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雙罷,賴清德緩和衝突還是硬幹到底?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提出「雙罷」,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批柯建銘「鬼話連篇」,毀憲亂政,並強調國民黨會以罷制罷。(中央社)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喊出「雙罷」,非但成為媒體焦點,也造成朝野互嗆罷免。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尚有其他憲政程序可以努力」,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賴清德無意發動「雙罷」的指標;但他究竟是真心想要推動朝野和解?還是任由所謂「公民團體」發動罷免,讓政局亂下去? 去年總統大選,賴清德僅以百分之四十點零五的票數當選,民進黨團在立法院也只掌握百分之四十五的席次。在「雙少數」的情況下,民進黨本應朝向聯合政府方向安排人事,或是加強朝野協商,以減少在野黨抵制。 豈料民進黨卻是反其道而行,非但在立法院不斷與在野黨硬碰硬,對於不樂見的法案通過後也陸續使出覆議與聲請釋憲等手段,甚至還曾經傳出將採取「總統不公布法律」或「行政院長不副署」的手段,足見民進黨對於國會「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基本上是以衝撞對抗、而非溝通妥協的心態對待,號稱民進黨「萬年總召」的柯建銘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日前柯建銘先是提出罷免韓國瑜、江啟臣,繼而又提出罷免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甚至還要向憲法法庭聲請請解散國民黨;國民黨自然也立即反嗆要全面罷免三十八席民進黨區立委,「大罷免潮」看似一觸即發。在此關頭,賴清德說出「尚有其他憲政程序可以努力」,自然不無緩和衝突的作用;但他的真實用意究竟何在? 按照賴清德的說法,憲法賦予憲政機關行使各種救濟的權利,除了立法議事程序外,尚有其他憲政程序可以努力;行政院已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空間,憲政機關也可以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的判決,逐步鞏固憲政體制。換言之,或許賴清德認為目前無須馬上推動「雙罷」,因為還可以進行覆議,聲請釋憲。這段話當然不能說不對,問題是,從一年來民進黨反制在野黨的手段不就是如此嗎?難道未來幾年民進黨還想要不斷故技重施,讓民進黨不樂見的法案,即使通過也無法執行嗎? 再說,對於各地陸續出現的罷免連署,賴清德並沒有勸阻,而是認為「民主民主,就是人民作主」,強調「對於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行動,民進黨皆予尊重」。這無異表示民進黨雖然目前沒有要以黨的名義發動罷免,但對「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罷免行動,就算不是樂觀其成,至少也是默許;從各地發起罷免的公民團體背後多半都有綠營人士主導,就可以看出端倪。 合理判斷,賴清德應該不贊成「雙罷」。誠如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所說,「新任總統與新國會上任未滿一年,如果現在變成全面對抗,行政院怎麼辦?接下來的執政怎麼辦?」顯示民進黨中央對於「雙罷」,至少目前還是持保留態度,這可能也反映賴清德的想法。 事實上,最新的民調就顯示,支持民進黨團提案罷免韓國瑜的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七,不支持者百分之四十七點三;對民進黨團宣布要罷免所有國民黨區域立委,支持者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不支持者百分之六十點九。這證明對於合理性與正當性都不足的「雙罷」,多數民意並不支持。既然如此,對於現在還聲稱「每次院會都要提案罷免韓國瑜」的柯建銘,賴清德難道不應該明快表態和處置嗎?

Read More

不當壓制受刑人 南監被糾正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法務部矯正署台南監獄在吳姓受刑人無明顯暴力行為下,不當以戒具與警棍四度壓制、毆打,造成多處受傷,戒護人員情緒管理及控制手段失當,且相關紀錄表衍生偽造文書爭議,監察院認為南監有重大違失提出糾正。 監察院糾正案文指出,吳姓受刑人今年四月間至衛生科健檢時遭一群戒護人員壓制在地、上銬、毆打,他因疼痛不已而罵髒話,戒護人員又把他推倒在柏油路、壓制頭部,還銬上固定式腳鐐等導致他受傷。 糾正案文表示,矯正署說吳姓受刑人拒答編號且態度傲慢、並拒絕配合施用腳鐐,嚴重破壞秩序及情緒極度不穩,有暴行之虞,因此以六至七名警力警戒、維護安全。但監委發現,吳姓受刑人雙手銬於背後,且有三名人員隨身戒護,旁邊也有多名管理人員,能抗拒行為有限,因此矯正署所述難認合宜。 糾正案文指出,依台南市立醫院案發當天開立的診斷證明書,吳姓受刑人有頭部挫傷合併暈眩、背部挫傷、雙膝挫傷、腳踝挫傷等傷勢。既然吳姓受刑人第一時間就已上手銬,後續縱使不服管教,也應選擇侵害較小方式,但戒護人員後續又以警棍穿過吳姓受刑人胳膊,且在優勢人力下,仍施以腳鐐,四度以強制力壓制,實在不屬必要手段,逾越比例原則。 糾正案文還說,戒護人員對吳姓受刑人施以腳鐐後未提供護套保護,也未要求吳姓受刑人穿拖鞋,導致吳姓受刑人一路赤腳走在柏油路上,在進入違規隔離保護舍後,仍長時間配戴戒具,甚至長達近兩天都戴著腳鐐,其適法性、合理性、妥適性及必要性有疑義。 另外,糾正案文表示,吳姓受刑人施用戒具紀錄表的施用手銬起始時間記載有誤,腳鐐施用時間也有明顯以立可白塗改,登載不確實,相關主管也沒有詳細查核,衍生偽造文書爭議,也有重大違失,因此提案糾正,移送法務部督導。

