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為俄羅斯戰爭支柱 供俄前線彈藥一半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根據路透社長期的調查,將近20個月以來,北韓就以海陸運輸方式,提供了俄羅斯數百萬枚砲彈。根據烏克蘭官員,俄羅斯前線的彈藥有一半就來自北韓,都一再凸顯了俄羅斯在戰場上,極為依賴北韓。

Read More

社宅進度拖延 湯詠瑜:引入續建機制,保障居住權利

市議員湯詠瑜針對社宅進度拖延,提出續建機制作為,保障市民居住權利。(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湯詠瑜針對社宅進度拖延,提出續建機制作為,保障市民居住權利,她並建議現進行之都市設計調適策略,應有更全面性的思考。 湯詠瑜主張,社宅興建引入續建機制,確保社宅興建不中斷。她指出,從三民新都社宅、七賢安居案例,嚴重影響市民權益,建議參考都更及預售屋的續建機制,避免社宅工程一再延宕,並強化與中央溝通,且有社宅進度及預警提醒,以提前因應。 湯詠瑜對目前進行中的高市重點地區環境設計策略及都市設計準則相對應之調適策略提出建議,例如,對棟距及風廊提出相關規定,加強擴大出流管制,推動城市景觀(愛河、壽山等)保護。 湯詠瑜指出,二○二三年一九九九市民專線最多通均為工務部門:公寓大廈管理、路燈、行道樹等,建議工務局訂立民怨減量目標,加強稽查與輔導,公開公寓大廈長期違規紀錄,提升市民居住生活品質。 湯詠瑜也建議,開闢捷運O9苓雅運動園區公園,應引入學區中正國小棒球隊的棒球特色,該球隊馳名海內外,球隊也於該地練習。

Read More

陳麗娜籲台糖開發運動園區、高雄機場改建後應闢貨櫃專用道

市議員陳麗娜指出,中正高工代管的體育場土地,建議台糖往運動園區方向開發,地方也保有活動空間,是雙贏方案。(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十六日指出,中正高工代管的體育場有籃球場等設施,每天吸引數千人運動,但土地有八成以上是台糖及軍備局土地,建議台糖往運動園區方向開發,地方也保有活動空間,是雙贏方案。 陳麗娜表示,中正高工代管的體育場有籃球場等設施的土地,市政府無力負擔租金,只好與地主協商都市計畫變更,將把臨光華路、二聖路側體育用地變為商業區。日前辦理公展說明會,民眾憂心過高容積率開發為住宅商辦,會造成居住者和運動者相互干擾。 陳麗娜說,市府長期佔用台糖及軍備局土地,供中正高工作為籃球場、運動場使用,被法院判賠兩億五千多萬元,租約到期市庫無力負擔,不得已透過都市計畫變,以無償取得體育用地。至於台糖等地主發回部分,請都發局溝通將運動中心等納入,這個地方人口非常稠密,確實有收入利益。 陳麗娜提到,高雄機場改建工程總經費八百八十億元,二○三二年完工後年容量將成長一千六百五十萬人次,目前機場聯外交通系統勢將無法負荷,因而提出機場地下道、孔鳳路拓寬、機場北側平面道路等六項改善構想,這些有助一般車流通暢,最頭痛的貨櫃車問題卻沒有特別關注。 陳麗娜認為,應開闢孔鳳路到中安路的貨櫃專用道路,以免貨櫃車亂竄制造更多問題。另外,特貿三南北基地開發後將帶來大量人流,市府應未雨綢繆,建議新光路應予拓寬,自強路貫穿新光路、打通到林森路。

