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臀部膿瘍 腰椎術後感染細菌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62歲張先生12年前曾接受腰椎減壓固定手術,但術後常覺得腰痠,X光檢查發現腰椎鋼釘有鬆脫,但未做進一步處理。3年前開始發現臀部接近大腿處,左右兩邊都出現鼓起膿瘍,到苗栗大千骨科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臀部膿瘍竟是多年前腰椎手術造成的細菌感染。 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張先生白血球指數一直都很高,核磁共振檢查看到腰椎鋼釘因為感染導致鬆脫,且從鋼釘處往臀部方向有明顯顯影,表示細菌感染已延伸到臀部,才會造成膿瘍。此種狀況稱為低度感染,是在術後發生,當病人狀況變差時,症狀就會出來,最明顯的就是細菌在局部的地方侵蝕骨頭,導致空腔、鋼釘鬆脫,隨著侵蝕空間越大,細菌增多,外溢造成膿瘍。 根據研究顯示,微創椎間盤手術出現感染機率很低,但若出現下列情形,則會提高感染機會:1.植入鋼釘:當病人有脊椎滑脫、不穩定時,需要以鋼釘固定,對身體而言是一種異物植入,因此有可能造成感染,鋼釘數越多,感染機會越大。2.手術時間長也會增加感染風險。3.抵抗力不佳,例如:洗腎病人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

