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馬小三通航線上半年旅客流量增加五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福馬“小三通”航線今年上半年旅客流量比去(2024)年同期增加五成,福州市口岸部門消息稱,今年上半年,福馬“小三通”航線出入境旅客4.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2%,其中入境旅客以旅遊觀光、探親訪友為主。 消息指出,目前福州至馬祖之間有福州黃岐至馬祖、福州馬尾至馬祖兩條“小三通”客運航線,該航線目前可以網上申請辦理一次有效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福州口岸部門表示,今年上半年福馬“小三通”客運航線客流量呈逐月攀升趨勢,該站根據口岸實際情況,設置“闔家歡”“手牽手”“民俗活動”專屬通道,助力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為因應福馬“小三通”航線即將到來的暑期客流高峰,口岸部門提前制定勤務預案,與聯檢機構、客運站等保持密切聯繫,預測客流高峰,及時開足查驗通道,保障入出境旅客通關順暢。

Read More

關務署修正海關關務案件協談作業要點規定 並自即日起生效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發佈修正「海關關務案件協談作業要點」第三點,並自即日生效。海關關務案件協談作業要點第三點修正規定,包括三、協談案件之產生方式:(一)由案件承辦人員簽報單位主管核准。(二)復查委員會之決議。(三)關務長交辦案件。(四)納稅者權利保護官辦理納稅者權利保護事項,認有必要者。

Read More

航瑞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鯤鵬輪投入西北歐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由安徽省港航集團旗下航瑞國際公司投資建造的首批70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2號船“鯤鵬”輪完成建造,並在上海開啟首航,此係繼“黃鵠”輪後,安徽方面的第二艘遠洋滾裝船,首航投入中國大陸-西北歐航線。(見圖) “鯤鵬”輪船總長199.9米,型寬38米,設12層甲板(其中4層可升降甲板)、7000個標準車位,採用燃油和天然氣雙燃料動力,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現行最嚴苛的NOx排放法規TierⅢ要求,可裝載包括乘用車、卡車、工程機械以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各型車輛。 “鯤鵬”輪首航投入中國-西北歐航線,將從上海出發,經停大連、廈門、埃及、西班牙、英國等港口,最終抵達德國不萊梅哈芬。首航裝載奇瑞、江淮、捷途、北汽、金龍等品牌5056輛商品車,約合7.6萬立方米,為中國車企開拓西北歐市場提供新的有力支撐。 “鯤鵬”輪投入營運,進一步擴充安徽省港航集團自有運能,拓寬安徽遠洋運輸航線版圖,為中國大陸車企出海提供新動能。安徽港航表示,將以“鯤鵬”輪首航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內河+遠洋”幹支聯動體系,通過自有運能、租船、買艙、換艙等方式,實現航線覆蓋全球32個國家56個樞紐港口,為大陸國產汽車出口提供“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的物流服務保障駛向全球。

Read More

太平船務八月底推出兩條全新中美洲西岸支線- CA1/CA2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太平船務(PIL)將在今年八月底推出兩條全新中美洲西岸支線- CA1/CA2。 為進一步拓展拉美市場航線網路,太平船務宣布推出兩條全新的支線服務-中美洲西岸支線1 (CA1)和中美洲西岸支線2 (CA2)。 據稱,這兩條支線的開通將輔助PIL現有的南美西海岸(WCSA)幹線,聯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以及薩爾瓦多等國市場,為客戶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中美洲港口連接,體現PIL全力支援拉美地區貿易增長,目前太平船務共營運五條亞洲至拉美地區的幹線航線。 PIL航線營運管理部長途航線貿易總經理何瑋傑(William Ho)表示,中美洲西岸支線服務的推出,是太平船務持續支援拉美地區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的一大舉措。該公司將堅持‘客戶至上’,通過不斷拓展航線網路、部署更多船舶,全力協助客戶把握增長需求,著眼未來提供符合市場發展的定制運輸方案。” 據瞭解,CA2支線將於2025年八月31日從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港啟航;CA1支線將於2025年九月九日從哥倫比亞布埃納文圖拉啟航。太平船務將以現代化船隊和高效專業的運營,確保航線服務網路的無縫銜接。CA1支線依序途經布埃納文圖拉港 – 科林托港 – 卡爾德拉港 – 布埃納文圖拉港。

Read More

財政部發佈修正海關徵收規費規則部分條文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發佈修正「海關徵收規費規則」部分條文,關徵收規費規則(以下簡稱本規則)於五十七年十月二日訂定,迄 今歷經三十七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發布日期為一百零八年五月三十一 日。為符合費用填補原則並配合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於一百十年 二月三日修正公布,因此修正本規則部分條文。 其修正要點如下:ㄧ、未連線業者所遞送之書面報單,海關代為輸入之行政成本已逾報單鍵輸費收費標準,為符合費用填補原則,爰報單鍵輸費收費標準提 高為每份新臺幣(下同)三百五十元。 二、配合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於一百十年二月三日修正公布,爰 將「加工出口區」名稱修正為「科技產業園區」。 三、為符合費用填補原則,旅客攜帶之行李物品或船舶攜帶進口之包 裹存關,自第四日起每件每日徵收倉庫貯存費調整為三十元。 四、財政部及所屬機關提供政府資訊收費標準第三條業訂有重製或複製政府資訊應收取之複印費,為免重複規範,爰刪除影印費相關規定 。

