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抒情藍調──江賢二個展觀後感

■徐絹單 如果未曾日夜凝望海洋,聽潮起潮落,如何讓藍色入心又出神?海水漫過出竅的靈魂,風聲帶著鹹味,浪花拍濕憂傷的褲管。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站在畫外。夜抽乾大地的顏料,前方銀光閃現,藍色不再只是顏色,它帶著動詞,以疊句般的節奏,一摺一摺鋪陳出比西里海岸的璀璨詩行。 迎面而來是無邊的海。畫家用揉皺的手紙堆疊鋪陳,紙張的褶皺如水波粼粼。那些沉思的時刻與超越感官的靈感,在紙團中逐漸聚焦,細節浮現。萬種藍、千層綠流動交錯,或深邃,或激昂,沉靜而悠揚。 有人說:「上帝創造萬物,唯人眼最寂寞,世界行經雙瞳,卻什麼也留不住。」若不是畫家捕捉殘存的光影,以畫筆撫觸天籟,寂寞又能皈依何處?生命的感覺不再囿限於顏色,彷彿有音,有聲,全音或半音;有亮與暗,有呼叫,也有回應。 再湛藍透亮的海洋,也有黑暗的時刻。此際,浪花如風中飛散的蒲公英,擦亮了心靈,也照亮沉默的譬喻。台東的海,廣納諸河,也寬容畫家的孤寂與嚴肅。我的雙腳游移於展廳,彷彿隨浪潮行走,傾聽它們的敘事。 「我試過的藍,比你想像的多。」影片中,旅法多年的江賢二先生低沉的說。他帶著濃濃的台灣口音,如同一枚標記產地的印章。旅外時,他關上窗,把所有光都往內心倒,企圖在畫中點亮生命的灰與暗。 回台定居後,他來到台東金樽,終於敞開窗戶,讓光走進畫裡。畫筆不再只是蘸著顏料,而是蘸著台東的光,那來自大海與山脈之間的律動節奏,自由而奔放,燦爛又豐富。 詩人陳育虹說:「其實,海/等於感覺/流動鈷藍的感覺。」潮來潮往,台東的海是畫家的詩篇,是詩人的畫像,也是旅人帶走的感動。 那年秋天,我走進台東美術館。耳邊響起太平洋的藍調,潮聲去了又來,像畫,也像歌。

Read More

〈中華副刊〉語驛

■康書恩 默默地,我將詞語 摺疊成鶴的形狀 讓它懸在風的隘口 等待一次 未完成的起飛 有些話必須在喉間 發酵成蜜 有些則任其結冰 在舌尖形成 小小的懸崖 當我選擇緘默 整個世界開始 傾斜:郵差誤投了 光的地址 候鳥篡改星圖 而你的眼神突然 有了潮汐 那些未曾說出的 比說出的更重 像錨沉入 意識的暗流 牽動整片海域的 經緯 有時一個詞 卡在齒隙 就讓整個季節 開始鏽蝕 有時只是遲疑 便讓一整座花園 在句號裡 走失 語言未出口 世界卻已轉向 我靜靜攤開 空白的掌心 任所有意義 在此換羽

Read More

染伊科11型 2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疫情。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9日公布,新增2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中部出生後8天大男嬰及南部5天大女嬰,感染併發敗血症,目前都還在加護病房救治中。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近兩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呈現緩升趨勢,上週門、急診就診計7291人次,較前一週的6922人次上升5.3%。且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國內社區腸病毒仍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 今年累計13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0例,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6例死亡。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重症個案中,中部的男嬰於出生後第8天出現食慾不佳及黃疸於診所治療,4天後因心跳急促、血氧下降,轉至醫院急診及住院,發現肝指數異常、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等疑似新生兒敗血症情形,馬上收治加護病房,並通報檢驗確診,已住院近3週。疫調顯示,媽媽在生產前有疑似症狀,爸爸在陪產期間也有上呼吸道症狀,不排除是感染原因。 另名南部女嬰,7月底出生,由於媽媽產前有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女嬰出生後就被隔離觀察,沒想到返家後,於出生第5天出現紅疹及嗜睡,隔天就因為食慾、活力下降及新生兒黃疸等情形,轉診至醫院治療,並出現體溫過低、凝血功能異常、皮膚瘀斑等疑似新生兒敗血症徵候。目前於加護病房治療已超過2週。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提醒,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風險持續,請準媽媽持續提高警覺。 (記者戴淑芳攝)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提醒,請準媽媽持續提高警覺,生產前14天至生產後如有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

