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夏風裡的書香

■楊稱權 夏風微醺,輕輕吹過書頁間,彷彿帶著些許歲月的痕跡,又似乎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在這炎炎夏日,我沉醉於書香之中,感受著那獨有的清涼與寧靜。 書房一隅,擺放著幾架書。那些書,有的封面已經泛黃,有的則嶄新如初。它們或厚重如山,或輕薄如紙,卻都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每當夏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架上,那些書便彷彿被賦予了生命,靜靜地訴說著它們的故事。 與書結緣,始於一個明媚的午後。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母親帶我走進臨街的書店,那裡的書香氣息讓我瞬間著迷。我隨手拿起一本書,翻開了第一頁,從此便踏上了與書相伴的旅程。 記得第一本讓我沉迷的書是《安徒生童話》。那些奇幻的故事、生動的角色,讓我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我彷彿置身於一個神奇的世界,與書中的主人公一同冒險、一同成長。從那時起,我便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開始接觸更廣泛的書籍。從文學作品到歷史傳記,從科學雜誌到哲學著作,每一本書都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在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在書香的世界裡,我遇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讀到了一本關於探險的小說。書中的主人公為了尋找傳說中的寶藏,踏上了艱難的旅程。我被他的勇氣和決心所感動,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小小的目標:讀完一百本書。這個目標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成為了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每當夏日的午後,我便會坐在書房的窗邊,翻開一本書,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夏風輕輕吹過,書頁翻動的聲音如同天籟之音。我閉上眼睛,聆聽那美妙的聲音,彷彿能夠感受到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都在跳動、在呼吸。 書香與夏風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氛圍。那種氛圍,既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又散發著現代的氣息。它讓我感受到了時間的流轉與變遷,也讓我體會到了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書香的世界裡,我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和夢想。我渴望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探索,讓自己變得更加充實和豐富。我相信,只有不斷地汲取知識、拓寬視野,才能夠成為那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如今,我已走過了許多個夏天。每一個夏天,都有一本或幾本書陪伴著我度過。那些書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見證了我的成長和變化。在夏風裡的書香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故事和夢想。 夏風依舊,書香彌漫。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與書為伴。在書的世界裡,尋找人間煙火裡的詩和遠方。

