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放寬抗骨鬆藥 13萬人受惠

健保署長石崇良。 (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為讓治療能及早介入,健保署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自3月1日起給付,預估每年受惠13萬人。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顯示,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每5人就有1人,餘生可能會罹患骨鬆並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進而恐引發致命風險。 因此,健保署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包含尚未骨折的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等高風險族群,及曾發生遠端橈骨或近端肱骨骨折者等。 石崇良表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人口已達19%。在長者常見健康問題中,除了三高外,骨鬆盛行率位居第四,每7個長者就有一個人有骨鬆問題。在學會建議之下,經專家開會討論,共擬會通過給付,讓骨鬆健保給付藥物擴大適用對象,健保將挹注新台幣8.65億元。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表示,骨密度在25歲左右達到高峰,40歲後逐年減少,特別是50歲以上停經後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骨質流失更為嚴重。一旦發生骨折後增加死亡風險,不僅影響患者,還會對家庭、社會造成衝擊,因此不只長者需注意此風險,家中照護者也需提升對骨鬆的認知。 健保署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可望讓更多患者及早介入治療。(公關提供)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吳至行指出,抗骨鬆藥物主要分兩大類,一種是促骨生長藥物,讓身體能「開源」長出新骨頭,快速提高骨密度;另一類則為抗骨流失藥物,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即為「節流」的概念。 吳至行說,骨鬆治療策略應隨時考量骨品質狀況,及早篩檢骨密度、及早接受藥物治療,預防骨折發生。對於高骨折風險患者,包含新發生骨折者、或抗骨流失藥物治療後仍存在高風險者,應先考慮使用促骨生長藥物,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完整的促骨生長藥物療程後,應持續使用抗骨流失藥物銜接,維持骨密度,降低再發生骨折機率。

Read More

8次試管挨千針 喜當3寶媽

  高醫婦產部人工生殖團隊舉辦陪著媽咪度過溫馨母親節活動,邀請歷經8次試管療程,超越1000針勇氣的三寶媽咪(左5)一家5口來參與。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不孕症多年的39歲龔女士,在外院經歷多次試管療程及胚胎培養都無法成功著床,來到高醫婦產部接受蔡英美教授治療後,幸運地迎來一對龍兄虎弟雙胞胎,2年後再次植入,又順利誕生1子,成為龍虎豹3兄弟,開心地和大家分享這份喜悅。 蔡英美教授表示,龔女在求子過程,歷經8次試管治療週期,施打超過1000針,夫妻倆始終保持樂觀態度互相扶持,加上虔誠的信仰, 奉行善念平和,另外也很注意營養補充,科學與心靈層面並重,堅持不懈,在強大心理素質下,快樂生養3個壯丁。 龔女因不孕症多年,在外院經過多次試管療程,幾次胚胎培養,都無法培養到第5天囊胚,而多次植入第3天胚胎,也都無法成功著床;兩年前轉由高醫婦產部蔡英美教授接手治療時,除刺激排卵方式及胚胎培養方式改變,她也透過中藥調整體質,最後收集到4顆第5天囊胚。 蔡英美指出,透過檢查也發現龔女有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可能與多次著床失敗有關,在與風濕免疫內科醫師討論抗凝血劑藥物的治療後,植入2顆胚胎,終於順利生下龍兄虎弟雙胞胎,第1次體驗當媽媽的喜悅。 2年後,龔女再次植入胚胎,儘管信仰帶給夫妻倆堅定的信念,一度認定這次肚子裡懷的是女兒,並曾深刻感受到女兒的大眼睛與捲曲頭髮,然而在超音波檢查時,胎兒清楚地顯現了男嬰的特徵;經主治醫師確認,這胎寶寶的性別是男性。最終,龔女順利再添1子,育有3位男孩,成為「龍虎豹3兄弟」。 同樣有3個壯丁的高醫婦產部生殖醫學科莊蕙瑜主任表示,對於養育3個男孩的甜蜜與負擔最能感同身受,反覆性著床失敗是媽媽們的惡夢,免疫問題、染色體問題、子宮問題等,都應該做詳細的檢查,找出原因並依照醫師的治療及用藥,才能一起克服。 蔡英美教授也提及,試管療程中反覆性著床失敗,還要考慮胚胎品質,健康的胚胎是懷孕的必要條件,胚胎切片PGT-A可以協助篩選正常的胚胎,但是在無法養成囊胚的媽媽們,植入第3天胚胎也是可以嘗試的方式;同時,依據台灣的大數據分析,第5天的胚胎植入成功率大於第3天植入,而且龔女已多次植入第3天胚胎失敗,努力培養出好的囊胚對她懷孕有很大的幫助。 蔡英美教授表示,如果夫妻有正常的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1年後仍未能受孕,則稱為不孕症。不孕症的壓力對於在台灣的夫妻來說,壓力相當地大。 衛福部自110年7月起,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由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擴大至所有的不孕夫妻,衛福部將只要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而且妻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政府的補助,減輕了許多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之經濟負擔,迄今已順利產下2萬多名嬰兒,也有超過2千對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補助來孕育第2胎,這項政策不僅減輕了經濟負擔,也為無數家庭點燃了迎接新生命的希望。