Read More

類鼻疽增1死 疑吸入感染致命

記者戴淑芳、王正平∕綜合報導 疾管署19日公布,國內8月13至18日新增1例類鼻疽及5例本土鉤端螺旋體病,均為颱風丹娜絲後發病。另有一名70多歲男性染類鼻疽死亡,為風災前發病,也未有汙水汙泥接觸史,推測為吸入感染。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今年國內累計41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其中4例死亡,其中19例於颱風丹娜絲後發病,且分布縣市以高雄市30例為多;另今年累計28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其中14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 新增1例類鼻疽個案,為居住於中部地區8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無汙水汙泥接觸史,8月上旬因昏睡及意識不清至醫院就醫並收治於加護病房,血液培養結果為類鼻疽桿菌而確診,目前住院治療中。 另新增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確定病例,居住於南部地區2例及中部地區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中旬至8月上旬,多因發燒、頭痛等症狀就醫。 經疫情調查發現,其中4名個案於禽畜屠宰或批發相關場所工作,2名個案工作環境中發現鼠跡;1名個案曾於7月中下旬因旅遊行程曾接觸汙水汙泥。 5名個案經以抗生素治療,均已出院,同住及職場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相關衛生教育,並教導定期進行滅鼠工作。 此外,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國內新增1例類鼻疽死亡個案是居住南部的70多歲老翁,為日前已公布之個案,有腎臟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無汙水汙泥接觸史,早在丹娜絲颱風之前就發病,因為發燒、咳嗽等症狀曾二度就醫,卻不見改善,病情惡化住院時已經雙側肺炎,最終7月上旬因肺炎併發呼吸衰竭及菌血症死亡。

Read More

境外登革熱+5 6年來次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儘管今年還未出現本土登革熱及屈公病病例,疾管署19日公布,上週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累計境外移入病例已經寫下近6年同期第二高,籲請民眾雨後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上週新增的5例境外移入病例,分別是自印尼(2例)、泰國、越南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國內雖然尚未出現登革熱本土病例,不過,今年截至8月18日已累計有140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境外移入第二高。另17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則為近6年同期境外移入最高。 曾淑慧說,往年國內本土登革熱疫情大概會在5月、6月、7月出現第一例,不過,今年還沒有出現,惟登革熱疫情在颱風暴雨過後,風險的確會上升,但各縣市本來就有在監測病媒蚊指數跟清除孳生源,儘管風險相對高,但相信可以憑藉大家的努力來降低影響。 至於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仍在持續,曾淑慧說,累計已超過9000例;上週新增800多例,與前週1000多例相較有趨緩現象,目前仍以佛山地區病例最多,疾管署會持續監測國內社區及國際港埠,避免因境外移入衍生本土病例。

