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提醒利用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多方查證 避免跨境網購詐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表示,民眾如接獲國外網友告知,自海外寄送高價值貨物包裹遭海關攔檢,需先支付一筆稅金才能通關時,請務必提高警覺,該關指出,接獲此類協助電話案件時,因查無所詢貨物進口通關紀錄,多數民眾此時才驚覺遭遇詐騙。 該關進一步說明,民眾一旦接獲類似進口貨物繳稅之通知,可先請對方提供分提單號碼,再前往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網址https://portal.sw.nat.gov.tw/PPL/index),點選通關服務/免證查詢服務/貨櫃(物)全流程/(GC329)進口簡易貨物動態全流程查詢,輸入該分提單號碼,即可查詢是否有該筆進口快遞貨物通關。 臺北關提醒,該關不會以電話、簡訊等方式通知匯款繳稅,民眾如接獲以電話通知或物流網頁截圖、稅單圖檔等繳稅訊息,切勿依指示匯款,請利用關港貿單一窗口網頁查詢或撥打海關電話多方查證,以免遭詐騙取財。

Read More

貨櫃車配合國道動態地磅系統運作宣導教育期 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維護高速公路路面品質、橋梁結構安全及行車安全,並降低貨櫃車超載情形,自去(113)年10月1日起,貨櫃車行經設有動態地磅系統之地磅站時,如車號未顯示於地磅站前門架上方之資訊可變標誌(CMS),則應進地磅站過磅;如CMS有顯示自身車號,方得免進地磅站過磅。未依前述規定進站過磅者視為逃磅,可處新臺幣9萬元罰鍰。 高公局表示,上述過磅規定之宣導教育期原規劃自113年10月1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考量「港區進口超重櫃篩選警示系統」運作及轉歸責違規超載罰單等配套措施尚需時間滾動檢討或釐清,爰將宣導教育期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高公局提醒,114年1月1日至114年12月31日之宣導教育期間,維持現行將超載、逃磅等資料函送公路局、航港局及貨櫃公會參考納入公司管理及宣導教育之模式。 此外,貨櫃車行經國道未設動態地磅之靜態地磅站或其他主線路段時,仍維持現行配合員警指揮過磅之方式。至於目前國道沿線設有44處地磅站,員警於現場執勤期間,如遇貨櫃車過磅超載,則由執法單位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論處。 高公局呼籲,車輛裝載貨物切勿超載,亦勿心存僥倖逃磅;行駛高速公路應妥為檢查車況並與前車保持適當安全距離,並隨時注意車前狀態,勿超速或疲勞駕駛;尤其行經匝環道時,務必依速限行駛,以維自身及他人行車安全。

Read More

中共海關總署推出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16項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總署推出新一輪舉措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16項措施。 消息指出,長三角地區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2019年和2020年推出兩輪支持舉措的基礎上,聚焦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營造高水準口岸營商環境等五個方面,中共海關總署推出新一輪支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16項措施。 中共海關總署推出優化特殊物品進出境監管模式,協同地方政府持續推進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試點並探索"白名單"跨區域互認;優化完善跨境電商出口轉關模式,支援開展出口跨境電商跨關區退貨監管業務試點,支持跨關區保稅展示交易業務開展,研究推進在義烏開展進口日用消費品正面清單管理制度試點等措施。 為進一步暢通長三角一體化合作,中共海關總署從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營造高水準口岸營商環境方面發力。相關舉措包括拓展"聯動接卸"模式適用範圍,開展多式聯運轉關模式試點,創新空運前置貨站模式;支持進境種苗開展跨關區附條件提離;構建長三角地區進境糧食入境港、中轉港、目的地海關"資訊互通、執法互助、結果互認"的協作機制;完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機制,加強"資料+調研"融合分析、"外貿+產業"關聯分析,提升服務宏觀決策能力,穩定外貿發展預期等。 在守護國門安全和提升整體智治水平方面,中共海關總署還提出健全口岸病媒生物聯合監測機制、動植物疫情疫病和入侵物種聯合監測預警機制;開展進出口農食產品和商品品質安全協同監管;推進航空口岸"智慧旅檢"跨關區合作,支持"智旅滬杭""蘇州城市航站樓"項目建設等措施。 據中共海關統計,去(2024)年前11個月,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合計進出口14.56兆元人民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長5%,佔同期中國大陸進出口總值的36.6%。