Read More

心梗併二尖瓣逆流 經導管修補復元

醫師黃睦翔說,瓣膜患者若無法接受開胸手術,以前多僅能以藥物緩解症狀,TEER等經導管技術的成熟與安全性提升,成為治療新選項。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5歲張姓阿嬤因急性心肌梗塞就醫,雖經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卻突發嚴重呼吸困難,檢查發現合併急性「二尖瓣逆流」,導致肺水腫與呼吸衰竭,無法自行呼吸。考量她因心肌梗塞引發急性瓣膜功能惡化,若做傳統開胸手術,風險極高,決定採行經導管二尖瓣修補術(TEER),手術成功減少逆流,肺水腫也快速緩解,3週後順利拔管出院,可正常活動,持續門診追蹤中。 成大醫院心血管科醫師黃睦翔指出,瓣膜性心臟病若未妥善處理,將導致心衰竭、肺水腫,甚至危及生命。成醫整合心臟內外科、影像與麻醉團隊,針對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瓣膜病變,提供完整、個別化「經導管微創治療策略」,協助病人擺脫喘、腫、累,重拾健康。 他說,除了急性情況,成醫處理慢性瓣膜病變具備豐富經驗。一名58歲女性,近期行走時容易喘,心臟超音波發現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狹窄,瓣膜壓力差高達18mmHg,嚴重影響血液流通。團隊安排經皮經導管二尖瓣球囊擴張術(PTMV)後,壓力差降至3mmHg,喘的情況顯著改善,恢復良好,不需住院。另名86歲阿公,則因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導致頭暈與體力下降,就診時已影響日常行走能力。考量年齡與共病情況,心臟團隊決定採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順利,術後數日病人即下床活動,目前行走自如,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黃睦翔說,瓣膜患者若無法接受開胸手術,以前多僅能以藥物緩解症狀,從歐美引進台灣近10年的TEER、TAVR、PTMV等經導管技術的成熟與安全性提升,已為眾多高齡或高風險患者開啟嶄新的治療選項。這些微創方式不僅大幅降低手術風險,更有效改善心衰症狀與生活功能,亦可應用於三尖瓣逆流患者。

Read More

手洗乾淨沒? 三總導入AI偵測

三軍總醫院舉辦手部衛生日活動,透過AI虛擬洗手互動,提醒使用者正確清潔手部。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為響應5月5日世界手部衛生日(World Hand Hygiene Day),三軍總醫院7日上午舉辦「手部衛生零死角,守護健康零距離」活動,透過AI虛擬洗手互動與視覺宣導訓練,強化民眾與醫護對手部衛生的重視與正確執行,守護病人與醫療人員健康。 三總院長陳元皓指出,病人安全始於手部清潔,良好洗手習慣可有效預防近半數相關感染,因此醫療機構需持續強化各層級人員的感控意識與行為,讓正確洗手成為臨床照護中的標準配備。 三總手部衛生日最大亮點為軍醫體系結合智慧醫療概念導入「AI虛擬洗手互動裝置」,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感測技術,即時偵測使用者手部清潔動作,並分析是否符合世衛「七步驟洗手法」。裝置內建模型能辨識雙手各區域,如手背、指縫、指尖、大拇指、手腕等,一旦偵測出未確實清潔部位,便會透過紅色標記即時顯示在螢幕上,提醒加強清潔,可用於醫療人員教育訓練,提升手部衛生正確率。