Read More

〈中華副刊〉沈

■蓮姊 老屋,已有40多年的履歷了。更換浴鏡櫃,其實也不是在乎老舊的設備。鏡身邊緣早已緩慢地變黑,逐漸向玻璃主體蔓延。鏡櫃的盥洗用具,只剩下倆老的日常必備。而,最深沈的理由是,距離地面一百四十公分的浴鏡,縱使,我偶爾挺直腰桿,踮起腳尖,也只能仰視髮頂與鏽斑層疊。 我想,只有家庭主婦才會感同身受,每天晨起鐘聲響起,立馬躍下床,來不及整理蓬頭亂髮,睡眼惺忪的狀態下,至少,還知道執起屬於媽媽的齒抿仔,顧不了刷牙力度和方向,任憑長柄棕刷橫衝直撞,無視浴鏡魔神審核是否通過。 真的忘記當年浴鏡櫃的安裝高度,倒是浴室的馬賽克磁磚大面積的溝縫,說是可以增加止滑度,不知為什麼會置放木屐,即使它具備透氣吸濕易乾的優點,回想,身體經過這一跌,已無法彌補脊椎長期承受坐骨神經壓迫,造成步履維艱,站不久也走不遠,日漸萎縮的身形。 我並不想計數時空的源頭,生命的不完美,顛簸的歲月,「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為母則強,肯定不是絕對的認同。因為,生下孩子的母親,才是唯一的存在者。親子之間的羈絆,是無限期的生命共同體,也許日後美好的回憶中有所缺憾,卻是值得的。 我想用數十年的光陰,縮時攝影人生,時空轉換秒速模式,原本以為可以檢視歷程,其速度之快已超過我的想像。 總覺得,還來不及解鎖病痛的密碼,莫名紅腫彎曲的手指關節又痛又腫,醫生說,這是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第一次被慎重宣告,接下一張終身重大傷病卡,默默地走出醫院,忍痛的扳回彎曲成直角的手指頭,決定不再馱著沈重的包袱,我伸出微顫的手,緊握著那厚實溫暖的大手掌,他說,就聽醫生的話,配合治療吧!生命裡的某些機能或許不完美,才會因此而生心堵,造成身心理沉淪,唯有接受事實面對它,才不至於被瞋怨壓榨了。 人生十年一坎,看似很長,其實很短。跨越不惑之年,迎接半百歲月,這一年,我榮登阿嬤寶座。偶爾時空影像絞帶倒轉,孕育子女歲月,倏忽飛逝,數十年後,方才明白,每一場故事的運鏡,都是值得珍藏的膠卷。 嬤孫興奮地找到沒有劇本的舞台,順著心情,搭著肢體,就會演出一齣待續的戲碼,我們在先左腳再右腳的互動間,疊出記憶的愛語,聽天使的聲音,等待下一場胖國王的律動。我們表演仙仙的奶奶不見了,角色互換,孫女拄著我的拐杖,學著我步履蹣跚,左右搖擺不穩的行走,嫩嫩的說:「老奶奶來了!」可愛模樣非常逗趣,忽然想起,黃俊雄布袋戲裡的經典角色—「秘雕五不全」,於是,戲魂附身,哈哈哈哈哈的狂笑起來,我還記得那段出場台詞:「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模仿弓腰曲背,嘴歪眼斜,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歪歪倒倒,秘雕傳神登場,孫女嚇得躲到阿公的懷裡嚎啕大哭,儘管我頻頻道歉惜惜,她依然久久不給抱。 少女時期,「秘雕」是同學給我取的諢號,日久,生命裡某些深層的自卑和孤獨,已耗盡辯解能力,烙印著遺傳的謂語,就當作是生命中突兀的標記。 青春期是美麗的代言,美少女的姿態,是令人怦然心動和讚賞的,而我總是瞥見陽光少女被另類的掃描機透視著,胸部和步伐的鼓動節奏,不該是成為淫思的界線。於是,決定用汗巾來束縛上帝創造夏娃的完美成品,也刻意弓身掩胸,似乎所有的隱才能免於羞臊與偷窺。 媽媽很快地發現,我正在糟蹋上帝創造的雕刻品。媽媽拿了她客製化的胸衣要我穿看看,這件束衣左側從腋下到髖關節,滿滿一排的扣子,咪咪的厚度一圈又一圈車縫,尖挺飽滿的圓椎體罩杯,有人稱作「子彈胸罩」。這是穿旗袍必備的身形內衣,能突顯腰束奶澎的魅力。 可我當時才十五歲,媽媽是少婦。即使母女的磅秤指數不相上下,罩杯和腰線,完全無法符合尺寸的相容性。 媽媽不斷提醒我做擴胸體操,甚至,叫我尻脊骿要緊緊貼在牆壁,雖說不是面壁思過,這又與面壁處罰,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親眼目睹媽媽駕輕就熟的穿胸衣過程,先是把一團鬆垮的腹肉硬擠進束衣,用洪荒之力深呼吸,才能扣到距離約兩公分的排扣,再俯身托起下垂的胸部,順手將副乳塞入子彈胸罩裡,呈現完美性感的曲線。 我無法在大通鋪的空間裡更衣,只能躲進狹窄的浴室裡。第一次將裸身包覆在假相的魔衣中,頓時臉紅心跳加速。 浴室裡,一柱擎天的洗臉盆,重疊在磨石的小浴缸旁邊,陽春型的座式馬桶緊緊相鄰,洗臉盆上方貼著一片正方形浴鏡,在當年,看起來設備完整。真的只是想看看鏡子裡,照著媽媽示範動作完成後的自己。於是,一腳跨在浴缸邊緣,一腳踩在洗臉盆上,瞬時間,鏗哩哐啷哐啷……陶瓷製的洗臉盆掉落在地上,重重的碎裂了。巨大的碎裂聲驚天動地,家人氣極敗壞的猛踹門,我狠狠的跌落在浴缸裡,許久許久……,媽媽衝進來,立刻將我摟入懷抱……。 母親的愛,是一本厚厚的無字天書。十六年前,媽媽在我懷裡,靜靜的安眠,媽媽的心跳靜止,胸懷綿綿柔軟,走過歲月,真的這樣最好,這些年來,我持續回診追蹤,醫生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最後可能有導致瘸腿的風險,但是,只要好好服藥控制,沒有想像中的悲觀。 至於,為什麼會身軀隨年齡逐漸萎縮?這症狀也是必然的。造成形體和心態的牽制,或許只有自己才能深刻體悟吧! 幸好,常常在跌宕人生谷底時,被歐‧亨利所寫的《最後一片葉子》而感動。以為自己無法再感受行動自如的存在,人事物皆已垂垂老矣!現在我已漸漸體會,生命只要還能擁有光合能量,終究能展現蓬勃生機。 如今,既能選擇物件的改變,似乎沒有抱怨的理由,最後一片葉子的堅持,讓喬安娜從絕望中挑起希望,享受彌足珍貴的友情溫暖和鼓勵,重新接受挑戰,樂觀以對。當我面對親情的時候,又何須奢望什麼,最需要的是從喜和悲的人生中,淬煉完整的自己。想想此生,是如此的幸運,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茁壯。

