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機構進駐大葉大學 教育創新雙贏

  大葉大學董事長韓繼綏(中)與兩家實驗教育機構校長簽署場地租賃契約。(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面對少子女化所帶來的教育環境變遷,創新就是轉機,彰化縣愛因斯坦實驗教育機構及彰化縣賽德實驗教育機構,十二日與大葉大學簽署場地租賃契約,將進駐大葉大學校園,租用部分空間作為國中部教學使用,此舉是全台首創的大學場域與國中實驗教育跨層級、跨體制合作,為實驗教育提供更多元的發展契機。 簽約儀式由大葉董事長韓繼綏與彰化縣愛因斯坦實驗教育機構校長顏士程、彰化縣賽德實驗教育機構校長陳樹欉三方共同簽立,兩校將自今年度起進駐大葉大學,初期每年級設置二班國中部教室,未來亦將朝設立高中部邁進,打造一貫實驗教育體系。 韓繼綏期許透過一層樓、四百五十坪的教學場地租借合作,開啟教育資源共享的新模式,大手攜小手共創彰化教育的新希望。 大葉校長方文昌表示,教育不該只有一種選擇,應該有各種可能,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期盼中學與大學的結合,攜手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創意與無限可能的學習環境,未來不僅是國中部,高中部也可以在這裡蓬勃發展,開創未來教育新藍圖。 愛因斯坦實驗教育機構校長顏士程說,與大葉合作是實驗教育向上連結高等教育資源的重要契機,未來雙方將進行多層次合作,歡迎大葉外語專業領域學生到愛因斯坦實驗國小與國中實習或任教,也將引進高教AI專業課程,學生將有更多培養跨域學習與自我探索的機會。  

Read More

偏鄉棒球夢不息 江啟臣號召企業募款百萬

  和平區自由國小取得組訓權,將前往美國密蘇里州,代表台灣參加二0二五年貝比魯斯世界少棒錦標賽。(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和平區自由國小取得組訓權,將前往美國密蘇里州,代表台灣參加二0二五年貝比魯斯世界少棒錦標賽。扣除其他學校款項,與台中市政府補助費用,組訓學校自由國小仍需籌措兩百多萬元。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十二日聯繫民間企業,短短一小時募集到百萬經費。 江啟臣說,孩子的夢想不能被澆熄,後續持續募集社會資源,協助校方向政府部門爭取經費補助,讓孩子們能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勇敢追夢。 台中市和平區自由國小全校學生僅五十二人,有二十五人加入棒球隊,孩子們在棒球場的表現令人驚嘆不已。 小選手們憑藉著驚人實力與毅力,在紅土上擊敗一個個實力強勁的對手,屢創佳績。一一二年「第十六屆澎湖縣菊島盃國際少年棒球錦標賽」中,八十隊參賽隊伍中取得殿軍;一一三年「綠島黑潮大哥盃少棒邀請賽」,奪下軟式組冠軍。 江啟臣表示,自由國小在三月底舉辦「二0二五年貝比魯斯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台灣代表隊全國選拔賽」奪下冠軍,獲得組訓權,將與其他四校組成台灣代表隊,包含選手、教練團共二十二人,在七月底前往美國參加「貝比魯斯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挑戰國際好手同場較量。 去年他的服務處、台灣新世代關懷協會、神岡區棒球委員會帶著練習衣、練習球鞋以及棒球送給自由國小;今年初,救國團整合社會資源,捐贈九人座廂型車及棒球器材給學校,球員與教練在練習與比賽減輕負擔,不用在疲於奔命。

Read More

龜山島13日封島一天

因受受熱帶性低氣壓及西南風增強影響,東北角管理處公告龜山島13日封島一天。(記者林坤瑋資料相片)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東北角管理處公告,因受受熱帶性低氣壓及西南風增強影響,宜蘭沿海平均風力超過六級以上,十三日龜山島封島一天。 東北角管理處表示,依據中央氣象署預報資訊,因受熱帶性低氣壓及西南風增強影響,十三日臺灣東北部及宜蘭、蘇澳沿海平均風力超過六級以上,故明日龜山島封島一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Read More