Read More

點石成金-成信(二) 低能耗低碳排 成信技術領先

成信坐落於中科零廢棄中心新廠開工典禮。 台灣是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重鎮,半導體產業從晶圓的製造、切割研磨,到晶片封裝測試,不論使用高純度的多晶矽,或是使用特殊顆粒大小的二氧化矽,皆與矽息息相關。成信堅信這些與矽相關的產物,其實是放錯位置的重要資源,包括矽晶製造時的廢矽泥、晶圓研磨時產生的特殊研磨廢液,以及封裝過程中的廢棄邊腳膠條,均含有可再回收利用的矽相關產物,可以做為原有產業使用,也可擴及其他產業利用,最是符合「都市採礦」的內涵。 珊瑚狀的埤塘、靜謐的水道散布於柳營科工區周邊,初秋的午后,南台灣的陽光依然熾烈勇猛,「成信實業」旁的行道樹昂揚挺立,廠區內擺放著堆疊整齊的太空包,這些是從IC封裝大廠運送過來的廢棄物,封裝廢料裡含有88%球形二氧化矽,含有精細奈米級材料,可用以保護IC晶片,成信實業的技術係將廢封裝膠條經由再生技術,還原二氧化矽填充料,回到做為生產封裝膠條的填充料使用,從而進入半導體大廠的產業鏈,完成真正的搖籃到搖籃循環再生。 工業上高級球形二氧化矽的製造方式為高溫高能耗製程技術。國外可以生產高純度球形二氧化矽微粉材料的廠商採取的技術有熔融法、VCM法。   工廠理貨。 熔融法是將破碎的氧化矽晶體被充電在熔化的熔爐中,讓球體得以形成表面張力,形成球形外觀。 VCM法是利用金屬粉末的爆燃產生球形氧化物微粒;當金屬粉末灑在氧氣中點燃,氧化物產生的蒸汽或液體由於反應放熱,冷卻後產生了細氧化微粒,形成球形顆粒,這些技術所生產出的球形二氧化矽的成本及碳排量皆較高。 反觀成信係使用低溫除碳及清洗技術,將廢壓模膠除碳並回收球形二氧化矽,具體的產業效益是在生產球形二氧化矽時,以低能耗低碳排的再生技術替代原本高溫熔融的製程,是明顯有效的減少碳足跡。 從半導體封裝產業回收的壓模膠邊腳料。 半導體晶圓大廠找上門   副總經理周信輝表示,成信實業專為廠商廢棄物體檢診斷,提供客製化資源循環解決方案。在當代企業紛紛刮起ESG、CSR以及減廢浪潮下,許多國際大廠採購商品,逐漸指定生產廠須採用一定比例綠電或再生原料,以符合節能減碳需求,這股浪潮給了成信發揮的機會,經營理念獲得封測大廠日月光肯定,委託進行研發案,在成亞既有的技術服務成果基礎上,成功將廢膠條中的二氧化矽回收再生,也完成從太陽能產業無縫轉進半導體業界的里程碑,成為進入半導體產業鏈的起手式。 由日月光持續供料,目前已成功回收太陽能、半導體等產業廢棄物矽泥,重新產出矽碇和二氧化矽,提煉矽碇供應鋼鐵業,二氧化矽供應塑膠製品業與輪胎業,真正實踐城市採礦的精神;在協助日月光的循環設計做出成績之後,半導體晶圓大廠也找上門,商談合作晶圓研磨泥減廢以及資源循環,陸續給了經費研究。 半導體封裝廠壓模膠的前世今生,左起:生膠(壓模膠餅)、封裝晶片、廢棄膠條、成信再生球形二氧化矽。 歷經設廠可行性評估、土地和資金規劃,成信旗下中科新廠於2021年12月29在中科園區動土,象徵將跨入新里程碑;這是全球首家CMP研磨泥循環經濟工廠,總面積7,000平方公尺,目前除服務半導體晶圓大廠外,未來亦有機會引進其他半導體廠料源。 中科廠與半導體晶圓大廠合作CMP研磨泥,柳營科工廠與日月光合作球形二氧化矽高純度的提煉,實現循環再利用,在在展現成信堅強實力。 半導體封裝產業使用的壓模膠(右),以及利用回收廢壓模膠再生料製作的脫模膠(左)。 恩師蔡敏行惜才愛才      謝雅敏家中有兩個還在小學就讀的孩子,正是最黏人的年紀,如今走上創業之路,假日通常是最忙的時候,孩子經常按著馬錶等媽媽回家,親子之間相處模式跟著調整,幸好同為資源人的另一半傾力支持;她說感恩這一切,一路上得到諸多貴人相助,除了家人之外,特別是恩師蔡敏行教授。 畢業自日本東北大學的蔡敏行博士,說一不二的研究精神使他成為學生眼中嚴厲刻板的老師,他曾經敲響警鐘批評台灣在重《廢棄物清理法》、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的現況下,根本不利推動循環經濟。他以人體為例,「循環經濟是指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前者說的是一般製造業與服務業:而靜脈產業就是指再生產業,兩者之間的接軌互動才能構成一個循環鏈,如同人體的血液系統。而政府的角色就是心臟,循環順暢的動靜脈需要強而有力的心臟,通暢的循環經濟環境需要政府有效且完整的政策」。最令蔡敏行感歎的是,「政府推行垃圾減量,然而這些資源是否回到了動脈產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如何?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蔡敏行口中的「阿敏」和「阿輝」打從大一起就跟著學長姐們在他的實驗室當助手,就像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在學時就很認真,他自稱自己是個很嚴格的老師,在他的實驗室裡只有耐操、好擋、拚第一的學生才能留得下來,也因此帶出了一批具有專業素養兼負社會使命感的團隊。 如今跟在身邊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挺進靜脈產業的創業之路,惜才愛才的心情不言而喻,看到成信實業殷殷勤勤地走在循環經濟的道路上,86歲高齡的他掩不住與有榮焉的快意,語氣中滿是笑意,操著台語說「無啦,攏無漏氣」,他說利人利己的事一定要做,成信要打頭陣站在最前鋒;不過他也擔心這些孩子缺少社會歷練,「還好有陳鵬加入,讓他們更有力」。 雖然已畢業多年,但師生互動十分密切,不管是學生到台北出差一定去探望恩師,老師關懷學生曾經獨自一人揹著背包從台北南下到柳營廠區「突擊檢查」,中科廠區動土典禮上老師公開給成信實業打了不及格的40分,謝雅敏一再要求加分,老師笑著說企業要能賺錢才算及格,眼裡滿是欣慰。 成信回收半導體廠「化學機械研磨(CMP)」廢液再生製成的硫酸銅與研磨液。 許願打造品牌成小亮點   走出校園實驗室進到管理階層,謝雅敏一開始仍然帶著工程人的習性,凡事親力親為,戴著工作帽直接下現場,直到同仁提醒才改變思維,調整領導風格「該強就強、該軟就軟」,她不後悔創業,經常自問「學長一定要照顧學弟妹嗎?」、「別人就該義務幫忙嗎?」在創業的路上學到的比失去的多,深感受惠於他人的太多,她把感恩掛在嘴裡,研究顯示懂得感恩的人不會過於關注痛苦與難題,反而能快速意識到在需要幫忙時,朋友家人會支持他們,也正是這種正能量讓善意循環流轉,職場上總不忘提攜學弟妹。 陳鵬分享職場觀察所得,直指成大畢業生相對於台大、清大、交大等校,在創業的領域裡顯得低調保守,成大人不是無能力創業,許多企業幹部大多是成大人,但校園內普遍缺少創業的風氣,身兼成大台北校友會長的他不斷透過管道呼籲母校重視青創,特別是必須澄清及扭轉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性不如其他產業的固有思維,他認為現階段台灣半導體業吸走太多人才並非好事,政府亟需提出政策調整平衡,半導體產業具有人才磁吸效應,但是分工太精細,工作範圍有限,反觀資源工程未來擁有大好機會,可以提供更多低碳或永續材料。 他舉最新的iphone15鋁機殼為例,機身邊框採用75%再生鋁金屬,材料本身比從山裡擷取原礦的成本及碳排省很多,省下從原礦到材料的過程,這是趨勢、是市場之必然,符合資本市場需要,將是台灣下一個被大力關注的新方向,除了當紅的產業之外,他預言資源工程是很值得期待的生涯規劃選項。 周信輝也認為,培育更多資源再生的從業者才能讓這股力量發散到更多產業,循環經濟才能真正蓬勃發展。過去產業想跨步往資源循環調整總是少了平台或串接角色,如今有了成信,希望在不同供應鏈都能扮演領頭羊,進而促進更多跨界整合,「這是成信創業的初衷與職志」。 今年公司來了一名20多歲的小學弟,謝雅敏看著對方清澈發亮的瞳眸,對於未來充滿信心與期待,期許將成信打造成一個品牌,小小的感染力形成小亮點,讓年輕的資源人可以一路向陽,逆光逐夢。 社團法人台灣永續供應協會(TASS)賴樹鑫理事長率團訪問成信。 為了孩子堅持下去   永續問題是下一個世紀勢必面對的課題,愛地球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切存在的核心價值,過去的產業只聚攏在獲利及經營風險上,未來看的則是環境社會風險,根源仍是圍在永續議題上。 綠色循環列車早已鳴笛啟動,成信實業搭上班車一路往前,蔡敏行教授期許經營團隊「心不能大,一步一步扎根,才能長得高長得大」,三個人也目標一致地說先踏踏實實把成信作起來,發揮一些小小的感染力,對於未來不敢想太多。 羅大佑的歌曲:「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張大了眼睛摸索著一個真心的關懷,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她們的未來」。 「我們自己有孩子,想想他們未來生存環境,這是使命也是責任,既然有能力做也可以做,就要堅持做好」陳鵬說。 (文∕劉怡伶,圖∕成信實業提供)