Read More

北部地區城鎮韌性防空演習今舉行 桃園機場下午1時30起人車管制呼籲旅客提早抵達機場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114年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將於7月17日13時30分至14時舉行,機場公司將配合演習進行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等演練。抵達桃園機場入境的旅客,請依循廣播及防護團引導,循入境動線於航廈內進行疏散避難;出境旅客則盡量提早於演習警報開始前抵達機場,避免因交通管制而影響報到作業。航廈內旅客報到、通關及登機作業皆不受影響。 機場公司表示,演習期間航班維持正常起降,聯外客運巴士、排班計程車及租賃車等屆時將暫停發車,第二航廈南北兩側觀景台也將關閉。於演習期間,旅客需遵從航警相關指示與引導,將車輛停靠於路邊或停車場,進行人車疏散管制避難演習。 機場公司提醒旅客多加利用手機、網路及市區預辦登機完成報到程序,並提早抵達機場,有關最新航班動態資訊請洽各航空公司查詢。

Read More

上半年全球貨櫃船隊擴張放緩地中海航運除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Alphaliner報告稱,今(2025)年上半年全球貨櫃船隊擴張明顯放緩,但船隊規模排名第一的地中海航運(MSC)除外。 統計數據指出,今年前六個月全球貨櫃船隊增長118萬TEU,增幅為3.8%,與近年來的強勁增長態勢相比相對溫和,其中僅MSC即佔近三分之一的增量,截至目前該公司總運能超過670萬TEU及九百艘,今年已來已交付了25艘新船,其中包括12艘“新巴拿馬型”船,船型在1.54萬至1.62萬TEU,進一步加強其獨立的全球網路。 據瞭解,MSC船隊運能成長去(2024)年為12.3%,2023年更達22%,2022年增加7.5%,2021年為10.7%。排名第二的麥司克船隊運能穩定在450萬TEU,前兩大差距接近210萬TEU,相當於目前排名第六的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全部營運船隊。 值得一提的是,以星綜合航運(ZIM)雖係全球十大貨櫃船公司之一,卻是十大中唯一一家減少船隊規模的航運公司,目前以124艘、運能76.17萬TEU排名第九,陽明則以100艘、運能72.48萬TEU排名第十緊追其後,ZIM目前尚有14艘、運能14.56萬TEU新造船訂單,陽明亦有八艘、運能10.15萬TEU新船待交付。

Read More

結合企業在地夥伴聯手守護海洋 海保署推動責任海域新里程

海保署結合在地團體、企業共創「責任海域.在地守護」大合照。(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宜蘭頭城舉辦「責任海域.在地守護」海洋保育串聯活動,結合長期在第一線付出的在地夥伴、具社會責任的企業及有關部門,逾60人觀摩頭城海洋保護區結合在地參與提升管理成效的經驗,以及e-DNA採水研究、小海龜野放、友善賞鯨等海洋保育行動;海洋保育法7月1日全面施行,在政府有限人力資源下,藉由實地走訪海洋保護區,鏈結企業ESG,攜手企業、團體積極投入「海洋保育.攜手永續ESG專案」行動,落實每浬海域都有企業或在地團體責任看顧的目標。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於112年上任後,即提出試辦海洋保護區成效評鑑及每個海洋保護區都有人守護的目標,海保署曾試辦海洋保護區管理成效評估,逾4成屬中度及低度保護,主因為人力經費短缺,管理效能較差,而現行71個海洋保護區僅有44個保護區成立巡守隊或巡守機制,觀摩的頭城水產動植物繁保育區,就是海保署在112-113年深入陪伴在地團體後,成功調整管理措施,由中度保護提升至高度保護。她強調,海洋保育法全面施行後,海委會承擔落實海洋國家的責任也更為重大,政府將持續結合跨部會、企業及民間力量,擴大在地守護及海洋保育ESG媒合量能,期盼所有海洋保護區都能有人全面守護。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指出,活動由海保署、漁業署、宜蘭縣政府農業處、頭城區漁會理事長及總幹事、里長、在地巡守隊夥伴,以及保護區輔導專業團隊國立中山大學張懿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藍國瑋教授與郭庭君副教授等,共同交流頭城保護區的管理經驗,下午則加入企業、在地及保育團體等,搭船出海交流並體驗保育行動,由國立中山大學廖德裕教授示範e-DNA採水,及由中華鯨豚協會曾鉦琮秘書長宣導友善賞鯨三不四要、海龜救援行動及示範野放日前於蘇澳外海救援的幼年綠蠵龜,另外,行經龜山島周邊時,也分享今年3月3日首度於龜山島北岸擱淺的長鬚鯨故事,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對海洋保育有更深刻的體會及瞭解海洋保育行動的意義,促進跨域交流,擴大在地守護及海洋保育ESG的媒合量能。 陸曉筠進一步補充,海洋保護區的在地管理需要時間跟制度,海保署逐年陪伴不同海洋保護區在地團體,建立或強化海洋保護區經營管理機制,例如與宜蘭頭城、澎湖七美等在地夥伴共同努力,成功修正調整管理措施,凝聚共識,獲得初步成效。她補充,海洋保育法的施行,為我國海洋保育提供更堅實的法制基礎,但法令的落實與海洋的永續,還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以及不斷有新的永續經營思維及嘗試,此次海洋保育串連活動,就是希望邀請企業朋友實際走進保育現場,親身感受頭城在地守護成果及與在地團體交流,將ESG從永續報告書的概念,轉化為實際的體驗與行動。 海保署表示,本次的活動是一個起點,期待透過這樣的交流,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在地夥伴及企業關注海洋保育議題,各方的參與瞭解將為臺灣的海洋永續工作,注入珍貴的新能量,也希望此次的串連,能開啟更多善意、正向的循環,共同為守護臺灣珍貴的海洋環境而努力。