Read More

首望相助 眾女娃捐髮助癌患

小女孩們捐出頭髮,臉上洋溢著助人的快樂笑容。(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5歲的「娃娃」4日剪下自出生就沒剪過的頭髮,捐給癌症希望基金會製作假髮,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指出,一頂假髮就是對癌症患者的支持,可帶給他們對抗病魔的勇氣,癌症希望基金會20餘年來已製作近1萬頂假髮,協助癌症患者找回新生。 癌症希望基金會4日舉辦募髮活,99名至少留了3年長髮的民眾齊聚台北,年紀最小3歲,最大60歲,12歲的江小妹第一次捐髮,因為她的媽媽是乳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曾經歷掉髮、脫髮,失去自信,所以她想捐髮,幫助更多跟媽媽一樣的病人,讓她們可以跟媽媽一樣漂亮、自信,臉上重回笑容。 小名「娃娃」的5歲吳小妹被媽媽牽著來到捐髮會場,她自出生就沒有剪過頭髮,媽媽用心打理她的一頭長髮,為協助癌症病人重生,母女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捐髮。41歲的婕妤在10年前被診斷罹患乳癌,化療造成嚴重掉髮,她不想讓同事知道自已罹癌,而向癌症希望基金會租借假髮,在乳癌治癒後,她自已也加入的捐髮的行列。 5歲的「娃娃」自出生就沒剪過頭髮,媽媽帶著她參加捐髮活動,希望協助癌症患者重生。(記者傅希堯攝)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指出,台灣地區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每年有近10萬人因為癌症治療掉髮,病友們不只要承擔病痛,還可能因為外型改變而變得沮喪及喪失自信,癌症希望基金會在第一線服務過程中,發現有很多癌症病友,都有假髮需求,一頂假髮帶給病友的不只有自信,更是讓他們更有安全感走入人群,用真髮做成的假髮,戴起來很舒適,尤其是頭皮接觸皮膚面很透氣。 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出,完成一頂假髮並不容易,每頂假髮誕生,除了需要健康的髮束,每頂更需要假髮製作經費5000元,需要10人捐出頭髮,以及平均約10人的慷慨捐助,才能成就一份愛心,期望透過活動讓更多個人與團體自發性參與捐助假髮活動。 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首望相助-希望從頭開始」捐髮活動,近百人參加集體捐出秀髮。(記者傅希堯攝) 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自民國91年首次辦理捐髮,到去年已有近12萬人次捐髮,取得超過23萬束頭髮,製作近1萬頂假髮,而每一頂假髮只能使用2人次被必須淘汰,今年集體捐髮活動台北場有99人參加,台中場有40人響應,高雄場則有60人報名捐髮。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聯電課輔中心 激發創意

