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針藥有效治療難治性肝硬化腹水

一名66歲男性患者腹部腫大且有蜘蛛痣,經西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嚴重並建議換肝,現服用西藥利尿劑藥效果不彰,經友人介紹至本院所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中等。聞診:聲音綿弱。問診:腹脹且腸鳴聲,無便意,解便偏軟、大便2-3日1行,四肢肌肉緊束,尿量少。舌診:『舌淡紅苔黃白膩』。脈診:『左寸關滑,右寸關濡』。中醫證型:『肝鬱脾虛,濕熱內蘊』。內服針藥思維:『疏肝理氣;健脾除溼』。內服中藥配合針灸治療4個月後,上述諸症已癒,現固定回診追蹤治療。 肝硬化為肝臟的慢性發炎反應,造成功能性肝臟細胞擴散性壞死,細胞的再生與置換被纖維化組織所取代,隨著肝臟細胞逐漸減少而纖維化組織聚集成塊的過程即稱為「肝硬化」。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而肝硬化所導致的併發症有腹水、自發性腹膜炎、門脈高血壓、靜脈曲張、肝腦病變、肝腎症候群、肝肺症候群、凝血因子缺乏及內分泌功能異常等。其中腹水是肝硬化中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大約有50%的病患在被診斷出有肝硬化後10年內便會有腹水的產生,通常腹水的病患約有20-50%在1年內可能轉變成難治性腹水,而約有5成病患只有兩年的存活率。臨床上對於輕度或中度腹水病患實施限鈉飲食及利尿劑來控制徵狀,但對於難治性腹水病患由於其腹水無法移除,須使用腹膜穿刺、TIPS或腹膜靜脈分流術來治療,嚴重時甚至必須做肝臟移植。 肝硬化腹水於中醫系屬鼓脹範疇,乃指肝病日久,肝脾腎功能失調,氣滯、血瘀、水停於腹中所導致的以腹脹大如鼓,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本病最早見於《靈樞‧水脹》:「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鼓脹的病變部位在『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而致氣滯、血瘀,水停於腹中。本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並見,以攻補兼施為原則。實證為主則著重祛邪,合理選用行氣、化瘀、健脾利水之劑,若腹水嚴重,也可暫行攻逐,同時輔以補虛;虛證為主則側重在扶正補虛。 肝硬化腹水之「飲食與生活作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晚上早點歇息外,建議每日需攝取足夠的蔬果與蛋白質,建議少吃烤、炸、辣以及溫補食物如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禁含酒類食物且限鈉飲食(通常每天最多只可攝取2g的鹽或88mmol的鈉離子)。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高醫首創輔助醫學整合門診

高醫首創輔助醫學整合特別門診,讓輔助醫學相關療法不再是密醫或偏方。(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癌症病人到底適不適合尋求民間療法?高醫首創「輔助醫學整合特別門診」,這是全國第一家醫學中心成立輔助醫學特診,兼具臨床諮商及完整治療服務,讓癌症患者不用擔心所謂的偏方,因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112年十大死因出爐,「癌症」蟬聯42年榜首!在早期,不少癌症患者因害怕西醫治療的副作用,選擇所謂的偏方,因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很多人一定都有疑問,癌症病人到底適不適合尋求民間療法? 中醫針灸在緩解疼痛、恢復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質方面,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記者王正平翻攝) 高醫指出,以往被視為偏方的民間療法,如今被正名為「輔助及替代醫療」,此療法逐漸受到民眾及醫學界重視,已成現代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中醫針灸、按摩療法、音樂治療等;它們在緩解疼痛、恢復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質方面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為此,高醫今年初成立高醫體系輔助醫學整合研發中心推動工作小組,規劃及籌備成立「輔助醫學整合特別門診(輔助醫學特診)」,這也是全國第一家醫學中心成立輔助醫學特診,兼具臨床諮商及完整治療服務,並積極推行及研發具效益之輔助醫學療法及相關應用。 輔助醫學特診由具有神經專科與輔醫專科雙證照的高醫神經部兼小港醫院神經科醫師李建勳負責協調聯繫;他表示,院長王照元本身為腸胃消化道系統及腸胃道癌症外科的專家學者,擁有豐富且創新之術後化療併褐藻醣膠營養素補充療法及靜脈營養補充療法等臨床研究及應用經驗,深知相關輔助醫學於整體醫療照護之重要性與發展性。 共同參與的陳忠仁教授則是擁有中西醫雙證照且有豐富輔醫整合醫療學研經歷,也鼓勵高醫體系內相關科室及有經驗的醫師來參與執行,再加上與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合作運用多方產學資源,共同創造具高醫體系及台灣特色之輔助醫學,進而連結全世界。 高醫輔醫特診位於高杏門診,8月起試辦臨床特約門診諮詢服務,其他相關醫師專家包括:復健部主任林克隆教授、家醫科暨輔助醫學專家戴志融助理教授,及中醫加輔醫雙專科醫師許世韻等堅強陣容。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天地有情人不孤

