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爵士樂之愛

■小坤 曾經,有過一段特別喜愛爵士樂的時光。那時候的我,非常年輕;年輕到不知道自己很年輕。 總是,容易地就將「老」掛在嘴邊。或許也是覺得自己足夠老,老到可以與爵士樂相遇,自然而然地,就讓爵士樂,找到了自己。 爵士樂有許多層次,彷彿清晰的霧,含藏各種光芒,柔和、閃亮,以及,溫暖的悲傷。 我會在深夜裡聽爵士樂,聽爵士樂在昏暗的房間裡,熠熠發光。每顆聲音都像星星,圍繞一天的結束。 聽爵士樂的時候,不要開燈;只要,打開自己。讓音樂成為手指與花瓣,擁抱自己、飄落自己。每晚的爵士樂時間,總令我滿懷感謝。 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納金高(Nat King Cole)、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為爵士樂之河,留下許多美好的風景與呼吸。等待,每個靠近的心靈。 時間不管走了多遠,爵士樂,都會讓時間,回到最初的河畔。在爵士樂裡面,遇見更深的自己。

Read More

原物料等成本上升 台灣大正藥品 上漲10-40元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大正製藥公告,因原物料、運輸及製造成本上升,自7月1日起調整部分產品售價,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2日表示,已接調價通知大正製藥的17種藥品之通路販售價格調漲10到40元。 繼去年7月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建議零售價陸續調整,開出「成藥漲聲」的第一槍,台灣大正製藥近日也發出公告漲價。沈采穎提指出,大正製藥漲價產品包含感冒顆粒,以26包產品為例,將從原售價430元調漲到460元;感冒錠50錠從390元調漲到410元;感冒膠囊30粒從250元調漲到270元;止咳糖漿90毫升從150元調漲到160元;鼻炎膠囊18粒則從200元調漲到220元。 胃腸藥錠250錠從650元漲至670元;胃腸藥顆粒26包從400元漲至430元;止瀉藥錠24錠從150元漲至160元;仙派錠10錠從100元漲至110元;愛力舒視明點眼液14毫升則從200元漲至240元。

Read More

熱! 頭皮毛囊炎患者增2成

醫師劉昭宏提醒頭皮毛囊炎患者,含類固醇藥膏別亂擦,以免皮膚抵抗力降低。(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32歲高姓外送員到皮膚科求診,他焦慮地述說「我頭皮長痘痘不時發癢,還越抓越癢、痘痘冒更多!但工作需要戴全罩式安全帽在外面跑,該怎麼辦?」醫師指出,因氣候炎熱引發毛囊阻塞發炎所致,近來頭皮毛囊炎患者多2成,尤其營建廠區工地工人、外送員、業務員等須多注意。 高雄阮綜合皮膚科醫師劉昭宏指出,近來門診患者當中,因為長時間戴安全帽所引發的皮膚疾病個案明顯變多,特別是頭皮毛囊炎患者就增加2成;因為安全帽材質通常只吸熱、不散熱,長時間摀著原本容易出油、冒汗體質的頭皮,當然就引發毛囊阻塞發炎了。 氣候炎熱引發毛囊阻塞發炎,近來頭皮毛囊炎患者多2成。 (記者王正平翻攝) 劉昭宏說,毛囊炎是體表毛囊感染細菌引起的化膿性炎症,身體任何有毛孔的部位都可能發生,最常見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上臂等處,會呈現一顆顆紅色丘疹或膿皰,造成痛、癢症狀,未妥善治療則會擴散。 但是,不同部位的毛囊炎其感染因素不盡相同。若體質容易流汗又常穿著過緊和不吸汗的衣褲,就容易使胸背、腋下或臀部的皮膚毛囊長期浸漬在汗液中,滋生細菌。又或習慣常擦髮膠、髮蠟,加上戴著安全帽,頭皮罹患毛囊炎機率更高。 另外,外力的刺激、拉扯或搔抓,洗頭時過於用力使頭皮毛囊損傷、脆弱因而感染細菌。還有病例使用蜜蠟除毛,過度刺激腋下引發,也有刮鬍不慎或刮刀不乾淨,刮傷皮膚造成下頷毛囊炎。 劉昭宏指出,輕度毛囊炎通常兩週自行痊癒,若發生部位變紅、腫脹、發熱、更痛,甚至擴散,就應盡快就醫檢查。一般治療或控制毛囊炎,醫師會開立局部外用消炎藥、A酸、水楊酸製劑等或照光治療,並配合口服藥物多喜黴素或盤尼西林,通常1週內可痊癒。 必須注意的是,長期或過多使用特殊藥物例如類固醇,或作息熬夜不規律、飲食高油高糖,都可能造成抵抗力下降,連帶降低皮膚的免疫功能,提高毛囊炎的發病率。民眾不可過度倚賴類固醇治療疾病,以免造成皮膚抵抗力降低後疾患更嚴重。 劉昭宏呼籲,要預防毛囊炎,應避免身體局部處於悶溼高溫的狀態,少穿緊身或質料不通風的衣褲,頭髮也不要塗抹過多油性保養品、造型劑等。最基本的是要適度清潔皮膚和毛髮,當皮膚出現傷口清潔時則要謹慎處理,減少細菌入侵機會。

