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小生創作稻草人 閃亮亮

官田國小學童發揮創意,在木架上綁稻草,穿搭回收衣物就成為稻草人。(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長期推動食農教育的官田國小,在校園裡種稻,還將稻草結合回收衣物,手作成驅鳥的「稻草人」,兼具環保與創意,展現不一樣的農田裝置藝術。 官田國小校園裡建置多樣性的農事場域,包含兩棟大型溫室、水田、旱田及魚菜共生園區等。為讓學生深入認識稻米的生命歷程,今年二月初由學童在水田區插秧,經過這段時間已進入結穗成熟期。 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說,位處嘉南平原也是台灣糧倉之一的官田區,學校的食農教育從一粒米的栽種開始,透過插秧、田間管理、收割及後續米食料理,並學習農村傳統智慧的防鳥機制,利用廢棄稻草及回收衣物,結合藝術創作及環保精神,打造專屬官田的創意稻草人。 完成後的稻草人擺放在水田旁,除守護稻米也成為農田的裝置藝術。(記者盧萍珊攝) 官田農會義務指導員許玉燦說,稻草人製作不僅是環保手作,更是實踐文化傳承。校方也裝置二支太陽能聲光驅鳥器,結合農業科技讓稻草人更能發揮功效。 學生王姿棠指出,在農會指導員教導下,以木頭為骨架,並綁上稻草,接著穿上回收衣物、戴上草帽等,展現穿搭創意。學生陳佑愷說,老師提醒小鳥會怕閃亮的東西,於是做了一個戴墨鏡的美女稻草人,還加裝光碟片來保護稻米,嚇得鳥兒不敢靠近。 六組稻草人在水田裡圍成一圈,守護著稻米也展現官田學童創意,成為稻田的裝置藝術。

Read More

從影像到茶香 圖書館共賞生活之美

仁愛與中正兩分館分別舉辦電影欣賞及茶文化講座,活動內容豐富。(基隆市公共圖書館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六月推出「與圖書館有約」系列活動,聚焦「閱讀×藝文」,邀請民眾透過影像與品茗感受生活的藝術溫度與文化厚度。仁愛與中正兩分館分別舉辦電影欣賞及茶文化講座。 仁愛分館七日下午放映電影《惡水真相》,邀請在地藝術家李奇鴻進行映後分享與座談:中正分館二十二日下午則推出「夏日茶香‧品味人生」主題講座,由「郁和軒‧清翫茶集」講師呂憲忠帶領民眾透過品茗體驗,走進茶的世界。相關資訊及報名方式可至基隆市公共圖書館官網查詢,或洽各分館服務櫃台。

Read More

華醫校門道路標線優化 更安全

  交通局與中華醫大合作,透過設計標線人行道明確分隔人行與車行空間,保障用路人行走安全,並提醒行經學區周邊道路車輛應減速慢行。(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台南市政府為強化校園周邊通學安全,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積極研擬精進方案,透過系統性改善與前瞻性規劃,運用標線改造非號誌化路口及周邊道路空間配置,讓師生及用路人有所依循,大幅提升友善通行環境。 市府交通局長王銘德指出,位於仁德區的中華醫事科大師生約有七千人,該校大門口為非號誌化路口,緊鄰在道路兩側寬度不一的文華一街上,學生上、下課多數選擇自行開車及騎乘機車,部分學生選擇搭乘計程車及多元計程車,少部分搭公車、步行或騎乘公共自行車,每逢上下課時段大門口交通秩序紊亂,且步行或騎乘公共自行車動線交織頻繁。 為優化校門口前道路的人行、車行動線,交通局與校方聯手擬定精進改善策略,透過造價成本低的標誌標線設計進行優化改造,設置停車彎、轉角外推、行人庇護島、自行車穿越道線、行車導引線、視覺減速標線等措施,以提升行人及車輛於校門口通行時更具安全且兼顧順暢性。

Read More

永成戲院推好戲 再見布袋戲魅力

昇平五洲園《誰是英雄》經典好戲舊作重製,以復甦傳統布袋戲的魅力。(文化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鹽水報導 永成戲院六月即將上演多部精彩台灣傳統戲劇,包括全台唯一「互動式台灣創新布袋戲」五洲新藝園掌中劇團《孫悟空決戰白骨精》,及雲林戲偶金掌獎「最佳團體獎」昇平五洲園《誰是英雄》分別於七日及十四日下午演出,歡迎民眾來看好戲。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永成戲院經典好戲六月開鑼,首先六月七日(週六)下午兩點三十分,五洲新藝園掌中劇團《孫悟空決戰白骨精》登場,劇中的角色木偶皆由總理團務陳寬銘精心製作,以不斷求新求變的精神,研發創新木偶的特色,製作精緻道具及華麗立體舞台布景,是個現代、多元的布袋戲表演團隊。 六月十四日(週六)下午兩點三十分昇平五洲園《誰是英雄》,透過經典好戲舊作重製,復甦傳統布袋戲的魅力。劇情內容為西螺堡有位阿善師組織鄉勇團堡為鄉里,是人人稱讚的英雄,廖鐵牛其行事風格偏頗為地方不受歡迎人物,又為土匪頭子鬼影刀程虎所利用,為搶劫地方之幫兇,其父廖明昌為使其走回正途,協助阿善師消滅了土匪並犧牲了自己。

