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823後內閣小幅改組 吳思瑤盼更強、更到位團隊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近期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及行政院長卓榮泰施政滿意度下滑,行政院長卓榮泰十二日表示,將針對近月政治現象深刻檢討,必要時會進行重要人事處理。外界傳出,執政黨規劃於八二三第二波罷免投票後展開小幅內閣改組,但現階段無更換閣揆選項。 卓榮泰當日赴立法院,就「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進行專案報告,會前受訪時強調,會向國人說明並負起責任,必要時對重要人事做應有處理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受訪表示,對於民調反映的訊號,執政黨應虛心反省檢討,但沒有鬆懈本錢。她指出,卓榮泰已表明會在適當時機調整內閣,民進黨團尊重行政部門的作為。不過,她強調,國人對執政團隊要求嚴格,應檢視哪些部會政策仍有改善空間,作為改組參考,期盼能有「更強、更到位、更接地氣」的團隊,以因應社會全面挑戰。 據媒體報導,原規劃在賴清德上任一週年調整內閣,因公民團體發起大罷免而延後,八二三罷免結束後將是適當時機,屆時對施政節奏不佳或有狀況的部會首長將進行調整,民進黨秘書長人事案也將一併處理。    

Read More

內政部擬修法 曾為中共政治宣傳不許回復台灣身分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內政部近日預告修正辦法,台灣人因領中國護照或在中國大陸設籍而喪失台灣身分,要再申請回復台灣身分時,應符合對台灣國防安全有重大貢獻等條件。至於現在或曾為中共從事具任何政治性目的宣傳,得不予或撤銷回復台灣身分的許可。 配合總統賴清德針對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內政部近日預告在台原有戶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回復台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修正草案,適用對象指在台灣原設有戶籍人民,因在大陸地區設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而喪失台灣身分者;不包括大陸地區人民取得台灣身分後,再轉換為大陸身分者。 修正草案指出,為防止中共藉現行回復制度進行統戰、滲透,因此增訂,申請回復台灣身分,應有具體事證認定符合下列三種情況之一,包括對台灣國防安全、國際形象或社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有助於台灣整體利益;或基於人道考量。 至於何謂人道考量,草案指出,考量當事人可能從小就由法定代理人辦理、非自願喪失台灣身分,或與在台親屬情感聯繫、健康情形等因素,宜就個案情形考量後許可申請。 針對申請回復台灣身分應繳的文件,草案強調,應繳交經權責機構驗證的喪失大陸地區戶籍,以及未申領持用或已放棄(註銷)大陸地區護照的相關證明文件。 此外,為利審查是否在台灣地區外涉重大犯罪,增訂需繳交經權責機構或駐外館處驗證三個月內經大陸地區或海外地區核發刑事紀錄證明文件,但未滿十八歲免附。另也要繳交符合對台灣有重大特殊貢獻、或人道考量相關具體事證。

Read More

台中海線公車95路副線 8/18上路

中台灣客運95路公車將新增「大勇四維東路口-外埔老人文康中心」95路副線,全面提升服務品質與永續交通目標。(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海線地區快速發展,因應人口增加帶來的交通需求,市府持續強化大眾運輸系統,交通局宣布,自十八日起,中台灣客運九十五路公車將新增「大勇四維東路口─外埔老人文康中心」九十五路副線,全面提升服務品質與永續交通目標,整體班次提升至平日五十六班、假日四十班,串聯台中港區新市鎮與外埔區生活圈的公車服務網絡。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台中客運與統聯集團看好海線大眾運輸發展,更在區內設置全新公車調度、充電場站,交通局把握客運業新增調度場站的機會,強化既有路網,積極開發全新路線,近期輔導多條公車路線進駐回饋地方,新推出九十五路副線,讓上班族、學生,以及年長者外出採買或參與社區活動,都能有更便捷的公車選擇。 葉昭甫指出,台中市九十五路公車提供海線地區接駁轉乘功能,是很多民眾外出的重要代步工具,十八日新加入公車陣容的九十五路副線,行駛「大勇四維東路口─外埔老人文康中心」的站點,強化台中港區新市鎮交通連結外,設於海線的客運業調度場站地利之便,同時提供駕駛員安全、舒適的休息環境,兼顧海線民眾乘車需求與駕駛員勞動權益。 交通局說,目前九十五路正線提供平日四十八班、假日十八班,區間車平日二班;調整後九十五正線平日二十二班、假日十八班,副線則平日三十班、假日二十二班,區間車平日四班,為台中港區與清水、大甲、外埔地區重要公車路線再加入生力軍。  