高市中山工商跨域美感教育成果展 學生展出多元創意作品

  中山工商舉辦跨域美感成果展,學生展出多元創意作品。(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中山工商獲選為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標竿學校,校方結合餐飲、園藝、機電、電機、普通等科本地生與僑生,共同推出《餐餐精湛:從艾雪出發的跨域創作之旅》跨域美感教育成果展,件件展現學生在藝術、數學、農藝與文化多元交融下的驚艷創作。 李昱平校長表示,學生大約三十件創作展示於六和敬三樓文史館,展期至六月底止,歡迎全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參觀,共同感受藝術與教育的創新能量,未來也將持續串聯在地高中職、國中小等教育夥伴,發展跨領域美感教育聯盟,將藝術與文化資源走入社區,實踐美感教育的永續願景。 李昱平指出,校內推動美感教育已行之有年,包含美感生活學習地圖、創新教案設計、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之《空間任意門》特展等皆為具體實踐,同時培養同學導覽與敘事能力,今年就有普通科兩位學生孫慈憶及陳宣錞入選藝術導覽達人競賽全國複賽,近期代表學校赴台北參加競賽,已分別進入七月決賽前六名及一位佳作,為校爭光。 教務處陳世傑副主任說,主辦跨域美感教育成果展感到很驕傲,除獲得教育部選定標竿學校外,各科學生運用專業結合創意美學,展現「跨域共創」與「設計思維」,讓人不得不讚許學生的巧思,尤其以視覺藝術大師艾雪(M.C. Escher)的錯視美學為起點,展現餐飲管理科、園藝技術科、普通科與機電科等跨領域學習成果,體現創造力與觀察力,也展現校方長期深耕美感教育的實力。 陳世傑表示,展覽作品件件令人驚艷,餐飲科學生石巧寧、鍾佩蓁結合幻視藝術,以蛋為媒材,模擬番茄、茄子等蔬果造型,創作出「蛋的擬態蔬果」,挑戰觀眾視覺感官。學生黃丞寧、黃冠澄以2023年發表的「愛因斯坦磚」(Hat tile)為靈感,融合數學邏輯與糕點藝術,製作能互動的薑餅拼圖。 學生陳妙欣、張芮綾則向園藝技術科「拜師學藝」,走入田間採收紅蘿蔔,透過實地食農教育,再將素材轉化為精緻蔬果雕刻,將SDGs「責任消費與生產」精神落實在創作中。 藝術領域江沛航老師指出,餐飲科僑生亦不落人後,越南僑生鄧國明、楊菲燕、謝振雄從越南會安古城的燈飾文化發想,製作出呼應中秋節造型的燈飾,菲律賓僑生劉利馨、劉埼安製作出聖誕節文化與現代特色結合的「Parol」;印尼僑生李德仁、鍾佩家從開齋節文化發想,做出幾何造型單位形拼組的「希望之星」;至於普通科學生李亮瑩、簡靖桐則整合校訂多元選修「藝數」所習得的幾何知識,運用機電科的雷射切割技術,製作多面體美感燈飾。電機科學生吳思翰更是發揮焊接專長,重新調整軌道燈座電線長度,與導覽志工團隊總動員完成本次成果展覽佈置。 江沛航表示,透過跨域課程與展覽,希望學生不僅學得技能,更能學會觀察生活、整合知識與表達思辨能力,培養面對未來的核心素養。

