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五月出超暴力式成長造成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中央銀行必須提防是否會出現難以遏制的惡性循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指出,台灣出口經濟很暢旺,將加重新台幣升值壓力。(中央社)
繼四月底到五月初一陣狂風暴雨之後,近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再現一波劇烈起伏,連帶引發台北股市上沖下洗。今年第一季,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原本相對平穩,但四月初起台幣出現明顯漲勢,再加上兩波陡升,台幣兌換美元匯價已上漲超過四元。台灣匯率勁揚,不同產業固然有喜有憂,但近年來台灣經濟結構失衡更加嚴重,如此強勢的台幣勢必繼續推高台灣的風險值。
不論是四月底、五月初,還是這一波台幣匯率驟然奔向二十八元,來自於美國的壓力若隱若現,畢竟操於美國之手的匯率操縱、關稅報復等等對台灣的攻勢接連重磅襲來,即使美國沒有宣之於口,台灣產業界也忐忑難安。尤其是,在川普關稅緩衝期間國際市場緊急拉貨出單,導致前五月台灣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飆升百分之二十四,更是最近這波台幣匯率躥升的關鍵因素。
從出口貨物結構來看,一至五月出口金額年增率急拉百分之二十四,根本原因是電子及資通訊產品年增率就高達百分之三十七;但新台幣匯率急升卻也腐蝕掉電子及資通訊產品的出口獲利能力,鴻海財務長黃德才就估計,新台幣平均升值百分之一,公司營收就減少百分之三、毛利率下降百分之零點一;穩懋董事長陳進財也指出,新台幣匯率升逾四元,如果不是毛利高的產業,將蒙受很大的匯損傷害。簡言之,新台幣匯率陡升的兩面刃效應也讓出口優勢產業大傷腦筋。
另一方面,電子及資通訊產業鶴立雞群,其他偏向傳統產業的出口類別或者苦撐待變,或者流血輸出。例如機械業前五月出口金額雖然年增百分之四點七,但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已有業者暫不接單,可能因此造成無薪假;塑橡膠及其製品、運輸工具、礦產品、紡織品四大類,一至五月出口金額年增率亮出赤字,對照起電子及資通訊的紅光滿面,只能說是一臉憂戚。
再者,壽險業也在這兩波新台幣匯率猛躥當中飽嘗苦頭,五月份單月重創一千零六十六億元,創史上最慘紀錄,累計前五月由盈轉虧六百一十七億元,淨值蒸發五千五百一十五億元。日前《華爾街日報》更指出,台幣急升對半導體產業和壽險業尤其不利。總體而言,主計總處估計,如果新台幣升值百分之零點三,GDP年增率大約下調零點一個百分點,而三月底至今台幣匯率漲幅約百分之十三,全台灣幾乎都淪為受災戶。
更必須注意的是,在急單效應之下,今年前五月進出口貿易出超金額達四百三十四點五億美元,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八點三,這種猛暴性增幅堪稱罕見;然而,出超暴力式成長,又造成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中央銀行必須提防是否會出現難以遏制的惡性循環。
事實上,電子及資通訊產業失衡發展早就響起警訊,尤其是單一產業獨強引發匯率升值,從而削弱其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荷蘭病」疑慮,近年來早被許多學者、專家屢次提出,歷經近來兩波台幣匯率猛升之後,更須嚴肅面對。再者,雖然近來全球高喊AI浪潮、半導體產業被譽為「護國神山群」,電子及資通訊產業逼近出口總金額七成,但半導體相關產業就業人數卻僅占總就業人數不到一成,如此的失衡亟待儘快導正。
過去市場上有「彭淮南防線」之說,並認為這是央行的風險控管線,如今楊金龍總裁的防線在哪裡?市場上和產業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