南大聯電課輔中心透過活動設計訓練學生觀察力。(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聯電課輔中心在暑假期間持續為學生提供不間斷的學習機會,不僅精心策劃了豐富有趣的課程,更於日前舉辦了「挑戰智慧,共享樂!」室內闖關活動,結合學生喜愛的桌遊,透過遊戲過程激發學生創意。 南大表示,「挑戰智慧,共享樂!」活動是由南大聯電課輔中心的校友及志工共同策劃,精心設計了多個以桌遊為主題的關卡。參加學生在「猜謎保齡球」關卡中不僅要考驗力道控制,還需破解多個謎題;「同手同腳」則挑戰小朋友們的平衡感和眼力;「比手畫腳」關卡中,學生們要用簡單的動作讓隊友理解題目,考驗默契和溝通能力。這些充滿智慧的遊戲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解決問題和策略規劃能力,還增進了社交互動和團隊合作。 除了基本關卡外,活動還設置了「鷹眼大考驗」和「愛在課輔響叮噹」等特殊關卡,挑戰學生的耐心、細心及觀察力。這些精心設計的關卡豐富了遊戲內容,吸引了更多喜愛挑戰的學生參與,使遊戲更加多樣化和有趣。 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經理何蕙萍表示,本次室內闖關活動不僅是充滿趣味的挑戰,更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讓學生在遊戲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她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每位參與的學生在暑假中都有豐碩的收穫。 南大校長陳惠萍表示,透過這些創意遊戲,學生們提升了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互相學習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信任。課輔計畫主持人吳純萍則感謝校友志工的協助,不僅豐富了課外活動,還為學生們帶來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熟齡風範 103歲羽球爺82歲歌劇嬤 人生漸漸美

首屆「熟齡風範人物」齊聚一堂 共同展現健康、智慧、快樂的風采。(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首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舉辦「熟齡風範」票選活動,103歲的羽球爺爺、73歲的瑜伽阿姨、82歲的歌劇奶奶都展現出不服老的自信,生策中心董事長王金平表示,熟齡仍然能夠保持健康、快樂、智慧,能讓生命更加精彩。 「熟齡風範」票選得獎者,擁有許多令人驚嘆地保持健康方式,包括103歲的林友茂,為金氏世界紀錄最老羽球選手。65歲的蕭素卿是一位樂齡老師,舉起8.5公斤的壺鈴深蹲與擺盪毫不費力。73歲的陳冬蓮是不老瑜伽阿嬤還能直接劈腿彩。57歲李雅清在切除了60%的肺部會,依舊持續運動還練出6塊腹肌。 而首屆的「人氣之巔」獎,由83歲張文連獲獎,她在18歲出演賈寶玉,到82歲時演出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歌劇太陽與海,從青春到銀髮都在舞蹈戲曲界發光發熱,張文連也將成為2025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的熟齡代言人。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從109年開始推動銀髮健身俱樂部,目前已超過160個據點,希望幫助長者養成運動習慣,讓大家長壽又健康。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陳慧敏指出,提供高齡者更多的數位科技平台,鼓勵接觸數位科技,展開數位學習。