Read More

交部陸海空運輸五箭齊發振興花蓮 靠港郵輪將創疫後新高

交通部於花蓮港郵輪旅客中心說明花蓮地區陸海空觀光施政情形。(交通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有鑑於花蓮觀光今年飽受地震與颱風衝擊,穩定的運輸是觀光復甦的關鍵,為加速振興花蓮、刺激觀光復甦,從海、陸、空運輸著手,搭配觀光署推出的優惠措施,讓國內外觀光客再次感受花蓮的魅力,靠港郵輪今(114)年將創疫後新高,五箭齊發的效益已逐漸浮現。 交通部表示,首發第一支箭是「建立SOP,3小時啟動花東疏運」。為維持蘇花路廊整體運輸穩定性,交通部長陳世凱到任後,立即指示建立花東緊急特殊災害時期3小時內啟動陸海空疏運計畫之標準作業程序,透過此一即時應變機制,為東部民眾與旅客提供更多元穩定之聯外交通服務。 第二支箭是「完善海運服務設施,吸引國際郵輪」。為吸引國際郵輪靠泊花蓮,港務公司已完成因0403地震損壞之23號郵輪碼頭修繕,今年6月亦啟用14號碼頭通關設施,可供1.5萬噸跳島郵輪靠泊,並提供碇泊費、旅客服務費及港區清潔維護費全免優惠,觀光署亦給予境外郵輪來台及空海聯營旅遊獎勵措施。 第三支箭是「增加台北花蓮航班,新闢香港花蓮航線」。交通部與民用航空局積極協助花蓮縣政府向行政院爭取,已籌得113年及114年共計3,048萬元,用於增加花蓮航線運能,立榮航空於本月30日開始增班,後續並將每3個月滾動檢討,也希望旅客可充分搭乘運用,以維持航線永續營運。國外觀光客也在交通部與花蓮縣府共同努力下,有了好的成果。香港快運航空自本月12日起新闢香港—花蓮定期航線,並規劃春節期間增班,透過國際及國內空運能增加,將可吸引國際觀光客至花蓮旅遊,並提供花蓮民眾更為便利的空運服務。 第四支箭是「兩斷橋提前完工,鐵公路恢復雙向通行」。台9線下清水橋於0403強震斷橋,公路局先利用舊下清水橋台搭設鋼便橋供小型車通行,並已於本月19日提前完成橋梁原址重建,恢復雙向通行,同時取消台9線和仁—崇德段平日管制限制。而北迴鐵路西小清水溪橋7月凱米颱風遭沖毀,經由台鐵公司150天持續趕工,已於本月21日提前完工通車。重建後的西小清水溪橋導入韌性設計提升橋梁環境適應性,採40尺單跨不落墩設計,主樑提升85公分,將能有效增加通洪斷面,避免洪水沖毀風險。而新橋綠色塗裝與湛藍太平洋互相呼應,未來可望成為觀光客駐留新亮點。 最後一支箭則是「花蓮交通引客補助,觀光亮點捲動國旅」。觀光署今年投入10.6億元推動「花蓮3.0住宿加碼」,後續觀光署將延長「台灣好行」電子票證全免優惠及「台灣觀巴」花蓮地區套裝行程推出1折優惠,預計執行至明年10月31日,以鼓勵民眾搭大眾運輸至花蓮旅遊。 為了讓每支箭都發揮最好的效果,交通部也持續完善各項場站設施,例如航港局也精進預約登記系統及優化港埠疏運動線及設施,以縮短整體備援整備時間,亦持續增加備援船舶量能,以加速船舶抵達蘇花,優化海運備援機制。另外,花蓮航空站已進行機場餐飲、免稅店及相關旅客服務設施優化,同時地勤業者也配合招募人員、提升空側裝備及增加行李車等,讓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享受更便利與優質的服務。 交通部指出,有了前四支箭架構出穩定運輸的基礎,配合觀光署最後一支箭提供各項補助與優惠,效益也逐漸湧現,今年已帶動逾225萬人次前往花東旅遊,創造逾107億元觀光產值。 對花蓮鄉親最大的好消息,則是明年花蓮港預報郵輪已達28艘次,創疫後新高,首艘挪威天空號郵輪將於114年1月26日停泊花蓮,預計帶來2,800名旅客。 今年觀光署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出的臺灣觀光100亮點系列活動,明年將持續進行;繼花蓮11月以瑞穗溫泉為行銷亮點,明年8月將以天文旅遊為主題,結合星光音樂會、攝影比賽及亮點專車,吸引國內外遊客重遊花蓮。 交通部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陸海空運輸及觀光五大措施,吸引更多國內外旅客探索花蓮在地之美,並提供花蓮鄉親便利運輸服務,持續以「交通為基、觀光為本」主軸,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協助帶動花蓮經濟及觀光產業更美好的發展前景。

