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聚珍台灣工作團隊繪製兩個月才完成的「府城隍巡城祭」地圖式立體路關,各界競相索取。(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慶祝府城建城三百年,台灣府城隍廟五月三日舉辦「府城隍巡城祭」主題遶境活動,邀請全台十一家城隍廟共襄盛舉,都、府、州、縣到鄰里的城隍爺全部到齊,一次讓大家看個夠,配合各式各樣陣頭,訂今天上午七時三十分從大東門起行。
台灣府城隍廟籌辦此次活動總經費超過一千一百萬元,邀請參與的城隍廟都頗具代表性,如台北府城隍廟、松山霞海城隍廟、新竹都城隍廟、彰邑城隍廟、嘉義城隍廟、左營鳳邑城隍廟、台南在地的小南城隍廟、來自福建石獅的米街忠澤堂、全台首邑縣城隍廟和西門水流隍祠等,是難得一見以「城隍」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台灣府城隍廟主任委員郭榮哲表示,「迎城隍」在民國六十九年首辦,當時共有一百多家廟宇參加,並在元寶樂園席開一百桌宴客。直至九十五年舉辦第二次,當時僅邀請該廟交陪境參加。
台灣府城隍廟軟身威靈公今天乘文轎出巡。(記者陳俊文攝)
今年適逢府城建城三百年,「城隍」本身就是城池的代表,所以此次清一色以城隍為主題。
若論歷史,府城隍廟創建於明永曆二十三年(一六六九)是全台府城隍廟之始;若論「輩份」,「都」城隍最高,大陸的都城隍爺名為「福明靈王」,但在台灣未見此封號,即使新竹都城隍爺也稱威靈公。台北府城隍和台南台灣府城隍廟的城隍爺也都稱威靈公,屬於府的等級。府以下是州,城隍爺是「侯」級的,台南小南城隍廟主祀玉帝赦封的綏境侯,據傳是鴨母王朱一貴。米街忠澤堂城隍爺稱忠祐侯,是源於福建石獅的封號,相傳迭今。
台灣府城隍廟主委郭榮哲(右)致贈參與的廟宇一方字匾。(記者陳俊文攝)
清康熙時,台灣設一府三縣,縣城隍爺稱「伯」,如彰邑城隍廟、左營鳳邑城隍廟和台南全台首邑縣城隍廟的城隍爺都叫「顯祐伯」。至於西門水流城隍廟的城隍爺,則是守護鄰里的水流城隍,有點像鄉里鄰長,是一地的守護之神。城隍系統由上至下的編制,非常有趣。
郭榮哲表示,台灣府城隍廟第三次舉辦迎城隍活動,有幾項特色。一是委託「聚珍台灣」負責人王子碩率團隊繪製的地圖式路關,前後共畫了兩個月時間,突破傳統文字編排的方式,讓路關立體化,有點類似日本浮世繪的風格,一份印製成本一百二十元,此次共印兩千份,已被索取一半以上,剩下八百份將用網路抽獎的方式送出。
設於台南公園前”大北門拱辰門“遺址的歡迎門和行台。(記者陳俊文攝)
此次台灣府城隍廟委託「空山祭」設計團隊「艸非火」設計七座不同主題的歡迎門,已架設在四個城門遺址的路口,突破以往千遍一律歡迎門的傳統,加入「爾來了」和台南風景名勝、特色名產內容,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遶境活動自清晨六時二十分開始,由市長黃偉哲至府城隍廟扶出巡城隍爺上轎,並掌轎恭送出門。十二間城隍廟加上陣頭共四千多人,從東門城出發,依次遶行大南門、大西門和大北門返回府城隍廟參拜,小城隍、嘉邑城隍廟和左營鳳邑城隍廟都出動上千人拚陣,民眾可上街欣賞難得一見的城隍主題遶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