Read More

疫情升溫 南市博物館變防疫教室

  夏日病媒蚊疫情升溫,市博化身防疫教室,讓文化和健康同行,連石獅子嘴巴內積水也不放過。(市博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近期逢颱與豪雨,伴隨高溫潮濕天氣,正是登革熱、屈公病等病媒蚊傳染病最佳溫床。台南市立博物館重視訪客,化身「防疫小尖兵」,從石獅嘴巴、日照不到的陰暗角落,一處處仔細巡檢清理,徹底落實「巡、倒、清、刷」。 市博館長何秋蓮指出,市博正進行「上府城」特展,展示的城瓦與城牆遺構,原是先人以斜屋頂、排水孔與暗溝設計,迅速導水離牆,防止積水滲漏損壞建築,如今也啟發現代人檢視屋頂死角、排水系統及帆布覆蓋下的積水點,將歷史智慧轉化為防疫行動指南,讓古蹟不只述說歷史,也能守護健康。 市博表示,防疫不僅是醫療與衛生責任,更是文化場域使命,市博化身防疫教室,讓文化與健康能夠攜手同行。文化局表示,公共衛生向來是台灣城市發展史重要篇章,從早期防疫設施到如今環境管理,都是宜居城市基石,文化場域雖結構複雜、易有積水陰暗處,然此次巧妙將文化導覽與防疫教育融合,讓民眾在欣賞文物時,也能學會檢視生活環境,成為文化行政推廣公共衛生亮點案例。 因應豪雨後的積水與落葉堆積,館方已全面展開巡檢與清理,針對石獅嘴部、低窪陰暗處等高風險點加強處理,並與中西區公所合作投放防蚊藥劑至排水孔與隱密處,確保防疫無死角,未來將持續透過展覽與推廣活動,讓防疫成為日常習慣。

Read More

趣味迺菜市 奇美打造失智友善市場

  奇美醫院攜手社區及商家在失智友善購物活動中,透過闖關遊戲等,打造失智友善市場。(奇美醫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攜手台南市衛生局、高雄榮總台南分院─永康區中興里失智據點、尚青永康黃昏市場與台南市市場處,共同舉辦「趣味迺菜市‧學營養健康」失智友善購物活動,將傳統市場轉化為實境學習場域,結合營養教育、任務挑戰與社會互動,打造失智友善市場。 奇美醫失智友善購物活動,旨在推動高齡社會中的創意健康老化與失智友善理念,失智者與照顧者在營養師引導下,學習認識六大營養素、挑選預防及延緩失智的食材,透過闖關遊戲與商家互動,在真實生活場景中自然練習,強化日常選擇的能力,讓買菜不再只是例行事務,更成為活化腦力與促進社交的契機。 奇美醫院護理部專員陳岑佩表示,面對高齡社會的挑戰與失智症人口日增的現況,如何讓失智者不只是「被照顧」?而能在日常中活出自主、尊嚴與快樂。因此友善購物活動特別為失智者與照顧者量身設計闖關遊戲等, 將買菜從日常例行升級為「活腦」、「動手」、「練習社交」的多重學習旅程。 陳岑佩表示,失智友善社區的實踐應從生活場域開始延伸,尤其是長輩經常出入的市場,更需要打造有溫度的互動空間,唯有讓友善成為一種生活文化,失智者與家屬才能安心參與社區生活。 此次活動匯聚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社區失智據點及友善組織商家照護網絡力量,展現跨域合作實踐成果。現場多家友善商攤共同參與任務設計,提供簡單易懂的購物引導與溫暖互動,讓失智者在熟悉環境中重新建立自信與安全感。照顧者也能透過參與紓壓,學習在日常中結合照護與健康管理,落實社區共照的全人理念。