Read More

深圳機場去年貨郵量創新高增布魯塞爾航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深圳機場口岸去(2024)年貨郵量創新高,消息指出,裝載著服飾、電子產品等跨境電商貨物的波音777全貨機,近日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起飛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該航線是深圳機場去年新增的第六條國際貨運航線,該機場全貨機國際通航點達到42個。 據統計,去年1-11月深圳機場進出境貨運航班達1.73萬架次,貨郵量達86.8萬噸,分別增長23.4%、25.4%,其中貨郵量創歷史同期新高。 深圳機場深暢國際貨站表示,進口貨物在企業系統資料與海關系統對接的模式下,通過創新性的建設海關倉庫內卡口,配合使用AGV物流機器人,實現進口貨物的快速分流,貨主可自由選擇上門取貨的時間,進口貨物停留時間縮短82%,非中控的進口貨物可實現24小時提離。 深圳海關指出,深圳機場新開及加密國際貨運航線,實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有效提升機場國際貨站進出口貨物流轉效率,為深圳穩步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新領域、新空間,推動“深圳製造”“深圳產品”更快速走向世界架起“空中橋樑”。

Read More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接任台航會董事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台航會)高層異動,該會董事會推選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接任董事長。 台航會在113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召開第十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本次會議通過第十屆董事長補選案,推選由陽明海運公司董事長蔡豐明接任該會董事長職務,任期至今(114)年十二月。 會中新任董事長蔡豐明特別感謝前董事長對會貢獻良多。並籲請各位董事能繼續大力支持,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為兩岸海運事務交流與聯繫共同努力。 台航會董事係由各捐助單位派任並依章程規定互選,董事會成員包括交通部、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航商業者、中國驗船中心及中華海運研究協會涵蓋海運產官學界。(附圖為董事會後合影,前排左起為葉協隆副董事長、蔡豐明董事長及謝謂君董事,台航會提供)

Read More

蘇伊士運河航線改道埃及損失62億美元大減60%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消息稱,由於紅海局勢持續緊張,埃及蘇伊士運河收入由2023年的102億美元暴跌至去(2024)年的40億美元,蘇伊士運河的航線改道導致埃及損失62億美元,未達到2024年106億美元的目標收入,收入大減60%。 據瞭解,去年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數量也減少了一半,當年度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數量約為13200艘,而2023年尚達26400艘,蘇伊士運河的每日通行船隻數量由75-80艘降至32-35艘。 紅海和曼德海峽地區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擾亂航運並影響了全球貿易,導致該運河收入和通行量雙雙下降。據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胡塞武裝對紅海航運的襲擊使蘇伊士運河的運輸量大減,進一步擾亂國際貿易並在鄰國範圍內加劇了政策的不確定性,襲擊事件導致船公司將船由蘇伊士運河改道好望角。 據悉,SCA在小苦湖地區(Little Bitter Lake)試運行新的雙通道,允許兩艘船通過新疏浚的水道以提高航行安全性,將日通行量增加六至八艘改善營運,運河當局預計2024/25財務年度收入可望達到90億美元。蘇伊士運河是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重要水道,為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航運提供一條直達航線,在全球貿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Read More

