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在平凡的褶皺裡,藏著生命的光

■墨染流年 清晨路過巷口的麵包店,玻璃上蒙著一層熱氣,穿圍裙的師傅正把剛出爐的法棍擺上木架。麵粉撲簌簌落在他泛著光澤的額頭上,他低頭吹了吹麵包邊的焦痕,眼裡是對待珍寶般的認真。那一刻忽然懂得,生活的溫柔從來不在遠方的山海,而在每個普通人低頭耕耘的瞬間——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褶皺裡,藏著最動人的生命之光。 我們總在追尋「意義」的路上步履匆匆,以為要活得驚天動地才算不負此生。可就像麵包師傅會為一個完美的麵包裂口而微笑,清潔工人會對著剛掃淨的街道出神,退休的老奶奶把毛線襪織成彩虹的顏色——這些看似微小的堅持,其實都是生命對自己的回答。就像深海裡的發光生物,不必羡慕陽光的璀璨,它們在幽暗中閃爍的螢光,早已成為屬於自己的星辰。原來真正的詩意,是把平凡的日子過出熱氣,在重複的瑣碎裡找到心動的褶皺。 去年冬天在高鐵上遇見一位讀詩的老人。他捧著一本磨舊的《海子詩選》,手指在「面朝大海」的段落上輕輕摩挲,呵出的白氣在車窗上凝成霧氣。周圍是低頭刷手機的人群,他卻像坐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嘴角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那一刻突然明白,孤獨從來不是生命的負累,而是讓靈魂得以舒展的留白。就像沙漠裡的胡楊,在千年風沙中學會與自己對話;就像石縫裡的苔蘚,在無人注視的角落織出綠色的絨毯。我們終會懂得,人生最珍貴的自由,是在喧囂中為自己守住一片寧靜的湖心,在擁擠的世界裡,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 曾幫鄰居奶奶搬過一次舊物,在樟木箱底發現一疊泛黃的信。信封上的郵戳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信紙邊緣畫著笨拙的小花,字裡行間都是「家裡的櫻花開了」、「給你寄了新做的布鞋」。奶奶摸著信紙說,那是她當兵的丈夫從前線寄來的,幾十年過去,花會謝,人會老,可這些帶著體溫的文字,至今仍讓她覺得時光是暖的。原來記憶的重量,不在於多少輝煌時刻,而在於那些被用心收藏的小確幸——是母親留的半塊蛋糕,是朋友在雨天遞來的傘,是自己在日記本上畫的笑臉。這些微小的光,在歲月的長河裡慢慢沉澱,最終成為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星光。 我們常常被「成功」的標準困住,以為只有站在聚光燈下才算活過。但就像麵包店的師傅知道,每個麵包的裂口都是獨一無二的印記;就像讀詩的老人懂得,詩句的溫度只需要自己懂得;就像奶奶明白,舊信裡的牽掛比任何勳章都珍貴——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活成別人眼中的範本,而是在自己的時區裡,認真地、溫柔地對待每一個當下。或許我們成不了耀眼的太陽,但可以做一盞溫暖的小燈,在深夜為晚歸的自己留一束光;或許我們走不出漫長的寒冬,但可以像窗臺上的水仙,在料峭春風裡,悄悄綻放屬於自己的春天。 此刻站在街頭,看陽光穿過梧桐葉的間隙,在地面灑下斑駁的光影。賣花的阿姨正把雛菊紮成漂亮的花束,外賣小哥停在路口看手機地圖,穿校服的少年蹲在地上逗一隻流浪貓。忽然覺得,這就是生活最好的樣子——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跡上認真活著,每個平凡的日子都藏著不期而遇的溫暖。願我們都能慢下腳步,去觸摸春風的溫度,去聆聽落葉的私語,去珍惜手中的麵包、紙上的詩、心裡的牽掛。畢竟,生命的光從來不在遠方,而在我們低頭看見自己的瞬間,在我們願意為平凡的日子心動的時刻。 那些被我們視作「普通」的日子,終會在時光的褶皺裡,綻放出最動人的光芒——只要我們願意,把每一個當下,都活成值得收藏的故事。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間奏曲 薄眠地景

文/柏森 畫/黃騰萱 拓展夜的邊緣,失眠的人很是焦急,這種習慣的養成大約持續了五年左右,上一次好好睡覺是什麼時候?快想不起來。怎麼會呢,怎麼哄。自滿的人哪裡懂得感恩、自省。我住在一種隱秘的時區之中,那裡只有自己和些許回想;記憶如此奇妙,我已經看著它們潮漲潮退好幾回,偶時,它們逐步沉澱,篩飾出扭曲的甜蜜,浮浮輕輕地,後來因此染上眩暈。失眠到底有何滋味,幾近軀體的病態但又想換取頭腦的和平──當我陷入於床,當我持續性地包裹自我,比如將今日放置在昨日凌晨,時序一下就被打散。右眼皮,跳了一下,光線持續不足,恍惚內有個聲音問起「你醒著嗎」。怎麼會呢,你知道的吧,我是快睡著了,比起清醒,我始終睡去,在惦念裡,在失去裡,在一切微不足道的歎息之間。 我是稀薄的。