Read More

重複經顱磁刺激 屏基新療法 助中風患者重生

  屏基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28歲郭先生、75歲陳先生分享進步喜悅。(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基督教醫院引進先進的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rTMS),為腦中風及相關神經疾病患者帶來全新的康復契機;這項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治療過程無須開刀、時間短且疼痛感輕微,每次僅需20至30分鐘,無須住院。 神經內科主任陳昶宏表示,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已廣泛應用於中風復健,能有效改善偏癱、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與情緒障礙等多重後遺症,特別適合急性或慢性中風後出現肢體或語言障礙的患者,都有機會提升自理能力、降低生活依賴。不過,若患者體內有心律調節器、金屬植入物,或患有未控制的癲癇與嚴重心血管疾病,需經專業評估後決定是否適合治療。 治療過程中會將特製線圈放置於患者頭部,發出可穿透頭皮與頭骨的磁脈衝,刺激大腦運動及語言區域,藉此提升神經活性,幫助患者逐步恢復肌力、語言與認知功能。完整療程約需10至20次,多數患者僅感到輕微頭皮刺痛或肌肉抽動,副作用少見且可耐受。 研究顯示,連續2週共10次的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搭配傳統復健,可顯著改善中風後遺症,且中風早期的治療效果更為明顯。除中風外,此技術亦被廣泛應用於憂鬱症、焦慮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偏頭痛、慢性疼痛、睡眠障礙及耳鳴等疾病。 屏基說,28歲的郭先生今年3月因中風導致右側肢體無力及失語,接受2周重複經顱磁刺激後,已能說出「吃飯」、「痛」等詞彙,1個半月後更能表達完整句子,並在家中放下拐杖自行行走。 另一位75歲的陳先生因車禍造成頭部外傷,傷癒後卻出現偏頭痛的困擾,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嘗試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後,頭痛症狀明顯減輕,睡眠改善,語言與思考反應也比以往清晰,生活逐漸回到正軌。 陳昶宏強調,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為復健提供了新方向,尤其對具神經可塑性的患者,可望帶來突破性的康復成果。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杯奶茶裡的文學情誼

■曹建龍 那日,我正伏案於如山的文案間,手機突然震動。快遞員清亮的嗓音裹挾著夏日熱浪傳來:「您好,您訂的奶茶到啦,在警衛室門前,來取!」盯著螢幕上的陌生來電,我怔在原地——連日被工作纏得脫不開身,分明未曾點過奶茶,莫不是送錯了? 「是不是弄錯了?我最近根本沒下過單。」我握著電話追問道。快遞員爽朗一笑:「怎麼會錯!訂單顯示二十分鐘前剛提交,您這就忘啦!」望向窗外的快遞摩托車,對方正焦急等待,我不便多耽擱,快步走向警衛室,簽字後拎回印著可愛圖案的紙袋。 陽光透過辦公室玻璃傾瀉而入,在茶百道的紙袋上鍍上一層金邊。拆開包裝,「楊枝甘露」四個燙金小字映入眼簾,宛如盛夏枝頭飽滿誘人的果實。消費清單背面,醒目的藍字寫道:「我們為什麼喝奶茶」,角落裡,一行淡黃色小字寫著:「奶茶的一分甜,可以讓生活變得十分甜。」 吸管刺破封口的瞬間,清甜果香與醇厚奶香交織漫開。剛抿上一口,手機震動起來,微信對話框跳出熟悉頭像:「這杯楊枝甘露,有沒有把你從忙碌中解救出來?」是吳發獎!這位中學老師,與我因一本刊物結緣。雖同處一座城,卻因工作忙碌,見面機會寥寥。 思緒飄回到去年。身為散文欄目編輯,我在郵箱發現他的投稿。他的文字如靈動溪流,流暢且富有文采,很快有一篇被採用。為幫這位異鄉人融入本地,我提議他書寫對這座城市的印象。交稿後,文中雖描繪了龍歸坪雲霧、秦漢古道、通天山景致,卻稍顯空泛。 我在文檔逐句批註、逐條回饋,建議聚焦一兩處景致,融入風土人情。沒想到他欣然接受。此後,他背著相機一次次踏訪風景區、穿梭大街小巷。再審稿時,字裡行間滿是對小城的深情,彷彿能看見他在夕陽下追逐光影的身影。 自那以後,我們成了彼此的「文學雷達」。每當文章在報刊發表,都會截圖分享、交流投稿心得,字裡行間藏著獨有的暗號與默契。他偶爾邀我去奶茶店小聚,暢聊文學與夢想,可日程總像錯位的齒輪,一次次錯過相聚。 前幾天,他的散文登上報刊,我興奮截圖祝賀。他突然發來消息:「曹老師,想不想喝奶茶?」我盯著螢幕苦笑,隨手回了句:「喝奶茶?我早已忘了奶茶的滋味了,有時間可以。」未曾想,這句無心之語,竟化作今日這份意外驚喜。 喝著這杯奶茶,甜香裡藏著意外驚喜、綿長情誼,更有文學牽起的奇妙緣分。或許生活就像這杯奶茶,平淡日常中,總會藏著不期而遇的溫暖,而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攜手同行,便是歲月給予的最珍貴的甜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蕭蕭文化隨筆/葉嘉有傳,茶香遠傳