Read More

〈生活休閒〉探訪青海文化藝術寶藏

化隆縣唐卡培中心主持人更登才讓介紹其唐卡作品。 俗話說:跳到黃河也洗不清,這樣就「誤會」了黃河,因為它在青海段碧綠清澈,直至流進黃土高原後才變得黃濁。還有人類第一碗拉麵,四千年前在青海誕生。喜歡唐卡和青繡的人,青海已成立培訓基地和產銷班全力推廣,更不可錯過。 文/記者陳俊文、張翔 圖/記者陳俊文 唐卡宗教聖品 盤繡國家級非遺 位於西寧市東南方的化隆縣以化隆唐卡聞名,化隆唐卡即藏族唐卡,第四屆百鶴杯工藝美術創新大賽新銳獎的藝術家更登才讓表示,目前全縣有上千人投入唐卡藝術傳承,在化隆還設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人才培訓基地,目的在培養藏族年輕一代的唐卡藝術家。更登才讓屬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派系,除繼承傳統再融入多種藝術手法,其創作的唐卡構圖,層次深遠,所繪人物鮮活、設色典雅,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是審美和收藏界的最愛。尤其他把佛道教的觀世音、關聖帝君和媽祖也融入唐卡之中,擴大唐卡的收藏領域。 一圓一團繡出的盤繡,不易磨損,色彩鮮豔。 更登才讓表示,唐卡是游牧民族為游牧遷徙方便的宗教聖品,所以在繪製前工具都先經過加持,再經過起稿構圖、染色渲染、勾線描金和最重要的開眼儀式,前後共有十二道工序,它是最能代表藏族的一種傳世藝術品,真正礦物料繪成的唐卡更是價值不菲。 化隆縣有一千多名年輕人投入唐卡的創作。 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內有一座青繡館,青繡又分成為湟源皮繡、湟河刺繡、湟中堆繡、貴南藏繡、蒙古刺繡和土族盤繡等數種樣式,其中土族盤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又以海東市互助縣土族應用最廣泛。互助縣班彥村土族占全村人口百分之九十八,所有婦女皆投入盤繡技藝學習,是婦女一生的必修課。 化隆唐卡也畫媽祖,頗有市場導向。 盤繡以黑色棉布做底料,再以紅黃綠藍桂紅紫白等七色繡線,以一粗一細、兩針兩線交叉繡成一盤盤的圓圈狀,這種繡法耐摩擦、不易損壞,紋飾整齊美觀,極富裝飾性,又有浮雕狀的視覺美感,才能代代傳世。 河湟、青海博物館 藏品珍稀悠久 黃河與其支流─大通河、湟水河形成的肥沃土地俗稱「三河間」,也是融合中原文明、游牧文明和西域文明的河湟文化。 在青海博物館看到林則徐的書法,才知道一代名臣曾被發落新疆。 六千年前甘肅的仰韶文化最先進入此區,馬上被遠古人接受,所以位於海東市的河湟文化博物館藏很多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玉器、鐵器、骨器、古絹本等珍貴史料,包括四千年的天下第一碗拉麵、還有中國最大古代軍禮器「中國矛王」、最大的打擊樂器「黃河磬王」等。 河湟博物館特別把二00二年喇家東南台地出土的一只棕紅色倒扣陶碗,內盛卷曲纏繞、已風化的麵條狀食物,設了一個專區展示,這碗麵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碗拉麵,經科學家澱粉測試,係以小米(粟)和靡子(黍)製成,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麵條實證,享有「天下第一碗麵」盛譽。 河湟博物館展出新石器時代的中國矛王,是目前中國出土最大的古代軍禮器。 青海博館位於西寧市,館藏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六項,包括熱貢藝術、花兒、貴南藏戲、格薩爾、河湟皮影戲、藏醫藥浴法等,還有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八十八項、省級非遺代表作名錄二百三十八項,可一窺青海地區豐富的人文寶藏,也可一探唐朝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松贊干步的歷史軌跡;唐蕃古道和茶馬互市舊時的盛況。 博物館還珍藏鴉片戰爭後被發落新疆的林則徐書法;二樓還販賣青海獨一無二的青稞酥油奶茶,以青稞粉圓代替珍珠西米露,再加入酥油和牛奶合成的奶茶,可謂青海的珍奶。 酥油花、壁畫、堆繡 稱塔爾寺三絕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位於青海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約二個小時車程。它建成於一五七七年,得名於大金寺內為紀念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北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 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中國歷代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內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康熙帝賜「淨上津梁」匾,乾隆帝賜「梵宗寺」稱號,並賜有「梵教法幢」匾額。 起源於塔爾寺的堆繡,將刺繡與浮雕做巧妙地結合。 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寺內還珍藏很多佛教典籍與歷史、文學、哲學、醫藥和曆法學術著作,可惜內部不對外開放,遊客只能在外瞻仰其宏偉外觀。 塔爾寺堆繡是藝術的創新,刺繡與浮雕巧妙結合,分成平堆與高堆,平堆是將各種形狀的圖案繡在面上;高堆是用彩色綢緞剪成各種形狀,內墊羊毛、棉花等填充物,擺放在繡布上再行細密繡製,中間造型隆起,立體感強,有如八仙彩或帆船旗類刺繡。 天下黃河貴德清 黃河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經貴德縣有七十餘公里,黃河水在青海境內是清澈的碧綠色,顛覆世人的刻板印象。 貴德水車廣場前的黃河奔流,氣勢磅礡,氣象萬千。 貴德縣有一觀賞黃河最佳的清清黃河景區,內有百年水車廣場,古早人以水車引水溉灌,現在水車已不用,變成裝飾品。黃河之水從此處流經,但只要不下雨,河水極為清澈。很多旅客會在此近距離接觸黃河、飲用黃河,還有人索性裝瓶黃河帶回家。 每年遊青海最佳季節是五月至十月,十月以後漸漸冰天雪地,遊人漸稀;台灣旅客要注意溫差大的氣候,白天短袖、晚上長袖、清晨加外套是最佳穿法。 貴德縣國家地質中心的丹霞地質地貌。 由於是高原氣候,醫生都會建議心臟裝支架的朋友不要前往,但實際走訪心得,只要走路慢一點就好,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但若要進入海拔更高的西藏就要審慎評估。 到有海可以買些枸杞、沙棗之類的特產,還有黑枸杞,便宜又實惠。另外像新疆和田的大紅棗、多種類的葡萄乾、犛牛牛奶糖等,果乾可以帶回台灣,犛牛肉乾就不宜了。 貴德百年水車廣場上的黃河少女,是該地地標。 還有各色各樣的櫻桃,大顆甜美又便宜,路邊隨手可買,是喜愛櫻桃者的天堂,還有到處可買到的桑椹,每天買一把補充一下維他命C。