Read More

14歲前就飲酒 酒精依賴是成人4倍

據統計,台灣國中生飲酒率在2年期間降至11.4%,但有喝酒時,1天1杯以上有上升趨勢,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14歲前就飲酒,發生酒精依賴是成人的4倍。(中央社)(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研究指出,在14歲之前開始飲酒的人,對酒精依賴性為20歲以後開始飲酒者的4倍。響應5月9日「台灣無酒日」,國健署呼籲民眾實踐「無酒、節酒、零酒精」概念,從日常生活中培養拒酒文化。 依據國健署112年青少年吸菸暨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過去30天內飲酒率,國中生為11.4%,較110年14.1%降低;而高中職生為30.4%,較110年30.6%降低。其中,過去30天內,有喝酒的日子中,通常一天喝1杯以上的比率,國中生為65.5%,較110年63.3%略升;而高中職生為75.4%,較110年76.3%下降。 分析平常喝酒的原因,國中生及高中生皆為「因家人、朋友及同學或其他人喝酒,而跟著喝酒」(皆占44.7%),顯見拒酒文化更應由生活周遭的家庭及學校落實,建立無酒精的支持性環境並培養孩子拒酒之生活技能。 研究指出,在14歲之前開始飲酒的人對酒精依賴性為20歲以後開始飲酒者的4倍。國健署表示,青少年仍在發育階段,飲酒的年齡越小,越容易增加成年後的危險行為或酒精相關疾病的風險。 因此,國健署呼籲青少年應避免或停止飲酒,並儘可能不飲酒或延後飲酒的年齡,選擇以茶水代酒,不出入可能出現飲酒的聚會場合,或改以其他娛樂或運動等方式,達到自我管理避免飲酒,保護自身健康的權益。 此外,國健署也請教師、家長及親友們,為了孩子的健康及安全,應主動與孩子對話,提醒飲酒對身體和行為的影響及如何避免喝酒,防止受到同儕影響而接觸酒精飲料,並以身作則,不讓孩子接觸到酒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幫助青少年對飲酒做出安全、健康的決定。

Read More

賴:4年275億 解決護理人力

國際護師節聯合慶祝大會7日在台北舉行,會中進行「傳光儀式」,護理師們依序傳遞燭光,象徵護理精神世代傳承,把愛與希望的光芒傳到與會者手中。 (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出席國際護師節慶祝大會表揚傑出護理人員,與會者三度高喊「三班護病比要入法」,但卓並未直接回應,後續工會成員也喊出「加班要實報」等口號。未到場的總統賴清德以錄影致詞表示,去年已啟動「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中長程計畫」,將編列4年新台幣275億經費系統性地解決護理人力問題。 賴清德指出,今年國際護師節的主題是「有護理師才有未來:關懷護理師促進經濟成長」,特別強調護理人員的健康與福祉,對於強化經濟與改善健康體系的重要性。 賴清德說,從去年520以來,政府持續推動各項政策,希望給護理人員更多支持,並促進社會進步發展。對於護理人才的留任和投資,加強投入資源,要從教育、考試、聘用以及薪資改善等角度著手,包括提供獎勵補助、建立合理的照護標準、強化人力增補以及鼓勵人工智慧輔助措施,來改善護理職場環境。 賴清德表示,去年政府已啟動「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中長程計畫」,編列4年275億元經費,就是要系統性解決護理人力問題,並建立正向的護理職場環境機制;至於大家關心的醫院護病比制度,目前已有監測和獎勵措施,未來將朝向法制化方向發展,唯有不斷改善護理職場環境,才能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政府和護理界共同的目標。 卓榮泰在現場致詞後,有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成員三度高喊「三班護病比要入法」,卓僅微笑但並未直接回應。

