海和寧波的主要樞紐連接到該公司的全球網路。首航定於本月19日由MSC Tania輪貨櫃船啟航,更新後的Wallaby航線依序靠泊以下港口:香港-鹽田-廈門-上海-寧波-雪梨-墨爾本-奧克蘭-布拉夫-利特爾頓-惠靈頓-納皮爾-陶朗加-墨爾本-布里斯班-香港。此外,MSC將通過增加陶朗加和納爾遜掛靠來改善其Noumea服務,在新赫里多尼亞和斐濟提供更多選擇。 MSC Noumea航線靠港序調整為:雪梨-布里斯班-努美阿(新赫里多尼亞)-蘇瓦(斐濟)-勞托卡(斐濟)-尼爾森-陶朗加-雪梨-貝爾灣(塔斯馬尼亞)-雪梨。 據瞭解,目前的Capricorn和Kiwi服務將暫時停止,直至另行通知。Capricorn航線最後一次航行將於本月廿日從新加坡出發,而Kiwi特快服務最後一次航行亦將於本月廿自泰國林查邦港出發。

Read More

港埠協會與基隆港務分公司聯合舉辦菁英講座 共創港口永續未來

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右)及基隆港務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左)。(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社團法人臺灣港埠協會與基隆港務分公司聯合舉辦菁英講座,由臺灣港埠協會理事長李賢義以【成就更好的我們—AI × ESG × DEI~共創港口永續未來】為題,從臺灣港群為立足點,剖析港口永續發展藍圖與路徑。李賢義理事長深入探討AI、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以及DEI(多元、平等、共融)這些全球重要趨勢的整合與推動。 港務公司近年在李理事長主導之中積極投入各項資源,推動智慧港口的數位化和自動化;數位科技方面,導入具備AI影像辨識功能的智慧監控管理系統,建置船舶操航智慧警示輔助以及物聯網海氣象即時系統,實現貨物裝卸及港棧管理的高效運轉。永續治理方面,致力於降低港口碳排放,推動綠色港口建設,並在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獲「2023台灣永續行動獎-SDG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類別銅獎」及「2023年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ESG物流永續獎-場域環境永續組金獎」。 職場友善度方面,倡導多元文化融合,推動性別平等與具備包容性的工作環境,不僅連續兩年榮獲「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肯定,2024年首度參選「DEI多元平等共融獎」即獲獎;此外,港務公司提供每位員工創造公平發展機會,多年耕耘更獲親子天下、人力平台等第三方機構表彰「友善家庭職場獎」、「幸福企業金獎」等獎項,相信建立具備信賴感的制度與職場文化,不但有助於攬才、更益於留才。 本次菁英講座不僅展現港務公司對於全球趨勢的承諾與實踐,也盼望能夠攜手受邀與會的港航夥伴,投入更多實際行動;在全球環境快速變遷的今日,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航運產業的永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此次菁英講座旨在促進行業內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港口產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李理事長的豐富經歷,為與會來賓帶來新思路,尤以港航夥伴而言,更是一回難能可貴的交流機會;港務公司將持續秉持「團隊合作、運輸安全、創新永續」等三大指標,成就更好的自己、推動行業進步,為永續未來貢獻己力。

Read More

台灣航業上半年大賺5.8億元EPS1.39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航業今年上半年大賺,稅後淨利新台幣5.8億元,較去(112)年同期增加2.7億元,EPS為1.39元,同時樂觀看待下半年散裝船運市場景氣。 台航發布11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指出,上半年營收新台幣2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8億元,年增近一成(+9.55%),營業毛利新台幣8.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2億元(+24.69%),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油觀塘工業港案之拖船全數投入營運、澎湖輪新船效益、五月新增一艘散裝輪以及散裝運價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 台航分析指出,回顧上半年整體散裝市場在巴拿馬運河擁塞及紅海等事件壟罩下,運價得以獲得有效支撐。再者,中國大陸身為全球乾散貨最大進口國,上半年鋼鐵業雖然受房地產影響產量僅較去年同期些微下滑1%,但鋼材出口卻較去年同期增長20%,導致大陸對鐵礦砂進口需求強勁(據最近期全球鋼鐵協會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港口今年迄今鐵礦砂庫存相較去年底增加27%達1.49億噸。),再加上長水路的西非鋁礬土、海運煤炭及南美穀物進口亦增加等因素支撐下,散裝上半年整體運價表現亦較去年同期為佳。雖然七、八月散裝市況有些轉淡,預計九月開始在北美穀物出口及西非鋁礬土延續上半年之出口旺盛下,再加上紅海危機今年應無法解決,船舶仍需繞道好望角抵消運能下,預估下半年運價應仍會較去年同期為佳。2023年開始IMO針對現有船實施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措施,再加上歐盟自今、明年開始課徵碳稅(EU ETS及FuelEU Maritime)後,往後將逐年提高稅率,屆時將促使更多船舶以經濟航速運行,船舶周轉率將減少並有助運價提升。 台航公司因考量國際間對溫室氣體(GHG)排放管制日趨嚴格,為強化現有船隊競爭力,加速汰舊換新,今年初再訂兩艘四萬載重噸散裝新船,預計後年投入營運。該公司上(七)月已有一艘四萬噸散裝船順利交船,八、九月將另有四萬噸及六萬噸各一艘散裝新船加入營運,散裝本業營收及獲利應能持續成長。此外,近期二手散裝船船價創十年來新高,台航董事會已通過於第三季處分兩艘六萬載重噸老舊及高價船舶。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高爾夫球肘