Read More

公務老舊電腦當機卡頓 黃柏霖:積極改善加速汰換

市議員黃柏霖呼籲市府應該積極改善公部門電腦老舊的問題,超過使用年限的電腦加速汰換,讓公務人員都能免於電腦各種當機卡頓之苦。(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黃柏霖十六日呼籲市府應該積極改善公部門電腦老舊的問題,讓八萬四千多台約百分之六十六超過使用年限的電腦加速汰換,讓每一個需要電腦作業的公務人員都能免於電腦各種當機卡頓之苦。 黃柏霖表示,因為電腦太舊導致沒有辦法使用最新的作業系統,連帶使得沒辦法使用最常用的應用程式軟體來協助辦公,這種糟糕的使用體驗只會讓公務人員辦公效率降低,這樣的狀況卻因為某些公部門不可言傳的內部文化,成為多數公務人員的難言之隱。電腦太舊,不能再擺爛下去了。 黃柏霖提到,市府朋友向他反映其使用的電腦已高齡十七年,同事也差不多機齡的不在少數,而且因為苦等不到新電腦之下,為了方便作業,乾脆自備電腦辦公。 黃柏霖說,聽到這位公務人員的心路歷程,再加上日前得到的:有人開機二次才成功、傳檔案效率差「去廁所回來還沒好」等的使用說法,甚至高雄動物園的辦公電腦同樣高達十幾年機齡,相信已經讓很多公務人員難以忍受。

Read More

雙鐵安全亮紅燈!李昆澤:強化監管、節日客運常態優惠

立委李昆澤強調,落實交通安全,高鐵、台鐵行車安全不容忽視。(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十六日強調,落實交通安全,高鐵、台鐵行車安全不容忽視! 李昆澤說,高鐵日前發生車輛到站板橋不停的事件,到站不停是非常嚴重的行車管理問題,可能會嚴重影響到行車安全!高鐵公司應加強行前管理以及與行控中心的連絡。 李昆澤表示,類似事件在台鐵今年已發生六起,交通部應全面加強督導,避免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 他指出,過去我曾多次要求我國的交通安全改善要有明確的指標,交通部承諾事故件數、死傷人數每年要下降三%,而對比去年的統計可以發現,事故件數及死傷人數都下降二點四至二點七%不等,但仍未達到三%的目標。 李昆澤認為,並且在高齡者路口、青年事故方面確有明顯的增加,尤其是大型車造成死亡或造成行人死亡增加十七至卅三%不等,這是很嚴重的警訊。 李昆澤建議,交通部應針對部分駕駛習慣不良的駕駛,要求公會及業者加強行前訓練,並且針對駕駛習慣不良導致違規的駕駛人,強化道安講習等回訓機制,以避免因為不良駕駛行為導致的交通事故持續增加。 李昆澤也提到,自從疫情後,我國公路客運搭乘率至今無法回復僅有疫情前的六十二%,但在今年的春節、清明期間,交通部推出國道客運票價六折方案,運載量有明顯的上升也有效協助輸運出行的國人,未來春節、清明、端午及中秋四大節日都應常態性的推出票務折扣方案,才能推動公共運輸的發展。

Read More

藝療失智・韶光綻放 永康奇美創藝特展見證社區共融力量

永康奇美醫院策劃的「韶藝拾光社區長者創藝特展」,現正在永康社教中心展出,吸引民眾參觀。(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永康報導 永康奇美醫院結合市府衛生局、永康區公所,共同策劃「韶藝拾光社區長者創藝特展」,現正於永康社教中心展出,由社區長輩與輕中度失智長者共同創作,透過繪畫詮釋人生。 奇美醫院專案副院長暨護理部總監陳綉琴表示,六年前院方率先啟動南市「失智友善社區」行動,結合在地資源、整合跨域網絡、培育志工與組織動能,在永康區共招募失智友善志工四百零一名、失智友善天使七千五百零九人、失智友善組織四百零四家,更進一步將成功經驗拓展至仁德區,推動友善社區拓點計畫。 永康奇美醫院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六年有成,陪伴長輩學習延緩失智。(記者盧萍珊攝) 陳綉琴說,本次展覽規劃四大展區,分別是「韶藝啟程」、「韶光藝境」、「藝象心聲」及「藝續同行」,從創作教學、作品展示、情感抒發到共融互動,呈現長者藝術創作的歷程與深度,藉藝術改變生命的力量,並舉行「創藝六年結業頒證」儀式,表彰中華、烏竹社區長者多年來持續參與。 在六年推動計畫中,有失智長者透過畫畫找回語言、也有因創作重新連結情感、也有家屬在課程中理解失智阿公為何遺忘,藉由活動了解失智友善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社區文化的改變。這項特展將展到五月四日截止。