Read More

竹市長照管理中心 整合服務

新竹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供更優質服務。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因應長期照顧需求人數逐年增加,新竹市府為提供更優質的長照服務,整合長期照顧業務與增加人力,自114年元旦起設立「新竹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整合長期照顧業務與增加人力,透過單一窗口以便捷申辦方式,提供更優質的長照服務。 照管中心指出,在人口年齡結構變遷影響下,竹市高齡人口也逐漸增多,失能及失智照顧議題刻不容緩,照管中心結合轄內特約服務單位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專業復能、交通接送、失智照顧、喘息服務、營養餐飲及居家失能醫師等多元化服務,使失能或失智者在社區生活時得到適當協助,並肩負起長照政策推動及社區資源布建的責任,串聯急性醫療後期返家照顧的空窗期,期許在資源布建、行政管理、服務輸送、品質維護及使用者權益等方面更精進完善,服務更多竹市家庭及其家庭照顧者。 照管中心說明,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者壓力,也提供支持性服務,包含紓壓活動、專業知識及照顧技巧課程,相信對於失能者家庭能減輕照顧負擔。 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者壓力,照管中心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包含紓壓活動、專業知識及照顧技巧課程。 (記者曾芳蘭攝) 照管中心提醒,居住竹市且年滿65歲失能長者、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及失能身心障者,符合長照服務申請資格,且經專員聯繫及初步篩選後,將會約定訪視評估,提供服務補助額度、長照服務及資源連結。