Read More

政院挺中小微企業 估20萬家受惠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去年十一月行政院會已通過「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並提出「三策略、三配套、一窗口」,幫助中小微企業進行雙軸轉型及通路發展,其中相關配套已接近完備,經濟部更設置具有九十線專人諮詢窗口的單一服務中心,並建制專門網站,方便業者線上申請各類補助方案。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去年七月開始已召開三次會議,以「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及「包容成長」為主軸,推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青年多元發展」、「薪資提升及薪資透明化議題」、「雙就業與雙照顧」、「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以及「一百四十項重要建設」等重要議題及計畫。 其中,為協助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行政院提供三十人以下規模企業數位轉型協助方案,每位員工參與訓練課程最高補助新台幣一萬元,每家企業補助上限十萬元;此外,行政院也設計了融資貸款專案,提供利息補貼和信用保證,預計可協助二十萬家企業取得轉型資金。 除了協助轉型外,針對幫員工加薪的企業,一旦經金融機構或信保基金核認屬實,將額外提供保證融資額度,最高可達三千五百萬元,以鼓勵中小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提昇員工薪資待遇。 在協助拓展通路部分,行政院將透過Taiwan Select品牌協助拓銷海外通路,也計畫對台灣餐飲業啟動美食繁星計畫,建置中文、英文、日文版的美食地圖網站來協助具潛力的業者拓展國際知名度,爭取台灣餐飲參與國際盃。

Read More

反制陸滲透 國軍莒光園地改版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強化國軍心戰能量,國軍每週必看的軍事教育節目《莒光園地》自今年起改版,加強官兵建立辨別媒體資訊及基本解讀能力。軍方人士指出,相較往年莒光園地較為輕鬆、活潑,今年改版常態性納入「認清區域情勢與中共認知作戰」等課程,以提升官兵的媒體識讀素養。 軍方人士十二日表示,當前中共敵情威脅增加,對台遂行認知作戰的力道愈趨頻密且強勢,更不放棄吸收現役退役官兵成為共諜,因此莒光園地今年改版,常態性納入「認清區域情勢與中共認知作戰」等課程, 軍方人士指出,國軍以往「莒光園地」內容較為多元,包括軍備解說、情境短劇等較輕鬆節目,但經相關單位密切討論後,認為節目必須回歸教育本質,藉由節目內容堅定官兵愛國信念,同時,邀請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等人授課;攸關判別網路訊息的「媒體識讀」課程,則規劃邀請國防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傅文成等人。 軍方人士說明,今年度莒光園地將著重「認識我們的榮光」等單元,將納入一系列對國家有功、不惜犧牲奉獻的先賢先烈故事介紹,盼藉改版後的節目,強化官兵「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認知與素養。

Read More

林佳龍將出席帛琉總統就職典禮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太平洋友邦帛琉總統惠恕仁成功連任,將於十六日宣誓就職。外交部長林佳龍將以總統特使身分,率團前往出席帛琉正副總統就職典禮,也將特別籌組產業考察團同行,力拚實踐榮邦願景。 涉外官員透露,為了展現台帛友好邦誼,在總統賴清德指示下,外交部長林佳龍將以總統特使身分,率團前往出席帛琉正副總統就職典禮。 據指出,由於賴總統去年十二月出訪帛琉時,台帛雙方都表達深化經貿關係的期待,林佳龍此次特別籌組產業考察團一同前往帛琉,除將考察潛在投資地點外,也預計聽取帛方簡報,了解帛琉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情形,並與帛琉政府及產業界商談投資及經貿合作事宜。 涉外官員指出,延續賴總統出訪的「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目標,產業團將由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擔任團長,率智慧醫療、觀光旅遊、交通運輸等產業代表同行。此外,長期扎根帛琉的新光醫院、在台灣與友邦國際合作扮演重要角色的中華電信、國合會、國經協會也都將派要角一同前往帛琉。