Read More

30萬人苦異膚 新藥納健保獲讚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舉辦「異膚當關不卡關、大家作伙打羽球」夏季運動會,宣導醫學新發展與皮膚健康維護知識。(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可謂是全世界最癢疾病,全台有30萬人正深受其苦,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4日指出,由於醫學進步已開發出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及生物製劑,病友何先生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後,困擾他20餘年的異位性皮膚炎已接近痊癒。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4日舉辦「異膚當關不卡關、大家作伙打羽球」夏季運動會,在羽球場上享受比賽的病友何先生,從5歲起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還伴隨氣喘和過敏性鼻炎,「過敏3兄弟」一次集滿,他的成長之路像無止境戰鬥,全身大面積破皮、流血、化膿。 病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指出,全台有近30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兒童與青少年發病率更可高達16%以上,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這是遺傳與環境間複雜的交互作用,觸發週期性的免疫反應失調的慢性疾病,患者易面臨「癢、抓、更癢」的惡性循環,部分患者病情延續到青少年與成人,1年會面臨3、4次的嚴重發作,一次就持續好幾個月。 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需終生用藥控制。目前傳統治療主要是口服免疫調節劑及照光治療,有機會達到6成皮膚外觀改善,但對中重度患者效果有限,遇過好多放棄治療的個案,因誤用偏方造成病情惡化,隨著醫學進步,針劑生物製劑與口服小分子標靶藥陸續上市。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表示,過去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就醫約4到10年才能接受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幸好健保將這項進階精準治療有條件納入給付,中重度患者使用半年傳統口服藥與照光治療,仍無法改善症狀的嚴重狀態患者,經醫師評估可申請,健保每年給付進階精準治療藥費約25萬元。 何先生指出,他就是配合醫囑接受半年的傳統藥物及照光治療鎮,終於等到健保核准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在服用新藥的第1天,效果就讓他驚訝不已,當天竟然好幾個小時沒有因為皮膚癢而持續搔抓。用藥1週後,不僅皮膚褪紅,傷口也減少8成,終於自困擾了20多年的難題中解脫。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指出,除了穩定、積極接受治療,患者也要重視基礎保養,維持皮膚保水度。朱家瑜提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夏季運動撇步,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配合透氣衣物,運動後流汗立刻沖澡、進行乳液保濕,有助幫助患者緩解搔癢、找回潔淨肌膚,長期穩定控制病情。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附中推動童軍教育 屢獲表揚