Read More

AI試點驗證 我與泰大學簽MOU

衛福部與泰國瑪希敦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衛福部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為解決AI醫療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取證挑戰,衛福部資訊處22日與泰國瑪希敦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啟動跨國驗證合作,將建立泰國試點驗證場域,促進各大醫院的電子病歷資料相互應用,並加速智慧醫療商品化。 衛福部指出,台泰合作將用衛福部資訊處所設立的聯邦學習中心,作為跨國驗證合作的核心樞紐,可連結4家「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允許多個機構在不共享資料的情況下協同訓練模型,從而提升資料隱私和安全性,並有效增強模型的泛化能力與穩定性。 衛福部揩出,聯邦學習的AI訓練平台,可使醫療AI開發商及學術研究團隊能使用更大規模且更符合台灣人群特性的數據進行驗證,從而提升AI應用的品質。 瑪希敦大學將推薦醫療AI模型在具備跨域驗證與聯邦學習機制資格的台灣醫院進行驗證,台灣醫院同步將與瑪希敦大學附屬醫院合作,在泰國設立AI模型驗證試點,進一步推動國際跨域驗證合作。由台灣或泰國廠商開發醫療AI模型可在雙方醫院進行付費驗證,條件則由雙方協議決定。 衛福部指出,由於資料不會在機構之間傳輸,因此在傳輸過程中資料洩露的風險最小化。機構可以利用自己的計算資源進行訓練,減少對集中式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的需求,對於跨國合作具有高度推動利基。透過政府主導與民間整合,幫助台灣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智慧醫療的創新基地。

Read More

長期耳鳴張嘴有喀喀聲 針灸改善

醫師指出,應避免吃太硬食物或過度張大嘴巴,咀嚼保持左右均衡,可降低顳顎關節障礙發生機率。 (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2歲王小姐長期有耳鳴困擾,耳內「重重聲音」縈繞不斷,伴隨肩頸緊繃僵硬與頭痛問題,張大嘴時還會出現「喀喀」聲響與卡卡不適。雖服用止痛藥稍減緩症狀,卻難以根治,備感困擾,求助中醫以針灸搭配中藥治療月餘,症狀大幅改善,耳鳴幾乎完全消失。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趙念廷指出,個案王小姐在張口時下顎有偏斜,顳顎關節出現摩擦音,咀嚼肌群觸診時明顯緊繃且伴隨壓痛,並有高低肩情況,研判為顳顎關節障礙(TMD)。 經針灸治療僅1次,王小姐的嘴部疼痛與緊繃便顯著緩解,持續治療約1個月後,不僅不再卡卡作響,耳鳴聲音幾乎已聽不到了。 顳顎關節障礙在中醫屬於「傷筋」範疇,成人盛行率可達3成,好發年齡為18至44歲,其中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1.5至2倍。此疾病不僅可能引起耳鳴、耳痛或耳脹,也常伴隨臉部疼痛、頭痛頭暈、頸部僵硬痠痛與眼眶痛等症狀。 他說,中醫治療顳顎關節障礙,多以針灸為主,常取下關、翳風、頭維、頰車等穴位,以放鬆顳肌、咬肌及外翼肌;若患者伴隨肩頸僵硬,則會加刺風池、完骨、風府等穴,舒緩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與枕下肌群,並可依個人體質搭配中藥如疏經活血湯,達到活血舒筋、加速康復的效果。 趙念廷提醒,顳顎關節障礙的發生多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例如久坐、低頭滑手機、情緒緊繃與長期姿勢不良等。建議民眾日常應避免食用過硬食物或過度張大嘴巴,咀嚼時應保持左右均衡,並養成起身伸展的習慣,減少頭頸部肌肉長時間受力。若症狀持續,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Read More

誠徵管理員

輪班制:安平區 薪30500 面試時間:10-16點 台南市東門路二段96號11樓 電:06-2007077

Read More

誠徵醫院代班清潔人員、三班制機動代班

1.醫院代班清潔人員 早班07:00-16:00 中班15:00-24:00 大夜23:30-08:00 週休二日(薪30690-33810) 2.三班制機動代班 (薪35000元) 享勞健保/三節獎金 台南市文平路541號 0985-082635任經理

Read More

醫院誠徵假日清潔員

07:00-16:00 15:00-24:00 23:30-08:00 (日薪2000元) 意洽0985-082635任經理

Read More

和欽徵CNC銑床師傅

積極有責任感多年以上經驗會Mastercam 軟體CNC程式設計與程式模擬可獨立作業 4萬起(一週內有效) 永康區正南三路390號 和欽243-7211

Read More

饅頭店徵洗碗人員

早3-11點.星期四星期日休假 勞健保勞退提撥6% 薪33050 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二段52號

Read More

鬍鬚忠牛肉湯徵正職人員.炒檯師傅

正職人員36000-39000 炒檯師傅60000 兼職可談 計時人員午6-12點 時薪200元 外籍可 假日休 民族路三段91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