Read More

循環經濟模範生 桃園翻轉焚化底渣再獲環境部「優等」肯定

循環經濟模範生,桃園翻轉焚化底渣再獲環境部「優等」肯定。(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推動循環經濟再創佳績。榮獲環境部一一三年度焚化再生粒料再利用管理評鑑計畫「優等獎」肯定。桃園市長期致力於翻轉焚化底渣的負面印象,透過創新制度與精進管理,不僅實現資源再生,更打造出兼具品質、安全與市場價值的再生建材。環境部於六月十一日舉行頒獎典禮,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長呂明錡代表桃園市政府領獎,肯定市府在環境治理與循環經濟政策上努力的成果。 環保局長顏己喨十二日指出,自觀音灰渣處理場榮獲第十四屆金擘獎以來,桃園市不斷精進底渣處理技術與再利用管理機制,自一0八年起已連續六年在環境部評鑑中獲得「優等」以上肯定。桃園是全國唯一推行「使用者付費」機制供應再生粒料的城市,顯示產品品質深受市場認可,足以作為焚化底渣成功轉型的典範。 市府依循環境部品質管理制度,落實再生粒料的品質與使用安全,並建置全國首創的「循環經濟管理平台」,整合生產、檢測、流向及使用資料,搭配圖資定位系統,即時掌握再生粒料的全流程管理機制。該系統也獲頒第二十屆「金圖獎特別獎」,肯定其在智慧監管上的創新表現。 顏己喨進一步表示,焚化底渣經觀音灰渣處理場篩分與穩定化處理後,成功轉化為品質穩定、符合規範的再生粒料,廣泛應用於桃園市各類公共工程,不僅減少天然資源開採,也大幅提升底渣再利用率,有效實踐循環經濟。面對未來航空城與多處重劃區的大量建材需求。 桃園市已超前部署,推動再生粒料多元應用策略,並攜手學術機構進行技術研發,拓展至道路鋪面、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基礎工程強化等領域。初步統計,桃園市每年再生粒料使用量已突破七萬公噸,展現出極高的去化效益與再利用成果。桃園不只落實資源循環,更穩健邁向「零廢棄、全資源」的永續願景。

Read More

轎車加油後突然暴衝 撞到停放的機車及鐵門

白色轎車暴衝到對面,撞擊停放的機車與鐵門。(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一輛轎車自中正路加油站,加油後竟然暴衝,無人傷亡,轄區警方到場,釐清肇事原因。 警二分局正濱派出所十日下午四點獲報指稱,在基市中正路的加油站,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轎車準備駛離加油站時,突然暴衝,撞倒停於對面的數輛機車及現場鐵門,幸好無人傷亡。 警方到場後,立即實施交通疏導,保持行車順暢,肇事的轎車駕駛經呼氣酒精測試值為零,肇事原因疑似駕駛未注意打檔,導致轎車暴衝,隨後由交通隊進行後續處置,詳細肇事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 警二分局呼籲,用路人行車務必注意自身精神狀況及行車狀況,遵守相關交通法令,以確保行車安全,避免憾事發生,警方將持續加強交通安全宣導,守護市民行車安全。

Read More

藝起反詐騙公益演唱會前進校園 竹縣東興國小嗨翻天

藝起反詐騙公益演唱會前進校園 ,東興國小學子和員崠國小學子一起嗨翻天。(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東興國小十二日舉辦「藝起反詐騙公益演唱會」,邀請藝人唐玲、陳子強、洪暐哲、泡泡姊姊精彩演出與孩子同樂,活動穿插反詐騙的有獎徵答,在座東興國小與竹東員崠國小八百多位學生熱烈舉手回應,寓教於樂宣導反詐騙。 副縣長陳見賢頒發感謝狀給表演的藝人及和潤企業、起家雞、樂迦再生科技等贊助單位,感謝家長會及愛心企業邀請藝人為小朋友演出,讓學子在歡樂的氣氛中,種下反詐騙的種子。 陳見賢說,縣府每年輪流到縣內各國中舉辦反霸凌及反毒宣導,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平安長大。 東興國小家長會長曾逸君希望反詐騙的知識不單是冷冰冰的規則,而是讓孩子在熱情的互動中認識詐騙手法,同時產生警覺心保護自己。 新竹縣警局刑警大隊也帶著新竹縣吉祥物皮皮獅玩偶到場舉辦有獎徵答,內容包含反詐騙專線電話號碼一六五、手機遊戲收到免費寶石或是接到不明聯結不可點開、有朋友要求傳裸照時拒絕等等,同學們也都熱烈搶答,氣氛熱絡。  