Read More

無感壓力 悄悄加速老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許多人外表看似正常,身體其實早已長期處於高壓狀態。醫師提醒,壓力不分來源,無論來自睡眠、飲食、代謝或心理困擾,身體的反應路徑幾乎一致,長期下來將加速老化、干擾修復力,應更早辨識「無感壓力」帶來的影響。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表示,很多人誤以為壓力只來自心理層面,這是非常常見的迷思。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身體所承受的壓力,其實來自更多層面,包括長期睡不好、飲食不均衡、血糖波動、缺乏抗氧化營養素,甚至是腸道菌相失衡、反覆感染或長期接觸環境毒素等。 重要的是,對身體而言,壓力就是壓力,反應路徑幾乎一致,最終可能導致的,就是慢性發炎、氧化傷害與老化。若這些反應長期無法解除,或身體長期處於過高壓力中,就可能轉化為慢性發炎與持續性損傷。這類發炎反應會進一步干擾自律神經、睡眠與代謝功能,甚至影響情緒調節,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顏佐樺表示,在臨床中經常看到,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人,不僅免疫功能下降,也常伴隨氧化壓力升高與細胞修復遲滯。當壓力荷爾蒙長期偏高,會破壞血糖與代謝平衡,加速老化進程。久而久之,身體就像一台未曾保養的機器,開始從體力、膚況到睡眠品質出現下滑跡象。 由於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及時察覺並適度調節。許多人忙到忽略了緊繃與低落,直到身體出現反應才發現異常。這樣的停下來,其實就是壓力調節的練習。可能只是幾分鐘的正念呼吸,或靜靜回顧一天的經歷,就足以幫助慢慢從高壓中抽離。 除了這些調節練習,生活中也可以從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鋅、維生素D、Omega-3),穩定發炎與氧化壓力;搭配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幫助維護腸道健康。加上草本適應原輔助:如人參、紅景天、南非醉茄,能協助腎上腺對壓力的調節。不過建議在飲食與作息先穩定之後再搭配使用,效果會更理想。

Read More

骨折術後潰瘍 皮瓣重建甩神經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40歲女子因意外致右側跟骨骨折,他院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數月傷口仍無法癒合,形成慢性潰瘍並合併紅腫滲液,及灼熱性神經痛,轉至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骨科評估後,經分階段進行皮瓣重建手術,並結合AI系統輔助工具,成功重建解除神經性疼痛。 高榮南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朱柏榮表示,跟骨骨折(俗稱腳後跟骨折)在交通意外或高處墜落傷中常見,跟骨處於負重與皮膚張力高的位置,一旦術後出現傷口潰瘍、骨折癒合不良,很容易引發慢性傷口、骨折延遲癒合,甚至因神經受損或慢性壓迫形成神經性灼痛,對患者來說將會是長期且難以忍受的折磨。 朱柏榮表示,上述右側跟骨骨折女子評估後,確定原有的傷口合併感染疑慮。針對腳踝外側的潰瘍性缺損,選擇進行旋轉式腓腸動脈穿通枝蒂皮瓣重建手術。這種皮瓣來自小腿後外側的皮膚與皮下組織,具有良好的血液供應,可以旋轉90~120度覆蓋在外踝缺損部位,不需顯微血管縫合,相對安全且成功率高。 特別的是,這次手術同時進行腓腸神經切除術。由於病患的神經性灼痛源頭很可能來自這條神經,術中直接將神經切斷並埋入深層組織,防止產生神經瘤。術後2個月傷口癒合良好,皮瓣成活穩定,且病患多年來飽受困擾的神經痛完全消失了。 手術過程中運用ChatGPT AI工具進行輔助決策,例如比較不同皮瓣選項、分析神經性疼痛的機轉與可能治療方式、制定階段性治療策略與風險評估等。 朱柏榮說,AI並未取代專業判斷,但在需要快速彙整知識、參照標準建議時,確實提供及時又中立的參考,幫助醫療團隊做出更精準的安排。

Read More

後壁深夜二車相撞 兩女一男OHCA送醫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6/03005721/770567440.988695.mp4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台南市後壁區二日深夜發生重大車禍,兩輛白色自小客車互撞車頭全毀,造成兩女一男受困車內,消防人員利用器械破壞車體將人救出時,三人都已呈OHCA,詳細肇事事故原因及三人身分正由警方調查中。 白色日產轎車頭毀損嚴重。(民眾提供) 消防局二日晚上十點多接獲報案,指後壁區昭安宮靠近竹圍後橋處發生一起車禍事故,勤務中心派遣後壁、新營、鹽水等消防分隊共五車十二人前往救援,發現現場為一輛白色日產轎車與一輛白色豐田休旅車發生碰撞,撞擊力道相當猛烈,雙方車頭幾乎全毀。 豐田休旅車左側車頭全毀。(民眾提供) 兩車均由女性駕駛,其中日產轎車內有一男一女,豐田休旅車則是一名女性駕駛,三人均受困車內。消防人員立即利用器材破壞車體,協助三名傷者脫困,男性傷者由新營九一救護車送柳營奇美醫院急救,同車女性傷者由後壁九一救護車送嘉義長庚醫院急救,另一名女性傷者由鹽水九一救護車送衛福部新營醫院急救,但三人遭救出時都已呈OHCA,仍由醫院搶救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