Read More

〈中華文薈〉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

■凌煙 一個夢想的形成與幻滅   回顧我的人生夢想,一個來得太早,一個來得太晚。 我記不清楚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夢想能成為野台歌仔戲班小生,只知道小時候在鄉下廟埕上每看一次歌仔戲,內心的渴望就增強幾分,以致常在戲棚下流連忘返,所有的大人都知道我對歌仔戲著迷,銀秀阿姑更直言「以後這個查某囡仔一定會隨戲班走」,但是大家都不把我的夢想當一回事,國中畢業也曾鬧一次革命,想要去戲班學戲遭全家族長輩反對,消極抗議休學一年,每天在菜市場幫母親做生意,閒暇時間不是看戲就是看小說。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書中有一句名言:「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的力量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我休學一年重新參加聯考,選讀高雄高工補校完成高職學業,命運之神也在那三年裡為我的人生埋下伏筆,不愛讀教科書只愛讀小說的我,加入編校刊的青年社並且熱衷文學創作,還投稿南部幾家報社的副刊,成為受到主編矚目的明日之星,卻從未放棄過成為歌仔戲小生的夢想,當我踏出校門準備出社會找工作時,命運之神拋給我一個風向球,報紙求職欄上正好出現歌仔戲班的徵人廣告,當下決定不顧一切離家出走追求夢想,卻在短短半年便戲子夢碎,傳統戲班因為社會風氣的改變而做變相演出,再也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我失望離開戲班,一事無成自然也無顏見江東父老,只好租個房間住,找份工作養活自己,閒暇時間寫小說排遣孤寂,繼續在外漂泊,當時我還不知道戲班的那段經歷,是我找到人生中最大的寶藏。 六年後我以戲班生活為題材寫下十萬字長篇小說《失聲畫眉》,參加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徵文,那是當時所有報社獎金最高的文學獎,舉辦六年已從缺三屆,在第四屆被我這個文壇菜鳥獲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從作家、農婦、再到廚娘的斜槓人生   二十六歲獲得百萬文學獎,成為眾所矚目的文壇明星,未來前途看似無可限量,生性叛逆的我還是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為了愛飛蛾撲火,嫁給大我十五歲又事業失敗的男人,再次讓父母傷心失望。就像小時候愛上歌仔戲一樣,不論大家如何反對,我就是執意要去愛,並且努力經營這個一無所有的家,像戲曲裡的王寶釧一樣,苦守寒窯十八載,終於等到薛平貴功成名就,向大家證明自己並沒有看錯人,只是也讓自己吃盡苦頭。因為先生也是一個為了理想不顧一切的人,曾經為了務農放棄土木工程高薪,一頭栽進種植養肝石蓮花創業的美夢中,而我則懷著嚮往陶淵明式田園生活的浪漫情懷,全力支持他,過起農婦生活後才知道現實並不美好,以為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讀」都只是文人的天真想法,石蓮花價格雖好,並不是大眾化農產品,從推廣、栽種、採收挑選、打汁到銷售,一條龍式經營,而我們只有兩個人,校長兼打鐘,別人上班8小時,我一天要工作16小時,還入不敷出,不時要向朋友借錢周轉,弄得自己負債累累,常常連孩子的學費都繳不起,直到命運出現轉折,先生以一本獨創的經穴療法成名,慢慢還清負債,走出困境養大孩子,一個女人最美的青春也消磨殆盡。 26歲得百萬文學獎之後為愛犧牲十八年,荒廢文學創作,每遇文壇長輩關心,我都心虛回應:「四十歲之後才是寫小說的最好年紀。」說著說著,四十歲到了,孩子也大了,重拾稿紙卻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寫小說的能力?挑選一個放在心中蘊釀已久的題材,完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竹雞與阿秋》參加高雄打狗文學獎,獲長篇小說首獎肯定,再一鼓作氣完成《失聲畫眉》的續集,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扮裝畫眉》,至此才感覺沒有愧對當初把百萬小說獎給我的評審老師們。 從窮困落魄到名利雙收,人生的酸甜苦澀全嚐遍,滋味點滴在心頭,我從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女孩,逐漸蛻變為成熟內斂的半百老婦,以為人生就此安度餘年,怎知命運之神又再度出手攪亂棋局,因為兒子結婚生子,幫媳婦做月子時,開始書寫與料理有關的文章貼在臉書分享,意外獲得極大迴響,後來欲罷不能,把人生故事也寫進料理中,用一道菜講述生命中的一段人、事、物,《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於焉產生,獲高雄市文化局補助出版,辦了北中南3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表會,邀請各地好友、粉絲端出一道菜來情義相挺,並講述屬於他們家族食物的情感與記憶,2000本順利賣完,再與聯經出版社簽約推出增訂版《舌尖上的人生廚房》,料理的滋味即人生的滋味,隨這兩本飲食文學書的出版,我成立「文學廚房」粉專,自封是料理人生百味的文學廚娘,向來愛做菜愛分享的我,開始應粉絲要求做料理宅配,整天在廚房裡忙做菜,二十歲用到現在的筆名「凌煙」變得滿身「油煙」,我調侃自己是文學界油煙味最重的作家,同時人生的第二個夢想開始形成。   文學廚房從文青店到飯桌仔的美麗與哀愁   文學廚房烹煮的是人生百味 用世情冷暖 調理人間悲歡 以文字擺盤呈現給你 請你細細品嚐其中的酸甜苦澀 咀嚼出那一絲絲幸福的滋味   這是我成立粉專「文學廚房」時所擬的一段文字,當初只想在日常煮飯做菜之餘,寫寫料理的故事,豈知後來開始接單做料理宅配分享,因為沉迷在朋友粉絲們的讚美中,逐漸有些浪漫的想法在心中形成,如果能開一家文青店「以菜會友」,又能推廣文學,人生豈不快哉?