Read More

蘭陽隧道前清晨自小客車自撞橋墩幸無人傷亡

休旅車凌晨撞橋墩後車頭全毀。(民眾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蘇澳鎮蘭陽隧道北上往五結方向路段,十二日凌晨三時四十八分發生一起自小客車自撞橋墩的交通事故,警方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員趕赴現場處理所幸無人傷亡,但休旅車車頭己經撞毀,車禍原因由警方調查當中。 警方經到場後發現,該事故係由四十五歲劉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行經該路段時疑似精神不濟,導致車輛失控,自撞隧道前方橋墩,肇事駕駛在場向警方表示,當時因疲勞駕駛才會不慎發生事故。所幸整起事件中並無人員受傷,車輛受損情形則待後續評估。警方已協助現場交通疏導,並針對事故原因進行進一步調查與釐清。 蘇澳分局提醒用路人,駕駛車輛時應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避免長時間駕駛導致疲勞影響判斷能力。尤其在清晨或深夜時段,人體容易感到睏倦,更應適時休息,勿強行上路,以免發生意外。此外,駕駛人也應時刻注意車前路況,保持安全車距,確保行車安全。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人工智慧雜談

文/林宇軒 畫/簡名袖 談到AI,除了拿來胡亂地聊天,我近期的使用還包括:提供行程請它幫忙規劃旅遊、在感冒時輸入醫師的處方來確認藥品的作用、請它簡化複雜的論述並加以潤飾。我相信不是只有我會這麼做,隨時隨地都能對話的ChatGPT可能已經悄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 如果不計入微軟小冰,我最早應用生成式AI的經驗是在2022年12月。那時「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賞析中,我和剛剛面世不到一個月的ChatGPT透過對話,討論了陳柏煜的詩作〈栗林公園〉,初次把人工智慧拉入文學作品的閱讀上。這樣的嘗試作為起點,我發覺它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有時遇到難解的議題或論述,也會主動尋求它的協助。 作為一種輔助工具而非主體,生成式AI一方面幫助我很多,另一方面也讓我想到一些潛藏的危機。這些危機包含了不同的面向,比如:ChatGPT作為大型語言模型,所生成的段落是基於「語言」而非「資訊」的正確性,也因此必須經過仔細地查核。另一點是,如果我們過度依賴大型語言模型,可能會讓自身的書寫能力下降;加上人工智慧往往會提供使用者正向回饋,這也會加速我們對工具的依賴,進而降低對於語言使用的標準。 無論是非生成式AI的AlphaGo,或者是生成式AI的ChatGPT,都讓我們對過往熟習的「技藝」有所挑戰。所謂的生成式AI在用途上已經不限於文字,還包括圖像、音樂、影片的生成;而這幾個月以來,吉卜力風格的圖像又掀起了新一波的風潮,同時帶來更多關於創作與倫理的思辨:這樣的風格模仿會不會構成侵權?在假訊息充斥的時代,我們也逐漸釐清,所謂著作權保護的是實際的「作品」,而「風格」並不在法律的保護範圍內。更多的問題隨之而來,畫家的風格無法被保障,那麼作家的風格呢?又或者更常出現的:AI會取代文學嗎? 這樣的問題彷彿是某本科幻小說複製而來的句子。當這句話出現在一位文學院研究生的眼前,我感受到大家之所以提問並不是因為好奇,而是某種深層的不安在蠢蠢欲動。這個問題不只是對「技藝」的疑問,而是對人文學科「價值」的懷想。 作為和語言長期為伍的人,雖然偶爾還是會被人工智慧所驚豔,但真正讓我在意的其實是我們自身的反應。我們的語言從來就不完美,有拖沓的語病、邏輯的跳躍、無法修補的矛盾,那些寫作時的失誤和猶豫正是人類經驗的表現。大型語言模型雖然可以模仿語氣和結構,但它並不是因為內在衝突或情感震盪而寫,而只是機械式地完成一項項指令。也因此真正值得我們提問的,或許不是人工智慧是否寫得比人好,而是我們會不會因為人工智慧具有書寫能力,就漸漸停止書寫、停止進步。想像一位詩人因為AI而不再提筆,那麼問題的核心可能並不在於「技藝」,而是對自身創作慾望的信心。 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就像一面照妖鏡,讓我們看到自身對語言的依賴,也讓我們心中的鬼魅無所遁形:我們為什麼而寫?我們寫作的動機從哪裡來?唯有繼續寫下去,才會真正理解「語言」不等於「意義」,「生成」不等於「創造」,「風格」也不等於「經驗」。做研究最常被提出來討論的「問題意識」,放到人工智慧風靡全球的今天也仍然是關鍵:AI會取代文學嗎?也許文學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產物無可取代,而在於我們還有問題想問,我們還有話想說。