Read More

太用力拉小孩手恐脫臼!醫:1部位未發育完全 家長日常「4動作」增風險

馬偕紀念醫院急診科翁梓華醫師指出,在急診經常看到一些小患者哭個不停,手打直不敢動,這種情況就是常見於1至5歲孩子的手部脫臼,俗稱「保母手」。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家長抽時間陪孩子玩,可幫助增進親子關係,但有時沒注意恐不慎致小孩受傷!馬偕紀念醫院急診科翁梓華醫師指出,在急診經常看到一些小患者哭個不停,手打直不敢動,這種情況就是常見於1至5歲孩子的手部脫臼,俗稱「保母手」。家長太用力拉小孩的手,或是玩飛高高和轉圈圈等情況都有可能造成保母手的發生。 醫揭「保母手」發生原因 小朋友「手打直不敢動」要注意 翁梓華醫師說明,「保母肘」的醫學專業名詞是「橈骨頭端脫位」,也稱「扯肘症」或「牽拉肘」。小朋友的環狀韌帶發育還沒完全,當他們的手臂突然受到拉扯或牽引的力量,橈骨頭就會從環狀韌帶中滑脫,造成半脫位狀態。這時橈骨會被環狀韌帶卡住,小朋友又怕痛,手就會一直維持在打直不敢動和手心朝下的姿勢。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動作可能無意間就釀成保母手。翁梓華醫師舉例,小朋友兩手被大人拉著玩轉圈圈,以及被拎起來飛高高,都是風險高的遊戲。此外,家長情急之下也容易不小心強拉小孩的手,例如小孩跌倒時,大人拽住手想拉住他,或是過馬路時突然用力拉著小孩走,提醒家長們務必提高警惕。 「保母手」復位不難 1狀況要小心骨折風險 翁梓華醫師也分享,保母手處理起來相當簡單,通常醫師喬一下小朋友的手,過10至15分鐘小朋友就能恢復活蹦亂跳。常見的復位方式是將手固定在小朋友的手肘上,接著將小朋友的前臂外翻,再往上折起,在復位時手肘處多數會感受到「啵」的復位感覺。 ​不過,由於復位過程中伴隨疼痛,小朋友會大哭,同時習慣將手維持在之前「不會痛的姿勢」,較難判定是否復位成功。翁梓華醫師指出,這時就會讓小朋友用發生脫臼的手拿手機看影片,沒問題就代表復位成功。如果復位後手還是無法動,建議家長帶小孩到醫院急診進行X光檢查,確認是否伴隨骨折問題。 家長要養成「這些習慣」 6到10歲仍發生可能是「真骨折」 ​翁梓華醫師提醒家長,為避免保母手的發生,在帶孩子時應養成以下習慣: 別拉小孩的手腕,以牽手掌和扶手臂為主。 避免玩飛高高、轉圈圈等具危險性的遊戲。 小朋友跌倒的時候,儘量以扶「腋下」為主。 ​最後翁醫師也指出,保母手大多只發生在1到5歲的小朋友身上,如果6到10歲的小朋友仍出現上述的情形,可能是真的「骨折」,此時就務必就醫接受更詳盡的檢查。