文/蕭蕭 畫/李佳燕 一、東坡與佛印 少年時候就喜歡蘇東坡,卻不是跟一般人相同,迷上詞賦「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樣的明月清風。 少年時候,晚間在八卦山腳趕場欣賞王祿仔(ông-lók-á)的表演,他們走跳江湖,不完全是賣藥、賣藝人士,有時扮演的腳色是佛教宣講員。我記下的第一首蘇東坡的詩是閩南語發音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稽首」二字的發音在布袋戲裡常聽聞,只是不會寫成漢字,但整首詩記得牢牢靠靠,因為後面故事的發展,出現了胖嘟嘟的佛印,也出現了「放屁」的髒話,反差極大。 我當時感覺自己是那送字過江的小書童,把蘇東坡得意的禪定詩送到對岸給佛印,原來也跟東坡一樣希望得到佛印按一個「贊」,卻看見佛印在詩箋上寫了大大的「放屁」兩個字,一時跟東坡一樣愣住了,然後感覺那畫面就是非常非常的突兀--蘇學士的得意詩箋∕和樂的禪師之間,出現了嘲諷式的「放屁」二字。我是那個送字過江的小書童,揣著嬉鬧、看戲又疑惑的心情,跟著動了氣的東坡過了江,來到佛印的書齋前,佛印不在,遊江遊山,逍遙天地去了,齋前留了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送字過江的小書童不知東坡先生悟了沒有,我倒是覺察到「屁」真的可以跟「風」對上,而且對得好,平仄協,物態合。一生就這樣記住了這「八風」與「一屁」的人生斷片。   二、東坡、佛印、蘇小妹 東坡與佛印的故事裡,往往會攪進一個蘇小妹。 最有名的是禪坐的坐姿何所似的對話。 這一天,東坡、佛印相對閉目禪坐了一段時間,相較於佛印的定力,東坡先睜開眼睛,問禪師:「你看我坐姿如何?」 佛印說:「莊嚴,如一尊佛。」說完,又閉上眼,禪定中。 東坡忍不住又說:「你怎麼不問我,我眼中的你像什麼?」 「是啊,那你看我像什麼?」 「像一坨牛糞。」 「是喔。」佛印繼續禪坐。 得意的東坡,回家跟蘇小妹說,與佛印鬥智、鬥嘴這麼久,今天終於佔了上風,蘇小妹問了經過,笑說:「你還是輸了。」 「怎麼會?我是一尊佛,他是一坨糞。」 「佛印心中有佛,眾生皆是佛;你心中積滿穢物,禪師也成了牛糞。」 蘇小妹的高度,隨心一站,就跟佛印等高。但,蘇小妹只活躍在筆記小說、典故雜事錄裡。蘇東坡寫有兩千七百多首詩、三百闋詞、四千兩百篇文與賦,竟無一詩一文提及這個多心多竅的蘇小妹。兄弟情深的蘇轍,也沒有一言半語提及這位姊妹。 三言兩拍是明朝五本古典白話小說集,馮夢龍寫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其中《醒世恆言》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連蘇東坡的學生秦觀(少游)都被安排為蘇小妹的新郎,其中語文遊戲,奇巧妙語,連篇而來,讓人目不暇給,再三拍案驚奇! 