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假性坐骨神經痛 增生療法改善

  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表示,別把影像學當唯一根據,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能找出近90%問題,解決假性坐骨神經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王姓婦人因左小腿前側痠痛纏身1個月,經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顯示腰椎第4、5節有壓到神經,一度懷疑是坐骨神經痛或梨狀肌症候群,但無論是復健或腰椎牽引,效果始終不彰。經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透過詳盡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揪出真正的病因是薦髂關節發炎引發的假性坐骨神經痛。在接受3次增生療法後,疼痛大幅改善,目前已能重新爬登山步道。 詹益承指出,臨床上不少患者過度依賴影像檢查,但統計顯示,透過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即可提供約8至9成的正確診斷;X光或MRI多作為確認或鑑別之用。以患者情況來說,坐骨神經痛只是症狀,不是單一疾病,很多傳導痛其實是假性坐骨神經痛,若只依影像判斷,恐怕會誤診甚至錯治。 詹益承表示,透過理學檢查,患者站立時後仰會引發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左側薦髂關節處有明確的壓痛點;骨盆X光亦見薦髂關節輕微變白與骨刺,顯示關節磨損與發炎可能性高。這種因薦髂關節磨損發炎,導致疼痛傳導至腿部的症狀,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其症狀與腰椎問題極為相似,因此常讓患者走上治療的冤枉路。 詹益承說,確認病因後,對左側薦髂關節內與表淺韌帶施行葡萄糖增生療法,以刺激組織自我修復並提升關節穩定度。2週後,患者後仰時的腰部痠痛大幅減輕,小腿痠痛降一半。在完成3次注射療程並搭配下肢與核心肌群訓練後,整體症狀顯著好轉。   醫師詹益承透過理學檢查,發現病患站立時後仰會引發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左小腿微酸。(記者陳金龍攝) 詹益承強調,正確診斷需以問診、理學檢查與臨床經驗綜合判斷。民眾若長期下背痛或腿麻反覆發作,應及早就醫,避免自我揣測或過度依賴單一檢查報告,方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問題。 詹益承也提醒,適度訓練核心與下肢肌群,有助穩定骨盆與脊椎,降低類似問題的發生風險。

Read More

連假後輕斷食 4族群母湯

本報綜合報導 中秋、雙十連假剛結束,光復節又將接連而至,連假一波接一波,和親友烤肉聚餐不免大吃大喝,假日過後不少民眾選擇「輕斷食」急救。醫師提醒,斷食非萬靈丹,其中孕婦、青少年、血糖控制不佳及使用降血糖藥者等4族群,切勿嘗試,以免傷身。 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的「168斷食法」,與禁食14小時、進食10小時的「1410斷食法」,不少藝人與網紅曾分享自身經驗。開業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提醒,大餐過後利用輕斷食,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不能把進食時段當作大吃大喝藉口。 「輕斷食」進食時段絕對不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陳威龍進一步解釋,斷食後腸胃處於空腹狀態,如果一開始就吃高糖或高澱粉食物,血糖會像雲霄飛車般急速升降,造成血糖震盪;不僅容易導致暴食、體重反彈,長期下來與胰島素阻抗、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陳威龍建議,「輕斷食」進食時段遵循4大飲食原則,第1點是「原型食物為主」,以蔬菜、瘦肉、魚、蛋、豆腐或低升糖指數(低GI)澱粉,如地瓜、糙米為主,盡量避免加工、高糖與油炸食物;第2點為「均衡營養」,採取2份蔬菜、1份蛋白質、1份全穀澱粉原則。 第3點是「控制份量」,陳威龍表示,即使進食時段縮短,仍建議分2至3餐,每餐8分飽,避免報復性大吃;第4點則為「掌握順序」,建議依照先喝水,再吃肉類等蛋白質與蔬菜,最後才吃澱粉類和水果,這樣的順序進食,才能延緩血糖上升,並維持飽足感。 陳威龍指出,大餐過後利用「輕斷食」,雖然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並非人人都可以嘗試,他點名孕婦、青少年、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或正在使用降血糖藥物的患者,都不建議自行嘗試任何斷食方式。 如果在斷食過程中出現頭暈、心悸、暴食反撲,或因過度極端斷食,導致月經紊亂、肌肉流失,就代表身體已經承受過度壓力,應及早尋求醫師或營養師協助。陳威龍說,與其一味追求少吃,不如專注於吃得對、正確進食習慣持續得久,才是長久維持健康與體重控制的關鍵。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雨中九份行:時光緩慢如青苔階梯