Read More

左鎮國小參訪 探索恐龍奧秘

左鎮國小的小小愛迪生探索左鎮化石園區。(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為推動科學教育及文化探索,左鎮化石園區近日迎來一群特別的小客人。左鎮國小的四年級學生透過「愛迪生出發到校服務扎根共學計畫」,組成小小愛迪生團,到場訪問園區主任郭秋妙,深入了解恐龍世界、化石故事及左鎮的古生態奧秘。 郭秋妙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學生們解說恐龍的多樣種類、生活習性及滅絕原因,並帶領他們走訪館內展區,近距離觀察左鎮地區出土的珍貴化石標本。小朋友們興奮地提出:「為什麼恐龍會滅絕?」「挖掘化石需要什麼工具?」等問題,現場氣氛熱烈。 郭秋妙還分享左鎮曾是古代河川與海洋交會的環境,讓學生們了解為何這裡擁有豐富的化石資源。學生們更在現場模擬化石挖掘,體驗考古學家的工作過程,並學習如何辨識化石,增進觀察力與科學探究精神。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表示,透過這次實地參訪與訪談,不僅讓孩子們學到自然科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主動提問、觀察與紀錄的過程,展現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提升了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 左鎮化石園區期盼透過這類科普與文化教育活動,讓更多年輕學子了解自然歷史與家鄉文化的寶藏,激發對科學與探索的熱情,培養未來的自然科學家與文化守護者。

Read More

藥草調配師DIY 大內長輩收穫豐

大內區石子瀨社區長輩們在嘉藥師生指導手作體驗後,各個心滿意足滿載而歸。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王四切教授與梁峰賓助理教授領軍的「活酪大內,健康藥營」USR團隊,日前首度走進大內區石子瀨社區,舉辦「藥草調配師─DIY丹參白花油與萬金膏」體驗活動,現場氣氛熱絡,社區民眾參與踴躍,迴響熱烈。 大內區為嘉藥USR計畫重點輔導社區之一,近年來,嘉藥團隊積極運用當地特產酪梨,開發出包括酪梨杯子蛋糕、酪鬆餅、酪梨護手霜、洗髮精及清潔用品等創新產品,並多次深入社區推廣銀髮友善食品與用藥安全知識等活動。 這次「藥草調配師DIY」活動,更進一步以中草藥「丹參」為主題,結合手作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認識其特性,打造地方產業新契機進行暖身。 參與活動的八十歲楊阿嬤說到,參加這個活動很有趣,還能跟大學生聊天,讓她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她也樂於與學生們分享人生經驗,感受到世代交流的溫度。藥學系學生姚宥安表示,這次活動是他暑假實習前難得的寶貴經驗,不僅提前接觸長輩們,將校內所學知識實際運用,也從互動中了解民眾在用藥上的疑問與需求,加深實務經驗。 計畫主持人王四切教授指出,丹參屬於高經濟產值植物,若能在大內地區成功栽種,並與食品廠合作開發商品,將有望為大內地區創造另一道商機。

Read More

華山白河站14週年 感恩茶會溫馨

白河愛心天使站邀請藝術輔療老師柯芊邑現場教學長輩「DIY蓮花風鈴」。(華山基金會提供)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華山基金會白河愛心天使站在地服務已邁入第十四年,陪伴逾兩百五十二名弱勢長輩走過孤苦無依的日子。為感謝長期支持的善士與義工,白河站三日上午在白荷蓮香亭舉辦「建站十四週年感恩茶會」,帶領長輩「DIY蓮花風鈴」,場面溫馨愉悅。 白河愛心天使站指出,這項茶會由曾阿嬤演唱〈快樂的出帆〉熱鬧開場,活動邀請藝術輔療老師柯芊邑現場教學「DIY蓮花風鈴」,邀請長輩一同透過彩繪蓮花與荷葉線條,描繪內心世界,讓關懷與創意共舞,留下屬於溫暖印記。 市議員沈家鳳表示:「非常支持華山基金會在地的服務理念,只要有需要協助的地方,都歡迎與服務處聯絡。」河東里長劉朝仁說:「從擔任里長第一年就與華山接觸,加上本身也是白河子弟,對於回饋鄉親都非常支持。」 站長康雅雯表示,因應詐騙猖獗,這場活動也安排反詐宣導行動劇,希望長輩能認識詐騙手法,守住自己的辛苦錢。