《醒世恆言》之第十二卷才是〔佛印師四調琴娘〕,佛印的故事還在蘇小妹之後,只是佛印(俗姓林,名了元,1032-1098)是江西饒州府浮梁縣人氏,《醒世恆言》說他姓謝名端卿,表字覺老,還真有其人,宋惠洪《禪林僧寶傳》卷二十九有〈了元傳〉、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是〈了元章〉。 虛虛實實蘇小妹,倒還真的為這虛虛實實的人生,添增了可觀的色彩。   三、東坡、葉嘉、葉嘉傳 多少後人為東坡增了家人蘇小妹,天真、調皮、文才活潑鮮妙。他們是否在回應蘇東坡自己在歷史長河裡所虛構的一位漢朝人物,煞有其事的〈葉嘉傳〉? 〈葉嘉傳〉一開始即說,葉嘉是福建人,其祖先住在上谷郡(今河北廣靈縣),點出中國人安土重遷,卻總是不得不遷徙的漂離命運。曾祖父叫葉茂先,是一個高修養的人卻不想當官,自然山水中任情觀賞,所以愛上了武夷山水,天游峰、九曲江,就定居下來了!傳文裡,蘇東坡透過葉茂先的話,說是:「吾植功種德,不為時采,然遺香後世,吾子孫必盛於中土,當飲其惠矣。」用了「植」功「種」德的文字,已開始透露這葉家人不是真的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為時采」相當於不在春天與萬紫千紅爭奇鬥艷之意,「遺香後世」、「中土當飲其惠」云云,逐步點出蘇東坡是為茶樹、茶葉,「人格化」寫傳。「葉嘉」之名,應該是陸羽說茶是南方之嘉木而來,但是蘇東坡也儘量拉近現實,說:葉茂先死後葬於郝源,而其後代也成了郝源人。經查,郝源應蓋該是「壑源」的諧音,約今福建建甌市東峰鎮福源村附近,真有其地,真有葉氏家族。 茶聖陸羽唐朝人,著有《茶經》,蘇東坡也在陸羽身上著了一點墨,說葉嘉「少植節操」,用了一個「植」字,但因不喜武術,因而出游,遇見陸先生,不直接點名陸羽,擦了個邊球,陸先生寫了他的〈行錄〉傳於世。形成傳中有傳,史上見史,古今穿越的有趣戲碼。嗜閱經史的漢帝,讀其行錄而喜歡葉嘉這個人,感嘆:「吾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因而引出覲見者的推薦「臣邑人葉嘉,風味恬淡,清白可愛,頗負其名,有濟世之才。」讀這些文字,就有「是人是茶」兩可之間的趣味。 葉嘉晉見皇帝的場景: 皇帝回頭對大臣們說:「看葉嘉外貌像鐵一般黑,稟性剛強,難以重用,必須用鐵鎚敲打、鑿子搗碎。」所以就恐嚇葉嘉:「砧板鐵斧在你面前,大鍋巨鼎在你身後,要將你搗煮一番,你意下如何?」葉嘉突然振奮起來,深深一呼吸「我是住在山林鄙賤粗人,有幸被陛下採摘到此,只要能夠利益眾生,即便是粉身碎骨,我也絕不推辭。」 寫的就是茶葉的遭遇與犧牲,烘焙不斷,煎煮沖燙不停,以人為喻竟然是「砧斧在前,鼎鑊在後」,如果不是蘇東坡,或許不可能有此奇文。   四、葉嘉傳之後 〈葉嘉傳〉之後,或許也能期待,有人為「一輪明月」寫傳,為「兩袖清風」寫記吧!