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左起)、學生吳建緯、童軍團長李炫皞老師,獲童軍總會及國教署頒發績優個人獎、傑出童軍表揚及績優學校。(記者汪惠松攝) 南大附中長期推動童軍教育並作為學校特色發展重點,童軍團在團長李炫皞帶領下,積極參與校內外童軍活動廣受各界好評,除獲台南市推展童軍運動有功單位,113年台南市績優童軍團;111~112年更連續兩年獲得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績優童軍團榮譽。 113年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獲頒績優個人獎、學生吳建緯獲得傑出童軍表揚。 校長陳森杰表示,附中童軍團在團隊中相互扶持,強化問題解決能力,樂於服務他人,展現生命的厚度及能量,在校園中實踐智仁勇的童軍精神,能連續兩屆獲得團體及個人的全國性大獎,代表附中師生對平日學習生活實踐的重視與努力,終獲得開花結果受到肯定。 李炫皞團長也以多年服務奉獻童軍教育的經驗,認為目前新課綱重視核心素養,強調「自發、互動、共好」3大核心理念,引導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而童軍教育精神可說是新課綱的良好體現,透過童軍教育、童軍技能、探索教育等活動,更可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品德。藉由童軍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增進人際互動,學習課本中難以體會的精神。 本身是童軍木章持有人的陳森杰認為,學校努力推行童軍運動目的就是要傳遞童軍教育的精神和價值,使童軍的價值深植台南市各級校園。附中有全台校園中罕見的探索教育園區,能發展童軍活動,因此也展現童軍精神將這美好場地與各級童軍學校分享。 陳森杰說,童軍是素養教育的最佳體現,童軍活動更是課程學習的最佳動力。特別是暑假結束各級學校會招募童軍團新成員,陳森杰也邀請同學們踴躍加入童軍行列,讓自己的校園學習生活更充實美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羽球男雙驚滔駭浪三局大戰 麟洋配擊敗大陸對手奪金連霸成功

  王齊麟(左)、李洋組成的麟洋配,在奧運羽球男雙冠軍戰當中,打敗大會第一種子的中國大陸選手梁偉鏗、王昶,勇奪台灣參加本屆巴黎奧運首金,更創下奧運十二連勝和羽球男雙衛冕成功的難得紀錄。(資料照)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中華羽球男雙黃金搭檔王齊麟、李洋組成的麟洋配,在台北時間四日深夜舉行的巴黎奧運羽球男雙冠軍戰當中,面對世界排名第一、也是大會第一種子的中國大陸選手梁偉鏗、王昶,歷經三局驚滔駭浪,以二十一比十七、十八比二十一和二十一比十九獲勝,不僅勇奪金牌,也是台灣參加本屆巴黎奧運首金,麟洋配更創下奧運十二連勝和羽球男雙衛冕成功的難得紀錄,這面金牌來得彌足珍貴。 麟洋配面對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梁偉鏗、王昶,第一局麟洋配保持微幅領先,先以十一比八領先對手進入技術暫停,不過,暫停過後對方拉出一波四比零攻勢逆轉反超,幸好麟洋配穩住陣腳,連拿兩分取得領先優勢,以二十一比十七先下一城。 第二局麟洋配先是乘勝追擊,開局打出六比三的攻勢,以十一比九領先進入技術暫停,下半局梁偉鏗、王昶四度追平,追至十七比十八後連拿四分反超,攻下第二局形成一比一平手。 關鍵的第三局麟洋配重新調整腳步,先是打出四比二開局,雖然對手一度拿回領先,但麟洋配靠著絕佳默契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將比數追平,以十一比十領先進入技術暫停。 換場後,梁偉鏗、王昶再度追到十二比十二平手,但麟洋配的殺球直接打穿對手防線,再度取得優勢,一度以十八比十四取得四分領先,但對手不願放棄,又追到只落後一分,最後麟洋配頂住壓力,在驚滔駭浪當中,以二十一比十九順利奪冠。繼上一屆東京奧運之後,再度在羽球男雙項目掄元,也創下連霸的空前紀錄。 在麟洋配奪冠之後,中華隊本屆奧運當中,已經奪得一金兩銅的優異成績,包括男子射擊好手李孟遠在定向飛靶決賽拿下銅牌,女子拳擊選手吳詩儀在六十公斤級摘下一銅。另外還有台灣女拳王林郁婷在五十七公斤級已經挺進四強,至少銅牌起跳,以及「抗癌女拳王」陳念琴在六十六公斤級,同樣晉級四強,兩人只要再勝一場將挺進金牌戰,中華隊在本屆奧運已經拿到五面獎牌。