Read More

〈陳建宏醫師講骨專欄〉臀部疼痛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

醫師陳建宏提醒,酗酒、濫用類固醇易造成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嚴重恐跛行。(陳建宏骨科診所提供) 診間走入一名50多歲男性,敘述近日因雙側臀部不適、疼痛難耐前來就診。初步理學檢查暨X光確診為雙側髖部「缺血性髖關節炎」。缺血性髖關節炎又稱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於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病變。在臨床上,這種疾病可能影響患者的走路能力,甚至導致跛行需要使用輔具。 髖部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受到干擾可能來自多種因素,包括外傷像是股骨頸骨折或是髖關節脫臼後、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酗酒,甚至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或血液病。找不到原因,就會像是日劇醫龍男主角坂口憲二一樣原因未明。患者最主要的常見的症狀是髖關節深處的疼痛,可能放射至大腿或膝蓋,尤其是在翹二郎腿的時候,並隨著病情進展逐漸惡化。 診斷方面,影像檢查是不可或缺的手段。X光可在疾病的中晚期看到明顯的股骨頭壞死特徵,而核磁共振(MRI)能在更早期檢測到細微病變,幫助醫師更早介入治療。針對治療,需視病情階段與嚴重程度而定。早期患者可以通過非手術療法控制病情,例如減少負重、使用抗炎藥物或進行物理治療,旨在緩解疼痛並保護關節功能。但對於中晚期患者,當股骨頭塌陷或關節功能明顯受損時,手術還是扮有相當程度的必要角色。例如,股骨頭保留手術可延緩病情進展,而髖關節置換術則是改善生活品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特別適用於病變已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情況。 良好的生活飲食習很重要,勿因不正常的飲食生活習慣,像是過度飲酒、或是過度使用疼痛藥物(類固醇),而造成髖關節不可逆的病情發展。若有不適,建議盡早至鄰近的醫療院所評估並治療,享受健康自在的每一天。 (作者∕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

Read More

異膚圓禿難纏 飲食壓力管理助控制

  高醫舉辦衛教活動,讓民眾更了解異位性皮膚炎與圓禿。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為讓民眾更了解異位性皮膚炎與圓禿,日前在啟川一樓大廳舉辦衛教活動,並有皮膚專科醫師進行專題分享,讓民眾能掌握正確的治療與護理方式。副院長陳芳銘表示,高醫皮膚部不僅照顧患者皮膚,在免疫相關的皮膚病也是很有研究,尤其秋冬季節有許多皮膚乾癢問題,都能在這場衛教講座中得到很好的資訊。 高醫皮膚部部長藍政哲表示,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很多,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圓禿雖然不被健保認定為重大傷病,但對於病人來說都是一場惡夢,像是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因外在環境而反覆發作、圓禿則是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層,且不分性別,希望藉由這次的衛教活動,讓民眾深入了解免疫系統的皮膚疾病,可別讓皮膚免疫失了控。 皮膚部王暉景主治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皮膚病,與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有關,可能因外在環境或遺傳因素而引發。常見症狀包括皮膚搔癢、紅腫、乾燥、脫屑等,甚至在嚴重時會出現裂開、滲組織液、結痂硬化與出血等問題。異位性皮膚炎雖然難以根治,但透過正確的治療與日常護理,可以有效減輕症狀並延長穩定期。 至於保濕是護理的關鍵,適當使用藥物如類固醇藥膏或抗發炎藥膏,並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毛髮、花粉等),可以顯著改善生活品質。此外,注意飲食均衡與壓力管理,對病情的控制也有幫助。   高醫皮膚免疫疾病新突破衛教講座,設有趣味互動攤位區,讓參與者透過遊戲與問答,輕鬆學習健康知識。 (記者王正平攝) 皮膚部邱莉雯主治醫師說,圓禿是一種常見但常被忽視的免疫相關疾病,臨床表現為毛髮突然脫落。與雄性禿不同,圓禿通常呈現界限清楚的斑塊狀落髮,範圍大小因病情輕重而異,從局部的單一區域到全頭甚至全身性毛髮脫落都有可能發生。圓禿可出現在任何年齡層,且不分性別。許多人誤以為圓禿是不可逆的事實,但實際上,圓禿是可以治療的。藥物治療如局部類固醇注射、免疫調節劑與光療等均有助於改善病情。醫師也特別提醒,圓禿患者應保持耐心,積極配合治療,並注重心理健康管理,避免因壓力或焦慮加重病情。