Read More

太平媽獎勵優秀學子 19年不輟

西螺福興宮太平媽祖獎,邁入第十九年,近萬名學子受惠。(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西螺福興宮創設的「太平媽祖獎」,今年邁入第十九年,提供濁水溪沿岸螺陽迎太平所經過兩縣十鄉鎮的學校申請,獎勵就學期間表現優異或熱心公益之學子,連年發送數百份獎項禮品,迄今累計近萬名學生獲獎。 福興宮指出,「太平媽祖獎」發送範圍為雲林縣崙背鄉、二崙鄉、莿桐鄉、林內鄉、西螺鎮,以及彰化縣的溪州、埤頭、大城、二水、北斗等,西螺媽祖遶境大會香所經之鄉鎮,每一份獎品都是由廟方董監事所精心挑選準備,是許多畢業生心目中的首獎。 西螺福興宮太平媽祖獎,邁入第十九年,近萬名學子受惠。(記者陳正芬攝) 今年「太平媽祖獎」除媽祖悠遊卡、太平媽及文昌帝君加持過的文昌筆和鵬程萬里金牌一面,特別加碼「太平戰隊公仔組」,包含太平媽祖(萬事太平)、文昌帝君(智慧大開)、神農大帝(成果豐碩)、太子元帥(趨吉避凶)、神童祖師(榮華富貴)五尊公仔,寓意眾神護佑,祝福畢業生開業臻吉、前程似錦。 福興宮董事長楊文鐘說,藉由頒發「太平媽祖獎」激勵更多年輕學子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為社會公益同盡一份心力,廟方將繼續推動各項教育和社會服務活動,鼓勵學子們發揮所長,服務社會。

Read More

通過「城市碳預算」 高雄簽署公部門永續倡議

高雄市政府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公部門永續發展倡議《公部門永續發展倡議書》。(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府三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公部門永續發展倡議書》,由陳其邁市長與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共同簽署,高市府就成立永續發展專責單位、揭露自願檢視報告、強化公私領域合作、落實減排與能源轉型等事項進行宣示,承擔地方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的關鍵角色。 陳其邁市長表示,二0一五年巴黎協定致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一點五℃內,淨零已經成為城市「必考題」,高雄積極面對挑戰,設定目標,並具體行動,市議會二日通過「城市碳預算」,即是希望透過六大部門計畫,在二0二六年將城市碳排降至五0九三萬噸,同時指出,高雄工業排放占比八成,雖是挑戰,卻也是機會,目前高雄已較基準年減量一六六二萬噸,超越台北市一整年排放。市政府目前從多方面著手,包含淨零學院首長、中高階文官、承辦人全面受訓,提升治理能力,另外也與清華大學合作,啟動各局處碳權主軸計畫。 環保局長張瑞琿局長表示,二0一五年,聯合國通過《二0三0永續發展歷程》,致力落實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高雄的工業背景,也促使城市更加關注「淨零、永續」的施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長期扎根此項議題,本次特別與基金會合作,簽署「公部門永續發展倡議簽署」,就下列事項進行承諾:一、強化機構治理,成立專責永續發展團隊,定期發布自願檢視報告;二、擴大社會影響,通過政策協作與國際合作,促進公共與私人領域的共同發展;三、加速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制定碳中和戰略。

Read More

好柿結雙 警界退休眷侶水墨展

水墨畫家陳榮修、黃玫琪夫妻「好柿結雙」雙人展,展現攜手藝術之路的創作成果。(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水墨畫家陳榮修、黃玫琪夫妻即日起至卅日,在民治中心一樓大廳推出「好柿結雙」雙人展,兩位是由警界退休的神仙眷侶,成立「雙讚工作畫室」從事水墨畫創作,這次展出卅五件作品,展現攜手藝術之路的創作成果。 秘書處指出,現年六十一歲的陳榮修、黃玫琪為中央警察大學二十三期警政研究所畢業的同窗;陳榮修由佳里分局副分局長退休,黃玫琪由市警局外事科長一職退休。 陳榮修表示,公職退休前,兩人師事潘柏森及陳銘顯兩位當代水墨大師,汲取傳統技法與現代彩墨畫派的創新精神,退休後成立「雙讚工作畫室」專心投入水墨創作。 此次聯袂舉辦「好柿結雙」水墨雙人展,以「好事成雙」的美好寓意,希望藉展覽,分享兩人攜手藝術路上的創作成果。 秘書處表示,陳榮修以現代彩墨花果及墨蝦為主,展出作品「好柿結雙」,用簡練的筆墨表現柿子的形態與神韻,充分展現國畫「以形寫神」、「墨分五色」的藝術追求。 黃玫琪則專攻水墨,將雲、水、瀑布生動融匯山川氣韻中,展出四季變化之山水畫作,作品「回首青山獨不語」,色彩運用和筆法表現,讓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寧靜充滿生命力的氛圍,欣賞他們的作品,是一場視覺嚮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