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八日宣布對英國達成第一個貿易協議,大多數英國商品仍將面臨美國十%的全球性基準關稅,專家認為,代表十%關稅就是與川普政府談判的「低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透露,美國對存有貿易逆差的貿易夥伴,可能加徵超過十%關稅。
協議內容顯示,川普豁免英國鋼鋁銷往美國須課二十五%關稅,英國銷往美國的汽車,頭十萬輛的關稅將從二十五%降至十%;英國將把部分美國牛肉的進口關稅從二十%降至零,英國還將削減乙醇關稅。但大多數英國商品仍將面臨美國對所有國家所課的十%全球性基準關稅。
根據法新社報導,在總統川普披露美英貿易協議不久後,盧特尼克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指出:「十%(關稅)底線是針對那些與我們預算平衡的國家」、「對那些貿易出現逆差的國家,將加徵較高關稅。」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英達成的貿易協議,是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美方希望與各國達成一系列協議中的第一個。但這份協議似乎是雙方官員倉促達成,涉及範疇有限。美聯社報導,這項協議範圍廣泛,細節卻相當有限,專家直言,象徵性大過於經濟實質意義。
華爾街日報分析,英美關係親密,英國對美貿易又長年維持逆差,大量購買美國工業製品之餘也不吝於國防開支。然而即便如此,英國大多數商品仍不能免於最低十%的關稅門檻,遠高於二0二三年的不到二%。
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已成為一個高關稅、保護主義國家。貿易協議的評判標準,不再是降低多少貿易壁壘,而是增加多少(即更注重保護本國產業)。若要說這次與美國達成協議是英國取得成功,也只能說是因為其他國家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內容恐怕只會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