Read More

童綜合醫院獲得「全球醫院評比」4顆星榮耀

童綜合醫院總院長童敏哲表示,該院未來將秉持創新與卓越的精神,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守護每位病患的健康與福祉,朝向5顆星標章的目標前進。(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創院53年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優越的成績連獲國際肯定。該院去年底第6度通過JCI評鑑認證,近期則在國際知名媒體《Newsweek》新聞周刊與全球數據公「Statista」合作舉辦的「全球醫院評比」中,奪得4顆星榮耀,成為全球醫療體系中的耀眼代表。 「全球醫院評比」針對醫療照護服務、即時性照護、病人就醫安全、IT與醫療科技、職場優勢與福利等五大面向,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進行資料數據驗證評估,並全面性調查,依據評比結果分別給予1至5顆星。童綜合醫院在5大面向的評比都獲得優質肯定,綜合評比後獲得4顆星殊榮。 童綜合醫院創院53年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優越的成績連獲國際肯定,獲得「全球醫院評比」4顆星榮耀。(記者陳金龍攝) 該院除擁有完整的醫護專業團隊,也備齊心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並設有專屬藥劑、放射及個案管理等服務團隊,全天候提供急重症照護。急診團隊更以「患者到達急診室10分鐘內接受評估」為目標,透過流程優化和等待時間分析,有效縮短病患等待時間,提升即時性照護水準。尤其,隨時收集患者與家屬的反應回饋進行改善,對於消防、感染傳播控制等都制定嚴密的管理流程,定時進行操作演練,提升病患就醫安全。 為持續提供病人創新服務,不斷導入先進科技與設備,童綜合醫院以病人需求為目標來提供醫療的最高品質。除了與國際同步的AI智能設備與技術引進使用外,資訊系統提升運用與資安嚴密管控,採用HIMSS分析電子病歷採用模型,獲得ISO27001與27999認證。而在職場優勢與福利方面,童醫院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各式員工福利(旅遊、禮金、宿舍、健身房等)及各種學習與成長課程,打造完善的幸福醫療體系。 童綜合醫院總院長童敏哲表示,該院未來將秉持創新與卓越的精神,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守護每位病患的健康與福祉,朝向5顆星標章的目標前進。

Read More

動保司:不會拿走飼主的寵物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動保司十二日重申,禁止九百五十五項物種輸入做為寵物飼養還在討論階段,未來擬採飼主提出申報、透過列冊管理,「絕對不會拿走飼主的寵物」,民間提出的意見會妥善處理。 動保司長江文全接受寵物團體陳情表示,寵物分級管理目前仍在討論過程,不論是分類方式、名單,都還沒有定案。目前依科學證據提出來的名單,既有的飼主權益絕對不會受到影響;對任何物種都是基於動物福利的角度,絕對不會安樂死,「站在動物保護的立場,絕對一視同仁處理」。 江文全指出,市面的寵物飼養可能會有生態、公共安全,人畜共通病的風險,因此擬分級管理,針對高風險的物種有較強管制措施。高風險包含劇毒、大型具攻擊性、台灣氣候不適合等,目前還在討論階段。 江文全表示,物種的名單雖然列出九百五十五種,但其中已經有七成是禁止輸入的物種;實務上來說,以比特犬為例,只要配套措施完整就能降低疑慮。未來已飼養異域寵物的飼主提出申報、列冊、管理不會有額外處理,「絕對不會拿走飼主的寵物」。 至於是否能比照犬貓的模式辦理?江文全說明,犬貓現在的管理,個體要植入晶片、寵物登記、絕育,業者繁殖、買賣、飼養都要有許可證。若完全比照犬貓的管理會有更大的影響,不太可行;後續仍會與既有飼主及業者,保持密切溝通。 就販售、進出口業者而言,江文全不諱言,現在的異寵從飼養、繁殖、販售、培育、進出口,目前的法規是低度管理,所以推任何管制措施,在不同層面對業者可能都會有影響。