當我開始築夢時,許多朋友都以餐飲業很辛苦勸退我,要我做宅配就好,千萬別自討苦吃,開餐廳只有兩種結果,就是「生意好,人倒,生意不好,店倒」,偏偏廚娘天生反骨,大家越勸退,我越想去試試,在文化局工作的朋友建議我可以選擇「以住代顧」的眷村開設文學廚房,我還特地去拜會主管瞭解狀況,負責的主管也表示歡迎,左營建業新村已推出四期專案,那裡的房舍寬敞,周邊又有高大的樹木與遼闊的草坪,看著令人心生歡喜,我簡直像著了魔一樣,完全不顧疫情發展如何,剃頭擔子一頭熱,竟開始採買許多較新的二手餐飲設備,包括古典的桌椅擺飾,好不容易等到文化局消息公佈,推出的是鳳山黃埔新村而不是左營建業,我的心情就像由高空墜落凡塵,兩個地方的周邊環境有天壤之別,廚娘執拗不願去屈就鳳山黃埔,其中當然也有一些條件問題,開文青店的夢想就此破滅,但設備已買,退而求其次,轉向盤讓餐飲店的方向走,考量自己做的都是懷舊古早味料理,例如菜尾、花生豬腳麵線等,單以餐點內容而言,最適合的經營方式是傳統飯桌仔,菜尾是「一碗人情味佮幸福的滋味」,文學廚房開飯桌仔,正好傳達這種理念與精神。 有了想法,再衡量一下手上能動用的幾十萬資金,我開始在社團找尋要盤讓的小吃店,盡量選擇盤金在二十萬之下的,只要稍加整修及添購一些營業設備就能營業,看我一付興致勃勃的模樣,身邊好友不斷替我擔心,怕我一把年紀才要從事餐飲業,身體會經不起操勞,怕我沒經驗會虧錢,怕疫情不穩定,隨時有變化會影響生意,其實我心中也有些許猶豫,但我更怕像小時候想去唱戲卻求之不得那樣,心裡會充滿遺憾,即使飛蛾撲火,總能了卻心願。 把文學廚房打造成童年的灶跤圓夢   小時候在鄉下由阿嬤照顧長大,故鄉老宅的傳統灶間,那口大灶在寒冷冬天散發家的溫暖,讓孩童的我深刻感受到家的定義,就是有炊煙、有食物氣味的地方。當我幾番尋覓,選定在武廟市場旁的店家落腳,我想最大原因是我曾經跟著母親在菜市場做生意,對市井環境有深刻情感吧!房東夫妻在這裡賣鍋燒麵和炒飯十幾年,年紀大了想退休,連同店裡的設備一起盤讓出租給我,就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家小吃店,販售食物的攤頭擺設在騎樓下的店門口,連同一個供應飲用水的水塔,店內只有幾台冷凍設備與簡陋的折合式桌椅,沒有玻璃門自然沒安裝冷氣,街道還算熱鬧,所以店租要三萬多,1+2樓,樓上剛好給合作伙伴住。 嚷嚷著要開文學廚房,讓許多粉絲朋友們有期待,當我PO出文學廚房準備落腳的地方只是一家簡陋的小吃店,跟大家期待的模樣一定有很大落差,臉書版面上的回應熱鬧滾滾,有的祝福,有的提醒,有的看照片給建議,認為那個水塔很礙眼要拿掉,如此一來就沒過濾水可用了,廚娘拿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店內有些雜亂的陳設,就以一面形象牆遮掩,門口的攤頭擺設就裝飾成一個古早紅磚灶跤的模樣,大家嫌水塔難看,就利用大圖輸出粉專那張有廚娘美美的封面照,把水塔變成招牌,店內桌椅換上四組木頭製,原本想做書架擺上提供免費借閱的文學書,因空間不足只好作罷。 廚娘像扮家家酒一樣,從房東交屋到開店,只用半個月的時間裝飾門面就開始試營運,朋友們想送花慶賀,我直接請大家訂購愛心便當,既做公益幫助弱勢又直接消費支持文學廚房,一舉兩得,消息一公開得到不少響應,半個月內募集一千多份,出現粥多僧少的狀況,我親自去拜訪學校和里長效果也不彰,只好請記者朋友們幫忙發消息,希望能傳達給貧困中的家庭知曉,每一個便當都是一份愛與關懷。   文學廚房VS.公益廚房   就像玩迴力遊戲一樣,你給什麼出去,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在《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與《舌尖上的人生廚房》這兩本飲食文學書中,我藉食物述說自己的人生故事,曾經年少輕狂,也曾經生活困頓,讓我在決定開設文學廚房時,發願每天開門都要提供10個愛心便當,給經濟困難的人家可以無條件享用,這個善念引起一連串善的循環,最終受益的還是正面臨疫情考驗的文學廚房,世事難料,決定開店時疫情已經穩定一段時間,怎知開店不到半個月,疫情全面失控,全台各地疫情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開來,學校停課,補習班關門,人人自危,生意直線滑落,來取愛心便當的人逐日增加,文學廚房變成公益廚房,靠大家的愛心努力撐持著,希望不要太快陣亡。 從築夢到圓夢,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犯了許多錯誤,也太高估自己的能耐,從事餐飲業真的很勞累,對一個將近六十歲的人而言,體力有些難以負荷,想以菜會友,以文學和大家交流是奢望,老闆不好當,員工不好請,店租與人事開銷是最沉重的負擔,未做之前興致勃勃,做了之後才叫苦連連,,唯一值得安慰的事,就只剩還能發揮影響力,引領大家一起做公益,讓文學廚房像阿嬤的灶跤一樣,提供給社會弱勢族群一些溫暖與幫助。 廚娘像一匹負重前行的駱駝,不知自己能走多遠,禁不禁得起各種難以預料的考驗,但對追求理想這件事永不後悔,即使失敗了,至少不留遺憾。 凌煙簡介 凌煙,本名莊淑楨,自由作家兼文學廚娘,從事小說與飲食文學創作。小說作品《 性別文學三部曲》、《牛車走過的歲月》三部曲(電視劇《牛車來去》原型小說),飲食文學作品《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舌尖上的人生廚房》、《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1990年26歲以《失聲畫眉》十萬字長篇小說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2007年以《竹雞與阿秋》獲得高雄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2009年獲高雄縣鳳邑文學貢獻獎。