台船承造高雄電力驅動渡輪雄棧2號/艾莉絲交船啟用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承造高雄市輪船公司最新電力驅動渡輪「雄棧2號」與「艾莉絲」在棧貳庫海側廣場正式交船啟用,並由台船公司董事長黃正弘與高雄市交通局長暨輪船公司代理董事長張淑娟共同完成遞交儀式,並搭乘「艾莉絲號」體驗新電力驅動渡輪的性能,感受高雄港的獨特魅力。(見圖,台船提供) 高雄市政府與環境部於111年至113年間共同建造三艘電力驅動渡輪,其中包括兩艘49噸的「雄棧1號」與「艾莉絲」,以及一艘99噸的「雄棧2號」。首艘電力驅動渡輪「雄棧1號」去(113)年一月投入營運。此次加入的「雄棧2號」與「艾莉絲」將再分別服務旗津-鼓山及棧貳庫-旗津航線,預計能顯著提升旗津居民及遊客的交通體驗,提供更加優質且環保的交通選擇。 交通局長張淑娟指出,輪船公司積極配合市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優先汰換老舊渡輪,並持續增加及改裝電力驅動渡輪。「雄棧2號」的載客量為149人,並可容納50輛機車,是「雄棧1號」的兩倍,將有效提升交通疏運服務。此外,為了提供更智慧化的乘客旅遊體驗,輪船公司與工研院再度合作,繼111年旗福2號後,在「艾莉絲號」上導入「智慧窗屏AI導覽系統」,使旅客可以透過手勢與智慧窗屏互動,提供即時資訊、影像及促銷廣告等多元服務,進一步提升旅客乘船體驗。 高雄輪船公司指出,新船的投入不僅促進高雄港區交通發展,更呼應市府推動淨零排放與永續政策,輪船公司將持續致力於創新並提升服務品質,並推動高雄市綠能交通發展。隨著新電力驅動渡輪的投入,輪船公司將為高雄港區的現代化及城市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為提升旗津當地經濟與觀光吸引力提供新動力。

Read More

營利事業採擴大書審仍須誠實申報 避免補稅處罰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依擴大書面審核實施要點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仍須正確申報所有收入,不得漏報或隱匿。否則一旦被查獲漏報收入,一樣會被補稅裁罰。 該局說明,擴大書面審核的實施,旨在簡化申報程序,減輕營利事業在申報稅務時的負擔,並加速申報流程。然而,營利事業在享受這項便利的同時,應特別留意相關的申報規定,避免因短漏報收入而面臨補稅與處罰的風險。 該局進一步說明,根據實施要點第10點規定,營利事業經查獲短漏報非營業收入金額在10萬元以下,係按全額核定漏報所得額;短漏報超過10萬元,得就短漏報部分查帳核定,再併入原按實施要點規定之純益率標準申報之所得額核計應納稅額。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被查獲漏報海外財產交易所得25萬元及海外利息所得42萬元,該公司雖主張另有70萬元的海外財產交易損失,惟依據規定就短漏報部分查帳核定時,該海外財產交易損失僅能抵減海外財產交易所得,但無法抵減漏報的利息所得,故甲公司經核定結果仍需補稅及處罰。 該局特別提醒,適用擴大書面審核的營利事業,仍應如實申報所有營業及非營業收入,以免被查獲後遭補稅處罰。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

Read More

2024年大陸航空公司旅客量逾七億人次增18.1%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去(2024)年中國大陸航空公司旅客量已超過七億人次,中共民航局消息,根據業界監測數據,大陸航空公司日平均旅客運輸量超過200萬人次,比前(2023)年增長18.1%、較2019年則增長10.7%,創中國大陸民航發展歷史新高。 消息指出,大陸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佔6.4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4%;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超過6000萬人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