Read More

禁養種暴增 寵盟上街頭

寵盟認為,一味禁止飼養異寵,可能造成大量棄養或產業轉地下化;呼籲相關部門推動政策前,應先進行更充分的民眾溝通與宣導。                   (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寵物權益捍衛聯盟十二日走上街頭,對農業部擬增列禁止輸入飼養九百五十五種物種表達反對,認為一味禁止可能造成大量棄養或產業轉地下化,反而影響動物福利,政府應該提供更清晰的指導方針。 動物保護司三日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增列禁止輸入或飼養動物共計九百五十五種物種。包括指定禁止輸入或飼養二十二類,有眼鏡凱門鱷、犰狳科所有種、河狸所有種、犬科所有種(家犬除外);另禁止飼養八種包含浣熊、鱷龜所有種等。 寵盟在台北市青島東路集會,並發布五點聲明指出,禁養政策需科學根據,目前提出的禁養名單未經充分論證,缺乏必要的科學證據與法律支持。動保司應該向大眾公開提供這些物種是否真正對社會秩序與公共安全構成威脅的詳細資料,並確保每個物種在飼養環境中的適應性與安全性。 聲明表示,全面禁養非根本解決方案,未經深入調查可能導致寵物市場與相關活動地下化,並增加政府監管的難度,進而引發寵物逃逸、棄養與不當對待等社會問題。禁養名單的推動需要有充分的後續監管措施,而目前動保司並未針對後續執行提出有效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寵盟十二日抗議農業部擬增列禁止輸入飼養九百五十五種物種,恐影響動物福利。 聲明也提到,會中學者與專業人士曾對禁養名單提出疑慮,並試圖提供更具依據的建議。然而,回應卻是過於武斷與不耐聽取,決策過程中對特定群體的價值觀偏見。 聲明認為,政府應該為飼主提供更清晰的指導方針,幫助了解飼養寵物所需的基本設施與環境要求,並透過相關法規加強飼養行為的管理與督導;單純透過禁養來解決問題,會讓真正遵守規範的飼主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對非犬貓飼主的尊重與理解更顯不足。 動保司長江文全(前)表示,寵物分級管理目前仍在討論過程,不論是分類方式、名單,都還沒有定案。             (中央社) 聲明呼籲動保司在推動政策前,應先進行更充分的民眾溝通與宣導。全面禁養的決策背後應該有更詳細的民意調查,且對所有群體,無論是犬貓飼主還是非犬貓飼主,都應該給予平等的對待與尊重。

Read More

民眾黨挺柯捍衛清白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針對高院駁回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抗告,民眾黨十二日聲明表示遺憾與難過,強調會全力支持柯文哲捍衛清白,並提醒總統賴清德不要忽視人民捍衛司法正義的決心與勇氣。 聲明指出,民眾黨對高院駁回抗告表示遺憾與痛心難過,高院法官對柯文哲毫無逃亡動機與可能之陳述視若無睹,執意配合北檢在起訴後,仍企圖於審判程序中透過押人取供的侵害人權手段,補強北檢證據薄弱的起訴,令人無法接受。 民眾黨痛批,全案經過四個月偵查,搭配操弄輿論的炒作,以及抄家滅黨式的偵辦,如今在偵結正式起訴之後持續羈押禁見,質疑高院在經過翻天覆地、壓人取供的偵辦,仍然認為有勾串之虞,莫非已明知檢方辦案有問題、證據薄弱,卻仍執意屈從上意、積極協助檢方? 民眾黨表示,十一日有超過十萬的人民站上街頭,展現捍衛司法正義的決心;民調也顯示,有超過四成的民眾認為檢方的證據不夠充分。然而,政治辦案的黑手,讓高院做出與社會高度脫節的判決,也讓全民看見「綠色威權、司法不公」的壓迫。 民眾黨也正告總統賴清德,停止以司法作為攻擊政治對手的工具;並請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停止迫害打壓在野監督力量,別再繼續殘害台灣民主。提醒賴清德千萬不要忽視人民捍衛司法正義、追求社會公義的決心與勇氣。

Read More

柯抗告駁回 涉犯多項重罪 有逃亡滅證風險

柯文哲再遭羈押提出抗告,十一日遭高院裁定駁回。(資料照)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前台北市長、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以及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台北市長辦公室主任李文宗等四人,因涉京華城、政治獻金假帳案,遭台北地院第三次召開羈押庭時被裁定羈押禁見三月。四人辯護律師先後提出抗告,高等法院十一日裁定駁回,理由為被告涉犯多項重罪,犯罪嫌疑重大,且存在逃亡及湮滅證據風險。 高院裁定書指出,柯文哲涉犯《貪汙治罪條例》多項罪名,包括收受賄賂、圖利、公益侵占、背信等罪嫌;沈慶京同涉非公務員與公務員共同圖利以及交付賄賂等罪嫌;應曉薇涉收受賄賂、洗錢罪等;李文宗涉收受賄賂、公益侵占、背信等罪。被告等人雖否認罪嫌,但卷內證據佐證其犯罪嫌疑重大。 考量被告等人所涉犯行多為最輕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重罪,且所涉罪數不少,刑責或重,依其身分、地位、經濟等情況,有動機潛逃海外或串(滅)證妨礙審判,難以輕微拘束人身自由手段防範。原審裁定羈押考量周全,核無不合。 對於被告抗告所稱犯罪嫌疑不重大、無逃亡及串證之虞等理由,高院合議庭進行審核後,認為被告主張的說法均不足採信,原審的羈押裁定及禁止接見通信措施也均無不合之處,所以駁回抗告,維持羈押禁見三個月原裁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