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樹
我們看西部片《篷車英雄傳》、《西部開拓史》等好萊塢影片,跨越幾個州到達陌生的西部,其中面對紅蕃挑戰,他們站在別人的土地上。
跨進了2024新年元月,有機會認識小說家鄭明,如今二讀此書,在想台灣人普遍對台灣文史薄弱,此書可讓更多人閱讀瞭解探索。讓更多人閱讀認識福爾摩莎的變遷史,此書是本土色彩的豐富史實和田調,補足文獻無法細膩傳達感情世界,建構小說結構的立體圖像。
翻閱《航向金銀島》和《大島記——渾沌台灣》兩本近500頁的小說,讀者需要具備台灣島嶼的地圖觀念,也需略通台灣史概念,閱讀障礙才會減少,跟一般小說內容有些差異。
《航向金銀島》,一章28、30行中,一段也控制在28、30行中,只有標點符號,沒有對白,如意識流小說。舞鶴意識流小說《亂迷》甚至省略標點符號,全書連結不斷,連段落也省了,一直到結尾如跌進大洋中,大洋自然比大海要大許多。
閱讀在字海中不會很順暢,得在適應「水某吔」,出現50次100次,才會順暢,一點也不奇怪,「尪吔」出現那麼幾次點綴一下,說穿了,是拉美人「母系社會」風俗民情。相信讀者在閱讀《航向金銀島》百頁中思索故事情節,會有某些疑問?豐富泉源小說中在情節中細膩呈現:
黛咪和黃掛成家是埔漢通婚的典範,沒有那種長山人的虛情假意的詭詐。真誠地面對日常生活難題解決,族群問題的解決。面對主政的殖民體制,外來的荷蘭、西班牙、鄭成功、滿清、日本等,都是一種殖民主義,抽稅、剝削、宰制,甚至於剝兩層皮。平埔族一向逆來順受。
安娜總要母親說故事,第1-91頁,重頭戲都擺在黛咪說故事般交代自己的前半生,妙齡女子被克隆克二救種種,再嫁黃掛生下四個兒子,克隆克離開大員到印尼巴達維亞城,再回荷蘭。
遷移,遷徙,前方的路自然鋪陳在眼前,從小琉球輾轉遷移佳里和新市,聚集在那裏落地生根,阿娜和利安遷徙新遠(新園)姐弟在此寓居,利安顯現領導才能,由頭目到馬卡道總頭目,這事史實鳳山八社分支。
荷蘭人佔領大員,也就是台南府城的範圍的南台灣,歐洲白人在「大航海時代」殖民地,通常夾著兩種目的,首先是金錢利益,由殖民地賺取金銀財寶運回荷蘭母國,給王室帶來經濟利益,有助於維持王室和子民的幸福,豐衣足食。另外是基督宗教信仰,神父、牧師、傳教士們,這些宗教使徒,信奉信仰上帝,服膺耶穌精神,立誓真誠奉獻唯一上帝,這些上帝的代言人,努力把平埔族教育成信耶穌的一分子。也是黛咪在小說中變化,試圖改變信仰的風景。
黃掛角色在黛咪中,長山人兼拉美人,血統阿諾果(混血),兩人生養四個孩子安娜、利安、隆克、娜美,養育過程,面對蝗蟲遮天和天花傳染,黃家三人先後隆克、娜美和黛咪死於非命,顫顫乎堅強地走下去。拉美人黛咪角色屬於馬卡道「母系社會」版本,四個孩子自取,長山黃掛隨她,特別是有文字的族群,吞沒沒文字單純素樸的族群,可以說是世界性「父系社會」的常態。
說故事提起拉美島「烏鬼洞事件」,躲藏大洞穴600人,被荷蘭人驅使放索人(林邊)殺燒300多人,有人跳崖而死,只有部份人活著逃到大員,落地生根。仍有部份人被捉到巴達維亞當苦工。
荷蘭人清空拉美島的拉美人,恩怨情仇,但是虔誠的恩人和教徒們,感動了拉美人。在大員的拉美人,面對海賊鄭成功,寓居嘉祿堂者依然跟荷蘭人暗地結盟。生命成長的愛情恩恩怨怨纏綿悱惻,在此戲劇化演出,沒有劇本的竄進竄出,精彩演練成長過程。黛咪和荷蘭人克隆克情慾,安排的伏筆若隱若現,揭露女兒安娜的荷蘭平埔血統,後段再把利安也劃進來。因此,另兩位弟妹才是黃掛下標的血統,黃掛即使內心早知悉的裝迷糊,也把四個孩子都視同己出。隆克、娜美先死,黛咪三人都死於天花傳染,活到高壽的他即使再娶寬阿,始終對於前妻安娜和利安都關心至極。理想化的艾諾果主義。
詹明儒《番仔挖的故事》設置在1658年,以長山人詹陳龍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兩者跟荷蘭人皆有不解之緣。詹陳龍跟歐西摩穿越全書,讓故事情節合理演變。
《航向今銀島》時間點擺在又更早1636年,兩者關係是。跟拉美人黛咪(馬卡道)在「烏鬼洞事件」來到稱大員的蕭壠(佳里)新港(新市),再百頁之後,遷移新遠(新園),再由安娜和利安穿梭全書。
2023年9月出版《航向金銀島》,此書,若在20世紀出版會是甚麼狀況。其意義和時代性,以內容而論,拉美島(小琉球)人,被迫逃亡台灣,書中有長山人置身其間,書中主要人物黛咪、黃掛、娜美、利安、瑪雅等,襯托出何種意義,族群通婚走向島嶼和解之路。
以南台灣歷史場景的《航向金銀島》,特別閱讀兩次,表示自己的欣賞和喜歡,這確是小琉球人漂泊在台灣生涯的里程碑,鮮明的印記。長篇小說細膩縝密的發展大小故事,重新替文獻史實建構彼時拉美人日常生活場景,部落獵場和大海界線,都為資源爭執,互相仇殺。但是艾諾果主義,化解了殺來殺去,作者洞察力的心胸寬闊坦然,夢和理想,儘管只是小移民場景,亦頗具重大意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