Read More

走出重鬱低谷!新型鼻噴劑治療為患者帶來改善契機

研究顯示,重鬱症患者若經歷多次發作,未來復發與病程慢性化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每次復發都可能讓自殺風險升高。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38歲的陳小姐是一名企業經營者,過去一年深受憂鬱情緒所苦,嚴重失眠、疲憊與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與人際關係。她曾嘗試多種抗憂鬱藥物以及40次重覆經顱磁刺激療法(rTMS),但病情未見改善,甚至多次萌生自殺念頭。 在一次嚴重憂鬱情緒的衝動行為後,她被送至急診室。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嘗試新型抗憂鬱鼻噴劑。治療在24小時內發揮效果,她的情緒明顯改善,原本反覆出現的負面想法也逐漸趨緩。完成標準療程後,她恢復日常工作,並重新找回自信與生活希望。 陳小姐的經歷是無數重鬱症患者的縮影。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台灣有超過三千人因自殺離世,近9成與憂鬱症有關。對於像陳小姐一樣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而言,一般的抗鬱劑治療往往難以奏效,而新型療法的出現,也讓部分患者在接受專業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進一步提升希望與信心。 重鬱症:無聲的掙扎與反覆發作的挑戰 重鬱症是一種嚴重且持續的情緒障礙,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患者常感到極端低落、難以感受到快樂,甚至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導致個人功能與人際關係受損。重鬱症也會影響睡眠、食慾、活力、專注力與決斷力,導致患者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甚至萌生結束生命的念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皇吉表示,不是所有重鬱症患者都能透過標準療法改善病情。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屬於難治型憂鬱症,即在使用至少兩種足夠劑量、不同類別的抗憂鬱藥物治療各達6至8週後,病情仍無顯著改善。許多患者經歷了多種合併多線藥物的治療策略,仍難以達到有效緩解,在屢次挫敗的治療經驗中,更容易加重無助與絕望的感受,進而提高自殺的風險。 此外,重鬱症具有反覆發作的特性。研究顯示,重鬱症患者若經歷多次發作,未來復發與病程慢性化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每次復發都可能讓自殺風險升高。若未能妥善治療,可能演變為持續性憂鬱症,拉長病程達2年以上,對患者與家屬帶來極大挑戰。 新型鼻噴劑:為難治型憂鬱症與合併自殺意念的重鬱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隨著對腦部神經傳導機制的深入研究,針對難治型憂鬱症及伴隨急性自殺意念的患者,已發展出不同機轉的抗憂鬱治療。其中,基於麩胺酸(glutamate)機制的抗憂鬱鼻噴劑成為新突破。此療法於2019年獲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核准,並在2022年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通過用於治療合併急性自殺想法或行為的重鬱症患者。 與傳統抗憂鬱藥物(如血清素調節劑)需4至6週才能發揮療效不同,林皇吉醫師表示,研究指出,在合併口服抗憂鬱藥的前提下,有部分合併急性自殺意念的患者,其情緒症狀在24小時內出現顯著改善,經過約4週療程後,有超過半數患者憂鬱程度獲得緩解。 面對憂鬱症:多元治療與心理支持並行 林皇吉醫師指出,患者應積極尋求專業協助,與醫療團隊討論最適合的治療計畫。除了藥物治療外,規律作息、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及心理、社會支持對於情緒調節也至關重要。 此外林皇吉醫師也強調,家屬與照護者應多給予患者理解與陪伴,提供適時的關懷與支持,避免責備、批判或施加額外負擔的「關愛」,並協助患者遵循治療計畫。若發現患者有嚴重自殺傾向,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從傳統藥物到新興的神經調控技術,如重覆經顱磁刺激療法(rTMS)、電痙攣治療(ECT),以及現今的抗憂鬱鼻噴劑,醫療團隊將依據醫學的進展,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林皇吉醫師呼籲,雖然重鬱症的治療可能較為複雜,但若能早期辨識病徵並積極治療,多數患者仍有機會改善生活品質及功能表現。透過專業醫療與社會、心理支持的整合照護,患者才能走出憂鬱深谷,逐步回復充滿期待與意義的生活。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若您或身邊親友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1995或張老師1980,尋求專業協助。