■Jason 年過半百,再次來到九份,這座山城對我而言,已像一位熟識的老友,總在不經意間,牽動過往的回憶。記得二十多歲時,和幾個摯友搭著搖晃的公車上山,那時的我們,彷彿急著在電影《悲情城市》的片尾風景裡,尋找青春歲月裡特有的憂愁與浪漫。如今重遊,身邊的同伴已換成妻子與孩子,這趟旅程也成了家族間一場放慢腳步的溫馨時光。 抵達九份的那天,細雨如約而至。這座山城似乎與雨霧有著難解的緣分,縹緲的霧氣從山谷緩緩升騰,輕柔地落在鋪滿青苔的石階和古老屋舍的瓦片上,發出細微的滴答聲響。我替孩子拉好頭上的帽子,牽起妻子的手,一家人沿著蜿蜒的豎崎路,慢慢向上走去。濕滑的石階上,青苔蔓延,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但這樣的緩慢,卻也讓我感到一種難得的悠閒,彷彿連時間也放慢了腳步,願意為我們多停留片刻。 九份的美,並非一眼就能驚豔,它更像一杯需要時間醞釀的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聆聽。清朝時期,這裡曾因金礦而繁華一時,隨著礦藏枯竭而沉寂。直到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才再次喚醒人們對這座霧中之城的記憶。我仍清晰記得當年走進戲院觀看《悲情城市》的場景,那些長鏡頭下的石階、紅燈籠與迷濛雨絲,彷彿是一頁頁靜靜翻閱的家族舊相簿。如今,我親自帶著家人漫步在這些熟悉的畫面裡,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觸動與淡淡的遲疑。 沿途遊客絡繹不絕,但九份的雨,彷彿自帶一層柔和的濾鏡,將喧囂都輕輕地稀釋了。狹窄的巷弄曲折延伸,古老的木造房屋帶著歲月的痕跡,紅磚牆則在雨中顯得更加溫潤。不知不覺間,空氣中飄來一股熟悉的甜香——是阿柑姨芋圓的味道。小店的格局依舊簡樸,木製的桌椅、明亮的玻璃窗,店內瀰漫著熱騰騰的甜香,彷彿時間就凝結在那一碗溫暖的甜湯裡。我們耐心地排隊,終於找到靠窗的位置,一家人依偎在小小的桌子旁,窗外一片霧茫茫,如同置身雲端。 一碗熱氣騰騰的芋圓端上桌,飽滿的地瓜圓、軟糯的紅豆、清香的綠豆,在晶瑩剔透的甜湯中沉浮。我舀起一勺送入口中,Q彈的口感讓我忍不住閉上眼睛——是啊,就是這個熟悉的味道,始終如一。品嚐完芋圓,我們隨著人潮繼續在老街上緩步前行。老街的景物依舊,但人事已非,許多熟悉的店家已悄然更換。遠方的海面隱藏在濃霧之中,山風帶著一絲海水的鹹味吹來。走在這樣的九份,我忽然領悟,這不僅僅是一場旅行,更是一次與過往時光無聲的對話。我們都在這雨中的九份,找到了一種屬於自己、緩慢而溫馨的步調。

Read More

她換心存活34.5年 亞洲最久

  振興醫院執行換心手術已589例,其中存活超過30年的換心患者多達11人。(振興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指出,振興心臟移植小組自民國77年進行首例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年8月止,已完成了589例的心臟移植,年齡從2歲到75歲都有,且已有11位換心人存活超過及邁入30年,成為亞洲國家單一醫院換心人存活超過30年最多的醫院,換心超過20年的患者則多達60位。 振興醫院指出,統計振興進行之換心病患存活率不論是1年、5年或30年都高於國際平均值。 振興醫院表示,目前亞洲存活最久的個案為李秀英女士,換心當時為22歲,至今已超過34年6個月,這30多年來她歷經各種磨練,但她都沒有放棄存活下去的希望。由於器官移植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在這段期間,秀英連續罹患了兩種癌症,目前還需長期洗腎,但她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或退縮。 李秀英以堅決的語氣告訴醫師,要努力活下去,要帶著身體裡的另一個生命繼續活下去,不能辜負那個給我新生命的人的期望,要努力活得更精彩。 另一位存活32年的陳錡鋒,於25歲那年因罹患與母親相同的家族性心肌病必須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相當成功,術後返回警察的工作崗位。他表示,獲得重生的機會,一定要更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多年後因慢性排斥反應導致心血管多處狹窄,心臟功能逐漸衰退,無法透過繞道手術或藥物治療改善,7年前再次接受心臟移植,罕見2次心臟移植個案,陳錡鋒先生的母親後來也接受了心臟移植。 振興醫院表示,執行之心臟移植個案當中,同家族的個案並不少,不只有母子檔、父子檔和兄弟檔,甚至父子和父親的妹妹一家族多人的也所在多有,這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可能是家族裡某些基因出了問題。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表任張忠毅指出,以往心臟移植主因大都是心肌炎導致的擴大性心肌病變,但這幾年冠心症致使的心肌梗塞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提醒有冠心症疾病的民眾一定要好好控制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振興醫院表示,目前振興大約有50位心臟移植等候者,台灣目前器官捐贈風氣雖不及歐美國家,但近年來由於政府的提倡及觀念的開放,已經有逐漸提升,十分感謝那些器官捐贈者和其家屬,由於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大愛得以延續。

Read More

鋁門窗徵技工、半技工

日薪1600-2400 依能力調整 0931-818152

Read More

兼職外送

時薪190起 日領早8-12點 仁德上鼎 0983-957565

Read More

粗工可現領、高獎金

日薪1250元起 可現領 高獎金 無經驗可 永康區中正北路962-1號 0903-357222

Read More

徵中班廚助

34400起 洽西門路二段332號

Read More

誠徵瓦斯送貨員

薪35000起 享勞健保  月休四天 兼職可 意洽271-2525

Read More

假日工作夥伴

時薪170 電0931-269379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