Read More

中醫大附醫×公益夥伴 守護原鄉

中醫大附醫舉辦「守護原鄉 共植夢想」活動,邀請各原鄉合作夥伴分享經濟培力的實踐經驗,展現醫療、公衛與產業共創的永續行動力。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原鄉地區因地理偏遠、交通不便,資源受限,導致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日益嚴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長年深耕南投信義鄉等原鄉山區,攜手公益夥伴長聖國際生技與長佳智能,7日舉辦「守護原鄉  共植夢想」活動,邀請合作夥伴分享經濟培力的實踐經驗,展現醫療、公衛與產業共創的永續行動力。 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守護偏鄉一直是醫院的重點任務,對信義鄉居民的長期守護就是最佳見證,期待將有更多夥伴投入,帶動關心弱勢的風氣。永續長楊麗慧副院長補充,醫院協助部落居民實行循環生態生產,這些農產品不僅自用,還可透過愛心攤位、員工團購、綠色市集等通路銷售,促進環境友善與經濟自立。 昨日供植活動由農業局提供1000株樹苗,長聖生技與長佳智能共同發起,展現企業對自然永續與社區共融的承諾。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06年森林資源調查,台灣森林覆蓋率達全台60.7%,為全球平均值的2倍,1公頃林地每年可吸收約10公噸二氧化碳,發揮強大碳匯功能,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產生約11.9公噸碳足跡,種樹正是減碳抗暖化的實際行動。 長聖生技總經理黃文良說,透過響應共植活動,不僅回饋原鄉,也實踐企業在碳中和與自然永續責任,長聖生技將致力實踐醫療生技的良善影響;長佳智能總經理李友錚則強調,在AI盛行時代,更應善用科技投入永續發展。 「守護原鄉  共植夢想」活動由黃文良、李友錚與民眾在原鄉守護牆上簽名響應,並發送苗木,期盼為原鄉的長遠發展種下夢想。

Read More

誠徵震嶸塑膠隨車.倉儲人員

以上月薪29000 意洽永大路一段5巷86號 電:272-5412

Read More

布輪技工

日薪1600 598-0509  新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