陳俊銘 「高爾夫球肘」就是肱骨內上髁炎,主要是因為屈肌、旋前肌反覆動作或過度使用所造成的。肌腱的微細撕裂如果癒合不良,會使正常的生物力學改變,長期會導致內上髁肌肉肌腱接合處退化,常見發生位置為旋前圖肌及橈側屈腕肌起源處,有時單一創傷,如直接撞擊或突然極度的離心收縮運動也可能造成上髁炎。 發生內上髁炎的危險因子包括訓練方法錯誤,使用不良的設備,反覆做手腕屈曲和前臂旋前的動作,及生物力學異常,如力量不足、彈性不平衡等,好發年齡約是在壯年到中、老年間,無明顯性別差異,抽菸、肥胖、反覆或用力的動作都與內上髁炎有明顯關係。常見於高爾夫球、保齡球、橄欖球、射箭、舉重等運動員,另外木工、鉛管工、切肉工人也常見。 內上髁炎常見症狀是逐漸發生上髁處屈肌肌肉組織疼痛,手腕對抗阻力進行屈曲,旋前動作或握拳時會加劇,被動手腕背屈或旋後也會引起疼痛。屈肌起源處常會有壓痛感,尤其是旋前圓肌,橈側屈腕肌及內上髁中點前方5-10公釐處,有時局部會腫脹發熱。病人可能抱怨握力變弱或因疼痛而無法用患側提物、打字、使用滑鼠,甚至甩手都可能引發疼痛。長期慢性情況下,還可能產生軟組織攣縮使手肘關節活動度受限,尤其是旋前圓肌,橈側屈腕肌及內上髁中點前方5-10公釐處,有時局部會腫脹發熱。病人可能抱怨握力變弱或因疼痛而無法用患側提物、打字、使用滑鼠,甚至甩手都可能引發疼痛。長期慢性情況下,還可能產生軟組織攣縮使手肘關節活動度受限。 治療內上髁炎臨床上可迅速改善的是中醫小針刀,透過特殊針具的使用和操作,可破壞沾黏的發炎組織,使內上髁炎的疼痛、壓痛、攣縮立刻獲得改善,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可使內上髁炎獲得很好的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爬樓梯好喘 檢出肺動靜脈畸形

醫師邱華彥說,突然間發生的喘,往往伴隨一些容易危害到生命的疾病,如心肌梗塞或是嚴重的肺炎。(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67歲陳女士常覺得喘已有數年之久,平時生活無礙但就是運動能力比同儕差一點,爬樓梯要多休息幾次,就醫檢測發現,陳女士在不用氧氣的情況下的血氧約97%,聽診的心音與呼吸音皆正常,但在X光片右下角的地方有個若隱若現的白影似乎連著一些管狀的構造,經電腦斷層顯示右下肺動靜脈畸形。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主任邱華彥表示,「喘」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會使患者生活上感到不便與不適,同時造成恐慌,雖然一般人很常想到肺部疾病會喘,但其實牽扯到的器官系統十分複雜。 邱華彥說,喘的感覺其實是由腦部接收到身體內感受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受器所發出的訊號轉換而成,氧氣不足或是二氧化碳過多,都會喘。 簡單來說,喘就是缺氧或是呼吸不足的徵兆,氧氣在人體內的運送,需要藉由肌肉帶動呼吸道的通氣,進入肺部、肺泡表面的氣體交換,紅血球運送、心臟收縮運輸血液到全身,經過細胞利用後變成二氧化碳,再經血液回到肺部排出。因此,只要上述的肌肉、呼吸道、肺部、血液、心臟、代謝、腦部等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出現喘的狀況。 邱華彥表示,陳女士就是肺部的動靜脈畸形,使得本應回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血液,經過動靜脈畸形直接回到心臟,跳過了氣體交換的步驟,使得缺氧血比例增加而造成喘的情形。 邱華彥建議若症狀嚴重可以考慮轉至台北的總醫院進行栓塞治療,陳女士覺得目前症狀還不嚴重,選擇持續在新竹就近追蹤即可,若有變化再轉診到總院治療。 邱華彥說,常見的鑑別診斷包括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缺血性心臟病、退化、肺炎等,慢性肺部疾病或心臟疾病的急性惡化也都是常見的原因,但是突然間發生的喘這項症狀,往往伴隨一些容易危害到生命的疾病,如心肌梗塞或是嚴重的肺炎,若有這類的症狀,最好還是盡速就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