■任潔 「天地之間」是什麼關係?先哲「老子」自問自答:「其猶橐籥乎?」 橐,天之蓋,置於外;籥,地之實,藏於內。此物即今日鑄鐵工廠所使用的「風箱」,原本虛靜無為,任由日月星辰點綴其上,蟲鳥花草繁衍於下,各自風光。兩相遠在千里,卻依存有如綢繆,如果沒有外力破壞,當然「風調雨順」。否則極端氣候成為常態,民不聊生。 這個「神學」思維,其實也有充分的「科學」基礎。老子指出物件在其本位,因大必遠,由遠而逝,由逝而反云云,情同「黑洞」現象。原子經「核融」產生「大霹靂」,逐漸擴大,到一定限度萎縮為「大收斂」,重回一個「點—Singularity」,宇宙彷彿有生命,不時在呼吸,扮演一幕「生、老、病、死」的連續劇。 西班牙建築師「高第—Gaudi」,畢生致力建築「聖家堂」,自一八八二年起造,迄今猶未完工:堂前是「誕生立面」,植「生命樹」,背面為「復活立面」,有「上帝與宇宙擲骰子」的鐫畫。這種「自有永有」的神力,見證有形的物質不停創造奇蹟,天外有「庭」,人在地上有「家」。高第把「人間之家」名為「聖家」,神人互動,庭家來去千百回,是所謂「復活」。 自古塵世有「輪迴」之說,指善惡是非的報應;與科學家在「事件視界」掙扎的物體,終將墜入「黑洞」一樣:前者是「風箱融爐」,洗心革面再出發;後者是「粒子交換」,合成新物質。上帝憐憫的一群有血有肉的靈,與宇宙隨機操控的物種,維持秩序,歷久彌新。 總之,天地有四種關係:一為「上下」,守本分,貴在和諧,如風箱;二為「明暗」,由有入無,或無中生有,各有領域;三為「水火」,各有節制,相互利用,萬物滋榮;四為「共存」,感情與理智,共濟共融,全美以垂永久。 如此萬物「上」大知反,「下」私必慮遠:其大無其外,是虛;其小無其內,難為「家」。人類文明,雖然守恒「春花秋月」不容易,但「明」我若鐵石,「暗」我蘊為菌,生命交相腐朽。企盼天地不能入「火」,惟神恩人情常「水」,生生不息。

Read More

女性較易感受疼痛並忍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0歲女性前往藥局,自述每次經痛都很不舒服,向藥師尋求能改善經痛的止痛藥。進一步了解,該名女子因經痛引起的負面情緒與男友多次爭吵,顯見疼痛對生活造成影響深遠。 據國外最新研究指出,受荷爾蒙波段影響,女性相對更易感受疼痛,甚至增加憂鬱症、焦慮症風險。 最新「疼痛認知行為調查」顯示,女性最常感受的疼痛類型前3名分別是頭痛、肌肉痠痛、經痛,覺察疼痛比例也較男性高。但面對疼痛,有高達9成8女性寧願忍痛也不處理。 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王明媛藥師表示,當身體接收到刺激時,會將疼痛訊號傳遞給大腦,同時大腦也是感受情緒的中心,所以兩者容易互相影響,導致身心皆感受不適。 王明媛提醒,忍痛並無法減輕疼痛,建議遇第一步「先釐清疼痛原因」,並掌握黃金1小時止痛時間,主動尋找正確方式舒緩,快速緩解疼痛是關鍵。若對藥物有疑慮,也可主動到社區藥局請教藥師建議。如果疼痛持續未緩解,就應就醫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閱讀時差/蜜蜂的冒險故事

文/姚時晴 圖/楊淑惠 一隻蜜蜂來到我的院子。 我不知道他曾經歷什麼樣的冒險?!也許,曾在龍眼樹梢刺探另一隻蝴蝶的情報。也許,剛剛避開牆角蜘蛛的獵補,艱辛逃過劫難,才能安然無恙飛入我的庭院。 我想,當他路過夏日的紫陽花,必定差點迷失在香氣濃郁的季節軍陣——神為萬物精心巧設的生命戰場,各安其命各取所需,有得有傷。 蜂巢內還有家人和朋友等待他安全返家,帶回蜻蜓貼近水面擊點的小鼓聲,帶回鎏金鍍滿野地的細長流蘇。紅蘋果的雀斑,軟黑泥的腳印,風的時速,雨的銀絲羅網,百花盛綻的機關,也帶回一段尚未被詩人完成書寫旋即被翅膀嗡嗡打斷的句子。

Read More

北聯醫高齡心智科 全方位照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帶來全新的醫療與照護挑戰。為因應高齡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近年成立高齡心智科,提供一條龍的醫療、照護與復健服務,期全面提升高齡長者的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齡心智科主任朱智邦表示,為了解決高齡者常見的記憶力衰退問題,高齡心智科設立了記憶整合門診及失智共照中心,專門針對記憶障礙進行診斷與治療,並提供後續的資源轉介服務。 另,針對高齡者常見的多重疾病問題,高齡心智科還整合神經內科、精神科及內科門診,成立高齡心智聯合門診區。這樣的聯合診療模式不僅能更全面地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還能避免重複用藥及錯誤診斷,確保患者得到最適切的醫療照護。 除了門診服務,也提供老年神經精神急性住院服務,針對因突發神經或精神問題需要住院治療高齡患者。而對於就醫困難且疑似失智高齡長者,高齡心智科亦提供居家醫療訪視服務。 朱智邦指出,高齡心智科服務涵蓋從診斷、治療到復健的全方位照護,落實高齡者醫療需求一條龍服務。從早期篩檢、跨科別聯合診療到日間病房、居家訪視,無論是身體上的健康需求還是心理上的支持,都致力於提供最專業且貼心的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