Read More

川普喬蒲澤會 川澤二會沒火藥味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十八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及多位歐洲領袖會面。左起為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英國首相施凱爾、芬蘭總統史塔布、澤倫斯基、川普、法國總統馬克宏、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德國總理梅爾茨、北約秘書長呂特。(路透) 後續安排美烏俄三方峰會 美不排除駐軍烏克蘭 記者王誌成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十八日在白宮分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及多位歐洲領袖會面。川普會後致電俄羅斯總統蒲亭,並開始安排蒲亭與澤倫斯基會面,後續將舉行美烏俄峰會,期望讓戰爭劃下句點。 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分別與澤倫斯基及多位歐洲領袖會面。他會後於社群媒體發文誇讚會議「非常良好」,各方討論烏克蘭的安全保障議題,這些保障將由多個歐洲國家提供,並與美國進行協調。 川普表示,在會議結束後,他致電蒲亭,並開始安排一場由蒲亭與澤倫斯基的會面,地點尚待決定。該場會面之後,將舉行一次三方會談,與會者將是兩位總統及他本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換下戰時裝束、改以「戰場正裝」現身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右)會面,氣氛輕鬆。澤倫斯基對美一再稱謝,川普則表示「滿意」。(路透) 川普說,對一場已經持續將近四年的戰爭而言,這些安排是非常好的早期步驟。副總統范斯、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及特使魏科夫正與俄羅斯及烏克蘭協調相關事宜。 川普下午與澤倫斯基會晤時也表示,預料俄羅斯很快就會釋放上千名烏克蘭俘虜;但是否派美軍到烏克蘭,確保當地安全?川普並未正面回答,只說並未排除這種可能性。 川普也提到,任何戰後協議都會在安全方面「提供大量協助」,但強調歐洲將會是「第一道防線」,美國也會提供協助。 澤倫斯基二月底訪問白宮時,曾因沒穿西裝遭到右翼媒體批評,當時還與川普發生爭執,不歡而散。而川普在這次會後接受媒體提問時,記者詢問川普在與澤倫斯基握手後,想對烏克蘭人民說些什麼?他說「我們愛他們」。他還稱讚澤倫斯基的帥氣黑色外套。 當時質疑澤倫斯基未穿西裝的記者葛倫向澤倫斯基說:「你穿那套西裝看起來很帥。」川普直呼「我也說一樣的話」。澤倫斯基則對葛倫說「你還是穿著同套西裝。我變了,但你沒變」。

Read More

德:烏不應被迫割讓頓巴斯

記者王誌成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主張推動美俄烏三方峰會。法國總統馬克宏提議,應擴大為涵蓋歐洲的四方會談。德國總理梅爾茨則表示,烏克蘭在談判中不應被迫割讓頓巴斯地區給俄羅斯,這就好比要美國放棄佛羅里達州。 梅爾茨指出,川普表態願意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儘管川普也曾將責任歸咎於歐洲國家。其結論是,美國準備提供安全保證,並與歐洲方面協調;如果達成和平協議,烏克蘭將獲得適當的安全保證。 梅爾茨也認為,烏克蘭在談判中不應被迫割讓頓巴斯地區給俄羅斯,這就好比要美國放棄佛州。 馬克宏在公開會談中直言,當談及安全保障時,涉及的不僅是烏克蘭,而是整個歐洲大陸,因此需要歐洲共同參與。梅爾茨則認為,在任何三方或四方會議召開前,俄烏應先停火;如果沒有停火,難以想像會議能真正推進?因此歐洲必須加強對俄羅斯施壓。 北約秘書長呂特提到,川普表態願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相當於在確保烏克蘭達成潛在和平協議方面取得「突破」。 英國首相施凱爾指出,與川普的會談可能是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的「歷史性一步。芬蘭總統史塔布則讚揚川普在解決俄烏戰爭的相關會談中取得進展。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建議,採「類北約第五條款模式」。此一集體防禦原則,指當烏克蘭遭攻擊,其他國家可出手協助防衛。 梅洛尼強調,此次會議開啟了一個新階段,因為過去三年半以來從未看到俄羅斯展現任何對話意願,顯示情況已經改變。這要感謝川普,也要歸功於英勇的烏克蘭戰士努力讓戰局僵持不下,以及各國持續團結對烏克蘭提供支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