Read More

讓愛亮起來! 梧棲四健志工擦拭路口反光鏡

  梧棲四健會會員爬上爬下努力擦拭反光鏡,為鄉里盡點心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台中市梧棲區農會舉辦「台中擦亮四健反光鏡擦拭公共服務活動」,梧棲區農會選在興農里好燒橋進行,沿著各路口及巷弄,擦拭反光鏡,原本沾滿灰塵的反光鏡,頓時變得非常明亮,發揮反光鏡的最大效益。 梧棲區農會總幹事吳柏慧也參加光鏡擦拭公共服務活動,展開擦拭路口反光鏡。(記者陳金龍攝) 梧棲區農會擦拭反光鏡,四健會志工隊拿著抹布、清潔劑,踩著腳架認真的擦拭各重要路口的反光鏡,經過用力擦拭後,原本沾滿灰塵的反光鏡,頓時變得非常明亮,發揮反光鏡的最大效益;開車經過的附近居民,給予肯定的讚賞。 台中市梧棲區農會舉辦「台中擦亮四健反光鏡擦拭公共服務活動」,四健會會員協助小朋友,沿著各路口及巷弄,擦拭反光鏡,頓時變得非常明亮。(記者陳金龍攝) 四健會會員爬上爬下努力擦拭反光鏡,雖然辛苦,但看到反光鏡在他們的手上變得乾淨就值得了。四健會伙伴們非常願意利用暑假期間,不畏酷暑,從事社區服務,為鄉里盡點心力,讓反光鏡重新煥然一新。  

Read More

南市圖讀繪魔法盒 嬰幼愛上閱讀

  讓閱讀向下扎根,市圖推出「讀繪魔法盒」系列嬰幼兒活動,邀請親子一起透過趣味互動,愛上閱讀。(市圖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落實閱讀向下扎根,市圖推出「讀繪魔法盒」系列嬰幼兒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在故事坊、兒童劇、親職講座、繪本抓週、美食手作等趣味互動中,愛上閱讀。 市圖表示,最受小朋友喜愛的是「親親寶貝故事坊」,由種子教師每逢週末,走進各分館,透過繪本、手作與唱跳,共創親子共讀時光;「繪聲繪影─寶貝來看劇」則以戲劇形式,將書中角色搬上舞台,讓孩子體驗動態閱讀樂趣。另推出「寶寶抓週趣」,結合繪本儀式、聰明門與智慧鑼,全家齊為萌寶開啟閱讀第一章,還有專為三至五歲設計的「小小探險家」,在五感探索區闖關動手又動腦。 新手父母苦惱如何帶領孩子閱讀。「小書蟲養成講座」在各圖書館舉辦,邀請專家分享情緒管理、健康成長、閱讀養成等主題;首次登場的「美味書房小煮人」則結合繪本與烹飪,於新總館「城市灶咖」動手做書中美食。 此外,南市圖與各教保資源中心、母嬰親善醫院、親子館、產後護理之家合作,推廣嬰幼兒閱讀資源,並配合教育部「嬰幼兒閱讀推廣計畫」發放閱讀禮袋,凡設籍台南市六歲以下孩童,首度辦證借書或參與活動即可獲得。市圖歡迎親子一起打開讀繪魔法盒,展開閱讀的奇妙冒險。