Read More

過熟白內障 40歲女險失明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本來只是有點模糊,沒想到最後什麼都看不到。」40歲小嫻是一名忙碌的上班族,肩負家中經濟重擔,左眼模糊長達1年多始終未就醫,最近視力惡化到幾乎看不見至眼科求診。診斷為過熟的白內障併發青光眼,病情嚴重,轉診至長安醫院眼科,彭書昱醫師接手治療。 彭書昱醫師表示,小嫻的白內障已呈現完全乳白色的過熟狀態,手術複雜度遠超一般白內障。過熟白內障因水晶體嚴重混濁,手術過程必須使用特殊染劑輔助,水晶體質地過硬,需要更高的超音波能量才能乳化,相對增加手術風險與術後恢復時間。 向健保局申請給付特殊染劑,彭書昱為小嫻順利植入人工水晶體。術後,小嫻的視力從術前的幾乎失明,在1週內迅速恢復至1.0,成果令人欣喜。彭醫師提醒,術後快速恢復與患者年輕及身體狀況良好有關,並非所有人都能如此順利。 白內障是常見老年眼疾,發生率隨年齡上升。彭書昱建議,白內障手術最佳時機為「中等成熟」階段,此時手術風險較低,術後恢復相對迅速。若延誤至過熟階段,手術更複雜,視力可能無法完全恢復。 臨床經驗中,彭醫師觀察到許多年長患者因過度拖延,導致白內障過熟才被迫手術,此時往往已行動不便,需仰賴輪椅或家屬陪同頻繁往返醫院,徒增身心負擔。

Read More

20年口腔血管瘤 冷凍槍治癒

台北長庚口腔外科研究團隊將「冷凍槍治療」用於良性口腔血管病變,證實可以有效消除病灶、復發率極低。(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16日發布研究成果,口腔內良性血管瘤可以使用「冷凍槍治療」,經長期追蹤證實可有效消除病灶、復發率極低,且恢復快、副作用低,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一名67歲女性因牙周病前往長庚就醫,經檢查左下唇有約2.5公分的藍紫色腫塊,診斷為良性口腔血管異常,於是轉診口腔外科治療,長庚口腔外科醫師陳志魁指出,患者這個血管瘤已存在20年,並已造成左臉輕度腫脹變形,經採冷凍槍進行冰凍治療,進行3次療程後病灶明顯縮小,最終完全消失,經半年追蹤期間也未見復發。 陳志魁表示,經追蹤33名病患達5至51個月,研究結果32名患者病灶完全消退,僅1例無明顯改善,僅有8人出現輕微副作用,在目前有限的資料中觀察到病灶復發率極低,再次證實冷凍槍治療的穩定性與長期療效。 陳志魁指出,冷凍治療屬非侵入性療法,是透過極低溫使異常血管組織凍結壞死,同時保留周圍正常組織,具有傷口小、恢復快、副作用低等優點。相較於傳統手術與雷射治療,冷凍治療可大幅減少患者的疼痛與復原期,提升病患整體就醫經驗與滿意度。 長庚醫院口腔病理暨診斷科醫師蔣孟玲指出,發現口腔內有不明的紅紫色或藍紫色腫塊時,應盡早就醫檢查,早期診斷與治療將可大幅降低併發風險,保障口腔健康。 長庚醫院表示,這項研究建立了冷凍槍治療的標準流程,更為全球類似病患提供一項具科學實證的新選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