Read More

〈中華副刊〉沉香

■葉雪蓮 點起一盤沉香,刻有古篆的銅香爐裡便緩緩升起一縷青煙,百年沉香就這樣在暖陽中,婀娜著,並慢慢舒展開它的香魂。盤坐在米色蒲團上的她,任若有若無的暗香沁入經絡;任陽光穿透陽臺玻璃,將浮塵溫柔成碎金後織就半透明香幔—這是沉香在講述自己如夢如幻的身世?她不僅一念升起。 十七年前,市場,一個匆忙的黃昏,一箱錯置的沉香木地板成品叩響命運的玄機。當黃花梨的溫潤與沉香的凝脂在暮色中相遇,她觸摸到了世間最珍貴的傷痕:棕眼斑駁的木紋間,似凝結著熱帶雨林深處的嗚咽;沁人心脾的暗香,似描摹著古樹在雷火中開裂,汁液在潰爛處結晶,而它,一種稀有的暗香便自腐壞的肌理滲出。這稀有的暗香,是那麼的純淨,那麼的清新,那麼的遺世獨立!說它是絕塵之香,真不為過!原來成就至美,是要經過雷轟電掣、擁抱千瘡百孔的修行的! 撥起電話,讓錯置的沉香木地板原路返回,隨後,一串感恩的沉香手串自此纏繞在她的腕間,至今,已伴她走過六千多個日日夜夜。每當清晨,天光刺破窗簾時,她便在沉香與晨風中穿行。穿行在廚房,穿行在洗衣機旁邊,穿行在照顧因腦梗而癱瘓的丈夫房間。她常想,她的丈夫是來渡她的,十七年如一日地以肉身示現無常,也以喜怒哀樂的驚濤駭浪來驗證她的修行。她常想,她的很多緣都是來助她修行的,看那教案上,一疊疊書,一遝遝試卷,新了又舊,舊了又新;一張張稚嫩的臉,熟悉了又陌生,陌生的又熟悉了。英文字母與孩子們在特定的時空裡交融,生發一波又一波歡樂,一波又一波智慧,使她這17年春秋,也像春天一樣充滿色彩。 斗轉星移,沉香手串已結成了深褐色包漿,表面上紋理內斂,細膩溫潤又質感絲滑,早已將傷痕釀作了琥珀。 香爐上空,青煙忽聚忽散,恍見當年跪地輕撫沉香木地板成品的她,一邊微微加熱沉香木地板成品,以判斷沉香木真假,一邊細細品味其飄浮的幽香。她醉了,整個人陶醉在沉香裡,當撩起額前的碎髮時,她發現碎髮也沾了沉香。從此,即使香有三千,她,獨獨鍾愛沉香;從此,即使在喧囂鬧事或於孤巷獨行,她,唯沉香手串形影不離。佛經裡說眾生如沉香,必先自傷方能生香。這點,她記住了。當她的義工紅背心如火般掠過街角時,腕間沉香總在隱隱發燙—這是那串枯木在分泌善良、慈悲的脂淚,以撫平裂痕,散發馨香。 冬去春來,晨疊暮展,晚課開啟。當月色漫過打坐墊,清冷的月光下,香爐裡積著的劫燼,閃亮著少許火星,這讓人聯想起蠟燭,它終其一生,就是把自己的痛疼熬成光! 窗外玉蘭花開花落,那串沉香手串,依舊沒有裂紋,纏在她的手上,寂靜、溫熱、絲滑。無疑,這是沉香撫平了它自己的傷,使它永不結痂,並且在顛簸的流年裡,一直香韻浮動,浸潤光陰。

Read More