Read More

法務部廉政班學員參訪新北消防局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加強廉政班學員見習各機關廉政業務的推動,並藉由實地訪視學習與分享,法務部廉政署於今(16)日安排廉政人員訓練班第54期學員前往新北市消防局進行實地訓練。由新北市政府政風處率領隊伍進行指導,邀請消防局陳崇岳局長親臨主持並親自經驗分享。此次訓練活動不僅包括介紹近年來消防工作的重要蛻變與紮實的訓練,也讓學員親自體驗消防員如何調度、執行救災救護及搜救工作情境。課程內容獨特且具有實際價值,學員們大呼過癮,獲得滿滿收穫。 陳崇岳表示,臺灣位處地震帶,地震發生頻繁,對於地震預警系統的優化和應急演練,而當民眾遇有災情發生等待救護人員期間,藉由119勤務中心「安心簡訊4.0」,透過手機視訊連線,指導民眾如何分秒必爭搶救生命,也將成為未來防災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此次實地訓練又特別安排學員搭乘體驗地震車,讓學員能夠真實感受地震發生時的情境,未來面臨地震災害發生時,隨時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政風室林三龍主任則針對廉政業務的推動進行說明,他強調,廉政人員需深入了解機關的業務文化與屬性,並依照機關首長的施政方向來制定合適的廉政政策。「消防」X「廉政」有著緊密不可分的關聯,兩者都強調精確的即時反應與協作。透過此次的參訪,學員們不僅能夠認識新北消防局的先進訓練和設備,更能從中體會到「消防」與「廉政」工作的相輔相成,並激發了未來在危急時刻的應變能力與執行職務勇於任事的精神。

Read More

新北部落大學20週年 校長侯友宜與南島大使共推原民知識走出教室

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今年成立20週年,除有多位前來祝賀的貴賓外,也特別邀請南島語族國家外賓前來,象徵未來將有更多國際原住民族文化交流,圖為大合照。(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於今(16)日舉行114年度開學典禮,適逢新北部落大學成立20週年,特以「南島交匯—跨越20,文化永續」為主題,邀請市民一同見證文化與教育同行的動人旅程。開學典禮中,由來自友邦帛琉共和國的在台留學生,以精彩的傳統歌舞揭開序幕,展現南島語族豐富多元的文化魅力,也為部落大學20週年獻上最誠摯的祝福,深化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連結。新北市長侯友宜以部落大學校長身分親自出席,其中,在以南島共同技藝—月桃葉編織體驗進行交流活動時,侯友宜校長率先完成作品編織收尾,並主動協助各南島大使及代表,攜手完成意義非凡的見證儀式,並頒發聘書予講師,感謝講師們長年在教育崗位上的付出與堅持。 南島交流儀式後合照圖。左至右為帛琉共和國歐儒侃大使夫人(Janet Ebil Orrukem)、智利商務辦事處史密特處長(Director Mr.Fernando Mariano Schmidt Hernández)、馬紹爾群島卡蒂爾大使(H.E.Ambassador Anjanette Kattil)、部落大學老師田元慧老師、新北市長侯友宜、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觀光交通運輸處處長露絲˙伊芙琳˙帕薩里布Ms.Ruth Evelin Pasaribu。(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侯友宜表示,新北部落大學將持續推動跨族群、跨世代且跨國界的文化課程,不僅深化臺灣多元文化教育,也與國際南島語族建立合作,拓展文化交流網絡,打造兼具傳承與創新的學習場域,讓文化薪火在都市中延續,邁向永續發展的願景。 新北市原民局指出,20年來,部落大學致力推動文化多樣性、教育發展與社會共融,並積極實踐新北市政府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開設千堂課程。本年度課程涵蓋原住民族傳統技藝、族群文化、語言教育、產業經濟與健康照護等五大領域,規劃45門多元課程,遍及新北市17個行政區,課程將於4月起陸續開課,歡迎市民及族人踴躍報名參加,把握機會一同投入「原民學」。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與馬紹爾群島大使卡蒂爾大使攜手完成月桃葉編織。(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新北市原民局表示,新北部落大學已成為都市原住民族重要的文化學習據點,背後關鍵在一群長期投入教學的講師。老師們以雙手與語言,傳遞族群智慧,堅信只要有人願意學習,文化就能延續。其中,傳統織藝講師田元慧,自姊姊田玉珍開課擔任部大教師後也一同加入教學行列,以月桃葉編織重現記憶中vuvu(祖母)勤勞的雙手,堅持用「初學者的語言」教學,讓傳統融入生活;而講師 張瓊方則透過生活化課程,讓語言「活」在學員的日常,她分享一位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學員,返鄉向祖父母用族語問候時,讓長輩聽得感動落淚,這樣回饋也成為她教學的最大動力。 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歡迎市民朋友一同參與,更多課程資訊請至官方網站(www.tbc.cip.gov.tw/newtaipei)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