Read More

跨3單位合作 國家級抗生素管理計畫啟動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每年全球約有500萬人因「抗生素抗藥性」喪命,「國家級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元旦起正式啟動,疾管署指出,將跨醫藥、食品、農業3單位合作,強化抗生素抗藥性防治、減緩抗藥性傳播,力拚5年內達到抗生素用量減量5%、超級細菌鮑氏不動桿菌CRAB感染下降10%目標。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抗生素在醫療上,是非常重要的醫療處置,若管理沒有做好、產生抗藥性,病人即使手術非常成功,也可能因為產生抗藥性,患者發生敗血症導致死亡。因此,必須避免抗藥性發生,讓抗生素能有效使用在醫療上,以避免患者病人在做醫療處置時,不會因此無藥可醫,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有效管理才能避免抗藥性失控影響流感、新冠等疾病防治。 針對今年工作重點,疾管署說明,第1點是醫療照護機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將成立國家級抗藥性防治和教育推廣中心,強化對民眾及醫療專業人員風險溝通;同時,亦將擴大推動醫療機構抗生素管理專案,辦理感染管制查核品質及感染管制量能獎勵計畫,以提升照護機構預防導尿管相關感染照護品質,優化抗生素抗藥性與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 第2點為強化抗生素用藥安全與食品安全,食藥署將透過主動監測臨床重要抗生素的製造及輸入量,加強供應監控與違規查緝,同時推廣用藥安全教育,提升民眾用藥知能;並針對臨床重要抗生素執行品質檢測,掌握市售抗生素品質現況;另將檢測食品中高風險微生物的抗藥性,分析其對食品安全及消費風險的影響。 第3點則是動物抗生素抗藥性防治,農業部將透過抗生素替代物質生產效益評估,及建立飼養動物使用抗生素替代管理措施,以發展畜禽養殖場抗生素減用策略,並強化動物用抗生素銷售量及動物保護藥品流向管理。另,將辦理獸醫學生謹慎使用抗生素教育等活動,提升對抗藥性警覺性及加強獸醫專業教育。 疾管署說,抗生素抗藥性為因應後疫情時代亟需關注的重要挑戰之一,衛福部及農業部將共同推動這項計畫,跨域合作、齊心協力遏止抗生素抗藥性的發生,以改善人類、動物、植物及環境健康,促進永續發展。 疾管署表示,該計畫希望達成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5%、超級細菌CRAB感染下降10%等目標。

Read More

最慘淡龍年 新生兒低於13萬

茂盛醫院昨日喜迎元旦寶寶,院方將嬰兒室布置一番,在嬰兒床放上小國旗、荷包蛋抱枕,讓元旦寶寶與其他寶寶一起拍團體照,更顯熱鬧。(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茂盛醫院1日清晨迎來1位元旦寶寶,但院長李茂盛感嘆說,和12年前的龍年22萬9481人出生相比,去年新生兒人數恐低於13萬人,堪稱史上最慘淡的龍年。預測未來5年內,新生兒人數恐會掉到12.5萬人,顯見台灣少子化的嚴重程度。 李茂盛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109年以來的出生人口數是16萬5249人(死亡人數17萬3067人)、15萬3820人(死亡人數18萬4172人)、13萬8986人(死亡人數20萬8438人)、13萬5571人(死亡人數20萬5575人),去年的1至11月有12萬2360人,但全年度有可能比去年還要低,連續5年持續破底的趨勢令人怵目驚心。 李茂盛說,遇過龍年最大出生潮是民國65年,有超過42萬名新生兒誕生,12年前的龍年也有22萬9481人,少子化實在太嚴重了。除了少子化,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已占全球前10名,國發會預計民國136年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將超車日本,且台灣人口在159年將大少3成。而且,每1位青壯年需扶養1位老年人,各類產業將面臨勞動力不足、稅基減少,尤其是台灣人非常倚賴的健保更無法運作。 他說,國人不敢結婚,導致生育數下降,是少子化主因。台灣的家庭結構以小家庭為主,照護人力不足。再者,長年房價居高不下,去年甚至不降反升,不敢買房就不敢生小孩。若是傾全力買了房,就排擠教養費用。 李茂盛認為,政府要推出房價軟著陸、廣建社宅、落實孩童國家養、建立友善職場、鼓勵男性投入家務及育兒工作等具體作為。若備孕超過半年,現已可以申請國健署的試管補助,台灣的人工生殖技術懷孕率平均35%,名列世界第2,僅次美國。已婚夫妻應及早求助,把握備孕黃金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