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毀容 3D列印拼回整臉

↑馬偕醫院以3D列印技術及紅外線定位,精準矯正並重建李先生因車禍而不對稱的臉部。(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59歲李先生騎機車被違規汽車撞倒,造成左半臉毀容,因眼眶骨破裂、顎骨骨折,不但無法咬合,因眼晴高度及位置改變,並造成複視且連走路都會暈,經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以電腦斷層導航與3D列印技術客製模型,並採紅外線精準導航手術終於拼回整張臉。 以3D列印出眼眶骨及顴骨模型後,可預先調整置入眼底之鈦合金骨板形狀,節省手術時間。(記者傅希堯攝) 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黃子桓13日表示,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暴力事件、跌倒等意外都可能導致顏面骨骨折,包括鼻骨、眼眶、顴骨、上顎和下顎骨折。如果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影響外觀、複視、眼球運動、牙齒咬合、咀嚼、言語和吞嚥等功能。 59歲的李先生,因車禍造成左側眼眶、顴骨、上下顎骨骨折、同時伴隨肋骨及小腿骨折,李先生在另一家醫院治療近3個月後,仍有左右顏面不對稱、咬合不正等問題,於是轉求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 李先生表示,第1次手術後患部開始化膿腫脹,難受到無法入睡,且下巴錯位、咬合不好影響進食,甚至因眼窩塌陷,看向右邊物體都會產生複視,連走路都困難。 黃子桓指出,李先生到馬偕看診時,兩側顴骨高低明顯不同,由於已在其他醫院進行過手術,馬偕是以他沒有受傷的半張臉為模型,以3D技術列印他的眼眶骨及顴骨模型,並預先調整眼底鈦合金骨板形狀,在3D技術的協助下可減少1小時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再以紅外線定位設備,確認各部份重建之骨骼的位置,而順利完成手術,而定位技術也可用於顱底腫瘤或植牙手術。 黃子仁表示,為了不在病患臉部留下傷疤,開刀的位置除在口腔內以外,也選擇在頭皮的髮線內動刀,當頭髮長後,就能遮住疤痕,讓患者更有自信。

Read More

〈耳鳴暈眩保健專欄〉跑步就眩暈 衍生運動恐懼

圖為引起慢跑眩暈症最常見半規管病灶。 (醫師陳建志提供) 在暈眩門診中,平均每年會收治2、3名因慢跑而眩暈者 ,他們都很擔心是否心肺功能出現異常,或是自律神經失調,但身體檢查大都正常,更無心血管疾病,只好事前服用止暈藥,或是隨身準備藥物,患者常常會問,這到底是怎麼了?以下是可能的原因說明: 一,過敏性耳石器症候群:患者具有過敏性體質,組織胺經由前庭動脈,進入橢圓囊,干擾耳石膠生成。耳石膠品質不良,無法黏住耳石,當患者跑步時,耳石掙脫耳石斑,進入某一支半規管,通常是後半規管。運動結束後,移位耳石開始沉積,就會在患者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繼續帶動半規管內淋巴液的回流,誘發眼震和眩暈。 二,陳舊性耳石黏著症:患者之某一支半規管或壺腹內,已有耳石黏著,通常是水平半規管,在跑步時,克服靜磨擦力,開始滑動,在患者轉頭時,持續帶動內淋巴液的回流,通常會突然出現劇烈的眩暈。 三,上半規管裂:患者長期罹患中耳炎,上半規管之上方骨性外殼因發炎而脫鈣,變得軟弱,直接暴露於腦脊髓液中。跑步時,身體上下跳動,外殼連同膜性上半規管一起反覆地向外膨出、向內凹陷,內淋巴液來回流動,不僅出現眩暈,眼前景物也會跟著跳動,出現震動視幻覺(oscillopsia)。 治療方面,屬於第一項發生原因者:建議耳石復位術,把移位耳石歸回橢圓囊,接著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控制過敏,避免復發。屬於第二項原因者:建議立即耳石復位術,把移位耳石及耳石膠歸回橢圓囊,即可痊癒。屬於第三項原因者: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減輕中耳發炎,強化上半規管裂處之骨性外殼,搭配平衡訓練,強化腦部調節 (抑制) 暈眩的能力,以減輕症狀。 需注意的是,基底動脈狹窄者,在跑步喘氣時,血氧增加,卻也使顱內血管收縮,基底動脈血流減少,腦幹缺血,誘發眩暈,雖然暫停運動可使病症消失,但需早期診斷,服用抗血小板劑,以免中風。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整脊致椎間盤突出 21歲男險癱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推拿、指壓、按摩後發現脊椎異常痠麻,要留意可能是傷到脊椎了!一名搬家工人某次在按摩師按壓下背時,突感右腳痠麻,連油門也踩不了,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已嚴重壓迫神經,幸經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後改善,恢復健康。 21歲搬家工林姓男年子,常需彎腰負重因此常腰酸背痛,每月定期按摩2-3次。某次師傅加碼為他整脊,林男忽然感覺右腳一陣痠麻,「像是有電流流過」。當日林男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彎腰搬重物時,下背感覺異常、無法伸展,右腳也軟腳無力,發現是椎間盤嚴重壓迫腰椎神經,但因林男擔心開刀會有副作用,先尋求中醫治療。怎料過幾天林男右下肢無力加劇,連開車都無力踩油門,經轉介到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就醫。經過一連串檢查,神經外科醫師許詠鈞證實,林男腰椎第5節周邊椎間盤突出、脊椎神經壓迫導致右下肢無力。 林男的椎間盤並未滑脫,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透過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即可改善,不需要打鋼釘或是放置其他植入物。許詠鈞也提醒,若因推拿或外力造成脊椎不適,不宜迷信不開刀、拖延治療造成脊椎神經永久性損傷,應積極就醫藉由準確的核磁共振掃描找出病因,別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