Read More

南台南副都心車專區地上權招標

盼與車站串聯發展 打造複合式車站商業設施 基地交通區位圖 由臺南市政府地政局推動之「臺南市南台南副都心車站專用區土地設定地上權案」,已於今(113)年6月26日以設定地上權方式公告招標,期引入民間投資經營具有交通轉運及商業等複合式機能,與毗鄰建設中之臺鐵南臺南車站及捷運站串聯,形塑副都心新興發展核心樣貌,進而活絡周邊地區商業發展、土地利用及經濟活動。 本次招商基地為東區新都心段24地號,位在主要幹道生產路旁,面積約兩千坪,為區段徵收後可供建築土地,亦為臺南市東區少數大面積之可立即開發之素地。基地土地使用分區屬車站專用區(建蔽率60%,容積率400%)容許使用項目相當多元,除了可規劃交通轉運服務,也可作為購物商場、百貨零售、辦公室、旅館、餐飲、出租型住宅(如酒店式公寓)等。 車站專用區招商模擬圖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南台南副都心地區為市府近期積極推動之重點發展地區,目前市府同步辦理「臺南市運動藝文休閒園區民間自提BOT案」招商作業,加上未來臺鐵南臺南車站完工啟用後,將能與周邊的文化、教育、藝術與商業等資源互相串聯發展。而本次透過設定地上權方式招商,除考量公有土地的有效利用及永續財源目標外,擬藉民間廠商專業與開發經營能力,協力推動南台南新都心、新生活圈的形成,成為臺南發展的新門戶。 基地位置航照圖 地政局陳淑美局長說明,本案位於臺南市東區之南臺南站副都心第一期區段徵收開發區,區內有以生態聞名的巴克禮公園第二期,周邊亦包含文化中心、臺南市立醫院、崇德市場商圈等便利生活機能,開發區內及周邊持續有大型建案開發建築,此外還有台糖新都心循環宅、新都安居社會住宅、臺南捷運紅線與藍線等重大建設。本案招商基地可銜接南臺南車站、及先進運輸系統車站通廊,可望引入通勤人潮,另本案要求廠商無償提供市府托嬰中心空間,增加公益性,托育家長衍生的商業需求亦可和本基地商業機能互相呼應,未來前景可期。 地政局陳淑美局長進一步指出,本案地上權存續年期50年,可優先訂約1次至多20年,投資人得以單一公司或由五家以下公司共同組成企業聯盟參與投標作業(相關規定詳本案投標須知)。本案採一次投標分段開標,第一階段為資格審查,第二階段為綜合評選,第三階段為開啟價格標。招標文件可至地政局區段徵收科(臺南市新營區民治路36號行政大樓3樓)索取,或上「臺南市政府地政局網站/土地開發/開發區土地標售專區/土地標售、標租、設定地上權/臺南市南台南副都心車站專用區土地設定地上權案(113.09.24開標)」自行下載(網址:https://land.tainan.gov.tw/ )。 基地區位圖 若有相關問題可洽詢臺南市政府地政局區段徵收科(洽詢電話(06)637-0949)或協辦單位十方都市開發顧問有限公司(洽詢電話(07)553-0979)。有意投標者,應自招標公告之日起至113年9月23日前,將投標相關文件以掛號郵寄至「臺南成功路郵局第389號信箱」。敬請民間企業把握投資機會,與市府攜手打造臺南繁榮的前景。(臺南市政府地政局 廣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