Read More

彰縣防水閘門補助 18日起申請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為強化彰化縣災害防護機制並減少民眾因暴雨積水導致建築物內財產損失,縣府訂定「建築物設置防水閘門(板)補助計畫」,補助總經費達一千萬元,自十八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止開放受理,將依照申請時間(以公所收文章為憑)順序依序給予補助至計畫經費用罄為止,歡迎有需要的縣民向建築物所在地之鄉(鎮、市)公所申請。 縣府指出,申請人須備妥房屋所有權證明、合法使用證明、淹水事實證明或村(里)長證明曾淹水紀錄之文件、申請表及切結書等文件,於施工前向公所提出申請。經核准後,應於四十五日內完成設置並向公所申請查驗,符合規定者即可請領補助款。

Read More

育秀盃創意賽 南台資傳系奪雙獎

南台資傳系榮獲育秀盃創意獎兩個獎項,獲得校長黃能富(中)讚賞。(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資訊傳播系老師梁丹青指導創意影視學生團隊,以高雄美濃龍肚國小為主題記錄創作《惜食感恩 愛在龍肚》、《龍肚‧好食》兩部食農教育影像作品,在第廿二屆「育秀盃創意獎」動態影像類競賽中,分別榮獲「優選獎」與「佳作獎」雙重肯定。 南台育秀盃優選作品《惜食感恩 愛在龍肚》,記錄龍肚國小深耕廿年的食農教育歷程,透過「從產地到餐桌」的課程設計,孩子們親手耕作、烹飪感恩餐會,展現全校共同投入食安與友善土地的熱忱。作品不僅呈現教育現場的溫度,也彰顯龍肚國小作為全國首家取得水稻產銷履歷認證的小學,在永續農業上的示範價值。 佳作《龍肚‧好食》作品,則以田間的勞動與孩童的成長為主軸,記錄學生以汗水灌溉土地、以分享傳遞感恩的過程,呼應食農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品格培養、態度建立的生命教育。作品展現食物不只是營養來源,更是連結社群、土地與文化的關鍵媒介。 指導老師梁丹青表示,育秀盃不只是創意競賽,更是一個讓青年學子藉由影像敘事投入公共議題的平台。透過影像創作不僅能記錄現場的感動,更能讓食農教育、地方永續、文化傳承等重要議題被更多人看見與理解。這是影像最動人的力量,也是這次參賽最深刻的價值所在。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影視作品以紀實手法呈現在地食農教育的深度意涵,彰顯青年世代對永續、社會關懷與文化傳承的多元視野。此次競賽更鼓勵導入AI創作技術,讓學生能結合科技與人文,在影像敘事中展現跨域整合的潛力。

Read More

南光科學營 學童化身柯南探真相

  南光高中舉辦「真相只有一個」科學雙語實作營,共有九十名國小學童熱情參與。(學校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南光高中八月十一至十四日在校內舉辦「真相只有一個」科學雙語實作營,共有九十名國小學童熱情參與。今年營隊以偵探推理為主題,融合科學實驗與英語學習,讓孩子在趣味探索中提升觀察力、邏輯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度過充實且難忘的暑假。 南光高中指出,暑假對於高中生仍是充實的課業學習及活動安排,對於小學生及家長卻是期待著有多元活潑的營隊活動可以參與。這次營隊由高二科學班與雙語班學生共同策劃與帶領,在導師高華灼、諶淑玟指導下,將平日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與英語能力融合成生動的活動內容,並在營隊中與小學員全程互動。 該校學生不僅從課程策劃、情境設計、臨場問題的預想及應變方案、英語會話的融入、小隊領導角色的實演執行等,學習到所謂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團隊合作、領導及溝通能力。 校長張添唐表示,南光高中延續以往校內志工社定期參與蓮心園的關懷活動,年終南瀛傳愛的募資公益活動,自一0九年起將服務學習延伸至鄰近小學,透過主題營隊,讓南光學生在志願服務的範圍與社會參與的面向更加寬廣。今年舉辦營隊地點在南光校內,資源更充實,不僅帶給國小學童豐富的學習體驗,也讓帶隊的高中生在策劃、執行與即時應變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與成就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